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同步學 | 趣味學習,看故事背成語!(50個成語故事)

2020-12-12 語文同步學

很多同學都在跟語文同步學吐槽語文成績很難提高,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學習語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詞彙的積累,而成語的積累就成為了學習語文中的重點之一;知道故事再去學成語就簡單多了!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常用的成語,並且附上了該成語形成的小故事。平時多記一記,對語文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記住,在語文的學習中並不存在任何捷徑一說,只有量的累計才能有質的飛躍!

1、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裡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2、哄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隻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麼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隻腳說:「這隻也是九百。」滿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3、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乾虯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塗,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4、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麼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為陽陵君,採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5、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6、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諮,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裡穿過,流進油葫蘆裡去了。陳堯諮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7、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8、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9、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裡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鑑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10、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11、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12、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裡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一全國。」

13、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為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後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嶽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14、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裡著急,就把自己田裡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15、得過且過

傳說,五臺山上曾經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夏天是它們羽毛豐滿的季節。那時它們總是張開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麼漂亮!」它們從不築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羽毛脫落,就不再美麗了。晚上躲進石縫裡被凍得發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16、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遊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麼模樣。

1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儘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1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隻狐狸,準備吃掉它。狐狸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之王,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狸又說:「你跟著我到森林裡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於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狸。

19、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后的娘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后知道後,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裡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遊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於國家。」

20、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後,完成了學業才回到家中。

21、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裡,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籃渡水:呂洞賓、藍採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裡,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22、鶴立雞群

草地上有一群雞。其中一隻大公雞,誇耀自己強壯,羽毛金黃亮麗,最為出眾。另一隻蘆花大公雞不以為然,說自己打起鳴來,聲音嘹亮,才是最優秀的。就在他們互不服氣,要打起來的時候,一隻仙鶴突然從天而降,落在雞群中,兩隻公雞相形見絀,不再爭鬥了。

23、四分五裂

戰國時,七國之中秦國最為強大。其他六國想聯合起來共同與秦國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個擊破,就派張儀去分化六國。張儀對魏王說:「魏國無法與接壤的五國都相處得一樣好,搞不好就會四面受敵,國家四分五裂,不如與秦國修好。」魏王被說服了,與秦國結了盟。

24、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說:「這隻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衝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

25、一日千裡

北宋年間,洛陽鎮守錢惟演在城裡修了一座驛舍,特請本城文豪謝希深、尹師魯和後起之秀歐陽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鍊生動。歐陽修暗暗稱讚,當晚便去向他虛心請教。事後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師魯看後,感慨地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像一日前進一千裡一樣。」

26、對症下藥

三國時有個名醫華佗給兩個發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藥。兩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同樣的症狀,卻用藥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服藥後,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27、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鬚髮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裡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28、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29、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儘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30、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儘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31、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32、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著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一堅固的,世界上沒有一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33、掩耳盜鈴

古時候,有個人想偷別人家大門上掛著的門鈴,又怕門鈴響起來。他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後去把門鈴偷下來。結果被主人當場捉住了。他驚奇地問主人:「你怎麼聽到了鈴聲?」主人說:「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沒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34、天羅地網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大臣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害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子胥。太子連夜告訴了在樊城做守將的伍子胥。當第二天費無忌的兒子來騙伍子胥回都城時,伍子胥將他痛打一頓,說:「如果不是太子告訴真相,我就被騙入天羅地網了。」

35、守株待兔

春秋時,宋國有個農夫在田裡看見一隻野兔撞在樹樁子上,折斷脖子而亡。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從那以後,他什麼農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樹樁子旁邊,等著撿兔子。可再也沒有野兔來撞這樹樁子,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了笑話。

36、打草驚蛇

南唐時,當塗縣令王魯是個貪官。為了給他敲敲警鐘,人們聯名寫信,狀告他手下的一個主簿。告狀信上列舉的罪行,件件都與王魯這個縣令有牽連。心慌意亂的王魯,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寫下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思想:「你雖然打草,我已經驚蛇。」

37、黃粱一夢

從前,有個窮書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覺時,道士拿出一個枕頭交給他,說道:「你枕著這個枕頭睡一覺,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生活。」這時,店主正在煮黃粱米飯,窮書生睡著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生活得十分闊綽,官運亨通。最後夢見自己快要病死時,忽然驚醒。醒後,看見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邊,而店主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煮熟。原來自己享受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不過是短暫的一夢而已。

38、雞犬不寧

唐朝時,柳宗元勸說一個捕蛇者去種田,那人卻說:「種田,苛捐雜稅繁多,官吏逼債又兇,鬧得雞和狗都不得安寧。我幹捕蛇這行當雖然有生命危險;但是也比種田要強。」柳宗元不由得感嘆道:「這樣殘酷地壓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還兇啊!」

39、驕兵必敗

公元前65年,漢宣帝派軍攻打車師國,被匈奴所困。消息傳來,將軍趙充國認為,匈奴勢力微弱,可以此為由向他們發動進攻。御史魏相認為,自恃強大,對外炫耀武力,是驕兵,驕兵輕敵是一定要失敗的。漢宣帝聽從了魏相的勸諫,沒有出兵。

40、無能為力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要組成聯軍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訴他,有個叫燭之武的官員能夠勸說秦國退軍。國君立即召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如別人,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沒有這個能力了。」

41、錦囊妙計

三國時,為聯合抵抗曹操,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後來孫權要收回,可劉備不願歸還。周瑜設下美人計,招劉備來東吳與孫權的妹妹結婚,然後扣住劉備,逼他歸還南郡。劉備按諸葛亮給他的藏在三個錦囊中的三條計策行事,結果在他的保護下,安全地回到了荊州。

42、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命令宰相李昉組織編寫了一部學術價值頗高的百科全書,叫《太平御覽》,總字數達四百七十八萬個。他規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們勸他不要太勞累了,宋太宗回答說:「只要打開這部書閱讀,就能從中獲益,也就不感到勞累了。」

43、開天闢地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隻大雞蛋。而人類的祖先盤古,頂破了「蛋殼」。其中輕而清的物體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下沉,變成了地。盤古頭頂天,腳撐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盤古也高一丈,用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完成了開天闢地的任務。

44、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人坐船過江,不慎將佩劍掉進江裡,他立即在劍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記號。同船的人問他:「你刻這個記號有什麼用?」楚國人說:「剛才我的劍是從這裡掉下去的。一會兒我可以順著這個記號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國人就從做上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

45、空中樓閣

從前有一個財主,他看見別人的三層樓房,心裡十分羨慕,決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來的工匠只造第三層樓,第一層、第二層統統不要。工匠們聽了哭笑不得,說:「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沒有第一層和第二層,怎麼能蓋起第三層呢?

46、如釋重負

春秋時,季孫、叔孫和孟孫三個家族掌握了魯國的軍政大權。魯昭公為奪回權利,派兵去攻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知道後,立刻前來救援。三家聯合起來,把昭公的軍隊打得大敗,昭公只得逃亡齊國。因為他原來已經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覺像放下沉重的負擔。

47、如魚得水

東漢末年,劉備請到諸葛亮做軍師後,經常得到諸葛亮的指點,對天下形勢的理解和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與諸葛亮的關係十分親密。開始時,關羽和張飛很不服氣。劉備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得到了水一樣,你們應該理解。」

48、千鈞一髮

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枚乘,擅長寫辭賦。他在吳王劉濞那裡做謀士時,反對吳王反叛朝廷。他勸吳王:「用一縷頭髮系上千鈞之重的東西,下邊是深淵,頭髮絲一斷,那東西你就別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謀反朝廷,危險的程度就像這頭髮絲一樣。」劉濞不聽,其兵反叛,最終被朝廷的大軍消滅。

49、手不釋卷

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善於領兵作戰,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有一個毛病:不願讀書。吳王孫權對他說:「你掌管軍政大權,應該多讀兵書和史書。」他回答:「抽不出時間。」孫權說:「光武帝領兵打仗時,手都從來不離開書,你比他還忙嗎?」從此,呂蒙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有學問的將領。

50、天衣無縫

古時候,有個年輕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個晚上,他在大樹底下乘涼。突然間,一個美麗的仙女從天上飄然而來。郭翰發現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連一條衣縫也沒有,他驚奇地問道:「你的衣服怎麼沒有衣縫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針縫的,怎麼會有衣縫呢?」

趕快收藏吧

相關焦點

  • 這50個成語典故,蘊含50個名人故事!讓孩子貼牆背,定能出口成章
    這50個成語典故,蘊含50個名人故事!讓孩子貼牆背,定能出口成章語文是我們從小到大必須要學習接觸的一門科目,不管是在初高中還是在小學,語文都是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所以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可是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同學們不斷的積累課外知識,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一些生字生詞、成語等相關知識的積累更是能為以後語文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成語相關的知識點,不僅是考試當中必考的題型,而且將其背熟掌握對於以後的學習幫助也是非常大的。
  • 1500幅成語圖畫,600多個趣味成語故事,對接語文新課標新課本,為孩子量身定製!
    500幅成語圖畫,200多個趣味成語故事,量身定製還原真實情景,打造語文學習的高速通道。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愛上傳統文化,讓小學生更好懂、更愛學。01新課標同步對照,緊貼語文教材小學生學習成語的好幫手小學生就像一塊海綿,每天都在快速地吸收著知識的能量
  • 語文字詞學了記不住,成語背了用不好,你需要的好故事來了
    小孩學語文時,總是被一件事情困擾——字詞,學了記不住。一年級入學起,第一學年就有三百多個生字詞需要學習。往後的日子裡,更是逐漸增多。特別是中低年級時,需要集中學習「常用字」。那麼多生字,學了又忘,抄了又錯,逢考必扣,分數扣的還多。
  • 董卿力薦:這100個成語故事,貼牆上背熟,孩子6年語文學習不愁!
    成語是每個孩子必學的語文內容之一,它結構嚴謹、言簡意賅,濃縮著歷史和文化,學好成語對孩子提升文學素養、語言表達、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話說,孩子學成語還是很有必要滴,有些成語相當好理解,有些成語有故事由來……在作文裡用上幾個成語,立馬感覺就高大上起來,而且學成語能了解很多歷史知識,了解很多接人待物的禮儀,好處多多。所以學習了解成語對於孩子語文學科的學習非常重要。
  • 每周一書丨《婷婷講成語故事》:教孩子趣味成語
    本周薦書(第13期):《婷婷講成語故事》:教孩子趣味成語《婷婷講成語故事(全四冊)》。學習成語,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詞彙積累,讓他出口成章,文採斐然;還能見微知著,培養孩子的歷史觀,想像力和創造力。成語跟詩詞一樣,是中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對成語知識的考核。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要想提高表達能力,提升作文水平,積累文學素養,掌握成語這一門語言藝術很有必要。
  • 帶著孩子趣味學語文,越學越有趣(成語篇)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不妨換一種方法,帶著孩子趣味學語文,讓他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在不知不覺間就能充分學習到語文知識,孩子會越學越有趣,覺得學語文可以這麼好玩。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曾為它題詩作畫,它們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 【團】涵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的啟蒙成語書《逗逗鎮的成語故事》
    對了,這套書還是注音版,對於剛學拼音的小朋友,用來認字讀故事,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 孩子們在30個成語故事中,學到120個成語典故,接觸1000多個成語。幼兒園布置了作業——表演成語故事,爸爸看5歲的兒子根本理解不了成語的含義,也看不懂那些講成語典故的書籍,索性自己現編了一個成語故事——沒想到兒子還真弄明白了。更沒想到的是,兒子喜歡上了爸爸講的成語故事,每天睡覺前都要聽上一段。就這樣,日復一日,兒子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劇情精彩搞笑,人物生動有趣。
  • 語文同步學 分享小學生語文拼音學習必備基礎知識
    每個人剛上小學學習語文時最先接觸的就是拼音了,拼音學會了才能準確的運用到漢語中,語文同步學整理了拼音學習必備基礎知識,孩子要上小學的爸爸媽媽們快來收藏了,學習要從娃娃抓起~漢語拼音韻母表以上是小學生初學拼音字母攻略,攻略只供參考,更多還是要靠自己多學多練哦~學習更多語文相關知識,可到語文同步學app~更多文章↓↓↓↓↓↓↓↓↓
  • 聽故事,學成語:兒童的成語啟蒙課
    之前網上還有個段子:父子二人飲茶。子問:「為什麼要學成語」父答:「學了成語,你會說此茶香如蘭桂,味如甘霖,口感圓潤如詩,齒頰留芳,韻味十足……而沒有學成語,便只會說:「哇塞!茶不賴啊!」一個人說出的話,確實體現了一個人的學識和涵養。
  • 故事+漫畫,小學生終於不用背成語,就能學會了!
    關於如何讓孩子學好成語,家長圈支的招是五花八門:有讓娃照著成語詞典背的;也有搜集各種成語資源,還是讓娃背的…總之,背,就完事。講真,這種無趣且效果也不好的方法,不僅是孩子最討厭的,搞不好還讓娃再也不想好好學了。學成語,真的很苦、很難嗎?當然不是,死記硬背才導致學成語很苦、很難!
  • 《笑讀成語》開團!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到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因此,學習成語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
  • 【趣味成語】南轅北轍的故事.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聽故事                                                            點擊上方播放按鈕即可觀看動畫學成語                              南轅北轍 [nán yuán běi zhé]
  • 《寫給兒童的成語故事書》:100個成語,100個故事,100個遊戲,讓孩子記住小學階段所有成語!(超級有用)
    好的文化讀本應該是能夠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並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到弄懂這些的。除了詩詞學習,成語學習是幫助孩子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極佳方法。《寫給兒童的成語故事書》針對5-10歲孩子的年齡特點,用心甄選100個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經典成語,精心繪製100幅活潑生動的插圖,並細心設計了100個與成語內容相關的精彩遊戲
  • 董卿「力薦」:108個成語故事,孩子背熟吃透,6年次次滿分!
    董卿「力薦」:108個成語故事,孩子背熟吃透,6年次次滿分!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偉大瑰寶,在促進文化交流和進步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成語故事也是古往今來最受歡迎的微小故事之一,不僅可以方便孩子對成語進行理解和學習,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語文的學習興趣。
  • 趣味語文知識:品味國學經典,4則趣味成語故事讓孩子受益匪淺
    記憶成語不能死記硬背,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這些故事穿越歷史,代代相傳,歷久彌新,蘊含深厚的人生哲理。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有助於我們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積累趣味語文知識。一、不恥下問孔子常常教導自己的學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了這種學習態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對於那些能夠做到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學習為恥的人,孔子特別讚賞他們,認為那是好學的表現。
  • 薦書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涵蓋1000個成語、120個典故的啟蒙書
    對了,這套書還是注音版,對於剛學拼音的小朋友,用來認字讀故事,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 孩子們在30個成語故事中,學到120個成語典故,接觸1000多個成語。幼兒園布置了作業——表演成語故事,爸爸看5歲的兒子根本理解不了成語的含義,也看不懂那些講成語典故的書籍,索性自己現編了一個成語故事——沒想到兒子還真弄明白了。更沒想到的是,兒子喜歡上了爸爸講的成語故事,每天睡覺前都要聽上一段。
  • 【趣味成語】韋編三絕的故事 .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他父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母只好帶著他搬到曲阜住下來,把他撫養成人。據說他從小很愛學禮節,沒有事兒,就擺上小盆小盤什麼的,去學大人祭天祭祖的樣子。孔子年輕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應當學的「六藝」,也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他辦事認真。
  • 【趣味成語】負荊請罪的故事.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學成語                              負荊請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廉頗很不服氣,「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30冊書+成語卡片+簡筆畫教程,涵蓋120個成語故事,包含1000個成語
    整套書一共30本,涵蓋30個成語故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1700個生字這套書所有的成語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逗逗鎮的地方。除了繪本,還配備了120張成語學習卡,用於親子成語學習互動,把每個字拆開反扣,拿出一個字,讓孩子說出和這個字有關的成語。也可以把每個字朝上,媽媽拿出一個字,讓孩子拿出剩下三個字組成成語。
  • 《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100個成語,100個故事,100個遊戲,讓孩子記住小學階段所有成語!
    好的文化讀本應該是能夠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並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到弄懂這些的。除了詩詞學習,成語學習是幫助孩子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極佳方法。>怎麼幫孩子提高語文成績?4本書100個精選成語。做到每個成語都有出處、釋義、故事、插圖、遊戲,多維同步,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形成更深刻、牢固的記憶,幫助孩子對成語知識進行消化吸收,讓成語積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