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社會中最受關注的無非就是那些高學歷人才,國內雙一流學校畢業加上國外名校留學經歷,有非常厲害的實習經歷,在校期間拿過許多厲害的證書,獲得無數獎項……這一類人生來似乎就是金字塔頂端的人。
可這種別人家的孩子還是少數,絕大多數似乎都是看似平平無奇,沒什麼閃光點還基數極大的二本學生,而真正可以推動社會前進的學生也正是這群二本學生,至於精英們註定是起著把控方向的作用。黃燈教授是廣州一所二本院校的老師,他從業十多年了,接觸了大量學生,他在這些學生身上看到了一些驚人的特質。這些二本學生一直是不被重視游離於人們視線之外的,但是從他們的現狀我們可以窺探到中國的未來。
不管是偏遠山區、鄉鎮、縣城還是城市中下層的家庭可能殫精竭慮培養的孩子大多只能走向二本院校,而城市裡中上層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部分都進入了雙一流院校,因此二本院校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未來屬於社會的中間階層,但即使是中間階層也被分出了好幾個等級。他們有的父母經商,那他的家庭條件一定不錯,受父母經商影響學生本人也有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大學時會過得比較輕鬆愜意;有的出身高知家庭,父母可能是醫生、教師等,這些學生被父母寄予厚望,也知道如何打點人際關係,在學習上有自己的偏好和選擇。
有的出身清貧,學生本人較為獨立,有理想和抱負,很受家長和老師喜歡;還有的出身於尋常家庭,其父母可能是農民、小商販、外出務工者,這類學生大多存在感弱,朋友圈窄,他們的父母大多沒太高文化,經濟實力也較弱,與城市中花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來培養出的精英群體和家庭殷實、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商人或者高知家庭培養的孩子不同,這類學生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沒有背景,沒太大機會上名校、國外留學,只能竭盡全力靠讀書改變命運,這便是我們平凡的大多數。
這些二本學生不同於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精英學生,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應試上,耗盡了心力,可能大多數學生早早便給自己定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也慢慢接受了這種定位,疲於爭取,過於麻木。大多數二本學生可能來自小地方,突然到大城市去讀書,本來在家鄉是人人稱讚的優秀學生,等進了學校才發現自己是那麼渺小無知,方方面面居於社會底層,這種巨大反差可能使他們變得自卑、小心翼翼,同時又因從小便生活在誇讚中突然一下被打回現實變得畏首畏尾或者衝動莽撞,而這一切不止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還是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高度。
他們沒有背景,也錯過了那個分配工作、住房的年代,買房買車得攢錢、想創業也得攢錢……這群學生窮盡所能考上二本才發現自己也沒有選擇權。在城市中從事著各種中等工作,有少數個人能力突出的能突破階層限制,但實在是微乎其微。雖然當下隨著網際網路不斷發展衝擊到了這種固化的階級分層,但仍任重道遠,我們可以為精英學子喝彩,但這一群群二本學子才是基石,他們慢慢從工廠走向辦公室,中國才能從基礎工業領域走向高精尖領域,而我們的社會才能變得多元,中國的未來也會更加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