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人生:日本「極道」的過去與現狀

2021-02-08 利維坦


利維坦按:極道,日文叫「ヤクザ」(YAKUZA)。語源眾說紛雲,不過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這三個日文讀音分別是8、9、3三個數字,加起來等於20,在日本的一種叫「三枚」的紙牌賭博裡,因為規則是比個位數字,所以893加起來20的個位數就是「零」,也就是「畢幾」。所以有人認為,日本黑道的名稱由來就是類似臺灣話中「沒路用的人」(形容一個人一無是處,沒有出息的意思)。

當然,也有因為黑道作風高調,就像歌舞伎的演員「役者」一樣,而由役者這個音轉音而來的。或是過去排解糾紛的人「役座」這個名稱轉化而來的說法。總之,黑道在日本是反社會集團的這個概念,是毋庸置疑的。根據1986年出版的《警察學論集》,一般市民對於黑社會的印象為「反社會的邪惡團體」者超過70%,但是在「深夜的繁華街裡是否感受到黑社會的威脅」卻低於50%,而在是否「真正受到黑社會危害」的部分,回答「沒有」的則超過90%。這也造就了一個獨特的日本現象——民眾對黑道有很極端的負面形象,但同時卻也很少實際被黑道傷害到。

這個事實說明,日本的黑道組織其實擁有相當強的閉鎖性,和所謂的社會連結是很小的。而黑道絕不會說自己是「黑道」而叫「兄弟」,當然在同行間也不會說自己是893,而會叫自己「極道」、「任俠」、「本職」、「筋者」等。這些名稱的意思就是在強調自己是通達人情世事、重視道義而且是「玩真的」的角色。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單方面的幻想而已。

文/Mark Oliver

譯/Yord

校對/Amanda

原文/allthatsinteresting.com/yakuza-history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Yord在利維坦發布

2016年,極道成員在東京展示遍布全身的文身。圖源:Kan Phongjaroenwit/FlickrThree

2011年春天,日本經歷了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嘯和地震之一。東北地區的人們親眼目睹了房屋支離破碎,家園夷為廢墟,變得一無所有。

不過救援也隨之而來。由70多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湧入東北地區的大城小鎮,滿載食物、水、毛毯和人們渴求的一切生命必需品。

但這些最早抵達的卡車並不是政府派來的。在東北地區的很多地方,最先抵達的救援隊其實來自另一組織,而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該組織與善舉毫無干係。

他們是極道(Yakuza)成員,是日本最強大、被誤解的黑社會團夥。

極道:日本黑手黨?

 

2011年3月15日,東日本大地震帶來的破壞。極道是最先對倖存者進行救援行動的組織之一。圖源:Wikimedia Commons

這不是極道唯一一次出手相救。1995年神戶地震發生後,他們同樣最先抵達災區。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減輕後,極道派人去了致命的福島核反應堆,以幫忙改善因海嘯引發的核洩漏情況。

這則新聞在西方引發了些許轟動。對於居住在地球另一邊的人來說,這講不大通。太多人都認為極道成員是壞人,所以肯定不會幫助別人。

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日本黑手黨」,這是我們腦海中關於他們的印象。我們設想著他們就是日本的阿爾·卡彭 (Al Capone )或約翰·高第(John Gotti,譯者註:這兩位都是美國著名黑幫頭目)。

 

2017年,東京三社祭(Sanja Matsuri)期間,一位成員展示其傳統黑幫文身。圖源: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但我們對極道的認識並不正確。極道從來都不是黑手黨的日本翻版。他們是一群幫派的統稱,和日本這400年的歷史密不可分。

事實證明,極道絕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

任俠準則

 

一年之中,他們只準在三社祭期間展示文身。圖源:Colin and Sarah Northway/FlickrYakuza 

極道,既用來指代各種幫派組織,也可以指幫派成員。他們常在危急時刻出手相救,奉行著一種「任俠準則」(Ninkyo Code)這是每個極道成員都要恪守的行為準則,防止他們對遭受苦難的人坐視不管。

至少作家宮崎學(Manabu Miyazaki)對此深信不疑。他撰寫了100多本關於極道和少數群體的書。他認為黑幫組織樂善好施的精神根植於他們的歷史。正如書中所述:

「極道是脫離社會的。他們遭受過苦難,現在只是想要幫助其他正在遭受苦難的人。」

宮崎學相信,要想理解極道,必須了解他們的過去——從17世紀一路綿延至今的歷史。

部落民:日本社會的棄民

17世紀時期日本的早期黑幫頭目幡隨院長兵衛(Banzuiin Chōbei)在清洗身上的血跡,月岡芳年(Tsukioka Yoshitoshi)繪。圖源:Yoshitoshi/Wikimedia Commons

最初的極道源自稱為「部落民(Burakumin)」的社會階層。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因其遠遠低於其他階層,甚至不被允許觸碰別人。

部落民的職業為劊子手,屠夫,殯葬業者和皮革工。他們常和死亡打交道,所以在推崇佛教和神道教的日本社會裡被視為不潔之人。

對部落民的強制隔離始於11世紀,但在1603年,局面每況愈下。那一年,日本制定了將部落民逐出社會的正式法律。他們的孩子不被允許接受教育;許多人被遣送出城,被迫回到他們出生的偏僻鄉鎮生活。

如今,事情也並未向我們喜聞樂見的方向發展。日本仍留存記錄部落民所有後人的名單,並據此限制他們從事某些特定工作。

迄今為止,據說極道大部分成員仍在此名單上佔一席之地。

部落民成為極道

 

幡隨院長兵衛遇襲。圖源:Utagawa Kunisada/Wikimedia Commons

儘管有寥寥機會可供選擇,但部落民的後人不得不另尋出路。他們可以選擇繼承父輩手藝,和死者打交道,和主流社會漸行漸遠。又或者,他們可以轉投犯罪活動。

因此,1603年之後,犯罪活動愈演愈烈。兜售贓物的攤點在日本遍地開花,大多由部落民的後人經營。這些人拼命賺錢以求維持生計。同時,另一些人在廢棄的廟宇神社裡開設了非法賭坊。

1949年,一位極道成員在鳥羽地區的非法賭場裡。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很快——但無人知曉具體是何時,這些攤販和賭徒開始組織建立自己的幫派。這些幫派會保護其他攤販的商鋪,保證他們的安全以換取保護費。在這些幫派裡,第一批極道組織誕生了。

這不僅使他們有利可圖,也給他們贏來了尊重。那些幫派頭目得到了日本統治者的官方認可,還享有姓氏,並獲準佩劍。

在這個日本歷史節點上,這一點意義重大。它意味著這些人被授予了和貴族同等的榮耀。諷刺的是,轉投犯罪活動讓這些部落民頭一次嘗到了被尊重的滋味。

他們是不會任其溜走的。

犯罪家族

 

傳統的極道入會儀式。圖源:Schreibwerkzeug/Wikimedia Commons

不久之後,極道已經發展為成熟的犯罪組織,有自成體系的規矩和行為準則。成員必須嚴格奉行忠誠、沉默、服從等準則。

在這些準則運行良好的情況下,極道組織就像是大家庭,而不僅僅是個幫派。當新成員入會時,他接受他的老大為新的父親。在入會儀式上飲完一杯清酒後,他正式將極道當作新的家族。

2017年三祭社期間展示的極道文身。圖源: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極道要求絕對的忠誠。有些幫派甚至要求新成員和親生家庭斷絕關係。

不過對於加入幫派的人來說,這也是吸引他們的部分原因。他們被社會排斥,與其沒有一絲一縷的聯繫。極道給他們帶來了家庭,帶來了可以稱兄道弟的人們。

文身和儀式

 

一位極道成員的雙手,左手小指已被切掉。圖源:Armapedia/YouTube

極道成員表現忠誠的方式之一是改頭換面。新入會的極道成員會從頭到腳紋上精緻複雜的文身(以日本傳統方式——入墨)。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會用一根竹籤緩慢刺入他的身體,直到全身覆以文身。

後來,極道成員被禁止展示文身。儘管如此,要辨認出幫會成員也不難。另一種方式是看他們左手缺失的小指。

參加東京三祭社的極道成員。圖源:BEHROUZ MEHRI/AFP/Getty Images

極道成員一旦做出有辱幫派名聲的事情,就會被強制切掉左手小指尖並上交給老大。這是對不忠的一貫懲罰。

在極道組織的早期,這有著現實目的。每切掉一根手指,握劍的力量就被削弱一分。因此,一個人若犯了錯,他的戰鬥力就會減弱,迫使其愈加依賴幫派的保護。

「合法」生意

2017年,極道成員在東京三祭社期間展示文身。圖源: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迄今為止,日本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容忍極道組織的存在。他們雖是罪犯,但是有用。甚至政府有時也會利用他們的獨特技能。

日本政府在某些軍事行動上會請求他們的幫助(儘管細節不為人知)。此外,當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60年到訪日本時,政府請了很多極道保鏢來保護他。

這種事情使得極道至少看起來更加合法,他們的行為準則也禁止成員偷盜——雖然事實上並不總是行之有效。然而,許多成員都將自己看作是單純的生意人。

不過,他們的生意通常來講上不了臺面……

毒品交易

 

極道成員的文身。圖源:Jiangang Wang/Contributor

從歷史上來看,極道主要從事的是許多人眼中的小型犯罪活動:販毒、賣淫和敲詐勒索。

事實證明,毒品交易對極道尤為重要。直到今天,日本的非法毒品幾乎都是由極道進口的。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冰毒。但他們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大麻,搖頭丸,克他命以及他們認為人們會購買的各種毒品。正如一位極道頭目所說,毒品能帶來暴利:

「靠譜的生財途徑之一就是毒品:如果沒有黑社會的關係,你就無法得到毒品。」

極道和性奴役

 

一位女性走出東京一家妓院。圖源:Darnell Craig Harris/Flickr

不過,販毒只是極道的部分營生。此外,他們還拐賣婦女。極道有專門人員前往南美洲、東歐和菲律賓等地,以高薪工作和刺激職場為餌,將年輕女子誘騙到日本。

然而,當這些女孩到達日本時,會發現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工作。此時她們身陷異鄉,也沒有回家的路費,只能求助於這個從中牽線的男人。正是這個皮條客將她們推入了賣淫的火坑。

這些妓院本身通常是按摩院、卡拉OK廳或情人旅館。店主通常不是幫會成員,只是個打掩護的假老闆,被黑社會威逼利用其身份做生意。一旦警察上門,他就淪為替罪羊。

到了今天,情況仍一如往昔,毫無變化。然而,這並不是極道招致政府嚴厲打壓的根本原因。

當極道轉向商業詐騙時,打壓由此開始。

地產協調員(Jigeya):極道組織的地盤爭搶者

2016年,日本的房屋拆除工作。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房地產是極道首次涉足大型商業欺詐的領域之一。20世紀80年代,極道開始派幫會小弟為房地產中介工作。

這些人被稱為地產協調員(Jigeya)。當房地產中介想要拆除住宅區並進行新的開發,卻對釘子戶束手無策時,就會僱傭他們。

地產協調員的工作就是把釘子戶趕走。他們會往郵箱裡放些惹人不快的東西,在牆上亂塗穢言穢語,或者(至少一次)把一整個化糞池裡的東西從窗戶倒進去。

為了使人賣掉房子,極道無所不用其極。據極道成員鈴木龍馬(Ryuma Suzuki)所說,他們做些不入流的事情,政府也允許他們這樣做:

「沒有我們,城市沒辦法發展……大企業不想弄髒雙手,也不想捲入麻煩,所以等著別的公司先做骯髒的生意。」

明面上,日本政府和他們已無瓜葛,但是鈴木所說也許不是無稽之談。不止一次,政府被曝僱傭極道組織進行強制拆遷。

極道進入商業世界

日本極道中最大的幫派——山口組的組長筱田(Shinoda)。圖源:Secret Wars/YouTubeKenichi

極道組織在滲入房地產開發後,重心開始轉移至商業領域。

在早期,極道多採用所謂的「総會屋(Sōkaiya)」的勒索方式來進行商業詐騙。他們通過購買一個公司足夠多的股票,使他們的人得以出席股東大會。在會議上他們通過恐嚇和脅迫公司來為其所用。

此外,很多公司都對極道敞開大門。他們無法向銀行借得巨額貸款,便求助於極道。作為交換,他們讓極道持有合法企業的控股權。

這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最多的時候,在大阪證券交易所(Osaka Security Exchange)上市的50家註冊公司都和幫派團夥有緊密聯繫。

股市

 

2011年,一位極道成員站在擁擠的街上。圖源:EthanChiang/Flickr

極道很快意識到,合法經營甚至比犯罪更加有利可圖。他們開始制訂股票投資計劃——給流浪者付錢,再用他們的身份去股市投資。

他們將自己的股票投資室稱為「交易間」,投資股票帶來的豐厚利潤令人難以置信。對於20世紀80年代的極道來說,這是個全新的領域,一種全新的犯罪形式。正如一位極道成員所說:

「我以前因為殺人未遂蹲過監獄。換成今天,我怕是瘋了才會那麼做。再也沒有必要冒那種風險了……我現在背後有一整個團隊:他們有的當過銀行家、會計、房地產專家、商業放貸人,各種各樣的金融從業者。」

隨著極道在合法商業領域的深入滲透,他們的暴力活動也在消減。與極道有關的謀殺案在短短幾年內減少了一半。而政府目前最為痛恨的,正是打擦邊球的商業欺詐行為。

極道的衰落

 

東京新宿區的歌舞伎一條街。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20世紀80年代,當極道轉向商業詐騙時,對他們的打壓也開始了。第一部所謂的「反極道」法於1991年通過。這樣一來,極道成員即便是從事某些合法經營,也視為犯法。

從此,反極道的法律層出不窮。政府通過制定法律以限制他們轉移錢財,還向其他國家請求凍結極道組織的財產。此外還採取了其他多種措施。

這些措施確實奏效了。據報導,近年來極道成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低,這不僅僅是因為被逮捕。他們實際上已開始讓成員退會,這是前所未有的。因為在部分資產被凍結的情況下,他們沒有足夠的錢給成員發薪。

犯罪團夥的公關行動

 

極道組織每年開放一次總部,向兒童分發糖果。圖源:Mundanematt/YouTubeA Yakuza Halloween

所有這些壓力可能是極道變得如此慷慨的真正原因。

極道組織並不是一直都致力於人道奉獻的。他們直到轉向商業欺詐時才真正開始做善事,這和警方進行打壓的時間一致。

記者鈴木智彥(Tomohiko Suzuki)不同意宮崎學的說法。他認為極道組織開始幫助他人,並不是他們懂得了被排除在社會之外是多麼痛苦。這些不過是公關噱頭:

「極道組織正試著將自己置於有利位置,以便在未來大規模重建的過程中,為他們的建築公司爭取承包合同……如果他們幫助市民,警方就很難說出任何不利的話。」

無家可歸的福島清理小組

2013年,在福島核反應堆的一組救災工作人員。圖源:IAEA Imagebank/Flickr

即使從事慈善事業時,他們的做法也不總是光明正大的。當他們給福島核反應堆提供援助時,並沒有派遣他們的精英人員,而是送去了流浪者和欠他們債務的人。

他們會謊稱給予報酬,或用暴力脅迫他們參與救援。一位被騙去福島工作的人說道:

「我們沒有健康保險,甚至連輻射儀都沒有。他們把我們當廢物對待,跟被拋棄的人一樣。他們給了承諾,但當我們接受大劑量輻射時,卻一腳把我們踢開。」

但極道堅稱他們已盡力而為。他們說,他們深知被拋棄的滋味,正利用他們所擁有的資源讓情況變得更好。一位極道頭目堅稱:

「我們現在的坦誠態度是對人們有所幫助的。」

這很難說。他們也許只是罪犯,為了發財不惜傷害任何人。但也許他們講的是事實,至少一部分是。也許他們有些人是真的在努力做正確的事,在這個千年來拒絕他們的社會裡求得一席之地。抑或是,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被當作社會渣滓對待,他們不知道以何種方式自處。

今年1月,74歲的日本極道下屬幫派頭目白井重治(Shigeharu Shirai),在他的刺青及失去小指的照片被瘋傳之後,終於在逃亡14年後於泰國落網。圖源: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微信號 liweitan2018

點擊小程序,或閱讀原文進店

相關焦點

  • 霓虹 | 日本極道:義與理的暴力美學
    可以說,鳴海的人物形象體現了日本極道文化的觀念和信仰。那麼日本的極道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在日本,黑社會自詡「極道」(ヤクザ)。意思是:貫徹男之道至登峰造極者。(「ヤクザ」來自日本紙牌遊戲花札的一個最壞組合「八九三」。)極道是指在日本社會從事暴力或有組織犯罪活動的人和團體,也就是中國的黑社會,日本政府通常把他們稱作「暴力團」。
  • 中國也像日本一樣,步入下流社會了嗎?
    自創詞「下流社會」也成了風靡一時的概念, 殘酷又詼諧地揭露了日本社會近20年來, 正在從中流社會向下流社會的轉變。,進入「下流社會」了嗎?
  • 日本「下流老人」為中國敲響警鐘
    作者:徐佳(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前段時間,筆者年近八旬的祖母來日本小住了一些時日,對這裡白髮蒼蒼的老年人依舊奔波於職場辛苦勞作之現狀,她唏噓不止——在中國,這正應該是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的年紀啊!當她老人家在一旁看見筆者從高速公路收費人員那布滿皺紋的雙手裡接過找回的零錢時,不禁為日本同齡人的「不幸」感到心酸。
  • 原創書評(第28期):《下流社會》
    在分析和理解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程的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的會觀察日本這一鄰邦,由上海譯文出版社組織出版的《看日本:直擊日本現狀》系列作品,包含了哈佛大學東亞問題研究專家傅高義教授的《日本第一》和《日本新中產階級》,以及日本管理學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喪失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
  • 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與三浦展《下流社會》出版
    /官方供圖 三浦展《下流社會》。 /官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6日電 (王笈)上海譯文出版社於近期推出兩本日本經濟學家客觀「看日本」的作品,分別為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和三浦展的《下流社會》。
  • 《下流社會》:我們都是「下流人」
    關於日本經濟現象的圖書有很多,有傅高義的《日本新中產階級》、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M型社會》等等,其中圍繞日本中產階級的由來和流動做了許多數據調查
  • 閱讀《下流社會》
    寫在前面的話:作為《基礎日語》課程的第二課堂,大二的這學期,給同學們選了《下流社會》《低欲望社會》《現代日本》等有關日本社會文化狀況的書籍
  • 下流社會:抖音、西虹市、延禧攻略與中產崩盤
    你屬於下流階層嗎?日本文化研究所的三浦展在《下流社會》這本書中拋出一個驚動整個日本乃至整個世界的概念。他說,隨著兩極分化傾向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形成一個極廣泛的「下流社會」階層。當然,這個「下流」並非指社會底層,而是指中產階級的居下遊者。
  • 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日本的「下流老人」現象引發熱議
    日本有本書叫《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曾經在日本掀起風潮,也讓「下流老人」這個詞一時蔚為流行。日本老化嚴重,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在此之前,日本已出現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老人們的內幕社會、無緣社會等現象。
  • 日本留學生下流表演 西北大學學生集體抗議
    日本留學生下流表演
  • 《龍族幻想》極道巔峰怎麼打 極道巔峰打法攻略
    導 讀 龍族幻想極道巔峰怎麼打? 首先我們進入到龍族幻想遊戲裡面,點擊右側的【組隊】按鈕。
  • 讀《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
    這裡的「下流」指不僅僅是收入的低下,還是指其人際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欲望等也全都較之一般人更為低下。概而言之,是對於全盤人生熱情低下,其結果直接導致收入很難得到提高,單身的比例也極高,而且在這類人群中,松松垮垮生活的人不在少數,因為這樣的生活態度畢竟來得輕鬆些。
  • 李小牧講日本極道3
    李小牧老師多年前自費去日本留學,是東京服裝學院畢業的第一個中國大陸學生。
  • 李小牧講日本極道1
    李小牧老師多年前自費去日本留學,是東京服裝學院畢業的第一個中國大陸學生。
  • 「下流社會」的實質是階層向下流動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與騰訊新聞中心聯合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4130人參加)——「你對人生缺乏熱情嗎」,結果顯示,71.0%的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焦慮,55.0%的人對人生缺乏熱情。(《中國青年報》11月27日)  這是一個讓人吃驚的結論,也是一個讓我們並不陌生的、似曾相識的結論。
  • 每個都不好惹,盤點日漫中的極道千金,最愛第二個
    「極道」這個詞是指日本那些從事暴力或有組織犯罪活動的人士或團體。雖然我們經常在小說、動漫和影視劇中見到,但現實中還是很少看到的,看到的時候說明麻煩就來了。動漫中有很多大小姐設定出身極道,危險的極道與可愛美麗的少女這兩種相距萬裡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就非常有意思了。
  • 《初戀》:極道類型衝撞純愛電影,向生與向死的兩種生命狀態
    三池崇史顯然對陳舊的日本商業院線感到不滿,溫馨勵志的漫改電影當道,它本人也參與其中,他在《初戀》當中相當惡趣味地以歷史悠久的「極道電影」片型去結合純愛故事,並試圖從這兩個看似平行的類型敘事中找到相接的對口:向生與向死的兩種生命狀態。夜晚屬於幫派分子,而白晝屬於戀人。
  • 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也許我們未曾觸及「下流人」的邊緣?(附PDF)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的《下流社會》一書,出版於2005年。出版不到幾個月便成為日本的暢銷書籍。畢竟日本社會在戰後經過幾十年持續的經濟發展,形成了龐大的中產階層,曾經號稱是「一億人口中流化」,居然有人號稱日本正逐漸從「中流社會」向「下流社會」轉變,不可謂不新奇。
  • 《極道少女》體驗美少女們的熱血江湖
    而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極道少女》也是同樣講述了一段有血、有淚、有燃點的熱血江湖故事。作為一個紳士,咖咖第一時間就被「少女」兩個字給吸引了。江山代有才女出,不愛紅裝愛武裝,小姐姐們霸氣得狠喲。不過在開講之前要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極道」這兩個字的知識點,「極道」出自日語詞彙,以為涉及暴力或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或個人。故事一開始就是在一個日本和風氣息很濃重的地方,而且還是個深夜食堂,一幫看上去就不像什麼好人的組織過來吃飯。
  • 下流日本為何成了中國有錢人的後花園
    作者:姜建強(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一)昭和與平成,上流與下流這是最近的一個話題。明仁天皇的即將退位,日本的平成時代行將打上休止符。平成時代的開啟正好重疊了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在1989年年末拉開「失去20年」的大幕一直到今天。為此有中國學者不無樂觀地提出了「失去30年」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