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僧袍,穿上戰鬥服,一支「法師消防隊」3分鐘內集結完畢。
2月21日上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來到上海真如寺,目睹了真如寺「法師消防隊」的日常訓練,法師們鋪設水帶,使用滅火毯快速敏捷,絲毫不遜專業的消防員。
而談及為何成立這樣一支消防隊,真如寺方丈表示:「寺廟不僅是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們(僧人)的家。」
24小時輪值,每月至少訓練一次21日9時30分許,走進真如寺寺門,法師們身著黃色僧袍站在廣場上,彬彬有禮。隨著指令聲,法師消防隊的隊員們在一分鐘之內穿上戰鬥服,戴上消防頭盔,3道20多米長的消防水帶迅速被甩出,隨後3名隊員快速奔跑將水帶延伸至最大限度,手臂向上揚起,示意身後隊員把水帶接上消防栓,開始滅火。
廣場另一側,幾名隊員正在模擬處置火情,用汽油點燃了鐵桶,隨後拿起滅火毯疾奔向火源,蓋在鐵桶上,或拿起乾粉滅火器滅火。隊員們動作乾淨利落,整個滅火過程不到1分鐘。
駐足觀看的遊客也連聲稱讚,「這樣的消防隊有優勢,因為法師日常生活都是在寺院裡,他們更加熟悉地形和環境」。
真如寺位於上海市普陀區蘭溪路399號,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現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其中,大雄寶殿為元延祐七年所建,歷經六百多年滄桑,至今仍保持著元朝寺院建築風貌,被列為國家級文物。寺內有古銀杏樹一株,樹齡達七百年左右,老乾婆娑。高峰期,寺廟一天人流可達2萬人次。
為了提升消防防控能力,寺院內的消防控制室24小時都有人輪值,若發生險情會敲鐘為信,法師消防隊將在三分鐘內到達火場。
「消防隊24小時待命。我們有12個人,按照排班表,每天有3個人三班倒。一遇情況,第一梯隊先上,兩三分鐘就能形成戰鬥力。其他不在班的大概五分鐘形成戰鬥力。」一名法師介紹。
目前,「法師消防隊」共12名隊員,最年長的51歲,最年輕的28歲,每個月隊員都會抽出至少一天的時間訓練。
「第一次拿上滅火器還有點緊張。」一名法師告訴記者,訓練初期挺辛苦的,法師經常念經,運動較少,身體素質特別是體能上會稍微欠缺一些。之後經過加強鍛鍊,每日功課之餘兼顧消防訓練,現在已經適應了這種強度,有一次蠟燭油傾倒引起火災,撲滅只用了兩分鐘。
「熟能生巧,訓練要求在一分鐘內將戰鬥服穿戴整齊,我們最快的速度能達到23秒。」一名法師稱。而除了訓練有素,隊員還都考出了消防員中(或高)級證書。
「寺廟不僅是文物也是我們的家」為何成立這樣一支法師消防隊?真如寺方丈傳覺大和尚講述了來歷。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如寺歷經八百餘年風雨,能保存到今天殊為不易,為最大程度保護文物,上世紀90年代,法師消防隊應運而生。
組建時,由退役的消防戰士來寺中訓練法師,按照消防部隊標準嚴格執行——水袋操、繩操、攀爬雲梯,擔架等項目,一樣不落。
「這是元代的大殿,就建築方面來說,它是很好的歷史參照,不要讓它有一點損失。另外,這也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根。要弘揚佛法,離開這個家,離開這塊土地,離開這個根是不行的。」方丈稱,為了降低安全隱患,真如寺在2006年將明火區前移至大殿外的廣場。「大部分古建築是木質結構,年代久遠,極易發生火災。要儘量把明火離寺院的主要建築更遠一些。」
如今,真如消防中隊會每月指導法師消防隊的日常訓練,真如派出所的消防民警也會定期檢查寺內消防安全。「我們都知道,火災一旦蔓延開來的話,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法師消防隊能在先期進行控制,可以把火勢迅速減小,這是很好的自救。」真如派出所一名民警表示。
近幾年,真如寺又增加了一些設備,目前全寺共有16個消火栓,防火毯、防爆毯以及消防的一類設施也都全部配齊。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法師消防隊的出勤滅火能力,寺內經常組織火情模擬,定期更換滅火器,保證消防栓沒有故障。
「這些細節都是安全保證前提。所以經常有一些出水訓練,在廣場找一個地方點明火使用滅火器,只有知道怎麼去用它,真正遇到火時,才能更有效地去撲滅。」方丈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