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日本的「下流老人」現象引發熱議

2020-12-17 每日環球神爆料

日本有本書叫《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曾經在日本掀起風潮,也讓「下流老人」這個詞一時蔚為流行。

日本老化嚴重,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在此之前,日本已出現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老人們的內幕社會、無緣社會等現象。

老人漂流社會指的是流轉於醫院和照護機構或因失智而成為遊民的高齡者們。老後破產講的是連看病和吃飯的錢都沒有的老人;老人們的內幕社會則揭露迫於生活鋌而走險的犯罪老人;無緣社會指的是一年有3.2萬具沒人出面認領的遺體,孤獨而死,其中不乏老人。日文的「無緣」,有孤魂野鬼的意思。

為何會出現《下流老人》呢?本書作者藤田孝典說,他站在老人特別是貧困弱勢者立場思考,書名才如此怵目驚心。

日本銀髮族 未必都有錢人

1982年出生的藤田孝典,任教於聖學院大學人間福利學系,也是厚生勞動省(相當內政部)社會保障審議會委員,教學並熱心參與社會活動。

事實上,「下流」一詞最早出現在2005年三浦展的《下流社會》。但是,相對於三浦著重探討日本中產階級的處境及價值觀的變化,例如容忍低所得,生活能力和勞動、學習意願低,形成下流社會;下流老人則揭示日本的貧困老人階層已悄然形成。

書中定義的「下流」是: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

過去許多年來,日本社會總認為銀髮族雖不消費,但存款很多。但下流老人一詞,打破了許多人對日本老人的迷思。加上日本老化速度嚴峻,景氣不佳,年金財務收支逆差勢必來臨,總計一億人將遭受牽連。

根據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一人生活所得一年未達122萬日圓;兩人的家庭低於170萬日圓;三人家庭低於210萬日圓;四人家庭低於245萬日圓者就屬貧困階級。以此標準估計,目前日本的貧困老人估計有600~700萬人。

礙於羞恥心 不願申請補助

下流老人意指可能或已達「生活保護標準」的高齡者。基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本政府針對貧困和弱勢者直接發放金錢,算是種社會福利。目前有212萬4000多人領取。資格認定後,單身、沒收入的老人一個月生活費約可領13萬日圓(生活費8萬日圓、住宅補貼費5萬日圓)。

「但是,有許多身陷困境的老人因為自尊問題,不願意申請,」藤田孝典透露。

羞恥心是日本文化的特徵之一。好面子、重視名譽、不願意麻煩他人的文化特性至今猶存。有一句諺語是最好的寫照,形容武士沒飯吃卻故意嘴裡咬根牙籤,佯裝剛吃飽。

今年78歲的木村貞子就是例子。木村沒結婚、也沒房子,目前靠年金每月6萬5000日圓及只剩一年可用的存款生活。她說申請生活保護「羞死人」了,即使符合資格也不願辦理。目前,她和比她大4歲的兄嫂和50歲無職的侄兒住在一起,並不愉快。主要是她年輕時就習慣單身生活,加上兄嫂嗜錢如命。木村一個月付5萬日圓當夥食住宿費,僅剩1萬5000圓零用,不夠用了就動用存款。原本開車的她,快付不起養車的錢了,決定9月把車廢棄掉,一想到即將失去以車代步的自由,「真的很無奈!」

76歲的宇野枝子,配偶去世後,她只能領配偶的一半退休金,每月10萬日圓,常愁眉不展。丈夫健在時,兩人領約20萬元退休金。在沒儲蓄及不願多拿女兒的錢下,支出必須有效控制。首先,茶道和插花不上了、光熱水電需節省、買菜用度都要盤算……。錙銖必較的生活,讓宇野笑容變少了。這一年來,白髮增長不少,嘆自己「老歹命」。

高齡再就業 解決老窮危機

為了解決老貧窮危機,日本鼓勵高齡者再就業等。於1970年代即擬定多條與僱傭高齡者相關的法律,並成立銀髮人力資源中心(the Silver Human Resources Centers),免費為屆齡退休者提供再就業的諮商服務。

電影「東京奏鳴曲」描述中年企業幹部遭炒魷魚後,家庭幾乎分崩離析。後在百貨公司覓得清潔工一職,心態改變後兢兢業業,平淡度日;電視劇「三個歐吉桑」講三個退休老人好事熱心,自動服務鄉裡小區,鬧出許多糗事卻人氣爆表。

日圓貶值後,近年國人好赴東瀛旅行。即使只是觀光客,也能察覺到日本銀髮族遍布各行業。例如,機場、超市服務員、駐車場警衛等服務業最常見。

《下流老人》一書提及,例如罹患癌症,即使有800萬到1000萬元的存款,數次手術就花光,就算仰賴高額醫療費助成制度,床位費加保險外的治療等,負擔仍然嫌重。老人的主題在日本已經風起雲湧,更受文藝界偏愛。芥川獎得主羽田圭介的作品《廢料及建構》,即探討年齡的價值及祖孫間愛憎交加的情感交流;村上龍的預言小說《老恐怖分子》則預告因絕望而情緒爆發的老人揭竿革命。

相關焦點

  • 《下流社會》:我們都是「下流人」
    關於日本經濟現象的圖書有很多,有傅高義的《日本新中產階級》、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M型社會》等等,其中圍繞日本中產階級的由來和流動做了許多數據調查
  • 牙醫自曝給日本人看牙故意少打麻藥 回應:玩笑(1)
    今日,一個牙醫給日本人少打麻藥的網貼引發了廣泛關注。事情發酵後迅速引發熱議,無數網友批判這是偽愛國,沒有醫德。而當事醫生迅速刪光了自己的微博,沒有做任何回應。事情發酵後迅速引發熱議,無數網友批判這是偽愛國,沒有醫德。而當事醫生迅速刪光了自己的微博,沒有做任何回應。
  • 女醫生自曝給日本人看牙少打麻藥回應稱是玩笑
    原標題:女醫生自曝給日本人看牙少打麻藥 回應稱是玩笑今日,一個牙醫給日本人少打麻藥的網貼引發了廣泛關注。事情發酵後迅速引發熱議,無數網友批判這是偽愛國,沒有醫德。而當事醫生迅速刪光了自己的微博,沒有做任何回應。經過一番努力,我找到了這名醫生,她有十年的從醫經歷,在蘇州一家私立醫院牙科工作,曝光的群並非醫生群而是網友群,這件事的發酵對她來說非常意外。
  • 銀行大廳辦業務人越來越少,發薪日卻排長隊,背後反映什麼現象?
    以前大家去銀行辦理業務最怕的是排長隊、等待時間過長、辦理業務慢,也有很多人質疑銀行為什麼不多開幾個窗口,讓辦理業務的人等待的時間短一點?現在,人們發現在一般的時間,銀行營業大廳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在退休人員發工資的日子仍然會有排長隊的情況,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 牙醫自曝給日本人看牙故意少打麻藥 回應:玩笑
    今日,一個牙醫給日本人少打麻藥的網貼引發了廣泛關注。事情發酵後迅速引發熱議,無數網友批判這是偽愛國,沒有醫德。而當事醫生迅速刪光了自己的微博,沒有做任何回應。事情發酵後迅速引發熱議,無數網友批判這是偽愛國,沒有醫德。而當事醫生迅速刪光了自己的微博,沒有做任何回應。
  • 農村老人:以前「少的給老的拜年」,現在「老的給少的拜年」
    但農村一些老人卻表示:以前「少的給老的拜年」,現在「老的給少的拜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過年意味著相聚、意味著團圓,可以沒有爆竹聲聲、可以沒有錦衣玉食、可以沒有鑼鼓喧天,只要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這個年才有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到過年的時候,數以億計的返鄉大軍從不同地點、不約而同的奔向同一個終點:家。
  •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繳稅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從大環境上感知,個稅抵扣引發了工薪層大範圍的興奮。出臺有關政策後,身邊的同事都在忙著填報,對稅額有了一定的減免,申報過程本身也不複雜。」魏冬介紹,「我每個月房租是5000元左右,申報抵扣個稅,直轄市租房居住的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標準是每月1500元,等於每年少交了幾百元的稅費。」魏冬又展示了手機裡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應用程式,「我每個月都申報。
  • 日本一年少50萬人 日本少子化原因是什麼?
    「日本去年一年就少了50萬人!已連續第11年人口負增長!」「少子化現象再持續下去,每年倒閉的日本家族式中小企業可能很快會超過5萬家!」這是日本輿論對老齡化、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的關注。對組閣已兩個月的日本首相菅義偉來說,面對的挑戰會越來越多。
  • 日本「下流老人」為中國敲響警鐘
    1、「下流老人」:老年人貧困問題已為日本社會敲響警鐘在日本,退休之後再次工作的老年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不是為了賺錢,他們選擇重返職場之目的在於繼續發光發熱、豐富自己的「第二人生」,日本社會普遍高度認同這種價值觀念。另一類則屬於貧困老年人,他們在退休後不得不繼續堅持勞作以維持生計。
  • 中國也像日本一樣,步入下流社會了嗎?
    來源:一條(ID:yitiaotv) 三浦展,日本著名的社會觀察家和消費現象學者, 他的著作《下流社會 他們並不貧困,但收入偏低,且在生活能力、工作熱情、消費欲望等各方面都缺少了激情,即欲望低下者為「下流」。
  • 讀《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
    這裡的「下流」指不僅僅是收入的低下,還是指其人際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欲望等也全都較之一般人更為低下。概而言之,是對於全盤人生熱情低下,其結果直接導致收入很難得到提高,單身的比例也極高,而且在這類人群中,松松垮垮生活的人不在少數,因為這樣的生活態度畢竟來得輕鬆些。
  •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童書推陳出新 「浙少現象」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童書推陳出新 「浙少現象」 2013年03月23日 08:16:43   浙江日報訊 「楊老師,您小時候也特別愛看課外書嗎?」3月21日,在諸暨城東小學,孩子們和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快樂地交流著。這是楊紅櫻2013年愛心公益行活動現場的一幕。
  •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算減稅帳:繳稅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從大環境上感知,個稅抵扣引發了工薪層大範圍的興奮。出臺有關政策後,身邊的同事都在忙著填報,對稅額有了一定的減免,申報過程本身也不複雜。」魏冬介紹,「我每個月房租是5000元左右,申報抵扣個稅,直轄市租房居住的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標準是每月1500元,等於每年少交了幾百元的稅費。」魏冬又展示了手機裡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應用程式,「我每個月都申報。
  • 「老人味」愈發加重?40歲後,少碰三類食物,可能老了也沒味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不同的年齡階段,受到生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每個人身上的氣味各不相同。然而隨著年齡逐漸增長,50歲之後的人身上總是有一股「老人味」,這股味兒令很多人不願意接近老人,甚至還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社交活動,其實人老了之後,多多少少都會面臨老人味。
  • 這個錯誤的姿勢,容易引發孩子脊柱側彎,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這個錯誤的姿勢,容易引發孩子脊柱側彎,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一位骨科醫生曾經就描述他有一位十四歲的病人,由於長期的握筆技法不對,導致寫字姿勢的異常,長久積累就變成了一肩高一肩低,最終還導致了非常惡劣的脊柱側彎症狀,家裡人不得不花上十幾萬的費用來矯正治療
  • 老人嗜睡和睡眠少,哪個好?
    但現實生活中,有的老人要麼失眠嚴重,一天就是3.4個小時;要麼就是有嗜睡的問題,整天都是迷糊,愛睡覺,那老人愛睡覺和睡眠少哪個好呢?一 老人睡眠太多是什麼情況?1.老人睡眠太多有哪些危害?2.老人睡眠太多的原因有哪些?a.家族遺傳:很多疾病都存在家族遺傳史,老年痴呆便是其中之一。有基因定位研究發現,老年痴呆的病理基因位於特定的染色體上,可證實痴呆和遺傳的關係。若家族中有曾患該病的人,要提早預防。
  • 英文翻譯引熱議 表達方式少讓人發蒙
    近日,就有一位日本網友在自己的推特上分享了《你的名字。》英文版的圖片,其中各種「我」的翻譯也是看的大家一臉懵逼。因為電影中的互換靈魂的情節,所以男女主在對自己的稱謂上也是有著不同,但是英語中「我」的表達方式就是一種,所以他們在後面加上了日語音譯的注釋,但是即使這樣那邊的觀眾估計也是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 老人冬天6類食物不可少
    老人冬天6類食物不可少北京市隆福醫院 郭明琪冬天老人會出現食慾減退的情況,這與老人體力活動和基礎代謝率有關。所以這時更應該注意營養物質的充足攝入。建議老人每日攝入牛奶及奶製品300克,對於肥胖及高脂血症的老人,建議選擇低脂或脫脂奶製品。2蝦和禽類肉在動物性食物中應首選魚蝦,因其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其次是禽類。建議少量攝入紅肉(豬、牛、羊),但紅肉中的含鐵量高,貧血老人可適量選擇。
  • 做二休五,錢少事少——工作的另一種可能
    前段時間讀了大原扁理的《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作者是日本人,目前在臺北郊區過著每周工作兩天,休息五天的生活。沒有完全與社會脫節,也沒有必須為工作付出全部精力。對我有些啟發。而日本是比較固化的環境,他一個編外員工,繼續工作到五十、六十歲,也不能成為正式員工,收入也不會增加多少。作者有提到上班12小時時遇到的一個流浪大叔,感覺對他影響很大。他想給大叔一個便利店的麵包,大叔說自己剛吃了烤番薯的人送的,是XX品種,很甜很好吃。
  • 閱讀《下流社會》
    寫在前面的話:作為《基礎日語》課程的第二課堂,大二的這學期,給同學們選了《下流社會》《低欲望社會》《現代日本》等有關日本社會文化狀況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