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幾天,全網都在對有學者提出應對低生育率的建議展開討論,「儘快開放三胎並制定相關政策」這個話題每次一現身就會熱一陣。
儘管這個話題,顯然也不是一個什麼新鮮的話題。從2018年起,一直都有類似這樣的呼籲。
但作為一個連二胎都沒有的我,著實覺得有點心慌,別人都要奔向三胎了,我卻離三胎還太遠。
這就像在大學裡參加英語考級一樣,四級都沒過,又怎麼先想六級呢?
也有網友公開表示,這個想法明顯已經有了鄙視鏈,感覺沒孩子的或者是只有單獨一孩的家庭,已經被排斥到可能有的新政策之外了。
我開始想想,覺得網友說得挺有道理。但是再一想,其實專家這個想法,可能真的會促進提升生育率的實際執行力。
今年年初,春節過後,大家宅家的時間那麼久,感覺生育率似乎也沒創啥新高。
那些只有一胎的家庭,大多數還是選擇維持現狀。
我和很多朋友交流這個話題時,大家感覺把一個孩子養好,已經不容易了。把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對他負責任,生而不養,是對為人父母最大的詛咒。
但往往事與願違,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發現自己費了很大氣力,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但是一到學校後,優秀的就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久而久之,自己垂頭喪氣,孩子也因壓力變得沒有自信心。幼兒園、小學階段,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
到了中學階段,學習習慣差一點的孩子,總是被動跟隨學習,因為學習這件事,跟家人產生衝突。
從看不到排名的小學,到不得不排名的中學。其實對一個沒有成年的孩子來說,心理上受到的刺激,還是很強烈的。
讓一個每天還在為著自己一胎孩子,學習和升學考試無比焦慮的中學生父母,想著生二胎生三胎,那真是沒有心情和動力。
普通的父母,對生二胎這件事兒的恐懼,不僅是因為人到中年,感覺到離優生優育還是遠了點,孩子教育帶來的壓力,才是壓垮想要二胎父母的最後一根稻草。
2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
我家娃已經快要十五歲了,再有幾年他都是一個成年人了。他如果願意,可以早些成家,可以早點有自己的孩子。
從小養育這個孩子,我已經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我曾經熱切地想過生二胎,但是沒有政策也只是想想而已。等到政策真的來了,我已經不適合了。
每天都因孩子成績和未來擔心產生焦慮,在他所在那個學霸雲集的學校,像他這樣進步空間還很大的孩子,是較難找到成就感的。
每次看到孩子為考試著急的時候,我比他還焦慮。
我甚至有時候都很自責,他們班上很多同學家裡是二胎,那些同學的成績也好,很多都是妥妥的學霸。
反而是我們這種只有一胎孩子的家庭,如果孩子成績上不去,哪怕父母自己的事業發展得更好,有機會賺更多的錢,都會因為自己孩子,感覺自己真挺失敗的。
唯一一個孩子,如果在升學考試中被淘汰下來,對一個家庭來說,甚至感覺到是自家教育百分百的失敗。
雖然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孩子的求學和讀書階段,只是人生的一個短暫階段,但眼下要想在內心裡,跳過孩子這個短暫而又重要的階段,暢想未來,真的太難了。
而那種二胎家庭,往往都是家裡哥哥姐姐學習都很輕鬆,在養育的過程中,爸媽覺得愉悅才會生養二胎。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把對孩子的關注一分為二,也降低了對單個孩子的那種過高期望值,反而以更平常的心去面對這一切。
但對我來說,放開二胎的時間,有些遲了,如果兩個孩子年紀相差太大的話,我覺得他們很難有共同的語言。加之,現在的養育壓力和教育的焦慮感,已經讓我氣喘籲籲。
所以生二胎這件事,從來都沒有出現在我的人生計劃表上。
我自己還想趁著孩子長大後,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人這一生不長,自己也只有一次生命,我是真的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
養育這件事,我認為自己還算是稱職的父母,現在想起來也沒有什麼遺憾。
3
雖然總體來看,我身邊的二胎家庭,在生活中,也是越來越多了。
但是三胎還是比較少。
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兩類這樣的三胎家庭,要麼就是農村多子女家庭,要麼就是創業成功者或是企業管理崗高薪者。
這樣的兩類人,第一種是通過多子女延續家庭的整體生產力,並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教育和出路問題。
第二種則是優越的經濟條件做保障。哪怕沒有全面放開三胎,有了三胎交罰款也要生。
這樣的家庭,能夠給家中的每個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優質的生活。而且三胎孩子們之間,會比二胎家庭,有那種為爭奪父母的注意力,很早就賦予了自我實現的預言和內在驅動力。
反正我目前看到的三胎家庭,總體上來說,好像都還挺不錯的。
像我這種連二胎都沒勇氣的人,真的還是很願意為三胎家庭鼓個掌的。
我們自己沒積極響應生育政策,沒有做出積極的生育選擇,現在有這麼多的家庭願意承擔生二胎,甚至是交社會撫養金來生三胎,某種程度上來講,確實也是為國家和我們未來的社會養老做貢獻了。
再一想想,最近米國剛剛選中的大法官,有可能,會在今後讓更多的女性,在是否能自由墮胎的問題上的保守立場和態度,讓女性飽受生育之苦。
雖有該國信仰方面的引領,但某種程度上說,應該也是米國的低生育率,現實困境的一種解決思路吧。
不管怎麼說,生育問題終究是每個家庭自己的選擇。
對每個家庭來說,頂層設計如果有相關政策和引導,將會在更高的角度和更大的視野裡,改變潮水的方向。
只不過,真正讓這些政策生效的話,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細化措施落地。
只有讓每一對父母,對於生育和養育這件事情有更大的信心,對孩子們接受教育和未來就業以及家庭保障方面,有更多的信心時,較為穩定的低生育率的現狀才會被真正打破。
畢竟,我們都會老,需要全社會有一個好的福利和養老體系。
現在養育更多的孩子,就是這個體系在代際傳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整個社會一直保持著良性運行模式,代際傳遞才能夠有真正的人口紅利。
@本文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女性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15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