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2020-12-17 阿由說教育

日前,世界頂尖學術雜誌《自然》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的中國學生曹原。這位被稱為「天才少年」的青年學者,在14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曹原

中科大少年班堪稱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從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百度總裁張亞勤,到打破了華人年齡紀錄晉升的哈佛教授尹希、發明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的盧徵天、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蘭亭集勢CEO郭去疾,目前,超過70%少年班校友活躍在海內外經濟、IT、金融、製造等領域,其中三分之一獲得博士學位,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科大少年班36年走出202位教授,106人美國任教就職「境外大學的教授」,這實在是了不起的成績,下面就讓小編盤點一下中科大少年班的早期校友。

劉中青

劉中青

IDG前副總裁,參與並領導了數個在網際網路、無線、新媒體和通訊領域的投資,並且對新能源、連鎖服務以及數位電視等行業有比較深入地了解。五次「跳槽」的科大少年與外國人搶訂單為爭一口氣中國風險投資人。

李巨

李巨

李巨是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正教授、核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兼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一晃,他從少年班的近代物理系畢業也已經21年了。大學四年,李巨收穫了異常紮實的基礎理科教育。「少年班對我科研事業成長有極大的幫助,總體來說應不遜於地球上任何一所大學的任何program(項目)。」

駱利群

駱利群

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有人總結了駱利群的前半生:15歲進入全國重點大學,30歲即任美國名校博士導師,36歲史丹福大學終身教職,46歲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人文及科學院雙院士榮銜。駱利群研究的方向為「神經元」的「神經的發育」,其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馬東敏

馬東敏

百度CEO李彥宏先生的夫人,2018年9月16日向母校中科大捐贈一億元人民幣,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即畢業出國,當時被譽為紐約留學生圈裡的公主。

尹希

尹希

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996年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001年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2008年尹希受聘擔任哈佛大學物理系副教授;2015年9月晉升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不僅僅是以上幾位大牛,中科大少年班的校友分布世界各地,為自己所在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其實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校友去了國外發展,他們在國外取得了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但是仍大部分的校友依然在國內,克服了很多苦難,甚至可以說是在艱苦的研究環境下,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去,創造出很多璀璨的成就,培養了一批批高水平的人才。

小編最為敬佩的當屬鍾楊教授,1979年,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從湖北黃岡中學考入中科大第三期少年班,學習無線電專業。

他是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教授。他用生命收集了青藏高原上的四千顆種子。

鍾楊

截至2015年,中科大少年班37年來共畢業3162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國內外研究生。

其中19%供職於科教界,超過200人成為國內外名校和科研機構教授,其中:

2人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7人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5人當選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

在國外做教授的超過250人

在哈佛當教授的有5人

在清華當教授的有6人

雖然社會上對少年班有很多不同意見,然而少年班卻能一直發展下來,這受惠於社會的包容。正如一句話:

教育這樁事,快很好,慢也不錯,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對此,你怎麼看待少年班呢?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5位院士,其中4人為外國院士,人才都去哪了?
    少年班是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的部分大學開始招收少年大學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曾招收少年大學生。少年班的創辦,可以說是寄託著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 中科大少年班目前為止出過多少大牛?
    中國科大少年班目前已經有40餘年的歷史,在創新的人才培養方式下,科大少年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實現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質量人才」的辦學目標。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中科大少年班已經培養出了4000多名「少年奇才」。他們當中有18~20%的留在學術界。到國內外教育機構繼續深造的超過了90%。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1974年,我國人才稀缺,國家對於人才的培養正處於瓶頸期,急需優秀人才來推動我國的發展建設。因而於同年5月,有李政道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少年班建設的設想。四十二年前的三月,經過全國範圍的選拔推薦,有21名天才人才被選入中科大,成為首屆中科大少年班的學員。他們之中最大的有16歲,最小年僅11,雖然才能性情各不相同,卻都是經過千挑萬選而進入少年班的「神童」。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他們踏星辰而去,他們攜日月而歸,他們手握山河,他們笑對天下,他們心生無畏,他們鬥志昂揚,他們如風過林梢,他們如雨掃窗臺,他們,是少年。1974年,我國人才稀缺,國家對於人才的培養正處於瓶頸期,急需優秀人才來推動我國的發展建設。因而於同年5月,有李政道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少年班建設的設想。
  • 這份榜單告訴你:中科大少年班有多牛!
    說到「少年班」,大家馬上想到了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成立41年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傑出人才。2018年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整理了曾獲得國內外榮譽稱號或權威學術職位的校友名單。這份名單,可謂精英薈萃,讓人大開眼界。
  • 中科大少年班錄取名單出爐,曹原粉絲在列,浙江少年佔1/4
    當然,「年齡」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標籤,但也是其自1978年創辦以來,一直在讚譽和爭議的地方。雖然這種培育方式被批評為「揠苗助長」,但不可否認的是,這40多年來已經培養了無數頂級人才。他們在產業界、學術界大放異彩。
  • 創立42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養4000多名神童,成才了多少?
    而如今中科大少年班已經創建42年,累積培養了近4000餘名少年天才,那麼這其中成才的又有多少呢?中科大少年班的由來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科學技術發展落後。而在國際關係上,也經歷了中蘇交好到中蘇交惡的轉變,雖然我國相繼在科學領域取得了「兩彈一星」等科學項目的巨大成功,但是事實上由於特殊時期的造就也導致我國在人才培養上出現了嚴重的青黃不接局面。
  • 中科大少年班探索近40年:堅決不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儘管只有不到40年的辦學歷史,年紀最大的畢業生也不超過55歲,但畢業生在各行業所取得的成績之漂亮,「我敢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學院能超過我們。」記者從中科大了解到,今年少年班報名人數有7000多人,參加高考的3000人左右,最後進入面試僅約60人,而錄取人數在50人左右。
  • 中科大少年班37年:量體裁衣,還是拔苗助長
    幾個月後,他將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謝豪所在的中科大少年班,今年繼續深造的比例已達80%。  中科大少年班開辦於1978年,這種少年班模式一度被眾多大學效仿,如今開辦少年班的高校卻寥寥無幾。37歲的中科大少年班如今發展怎樣?當初的神童都成才了嗎?人民日報記者走進中科大,探秘光環下的少年班。少年班年齡多大?
  • 揭秘中科大少年班學霸:少年有惑 人生無悔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少年班的神化色彩漸漸褪去,人們開始以更加理性的視角看待少年班,以及從這裡走出來的天才少年。在90級之後的校友眼裡,此時的少年班在教學、學科、管理上已經形成體系化,人才的培養也多元化,對於學生的選擇不再是「神童」,而是一個相對聰明且有學習能力的群體,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去發揮。
  • 證明丘成桐猜想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摘得科學突破獎
    青年數學家孫崧,年僅16歲就考入享有盛譽的中科大少年班,在經過少年班數年的系統學習後博士選擇了美國名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此後進入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從事研究工作,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博士導師正是中科大82級校友陳秀雄教授,師徒兩人入校時間正好相差二十年,因為科大人的身份又共同在美國頂尖名校相聚,維布倫獎也正是師徒倆共同獲得。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這是2018年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整理了曾獲得國內外榮譽稱號或權威學術職位的校友不完全名單。所以,現在的少年班,不準私自接受採訪的規定,是連院樓的門衛保安都知道的。但也正如寧鉑自己所說,「當時外界也都認為我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沒有人說你其實是個很普通的孩子,你應該做個正常的人。」二、商業奇才,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 中科大的少年天才有多厲害?
    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聽著別人家的孩子傳奇故事長大的,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別人家孩子」集中營——中科大少年班。在高考時,她以686分的成績,位列廣西理科第89名,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三.為何選擇去中科大少年班?原因很多,但是聽到最多一個原因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品牌吸引力。
  • 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最強後浪
    #後浪#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
  • 中科大少年班95後新生代:「我們寢室就有三個談戀愛的」
    相比於過去他們背負的巨大期望,現在這種更自然的狀態下,少年班成員的潛力更好被激發出來。」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2年,現在美國讀博的李弈帥如是說。少年班放開一定年齡限制:但也得參加高考和複試3月6日,22歲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下文簡稱MIT)博士生曹原到洛杉磯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當晚,被同學帶到城中的一家中國餐館就餐。
  • 中科大共9位校友當選美國數學會會士
    中科大共有9位校友當選美國數學會會士 至此,中國科大共有包括舒其望、袁亞湘、陳秀雄、李從明、王偉強、王正漢、李巖巖、鄂維南、杜強等9名校友當選為AMS會士,讓我們為這些傑出校友表示祝賀! 新當選美國數學會會士杜強校友簡介
  • 中科大、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如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近幾年情況都是這樣:少年班14%左右的畢業生,處於「慢就業」狀況。不由得讓人驚訝,當初叱吒風雲的少年班,究竟怎麼啦?中科大的少年班始於1978年,到今年已是第41期。當初的確有大批「神童」進入少年班,也產生了一批人才。如今,卻是每況愈下。現狀如下:1、神童,一般都通過學科競賽,被清華、北大提前招生錄取了。
  • 中科大少年班天才校友再次斬獲科研大獎,全球僅2個名額!
    再次斬獲大獎的中科大校友中科大少年班聚集全國天賦秉異的天才少年,從中科大少年班走出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然而很多天才少年最後都遠赴海外,其中莊小威就是最著名的一位,1991年年僅19歲就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遠赴美國留學,2006年就被哈佛大學聘為化學和物理雙學科終身正教授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不再只招天才,從超常教育轉向精英教育
    中科大的少年班始於1978年,到今年已是第四十一期。中科大對少年班歷來低調,而這也使得少年班在外人眼中愈顯神秘。錢報記者走近中科大少年班的兩位浙江學子,回溯他們的學習經歷,還原爭議背後真實的求學路。未成年的他們是否能夠適應大學生活?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走出5名院士 大批一流科學家
    40年來,科大少年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實現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質量人才」的辦學目標。那麼這些從科大少年班畢業的「神童們」他們目前都分布在哪些領域?又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一起來看看在輝煌、非議、堅持中走過的中科大少年班的風雨四十年。1978年的春天,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一群少年天才的故事。這些帶著「神童」標籤進入中國科大的少年就這樣走入了中國高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