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花特別生氣地跟我說:
「上周末的時候孩子在附近廣場玩,一個家長想讓自己孩子提前回家,孩子不肯,然後拿出手機,放了一段視頻,在那玩的孩子差不多都看了。
大部分孩子看完就說要回家了,我兒子看完視頻也說要回家,我還有點奇怪呢。
他一般都要玩到小朋友們都差不多走光了才回家的,怎麼今天這麼早,而且這幾天睡覺的時候都要求開燈。
後來小區另一個媽媽跟我說,那天那個家長放的是『壞叔叔』的視頻,抖音上的網紅,專門嚇唬孩子的。
你知道嗎?我在抖音搜出來看了一下氣壞了,哪有這麼專門嚇唬孩子的,孩子這幾天都開著燈睡,肯定是嚇到了啊!」
我也去搜了一下,果然「壞叔叔」是抖音上的一位網紅,還有100多萬粉絲呢。
我翻看了3、4個這個壞叔叔的視頻,真的跟花花一樣,氣不打一處來!
這都是在幹嘛?為什麼要這麼嚇孩子?!
我翻了一下微博,10月底的時候,人民網也報導了這個「壞叔叔」。
這位所謂的「壞叔叔」的走紅,不是因為搞笑的段子,是因為猙獰的面目和可怕的聲音。
據說「壞叔叔」的本職是一名快遞員。
因為形象一直是光頭,黑色衣服,明晃晃的粗金鍊子,估計對孩子來說確實有點「震懾力」。
兩年前, 因為一個朋友的女兒不肯睡覺,讓他拍個視頻過去嚇唬嚇唬孩子,結果「哄睡」效果意外地好。
說實話,別說孩子了,這個形象加上故意扭曲的表情和聲音,我看久了心裡都有點發毛。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
後來他將視頻發到了抖音上,一下子就火了,播放量竟然達到4000萬人次,點讚量高達123萬。
我特別想知道,都是誰在看?有這麼多家長用這個視頻來讓孩子聽話嗎?!
從人民網放出來的視頻看來,孩子的樣子真的很害怕啊,都哭成這樣了,家長也不心疼嗎?!
不僅如此,壞叔叔火了之後,抖音出現了很多跟風的山寨模仿,點擊量都不錯。
很多父母都在下面留言感謝,他們說, 用這些「壞叔叔」嚇唬孩子,真的比自己說上一百句還管用。
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都2020年了,為什麼還會有家長信奉「恐嚇式」教育?!
「壞叔叔」 駱青君在接受採訪時說,一年之中,他一共為6萬人次的家長做過「私人訂製」。
也就是說,在這串數字和這些猙獰的面目之後,有上萬個家庭的孩子被他「恐嚇「過。
完全不能想像,那些被訂製視頻恐嚇的孩子,看到這張「可怕「的臉,聽到這些」可怕「的語言,心裡該害怕成什麼樣子?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很害怕打雷,每次打雷都會嚇得哭,我的曾祖母總會過來拍拍我的背:
「妹兒不怕妹兒不怕,拍一拍,壞的都走老!」。
我曾祖母沒有什麼文化,她只知道:
「小孩子不能嚇,一嚇魂兒會跑的,孩子會生病!」雖然這是迷信,但也是真真實實呵護孩子的心。
怎麼到了現在,在我們了解過這麼多跟孩子好好溝通的方法之後,居然還有父母「私人訂製」這樣嚇唬孩子的玩意兒?!
在我看來,這些家長不是在「教育」孩子。
只是孩子沒有完全遵從他的指令,就要採取「恐嚇」「威脅」的方式讓孩子快速的乖乖「就範」。
這跟「酷刑」有什麼區別?!
孩子不乖時,其實背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走入孩子的內心去解決問題。
因為只要嚇唬兩聲,不用打不用罵,用不著費盡心思與孩子周旋,他們就會乖乖就範。
說到底, 嚇唬孩子就是父母在偷教育上的懶,這樣的恐嚇手段, 激發了孩子的恐懼。
人之所以會產生恐懼的情緒,其實是出於自保的一種本能反應。
這種做法,或許最終會得到一個順從的孩子,但孩子那顆完全信任我們的心,也會慢慢消失吧。
因為他們此刻最信任的人,正在主動把他們推開。
在這之後,孩子跟父母必定會越來越遠,越來越不信任父母,孤獨長大。
他們該多傷心,我真的無法體會。
前不久, 浙江的一位爸爸因為兒子不寫作業,竟然在深夜把孩子帶到墓地,拿走了他的鞋子,讓孩子在太公的墳前罰站反省。
不僅如此,還堵在下山的路上,不許孩子下來。
這樣的舉動,實在匪夷所思。
一個孩子,大半夜被爸爸丟在墳地,四周陰森恐怖,想到這個畫面,大人都戚戚然,何況是個孩子。
也許這個孩子以後會乖乖寫作業,因為一旦不乖,那個被拋棄在墳地的夜晚也許將再次發生。
心理治療專家彼得萊文博士說:
傷痛和恐懼是一對孿生姐妹,是人生命中兩個主要的殺手。父母用恐嚇制住了孩子,以為這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27歲的金瀚在向其他幾位姐姐解釋,自己昨晚一夜沒睡的原因時,是這樣說的:
「昨天外面下雨,樹林吹得呼呼響,就特別害怕,睡不著。」
這樣的答案大家都覺得奇怪。一個快30歲的男人,竟然會害怕睡不著,他究竟怕什麼?
原來, 金瀚小時候貪玩,父母為了讓他早點回家, 就嚇唬他:
「小朋友要早點回家,如果回家太晚,地下室裡就會跳出來一個紅著眼睛的娃娃。」
這個紅眼娃娃,成了他心底的夢魘,哪怕是長大成年,還是會害怕深夜,一個人睡覺時,一定要開著燈才能入睡。
金瀚的父母不會想到,那句嚇唬的話,竟然會困擾兒子這麼久。
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紅眼娃娃,在金瀚心裡卻是活生生的。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
很多人對某些事物的抗拒與恐懼,大都來源於小時候被嚇唬的經歷,從此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父母把這個紅眼娃娃放進了幼年的金瀚腦中,變成了他最恐懼的東西, 也讓他的安全感被恐懼吞噬。
微博曾有一個問卷調查,78%的人說自己小時候被家長嚇唬過,其中39%的人表示至今仍有心理陰影。
恐嚇是一場精神暴力,也是一種藏匿很深的軟暴力。
這真的不是兒戲!
教育是一場春風化雨的過程, 父母也是最不能偷懶的一份職業。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模式絕不是一刀切。
有的孩子乖巧聽話,有的孩子天生有自己的主張。
但我始終相信,我們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尋找原因,而不是首先進行恐嚇和威脅。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沒有那麼任性不聽話,只是有時候我們用錯了溝通的方法。
當然,有時候我們的確會遇到孩子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的時候,既然道理講不通,那就乾脆換個方式。
之前孫儷也因為兩個孩子不好好刷牙而煩惱。
後來孫儷給兩個孩子看了一個紀錄片,紀錄片講述的就是一個6歲小孩子真實的拔牙過程,還有被蛀空的牙的特寫。
等等和小花不想變成這樣,所以刷牙的態度明顯積極起來。
這種讓孩子直觀感受後果的方法,實在比「不刷牙,牙齒都爛掉」的嚇唬高明許多。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恐嚇式的教育只是給孩子的人生打開了「恐懼模式」。
在養育這條路上, 需要我們耐心,再耐心一點。
用正面溫暖的方式引導孩子,而不是貪圖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沒有「恐嚇」這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