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漢」與「準則英雄」的借鑑與演變

2021-01-11 挖史人

對於「硬漢子」的視角,最初來自美國評論學者,當時菲利普·揚提出「重壓下的優雅」(Grace under pressure)的「準則英雄」(Code Hero)這一概念來評述海明威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後來貝克在其《海明威:介紹與闡釋》中把海明威的人物看作兩個獨立人物:一種是被動的、被打敗的,另一種是沒被打敗的,他們並不作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並存於同一作品中,而是出現在不同時期的。

在中國,1962 年董衡巽先生發表的《海明威淺論》裡運用了「硬漢性格」這一詞,用來指海明威小說中的那些不屈不撓、身臨險境奮鬥不息而不失人的尊嚴的人物所具有的男子漢氣概。後來又在《國外海明威研究》一文是指出,「《老人與海》是他許多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說所表現出來的硬漢子精神的概括和升華」。此後「硬漢子」一詞在國內廣泛使用。中國評論者分析聖地牙哥這一角色時,將其視為「硬漢子」的代表,如劉文榮把聖地牙哥看作是「鮮明地、集中地、強烈地表現了『硬漢性格』的幾乎所有特點。」從倪受喜的《<老人與海>中的聖地牙哥形象》、鄭少鋒的《試談硬漢子桑迪亞哥—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楊大亮和趙雲龍的《<老人與海>的主角模式》到葛麗萍的《最後的英雄—評<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式」主角桑提亞哥》等多篇,也都一一延用了「硬漢子」這一概念來解讀。

對於「準則英雄」這一概念運用在我國也並不少見,國內有的評論者將《永別了,武器》的享利、《喪鐘為誰而鳴》的喬丹、《太陽照常升起》的傑克為代表作為「準則英雄」的一個系列來解讀。如劉久明的《「重壓下的優雅風度」和準則英雄》將聖地牙哥看成「準則英雄」的一個組成部分,認為聖地牙哥「是海明威的最後一位悲劇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漢性格的最後總結」。而楊大亮、吳秀玲的《海明威筆下「硬漢」形象的成長軌跡》則是將這一系列人物作為「硬漢」系列成長史。從總體上來看,評論者很多還是在文中將「硬漢子」與「準則英雄」交替混用的。對於「準則英雄」蘇順強在其《論海明威的「準則英雄」的本質》專門論述了這一現象,他在文中指責了「硬漢子」概念泛化的運用,在他看來「硬漢子」偏向性格特徵,而「準則英雄」側重價值觀念,而且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個體無法單一去闡釋。

沿用西方評論者的「硬漢」或「準則英雄」的概念對小說中聖地牙哥乃至曼諾林的角色分析,使國內的評論既打上了西方文學批評的烙印,同時也揉和進了中國的元素。國內評論者往往把《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形象看作是一個積極抗爭的英雄,認為他有其不向認輸的堅強性格,表現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更是對一種精神進行讚揚,即「鬥爭精神和精神上的勝利,即便物質上一無所得,即便身陷失敗之境,仍永不言敗。」所以,批評者無論是從「硬漢」還是「準則英雄」概念來分析這部小說,都是在肯定小說中的積極態度。但我們也看到隨著國內學術的開放,東西學術交流不斷擴大,國內的學者評論群體對於「硬漢」開始存在差異的解釋。

如劉文榮的「…概括地說,『硬漢性格』的特點可歸結為這樣三點:一、心理上的孤獨感,二、思想上的消極性,三、行動上的堅定性。這三點是相互聯繫著的,它們互相映襯,互為因果。在海明威早期、中期作品中的人物身上,這三個特點,往往是某一種表現為主要傾向,而在桑迪亞哥身上,則兼而有之。」吸收了西方評論者對海明威「硬漢」中存在的悲觀的一面。另外,美國六、七十年代興起女性主義批評,評論家們將海明威的作品也送上了性別批評的戰場,認為海明威的小說中相對於男性角色「硬漢」的強勢,其女性角色存在著弱化甚至缺失。

在我國隨著對女性主義批評理論的關注,90 年代後批評的異聲也逐漸顯現,如何曉濤的《硬漢精神新解—<老人與海>中聖地牙哥形象分析》等文,就認為「硬漢」的出發點是父權文化價值觀,缺少男女平等對話。這些對「硬漢」批評的多元化使國內的學術在這一角度上理解更加豐滿立體化。

相關焦點

  • 「硬漢」海明威作品賞析
    「硬漢」海明威作品賞析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憑藉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立茲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
  • 『書海無涯』海明威《老人與海》——勝利的失敗者,失敗的英雄
    從老人八十多天的勞而無獲,到馬林魚的出現,到傾盡全力後的空手而歸,老人的硬漢形象已然我們面前栩栩如生。我們都知道,海明威筆下的聖地牙哥絕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失敗者。他自信、頑強、有勇氣、不屈服,「不報任何希望太傻,他想。
  • 海明威: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的老人
    小說如此開篇,講述了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與大魚的搏鬥故事,塑造了文學史經典的硬漢形象,將海明威簡約明晰的文風發揮到極致。聖地牙哥是位老漁夫。他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在第八十五天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他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才將它拿下。
  • 中學生語文閱讀必讀書目,海明威《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太陽照常升起》,《老人與海》是最著名的作品,標誌著海明威創作的頂峰。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是美國作家斯泰因對海明威作品的評價,後來成為以海明威為中心的文學流派的名稱。他由一些美國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後來影響到歐洲其他國家。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從這些質樸無華的文字中,讀者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海明威作品所展現出的獨特的藝術語境和高度凝練的藝術底蘊。海明威這種簡潔、流暢、帶有鮮明節奏感的文字,常常能創造出視覺化的效果,給讀者帶來了視覺的衝擊感。海明威會把繪畫藝術中的直觀生動,植入到小說的簡化語言中,使具象與抽象同時呈現在一種語言的表述中,從而讓讀者獲得與眾不同的審美愉悅。
  • 各位讀者好,本篇向大家介紹近代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的代表作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例如《老人與海》、《喪鐘為誰而鳴》(又名《戰地鐘聲》、《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
  •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主人公桑迪亞哥,原型是他自己,還是別人?
    佛恩特斯《老人與海》故事的靈感就是來源於佛恩特斯的人生經歷,好友驚險的人生過往給了海明威很大的刺激,讓他一度枯竭的靈感再次迸發創作的激情,於是僅僅八個星期的時間,海明威就寫出了這本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電影片段雖然桑迪亞哥在書中演繹的並不是海明威自己的人生,但是海明威自己卻擁有比故事更精彩的人生經歷。
  • 鐵打的漢子 才盡的江郎——海明威新版文集三人談
    徐則臣: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分兩種作家,一種是你必須從作品來看這個作家,也就是說這個作家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就等於他的作品。但海明威是另外一類,作品是作品,人是人。甚至人的故事性比他的作品的故事性還要強,他本身具有強大的傳奇性,而且這個人一輩子有一個極強的表演性。
  • 硬漢王挺在《鐵傢伙》中續寫英雄傳奇
    圖說:王挺在《鐵傢伙》中 官方圖憑藉《重案六組》中丁箭一角而被觀眾所熟知的演員王挺,多年來在影視作品中塑造了無數個英雄的形象,無論是《熱帶風暴》裡的武警戰士張武,還是《光榮使命》《穿越火線》《英雄聯盟》中的抗戰英雄們,王挺已然成為電視劇螢屏上的硬漢代言人,其主演的軍旅題材劇《兵峰》曾獲第28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 海明威《老人與海》中,最接近桑迪亞哥原型的現實人物,都有誰?
    海明威《老人與海》中,最接近桑迪亞哥原型的現實人物,都有誰?海明威小編每一次讀《老人與海》的時候,都在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海明威創作的這個硬漢人物桑迪亞哥,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原型,或者說他就是按照哪個現實人物的人生故事去創作的,如果沒有完全對應的人物原型,那麼與海明威有關的,最接近這個硬漢人物形象的
  • 海明威:地球上最硬的硬漢決定去死
    海明威住的旅館離前沿陣地很近,時常會被流彈擊中,這時的海明威已經是戰場老鳥,住了兩個星期就不再感到害怕了,每天帶著荷蘭導演伊文思出入前線,拍攝紀錄片《西班牙大地》,他還親自為自己寫的解說詞配了音。雖然身處槍林彈雨之中,海明威的心情卻很高亢,他還認識了一位戰地記者同行,匈牙利小夥羅伯特·卡帕,這位小他十四歲的攝影師剛在科爾多瓦前線拍下了一名政府軍士兵中槍倒地前的瞬間,這張名為《士兵之死》的照片至今已是戰地攝影的傳世經典。士兵之死卡帕稱海明威「老爹」。
  • 喝最烈的酒、釣最大的魚,在今天,我們紀念海明威|歐內斯特·米勒爾...
    這本書也讓海明威獲得了1953年的普立茲獎和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美國人的偶像。《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甘迺迪總統說:「海明威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像他這樣,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
  • 「網紅」海明威,一種被自我人設禁錮的作家生涯
    海明威生活的年代,也是美國傳播業大發展的時候,作家不再是一個藏在文本後面的人,無論是雜誌訪談,還是其他傳播方式,讓塑造統一的個人形象成為可能。於海明威而言,就是「硬漢」形象,這或許是海明威給自己所定下的最鮮明的「人設」。倘若他活在當下,也許能成為「網紅」。
  • 海明威《告別武器》的47種結尾
    海明威多年的戰地記者生涯對他的小說創作影響極大。由美國Scriber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最新版《告別武器》還將包括小說中其他章節的草稿,以及1948年這部小說加插圖後再版發行時海明威寫的自序。海明威1954年以《老人與海》獲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 美國作家、諾獎得主、硬漢海明威告訴我們:習慣沒人說早安和晚安
    我們一定要習慣沒人說早安和晚安,我們更要習慣人生中的重重磨難。這世上,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心更高的山!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小說《老人與海》作者、鐵骨硬漢海明威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毀了他,但就是打不敗他!一個人只要一心想做成一件事,他可以打敗任何人!海明威本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身上負傷無數。這一生,都飽受後遺症的困擾!
  • 今天中國的年輕人,讀讀蓋茨比和海明威,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迷惘一代的另一位代表性作家海明威給出了答案——在更大的空間和時間裡尋找自己的位置。海明威在19世紀的最後一年,出生在美國中部的一個富有家庭。他的父親很像文藝作品中的硬漢形象,喜歡戶外活動。他的母親是一名歌唱家。雖然家裡一度想挖掘海明威的藝術天分,但是他卻和父親一樣喜歡戶外運動和冒險。不過海明威從小就顯示出文藝創作的天分,在中學就是校報的編輯。
  • 海明威的名言如何成為影視劇的點睛之筆?丨夜問
    答案:海報中劇照從左到右分別來自美劇《犯罪心理》(對應第三句名言)、電影《七宗罪》(對應第二句名言)、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對應第一句名言)。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舉槍自盡,享年62歲。他的太陽沒能照常升起,但這位擅長塑造硬漢的作家用《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帶給了我們精神力量。
  • 得到FM 5 海明威
    布魯斯·威利斯(威爾遜)、蒂姆·羅賓斯(麥康伯)、莎朗·斯通(瑪格麗特) 賈行家老師現在講到的是: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海明威文集)中的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 奇識增 | 周杰倫新歌藏著海明威的故事
    而這首《Mojito》,跟愛煙愛酒愛女人的硬漢文豪海明威還有點兒關係。「麻煩給我的愛人來一杯Mojito,我喜歡閱讀她微醺時的眼眸。」首先當然是Mojito本身。Mojito之所以能風靡世界,海明威功不可沒。出生於美國的海明威卻對古巴情有獨鍾,甚至將自己稱為「普通的古巴人」。他在古巴生活多年,尤其鍾愛到哈瓦那的La Bodeguita小酒館喝一杯Mojito,還留下了一句名言:「我的莫吉託在La Bodeguita小酒館,我的德貴麗(註:另一種雞尾酒)在El Floridita小酒館。」《Mojito》的歌詞由黃俊郎創作。
  • 滕威 |課堂講稿之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
    回來我說,我覺得海明威一生都在做這樣一件事情,就是努力扮演一個像他父親一樣、甚至比父親更強大的男人、一生都在試圖戰勝閹割焦慮,這種焦慮在他的人生和創作中都是顯而易見的。不過話說回來,海明威雖然死得慘烈,但他62年的人生簡直可以用「無與倫比地精彩」來概括。甚至有人說,海明威的人生比他作品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