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寶寶的發育情況格外關注。這天彤彤帶著自己6個月大的寶寶在小區玩耍,因為都在帶娃,彤彤認識了好幾個寶媽,其中有一個寶媽的兒子就跟彤彤的兒子差不多大小,兩個寶寶的出生日期僅僅差了2天。
彤彤和這個寶媽聊了一會,後來說到寶寶的身高體重,彤彤才發現,自己的寶寶似乎似乎長得比較慢,體重也偏低,心裡難免會想:為什麼我家寶寶比別人發育慢一點,難道是出現了什麼問題嗎?
在撫養寶寶的過程中,相信有很多寶媽都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那寶寶長得不夠快,體重偏輕真的是發育不好嗎?其實評價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選定參照物很關鍵。
一,什麼是參照物,家長應該如何選定
所謂「參照物」,簡單來說就是參照的對象,比如跟這個「參照物」相比寶寶是高還是矮,輕還是重等等。
可能很多父母都喜歡拿鄰居或者朋友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做對比,其實評價寶寶發育快不快,體重輕不輕,關鍵在於如何選定參照物,而這個「參照物」不應是寶媽隨意選擇的對象。一般正確的「參照物」應是科學家們選定的一群正常孩子生長的數值,根據科學化處理,形成生長發育曲線,再以此作為參考。
此外,由於寶寶的發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觀察寶寶的生長不應是關注某一點的測量值,而是要關注寶寶的生長趨勢。
二,寶寶的生長發育還包括其他4點內容
通常很多家長觀察寶寶的發育情況,都只看身高體重,其實除了身高體重,家長還需注意以下4點發育情況。
1、大動作發育
「一舉頭,二舉胸,三翻六坐」這是大家總結出來的孩子大運動發育的規律。一般寶寶出生以後,剛開始出現的就是大運動,比如寶寶伸胳膊踢腿、抬頭、坐、爬、走等等,都屬於大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什麼時候會抬頭、會爬等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並不是家長訓練出來的,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家長要做的,主要是在寶寶有抬頭、爬、站等意願的時候,給寶寶一些助力,而不是「拔苗助長」。
2、精細動作發育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家長會發現寶寶不僅有大動作,也會有一些「小動作」,即精細動作。另外,寶寶的動作發育也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與大運動能力不同,寶寶的精細動作需要家長的訓練和引導。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訓練寶寶的精細動作時,一定要合理引導,到一定月齡以後,家長要教寶寶嘗試用手指頭去捏物品,從硬到軟,慢慢掌握好力度。
3、語言發育
家長如果想要寶寶的語言能力發育好,就一定要跟寶寶進行交流,多示範,多說話。久而久之,寶寶也會學著用她的語言來表達意願,或者情感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跟寶寶交流的時候,寶寶實際上接收到的並不只是家長說出的那些話,其實還有家長的表情,聲音的高低,說話的語氣。把這些方面綜合起來,慢慢地就能讓寶寶對語言極其語言環境、表情,有一個更加立體的理解。
4、社交能力
對於寶寶的社交能力培養,家長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要知道,寶寶的許多行為都來自於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做到友好、包容、樂於助人,那寶寶也會慢慢擁有這些良好的品質。
當然,家長還要有意識的告訴寶寶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儘量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多帶寶寶去戶外轉轉,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並鼓勵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總之,隨著寶寶的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的擔心只會增多不會減少,有時即使寶寶看起來健康快樂,爸爸媽媽還是會焦慮不安。甚至經常拿別的孩子來跟寶寶做對比,其實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都是不一樣的,父母選對「參照物」真的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