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告別武器》的47種結尾

2020-12-16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海明威多年的戰地記者生涯對他的小說創作影響極大。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曾經不無自豪地宣稱,他的半自傳體小說《告別武器》(A Farewell to Arms)的結尾寫了39遍以求完美。

實際上,這個結尾他寫了47遍。到目前為止,人們所讀到的只是一個版本。

周二(7月10日),最新版的《告別武器》在美國出版,裡面包括了所有47種版本的結尾。

這部經典小說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由美國Scriber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最新版《告別武器》還將包括小說中其他章節的草稿,以及1948年這部小說加插圖後再版發行時海明威寫的自序。

海明威1954年以《老人與海》獲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兒子派屈克·海明威(Patrick Hemingway)為最新版小說寫了前言,以及他的孫子肖恩·海明威(Sean Hemingway)寫的序言。

海明威1899年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17歲時在肯薩斯市一家報館當記者,開始寫作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宣布參戰後,他報名加入了義大利軍隊的志願救護隊。

在戰場上受傷後,他回到美國,重操記者舊業,但不久又回到歐洲,作為戰地記者報導當時歐洲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希臘革命和西班牙內戰。

他20多歲在法國巴黎工作時開始以極大的熱情開始創作。

海明威的其他著名作品還有《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和1954年獲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

他晚年曾在佛羅裡達和古巴生活,1960年回到美國,定居愛達荷。

1961年,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塑造硬漢形象獲得巨大文學成功的海明威在61歲時自殺。

相關焦點

  • 《永別了,武器》:看海明威如何用創作手法講述戰爭和愛情
    《永別了,武器》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在「一戰」後創作的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一戰」的義大利戰場為背景,以主人公亨利中尉和英國護士凱薩琳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戰爭下的悲劇愛情,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戰爭毀滅了生命,也毀滅了愛情。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一位語言大師。
  • 《永別了,武器》:看看海明威如何用創造性的技巧講述戰爭和愛情
    《永別了,武器》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繼「一戰」之後創作的一部以反帝戰爭為主題的小說。這部小說以義大利戰場「一戰」為背景,以主人公亨利中尉和英國護士凱薩琳的義大利為背景,描寫了戰爭下的悲劇愛情,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戰爭摧毀了生命和愛情。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語言大師。他作品的句子結構簡單,通常是短句或並列句。
  • 《永別了,武器》:經歷過戰爭的海明威,以女性角度呼喊出的和平
    海明威總讓人想起《老人與海》,那個老人和魚爭鬥的場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但海明威好看的小說,並不止這一部,《永別了,武器》,也是海明威的代表作。美國青年弗瑞德裡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志願參加紅十字會駕駛救護車,在義大利北部戰線搶救傷員。
  • 鐵打的漢子 才盡的江郎——海明威新版文集三人談
    止庵:虛長几歲,讀海明威的時候比較早。先說一下海明威的接受史。我最早讀的就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的海明威,上世紀八十年代,《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說選》,以後又讀了《太陽照常升起》《喪鐘為誰而鳴》。
  • 海明威的名言如何成為影視劇的點睛之筆?丨夜問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舉槍自盡,享年62歲。他的太陽沒能照常升起,但這位擅長塑造硬漢的作家用《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帶給了我們精神力量。美劇《犯罪心理》講述了主角們運用心理側寫破案的一系列故事,每集開片和結尾都會引用名人名言,在其中一集中出現了海明威的「所有的邪惡都是從純真開始」,該集中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因為童年不幸,才在長大後試圖拯救別的孩子,殺掉不稱職的父母。電影《七宗罪》講述了一個老警察在即將退休前夕,遇到了一個仿照七宗罪犯罪的案件。
  • 各位讀者好,本篇向大家介紹近代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的代表作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例如《老人與海》、《喪鐘為誰而鳴》(又名《戰地鐘聲》、《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
  • 在多倫多,尋覓海明威的蹤影
    記者工作之外海明威勤奮寫作,那些筆調輕鬆觀察銳利的隨筆:西班牙鬥牛、瑞士滑雪等等展示了他非凡的文學才華,這時哈德莉懷孕了,星報表示可以在多倫多給海明威一個有穩定收入的正式職位。當時的巴黎,婦女仍然在家裡裡靠接生婆協助生孩子,紐約也剛開始有婦女在醫院生育,多倫多的婦產科水平卻很先進,於是,海明威夫婦告別巴黎前往多倫多,似乎合情合理。
  • 走近世界文豪之《永別了,武器》賞析
    在《永別了,武器》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中,海明威以出色的筆法,描寫了一對青年戀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炮火中的悲劇性遭遇。戰爭期間,美國青年亨利在義大利軍隊擔任中尉,他腿部受傷後去米蘭治療,結識了英國女護士凱薩琳。亨利在凱薩琳的細心照顧下恢復了健康,他們之間由此產生了真正的愛情。
  • 海明威:死於1961
    海明威:死於1961 2011-07-21 14:42 作者:陸晶靖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
  • 海明威41年前的今天開槍自殺 晚間問候成為遺言
    當後來的評論家在海明威的作品裡指出這一點時,海明威這樣說:「是的,但我給龐德上過許多拳擊課呀!」  在安德森為海明威介紹的幾個僑居巴黎的文學大師中,對海明威幫助最大的莫過于格特魯德·斯泰因。這位傑出的女性被許多人譽為「偉大的海外美國散文創新大家」,當時在巴黎的藝術家們都以能接近她為榮。
  • 最糟的小說結尾: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1958年的採訪中,海明威稱自己將《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的結尾修改了「39次才滿意」。文學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他實際上寫了47種結尾,有的坦率直言,有的表現出樂觀的態度,文字長度從短句到幾段不等。在評論家所稱的「虛無的結尾」中,海明威寫的是:「這個故事講完了。凱薩琳死了,你也會死,我也會死,這是我唯一能向你保證的。」
  •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漢」與「準則英雄」的借鑑與演變
    對於「硬漢子」的視角,最初來自美國評論學者,當時菲利普·揚提出「重壓下的優雅」(Grace under pressure)的「準則英雄」(Code Hero)這一概念來評述海明威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後來貝克在其《海明威:介紹與闡釋》中把海明威的人物看作兩個獨立人物:一種是被動的、被打敗的,另一種是沒被打敗的,他們並不作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並存於同一作品中,而是出現在不同時期的。在中國,1962 年董衡巽先生發表的《海明威淺論》裡運用了「硬漢性格」這一詞,用來指海明威小說中的那些不屈不撓、身臨險境奮鬥不息而不失人的尊嚴的人物所具有的男子漢氣概。
  • 海明威:地球上最硬的硬漢決定去死
    躺在病床上修養的日子,海明威偶爾會拿起筆寫下對戰爭的感受,但整整過了十年,他才寫下那本讓他初登文壇的小說《永別了,武器》。那年,一個在西線負過傷的德國士兵也出版了一本小說,這個士兵叫雷馬克,他比海明威大一歲,小說的名字叫《西線無戰事》,講述了十九歲學生保羅和同學們的戰場故事。
  • 「硬漢」海明威作品賞析
    02:56來自LearningYard學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務必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後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海明威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海明威的作品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憑藉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立茲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
  • 【解析】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
    短短幾千字的小說,卻酣暢淋漓地展示了海明威那獨特的敘事風格。外聚焦敘述與零度結尾都很好的詮釋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寫作背景《白象似的群山》寫於192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第十年。雖然女孩名字叫吉格,但是海明威並沒有賦予美國男人一個名字,目的就是為了體現那個時代美國人所具有的特徵。從旅行包上「貼著他們曾過夜的所有旅館的標籤」,便能看出男女主人公過著居無定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們輾轉於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個旅館到另一個旅館。這些標籤是他們不安於現狀的見證,他們試圖要找到一個棲息地安頓下來,但是看上去並不容易。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海明威與生俱來的這種無謂和勇敢的性格也成為他日後文學作品的底色。海明威善於用高度清晰的視覺化語言,將感官印象予以呈現,以此來直接表達物象的強烈生命力。海明威一生創造了多部優秀作品,除了這部《老人與海》,還有《春潮》《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名著。他的這部《老人與海》小說不僅獲得了1953年美國的普立茲獎,更是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 梅荷:海明威為何會自殺?在他的小說裡可以找到答案
    直到我看完他所有的短篇小說 讀海明威的小說,心情很複雜,也很沉重,前提是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自殺?一個優秀的有著突出貢獻的作家,為什麼要自殺呢?直到我看完他所有的短篇小說,和他的長篇小說《老人與海》。 海明威晚年的面貌,直觀視覺給我一種剛直不阿勇敢善良的感覺,就像《老人與海》裡下海捕魚的老人那種形象。
  • 海明威小傳:老人與海的勇氣,也無法忍受病痛和電擊
    (萬象特約作者:老驥伏櫪)【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小傳:老人與海的勇氣,也無法忍受病痛和電擊【不上大學去當兵】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的郊區。然而,只當了半年記者,海明威不顧父親的反對,加入美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海明威)【受傷的救傷隊員】由於他的視力較差,被調到紅十字會救傷隊。
  • 滕威 |課堂講稿之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
    他因此獲得了嘉獎,而這段經歷也成就了他的代表作《永別了,武器》和《太陽照常升起》。後來又參加西班牙內戰,加入國際縱隊。雖然西班牙內戰的起因今天看來非常複雜和多元——具體大家可以看看斯坦利·貝恩的《西班牙內戰》這本書——但佛朗哥一旦接受墨索裡尼和希特勒的支持,他就不再是維護天主教的西班牙國內的一支軍事力量了,而成為法西斯帳下部隊。
  • 大饞貓海明威他吃掉了整個巴黎!| 海明威生日紀念
    愛人「飢餓有很多種。春天,飢餓的種類就更多了。但現在已經沒有飢餓感了。記憶就是飢餓。」by 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兩居室的小公寓 因為需要給西爾維婭·比奇(美國著名女書商,巴黎文學界的重要人士。1922年,她出版了當時出版社都不願出版的《尤利西斯》)還圖書館的押金,海明威和妻子沒有錢下館子,海明威說在咖啡館寫東西只喝了一杯奶油咖啡,快餓死了,問媳婦兒中午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