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構建「菜籃子」機制 農產品安全從田間管到餐桌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廈門市構建「菜籃子」機制 農產品安全從田間管到餐桌

2014-11-12 06:54:00

導讀: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試點建設。首期選擇青雲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旺源隆蔬菜專業合作社、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和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4家企業(合作社)作為試點。

 

   從生產到流通全程記錄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生產經營者要從產品播種開始,對播種信息、施肥信息、打藥信息、灌溉信息、採收信息、農殘檢測信息、銷售信息等生產過程信息進行全程記錄。
   ●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只需要將手機對準安全追溯標籤上的二維碼掃描一下,即可查詢到產品所有的檔案信息。
   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試點建設。首期選擇青雲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旺源隆蔬菜專業合作社、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和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4家企業(合作社)作為試點。
   「這套追溯管理系統,由生產經營者從產品播種開始,對播種信息、施肥信息、打藥信息、灌溉信息、採收信息、農殘檢測信息、銷售信息等生產過程信息進行全程記錄。」市農業局相關人士介紹說,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對企業、產品進行巡查、監管的信息也會上傳到該系統。產品銷售時,將加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監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籤,該標籤包含了企業安全評級和一個可由手機識別的二維碼,消費者只需要將手機對準二維碼掃描一下,即可查詢到產品所有檔案信息。此外,消費者還可通過網站、無線城市手機端、簡訊、觸控螢幕等方式進行蔬菜身份信息查詢。
   2013年,為進一步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覆蓋面,我市又確定廈門市眾春果蔬專業合作社、廈門市同安區菌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廈門土芭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同安區恆利茶葉有限公司、廈門市翔安區棒新果蔬專業合作社、廈門市海滄區福滿農莊生態科技農村專業合作社6家單位,作為全市第二期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試點單位。
   自可追溯系統上線運行以來,我市共建成1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已有150多個品種蔬菜納入追溯系統管理,共檢測上市蔬菜2萬多批次,貼標40多萬個。「該系統追溯的產品目前主要有三種銷售流向,一是由合作社直接配送至市民家中,二是通過經銷商進入市場銷售,三是直接農超對接進入超市銷售等。」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說。目前,可追溯產品已覆蓋樂田宅配、天虹超市等多家經銷企業,基本實現對聯網基地實時監控和對種植業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可追溯。

   建成食品安全檢測資料庫
   農產品預警監測網絡
   ●廈門市目前已全面啟動運作覆蓋全市的26個農產品質量預測預警監測點、11個動物疫情固定監測點、18個農資放心示範點、1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20個鎮(街)農產品質量檢測室和11個農資協作社。
   ●廈門市已完成食品安全檢測系統數據軟體的開發工作,並建成相關資料庫,實現「一家備案,全市共享」,為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監管提供技術支持。
   昨天上午,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內,工作人員步履匆忙,各類精密高端的檢測儀器緊張運作,搜尋可能出現在我市農產品中的質量安全隱患。不僅僅在這裡,目前,覆蓋全市的26個農產品質量預測預警監測點、11個動物疫情固定監測點、18個農資放心示範點、1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20個鎮(街)農產品質量檢測室和11個農資協作社,都已全面啟動運作,通過對各類農產品的風險預測預警,時刻捍衛市民的餐桌安全。
   「自1998年,我市就在蔬菜批發市場設立了蔬菜農殘快速檢測站,採用速測辦法對上市批發交易的蔬菜進行抽檢,並銷毀農殘超標蔬菜。」據農業部門介紹,通過近幾年市政府扶持,2002年開始,市農業局陸續組建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等機構。檢測中心也逐步配套了氣相色譜等儀器,輔之以速測儀和試紙等設備,使批發市場農殘檢測常態化,做到批批檢測。
   2014年,我市又率先完成了全市主要涉農鎮(街)的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建設工作,並開始蔬菜農殘快速檢測。在村級監管力量上,全市共有100多名農民技術員和286名村級動物防疫員。至此,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區、鎮、村四級聯動監管體系基本形成,為農產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為全面監測和評估我市食品安全狀況,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市食安辦還從2011年起,委託具有法定資質的專業機構,針對與市民膳食結構密切相關的22大類食品率先在全省開展食品安全集中抽驗和評價,實施食品安全即時預警。「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作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一種手段,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執法引導方向,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據悉,目前,我市已完成食品安全檢測系統數據軟體的開發工作,並建成相關資料庫,實現「一家備案,全市共享」,為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監管提供技術支持。

   廈門農產品安全監管亮點
   標準化養殖
   2011年至2013年,我市累計完成國家發改委、農業部下達優良種豬擴繁場與畜禽標準化建設項目22個,扶持58家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生態養殖基地建設,有4家生豬規模養殖場通過國家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專家評審、11家生豬規模養殖場通過省級專家初審,1家種豬場榮獲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
   無公害產品
   自2004年制定《廈門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管理辦法》以來,我市累計投入4000多萬元開展無公害產品建設工作,共認證種植業無公害基地90多家,無公害產品100餘個,年產量約6.5萬噸。畜牧業無公害基地30餘家,年產量約17萬多頭生豬,120多萬羽家禽;累計認證綠色食品基地30多家,綠色食品84個,年產量約6萬噸。
   高質量肉品
   在養殖環節逐步標準化的基礎上,我市已實現養殖基地畜禽產品瘦肉精殘留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全市各牲畜屠宰場、島內家禽集中交易市場、入島動物產品報驗站的檢疫率達100%,從源頭上保證我市肉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我市「菜籃子」建設從實際出發,以建基地、促流通、穩市場、保安全為著力點,以「百姓富,生態美」為落腳點,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方位市場供應保障長效機制,取得初步成效。
   「自從2011年我市開始試點運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以來,全市已建成1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今年還有5個新點正在建設中;此外,為實時監測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及時發現並消除潛在隱患,我市還建立了26個預測預警監測點,包括蔬菜農殘固定監測點、植物疫病監測點和植物病蟲害監測點,成功構建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基本框架。」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同步
   廈門每年投2000萬元
   建設「菜籃子」工程
   「菜籃子」工程建設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作。我市每年投入2000萬元資金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截至去年底,全市完成認定「菜籃子」調控基地79個,其中:生豬基地34個,年出欄生豬47.8萬頭;蔬菜基地29個,3.76萬畝;水產品基地9個,3.27萬畝;海捕魚基地4個,約15.6萬噸;禽蛋基地3家,年產蛋量2220噸,切實增強了民生工程保障能力。
   建立產地安全生產和準出機制
   為強化對「菜籃子」質量的監管,我市建立了產地安全生產和準出機制。推行農產品、水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規範生產、用藥等制度管理,建立完善農產品可追溯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產地準出制度、產地認證監管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和黑名單制度等各項長效機制,切實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關口。開展「菜籃子」蔬菜調控基地土壤環境監測,指導調控基地科學生產,確保源頭種植安全。
   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44.22%
   只有實現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可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菜籃子」的安全水平。而農業標準化建設,正是確保農產品生產過程可控的重要手段。為推進全市農業標準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我市不斷出臺各類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力度。2011年以來,我市種植業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8860多萬元,累計開展70多個高標準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11810多畝;投入2000萬元扶持「一村一品」項目建設,建成高標準生產基地2萬多畝。市質監局的一項調查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市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44.22%,大大超過了國務院提出的「到2015年,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超過30%」的目標。
   農產品藥殘檢測保持高合格率
   2011年以來,市農業局開展蔬菜、水果等種植產品農藥殘留例行監測639批次,檢測農藥項目52項,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了99.5%;共檢疫豬33.2萬頭、家禽90萬羽,抽檢屠宰場生豬「瘦肉精」45277份、萊克多巴胺45277份,監測合格率100%,養殖基地畜禽產品獸藥殘留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2011年以來,市海洋漁業局以水產養殖和水產品批發市場為監管重點環節,開展水產品檢測246批次,包括大宗養殖水產品藥殘監測、水產苗種藥殘監測、本地近岸海域貝類毒素監測和野生海捕魚重金屬監測;組織對水產品批發市場甲醛快速檢測2939批次,合格率100%。(廈門日報 記者 陳泥 通訊員 劉啟國)

相關焦點

  • 打通食用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最後一公裡」
    近日,「振達餐飲集團與食優品網絡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掛牌儀式」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行。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吳穎指出,餐飲業品質提升工作至關重要,發展好餐飲業,做好品質餐飲提升工作勢在必行。
  • 夏商集團:守好百姓「菜籃子」「米袋子」
    夏商集團健全從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堅持對上市農產品批批檢測,每年對廈門上市蔬菜、水產、家禽、生豬、水果等檢測量達60多萬批次,2011年共計銷毀不合格的農副產品127噸,強有力保障市民餐桌安全。
  • 煙臺「菜籃子」示範基地(企業)暨縣域農產品品牌全國媒體「雲...
    』示範基地(企業)暨煙臺縣域農產品品牌全國媒體『雲』推介」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通過對採訪點進行「深度採訪報導+網媒聯動報導」的形式,擴大煙臺「菜籃子」示範基地(企業)品牌知名度,強化煙臺縣域農產品品牌推廣。  在21日緊張的行程中,採訪團先後前往煙臺市牟平區、海陽市的5個採訪點,深入生產車間、農場田間地頭進行深入挖掘採訪。作為農業大市,煙臺蘋果是煙臺農業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隨著產業精耕細作,呈現多元發展格局。
  • 上農交把好綠色農產品安全關 「從田頭到餐桌」全程追本溯源
    人民網上海6月16日電 把綠色生態的農產品迅速地從田間搬到市民餐桌,各類農產品展會顯示出承上啟下功能。上海市現代食用農產品交流促進中心就是一扇重要的展示窗口,在中心主任楊中華的帶領下,上農交不僅是農產品展覽展示、交流交易的平臺,更起著把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促進產業交流、把關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 一線直擊農戶翻耕播種 田間地頭春耕忙 「菜籃子」穩穩的
    田間地頭春耕忙 「菜籃子」穩穩的 本報記者奔赴各區縣(市)的蔬菜基地,一線直擊農戶翻耕播種,大地一片生機勃勃 又到春耕和育苗時節,本報記者兵分多路奔赴各區縣(市)的田間地頭,看到戴著口罩的農戶們正在翻耕播種,大地一片生機勃勃。
  • 安平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確保百姓餐桌安全
    本報訊 (張玉)今年以來,安平縣大力推動縣區域內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京平王各莊農貿市場推進實施「網際網路+監管」運營機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食品安全可追溯。 居民餐桌上的蔬菜、牛羊肉、魚蝦等食材都來源於農貿市場。農貿市場作為農副產品的主要交易場所,承擔著「菜籃子」「米袋子」的重要作用。
  • 專訪農都農公司金輝:從城市廚房到構建農+網際網路生態
    二:領先時代 構建「農+網際網路」產商融合生態鏈金輝介紹,農發·城市廚房,這座杭州未來的城市廚房將致力於解決兩大命題:首先是兩個安全,農副產品、食品交易安全,第二個是商品安全,過程把控安全,必須確保商品來源安全;其次是保障好兩個桌子家庭餐桌(居民家庭)和公共餐桌(酒店、企事業單位食堂、院校食堂)。
  • 「理想餐桌」開進老洋房 精準扶貧從「田間」到「舌尖」
    從田間到舌尖,來自貧困山區廣袤大地的農產品,在星級酒店大廚手中,可以變幻出各種創意菜品,豐富你的味蕾。12月18日下午,一張連結中國西部田間和駐滬跨國企業的「理想餐桌」在汾陽路150號上海滬劇院老洋房裡亮相。
  • 讓市民菜籃子盛滿「放心菜」
    讓市民菜籃子盛滿「放心菜」 2020-10-20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產品補貼升級,聚划算百億補貼持續瞄準國民「菜籃子」
    2020年最後一個月,聚划算百億補貼以一場車釐子補貼開啟國民餐桌狂歡。果中貴族在補貼之下一晚直播1分鐘爆賣4300斤成為國民平價美食,讓業內看到農產品在網際網路經濟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強大勢能。而在12月10日,聚划算百億補貼的車釐子更是在劉濤直播間爆賣近3.5萬斤。
  • 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管春種工作
    為確保糧食和「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分組分批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備耕、節水灌溉、藥肥噴施、麥田管理等情況,積極幫助解決現階段服務村春季農業生產需求。     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  魯網3月24日訊 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雖然給春季農業生產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春耕到春時短
  • 「三品一標」為農產品添上「護身符」
    社區居民對這些農產品的質量特別放心——所有農產品的外包裝上都粘貼有二維碼,只要輕輕一掃,什麼地方生產、什麼方式栽培、什麼時候採摘等信息一目了然。  近年來,市農業部門強化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效對接機制,彰顯生態安全特點,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質特性,使「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成為廣大市民「菜籃子」與餐桌上的「常客」。
  • 夏商中埔農產品批發市場 廈門島內最大「菜籃子」滿噹噹
    臺海網3月2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記者走進島內最大批發市場夏商(中埔)農產品批發市場。凌晨1點,一輛輛運輸車開始在大門口排起長隊。產地直銷運銷戶戴海林告訴記者,這是市場最忙碌的時段。車輛消毒、樣品檢測、進場集散、批發交易、抽檢、全過程追溯、開具上市憑證……在閉環式管理模式下,批發市場的疫情防控有條不紊。
  • 杭州市農業局:「三品一標」為農產品添上「護身符」
    每個月底的周末,市農業局都會組織一批本地出產的優質農產品走進各個社區推廣。這些藉助「菜籃子」進社區活動的農產品,由於品質好、價格優,往往擺出來不到一個小時就被居民們「搶光」。社區居民對這些農產品的質量特別放心——所有農產品的外包裝上都粘貼有二維碼,只要輕輕一掃,什麼地方生產、什麼方式栽培、什麼時候採摘等信息一目了然。
  • 夏商集團積極承擔起「保供應、平物價、維護食品安全」重任 保障和...
    企業供圖  核心提示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王穎達)改革開放40周年來,豐富的菜籃子成為市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縮影。作為「菜籃子」「米袋子」民生工程建設和運營企業,夏商集團一直積極承擔起「保供應、平物價、維護食品安全」三大重任。
  • 農產品直達餐桌 農民市民得實惠
    「嘿嘿,用專業術語講,叫農產品『進機關』『進食堂』。」趙昌偉說。  然而,9月初,趙昌偉還在愁如何把南瓜基地的10萬多斤南瓜賣出去。如果按照年初農批對接的方式,全部通過五裡衝批發市場低價銷售,成本都回不來。直接零售?耗費的人力、財力、運輸成本都是一筆大支出,更是一筆虧本買賣。怎麼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成了農戶和趙昌偉面臨的難題。  不過,事情很快迎來轉機。
  • 九大關鍵詞破譯農產品質量安全密碼
    如何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必須承擔的重要職責。    2002年,鄭州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和主管農業副市長為副組長的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批覆市農委設立了農產品質量與流通管理處,成立了鄭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流通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測監管經費由2003年的225萬餘元,增加到2018年的2583萬元。
  • 天中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構建菜園到餐桌食品安全鏈
    天中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構建菜園到餐桌食品安全鏈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和關注也逐步提高。日前,我市天中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驛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的檢測合格單,對該公司生產的有機草莓進行的農藥殘留檢驗,包括甲胺磷、氧樂果、甲拌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水胺硫磷、敵敵畏、乙醯甲胺磷等22種農藥標準值和檢驗值都合格。
  • 保障市民「菜籃子」 成都新組建益民集團
    11月20日,記者從成都益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該集團目前已正式完成組建,將對標北京首農集團、上海光明集團這些大名鼎鼎的城市龍頭企業,通過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及跨境貿易,打造「從田間到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