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
量表的內容都有啥?量表的推出會給教師教學帶來哪些影響?孩子們的英語學習將會產生哪些變化?快來看看吧!
3個階段9個標尺,6月1日正式實施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通知
教語信廳〔2018〕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語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語委,部屬各高等學校:
教育部考試中心起草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已經教育部、國家語委同意發布。該項語言文字規範規定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能力等級,描述了各等級的能力表現特徵,適用於英語測試,可供英語教學、學習及其他參考。現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附件【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
教育部辦公廳
2018年4月12日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面向我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它依據我國英語學習者能力的實證數據,同時充分考慮各學段的需求,將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為「基礎、提高和熟練」三個階段,共設九個等級。量表以語言運用為導向,構建了多層級的指標體系,對各等級的能力特徵進行了多方面、清晰、詳實的描述。量表就像一把能力標尺,對提升考試質量、推動國內外考試對接、促進多元評價、反饋教學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有利於實現「量同衡」。
量表研製遵循「立德樹人、服務招考、服務教學、服務社會」的原則,立足國情,對接國際,大膽創新,如構建了筆譯和口譯能力量表,為翻譯教學和測試的開展提供支撐,填補國內外語言能力量表尚未包含翻譯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外語教育「一條龍」建設,進一步豐富完善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量表的順利研製是中國外語教育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
權威解讀:建立統一連貫的英語能力測評標準
近日,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以下簡稱《量表》)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發布,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就《量表》相關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研製《量表》的意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在我國快速邁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進程中,要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適應「一帶一路」倡議,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外語能力是全球治理人才的一項關鍵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語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外語考試作為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重要手段,一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外語考試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考試之間缺乏統一標準,考試不成體系。現有外語考試項目過多,標準各異,考試級別概念不清,不同考試之間成績不可比,不利於促進科學選才。二是現有考試對考查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重視不夠,各學段的考試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存在內容重複或斷檔情況。這些都不利於促進教學連貫有序地開展,不利於教學成效的提升。三是我國外語考試的國際認可度不高,不利於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外語考試綜合改革提出明確要求。
針對以上問題,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目標確定為:以問題為導向,立足國情,對接國際,改變現有考試不多方面、不系統、不銜接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準、功能多元的外語能力測評標準和考試體系,更好地服務於科學選才,服務於外語教育教學發展,促進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不僅是提升外語考試質量、推動外語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還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科學選材的重要舉措。
外語測評體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制定外語能力測評標準,為各類外語考試提供科學的能力指標體系和準確的能力標尺,使考試設計更加多方面、系統,使考試成績具有可比性,為不同學習成果的溝通互認提供依據,促進各學段銜接,推動外語教育連貫有序的發展。因為英語是我國學習群體最大的外語,測評標準的研製首先從英語開始。為突顯其特點,將這一標準稱為「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
世界上對語言能力等級量表的研究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北美、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借鑑的寶貴經驗。國外的相關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借鑑的寶貴經驗,但我國的教育體制、外語教學環境、外語學習者群體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我們須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英語能力量表。
《量表》研製過程
教育部考試中心作為《量表》建設的牽頭組織單位,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堅持「服務招考、服務教學、服務社會」的基本定位,積極穩妥推進《量表》的研製工作。為保證建設質量,著重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匯集國內外一流專家,保證建設的科學性。我們組建了來自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00多人的研究團隊,代表了國內應用語言學領域的高水平。「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建設」作為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15年被列為教育部哲學社科重大攻關項目。我們按照重大科研項目的規範組織開展量表及考試研製工作,精心設計,嚴格論證,保證體系建設的科學嚴謹。
二是開展多群體實證研究,保證建設的實效性。建設之初,我們在全國近千所學校以及上百家用人單位中開展了需求調研,覆蓋了多學段,涉及多個行業,通過廣泛聽取意見,確保建設工作遵循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為了使標準的研製工作貼合國情、教情,我們在28個省的1500多所大中小學開展實證研究,收集了16萬多講師生數據。我們還邀請高中課標研製組以及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專家參與工作,確保了量表研製與教學改革的一致性。
三是推進多維度對外合作,保證體系建設的國際性。定期召開國際學術會,積極宣傳建設的成果。同時,與海外專業機構積極開展合作。2016年12月,陳寶生部長與英國教育大臣籤署《中英教育合作夥伴行動計劃》,明確了雙方開展雅思等英國英語考試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對接研究。去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還與美國ETS籤署合作協議,啟動託福等美國考試與中國量表的對接研究。這些合作研究,將為我國的標準及考試得到國際認可奠定了良好基礎。
《量表》研製工作遵循了五項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導向性。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引導,體現社會主義重要價值觀,促進學習者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發展。
第二,堅持科學性。以先進的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為基礎,充分體現國際語言教育發展方向。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將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結合,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結合,加強科學設計和驗證。
第三,堅持實效性。立足中國國情和現狀,從時代發展的新需求出發,充分考慮我國學習者的特點及需求,開展大規模實證研究,深入了解我國現有外語教育現狀。
第四,堅持銜接性。充分體現各學段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精神,參考相關考試大綱和教材,在各級各類英語教學一線教師及學生中開展廣泛調研,確保量表與各學段教學及考試要求相銜接,在語言關鍵能力上充分對接各學段教學要求。
第五,堅持可操作性。確保《量表》研製所採用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在當前條件下可以實現制定出的《量表》便於教學和測評機構、學習者和其他用戶理解、接受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