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京都回來已經十多天了,腦海裡還時不時浮出那裡的一些畫面,引我久久回味,在那裡的時候總想:沒事,離得近,後面可以再來。卻發現,再去也並非那麼容易,就像好多人當初去的時候辦了三年籤五年籤,以為會去很多次,然而等到過期,很有可能也只是去了一次而已。
我們的行程定的突然,果粒兒同學看到他朋友在朋友圈發的日本旅拍計劃,就想著我們也可以去那拍,我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就定下付了定金,導致他自己後來工作忙得抽不開身也只能前往。雖然我心裡頗有微詞,但想來,我的這種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也許只能在這種情況下才出得了門吧,總之京都之行於我還是相當值得的,回來不禁感嘆幸好義無反顧地去了,如果拖延又不知要拖到幾時。
我們的行程是3月31號晚上到,4月6號晚上回,來回7天,但只有6個白天的時間,最後一天下午就得往回返。由於所有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給我大力推薦京都,時間又不長,所以整個行程都定在了京都,沒想著去別的地方,哪怕離得很近的奈良、宇治也沒去,可能是我們玩的太散漫了,去哪都沒趕時間也沒早起,就在京都晃蕩了。
飛機在關西機場降落,剛進入陌生的國度,一切都是新鮮的,雖然語言不通,但似乎幹什麼事都不妨礙,而兩個人一起更可以讓心全然放下任何戒備。填完入境申請表走完一系列流程終於進來了,接下來是看怎麼從機場到京都的住處。雖然看了一些攻略icoca卡早已買好了,但依然不知道怎麼走,查也沒查明白,憑直覺摸索著買到了從關西空港到京都的JR特急列車的票,進站等車、上車、車走、車到站,前後一個多小時,本來一切都很好。
但我們在京都站下車後還要再轉乘三站地到達二條站,因為站內可以直接轉就沒出站,結果最後出站的時候就有問題,於是就拿著車票和公交卡問了一下工作人員,因為語言不通,比劃了幾下,他把我們的公交卡拿過去處理了一下就讓我們出來了,沒想到各自給我們的卡扣了至少1800日元,當然這是第二天坐公交看到餘額時發現的,其實只要扣210日元就夠了。我真是惱火又懊悔,怎麼就不通語言,怎麼就不出站再進站,怎麼不說明白就讓人扣款?真是自責不已,竟然犯這樣的錯誤,後面幾天一想到這我就懊悔影響心情,而另一位人家一點都沒受影響。
某天夜歸時拍下的超市一角
然而,最讓我開心的是,我們住的地方有一個大超市,看到的一瞬間開心極了,雖然晚上快十一點了,回去放下東西便去超市打量了一下,先買個酸奶來喝喝,然後去了邊上的一品拉麵店吃了幾口飯就回去休息了。夜靜悄悄的,街巷住戶的門口擺滿了花花草草,處處都是人造的一方小景,一切都新鮮又有光感,這便是3月31號夜的情形。
來之前我是做過一些攻略看過一些介紹的,可是到這裡之後,看了什麼全然不記得了,也不知道具體要去哪了。四月一號一大早,果粒兒同學起來就去超市買了牛奶、草莓和蛋糕,吃了個像樣的早餐。這幾天的天氣特別冷,天時不時地飄著雨點,我是特別怕冷的人,一冷整個人就凍的瑟縮著,手腳冰涼幾乎什麼都幹不成了,但門還是要出的。
這邊路的行進方向是與我們日常的方向是反著的,要正過來得費些勁,走到一個公交站牌,看著地圖上相對熟悉的字眼「祗園」,又選了輛站名有相似字眼的車就上了,快到四條的時候眼看越來越繁華,然後就在祗園附近下了車,面前一個巨大的知恩院的牌子,但也沒急著進去,因為某人又餓了,要吃飯。附近吃了飯然後看到個帆布包店,進去看了都很不錯,但是沒買,想後面再來看看,結果也沒來,回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店就是一澤信三郎的帆布包店,去之前果粒朋友還給他專門推薦了這個布包店,只說了信三郎三個字,然後他就沒認出來。
進門先給最愛的石燈來一張
飯後開始閒逛,就先去了對面的知恩院,門庭高大壯闊,臺階的青石板寬闊舒適,走在上面特別舒服,即便往上爬也不感覺累。天冷,櫻花都沒怎麼開,只有零星的幾朵,某人抱著手機一路討論工作,我也逛的興味索然。
貌似是知恩院後門
出了知恩院,連著的是青蓮院,早就聽人提起,可是進去之後沒看到什麼人,也沒找到門,似乎剛進去沒走兩步就被堵死了,不知是不是走錯了門,總之在有個需要脫鞋進去的門前就停住了。
院內一方枯山水小景
從青蓮院退出來後在大街上漫無目的晃蕩,這一帶的街巷起起伏伏高低錯落,隨便一個角度望去都自成風景,小花隨處可見,沒想到國內賣的不便宜的雪柳這裡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溪水潺潺,不知名的路,以及一些無處安防的情緒,飄蕩在冷風中,異鄉的街頭,不時躍入眼帘的小神龕,鮮豔的花朵引我前去,啊,竟然是假花!四下無人。不知為何,京都的有些街區、屋舍靜穆地仿佛許久不曾有人居住一樣,而門前井然有序的一切、蔥蘢的花草恰恰有打消了這種疑惑。
匆匆走過的這條路 下次要再去看看
不再照著地圖亂走,卻在迷失的街角豁然瞥見櫻花掩岸的河川,抬頭、哇,平安神宮,橙紅色的,我喜歡的顏色。怎奈天氣怎麼那麼冷,即便穿了羽絨服和厚秋褲,又為何到處都是給冰水喝?兜兜轉轉的一下午,不免有悽風冷雨之感。當眼前又浮現出超市身影的時候,這一天才算看到了光。
2號上午先聯繫攝影師他們試了下衣服,約定好3號的行程,返回住處再出門已是午後了,天上飄起零零的小雨,真冷。出門往相反的方向閒逛,途徑二條城,沒進去,在穿了幾條街巷後看到有家寫著桃太郎的飯館,某人又覺得餓了,那吃吧。一進去真是暖和,吃飯不重要,暖和才最重要。吃完出來繼續走,走走停停,後來決定去個繁華熱鬧點的地,於是坐上車在新京極(當時並不知道)附近下逛到天黑吃晚飯,最後吃了個辣的拉麵,忘了叫什麼名字,與一蘭拉麵相比的話我更喜歡這個。
二條城外
走過的夜市場
3號拍照,感覺也還不錯,關鍵詞是:早起、下雨、冷。以至於後來凍感冒了,然後反反覆覆,到今天,咳嗽才好一些。開心的是那天中午回攝影師他們那換衣服的時候,那個日本房東看我們在拍婚紗照,讓我們進了他的私人小院,那個小院主要是用來舉辦一些特別或重大的儀式,真是喜歡,也不得不說在那裡拍的幾張照片也幾乎成了我最喜歡的照片。靜待後期吧。
櫻花樹 石燈 一個來了兩次的地方
4號,天終於暖和了,陽光和煦,微風拂面,去嵐山一帶逛了一天,也是此行覺得最為美好的一天。在渡月橋站下車,保津川的河水浩浩蕩蕩的流淌著,緩慢、清澈又深遠,這不就是我心中的大河嗎?
遙望對面是一排排的櫻花樹,當然人也蜂擁著,我們開始往竹林、常寂光寺、祇王寺方向走,一開始人特別多,有各色的小吃冰激淋炸蝦等等,一邊吃一邊走,過了主幹道的沿街店鋪人就開始少了,越往裡越少,沿途經過了天龍寺、小倉山二尊院、常寂光寺、祇王寺等等,不過我們只進去了常寂光寺,去到祇王寺的時候已經關門了。但最美好的風景,已然在旅途種吸收了。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這裡的是什麼,我說不是這裡的櫻花不是這裡的寺廟,不是寺廟裡別樣的一番景致,而是坐落於此的一家家屋舍的庭院,與其說是屋舍,不如說是別墅吧,據說以前嵐山一帶就是貴族居住的地方,想必現在也是高端的住宅區。
這裡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個院子,或大或小,都有著獨特的景致,不同的打理風格也呈現出主人不同的性格,無一例外的是都有著我摯愛的小石燈,簡直喜歡的不能再喜歡,挪不動腳步。貌似在日本的居民,有院子打理院子,種植物花草造景,沒有院子的也會養盆栽花草放在門前,路上會經常見到,經過的時候,你會懷疑這麼豔麗完整的花是真的還是假的,走近確認,竟然是真的!想必,這也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態度吧。最美好的一天,戀戀不捨。
還有好多小院小石燈沒拍下來
常寂光寺的大櫻花樹
小倉山二尊院
日暮向晚 回程 歸家
5號,去滋賀美秀美術館看大德寺龍光院耀變天目的展覽,去之前只知道去看耀變天目,看完展覽,又查了些資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德寺有好多院,有些會對外開放,有些輪番對外開放,但龍光院是從不對外開放的,據說裡面珍藏了不少寶貝,這次他們難得拿出來諸多藏品參加展覽,就幸運地被我趕上了。
展覽逛下來,最讓我感興趣的莫過於龍光院的主持江月宗玩,展覽的作品也基本跟他有關,這位主持也是出生在富庶之家,父親是茶道大師津田宗及,他十四五歲拜師於千利休的得意徒弟學習茶道,總之就是一代風雅之士,門下結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像小堀遠州、松花堂昭乘、狩野探幽等,因為不懂日文也看不明白,但總而言之,非常喜歡,因為我的名字裡也有「江月」二字,看到的那一剎那,簡直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逛完又看了一下美術館的日常藏品,買了這次展覽的結集書冊便往回趕了。路上收到通知,某人訂房間的時候少選了一晚沒有及時加上,人家已經去打掃,也沒有多餘的房間,我們只能另尋。於是,匆匆,趕緊……
哲學小道 兩岸盛放的櫻花 流水
6號,是返程的日子。一早起來吃飯,幫別人買了些東西,便帶著行李去京都站寄存,寄存完又去了清水寺買御守,隨後逛到豬飼佑一家瓷器店流連忘返了一翻,買了幾個碗。便利店休息了一會兒便坐100路公交車去往哲學小道、法然院一帶,抵達哲學小道的時候,我們才真正見到了盛放的櫻花,兩岸遊人如織熱鬧非凡,溪水潺潺,花瓣隨風而落,落花、流水,春日正好。也許只有這場景才配得上繁花的絢爛吧,畢竟,如果遊人稀少也難免過於寂寥,雖然那是我們內心想追求的。
走過哲學小道,硬是又走到了法然院門前,隨後就開始匆匆往回返了,路上有些堵車,中途下來換了地鐵,到達京都站的時候快6點了,我們是8點半的飛機,乘坐6點的特急列車到機場也是七點半了,一路狂奔安檢進站,國內的話都不一定能趕得上。眼看著一個個免稅店也不能進去逛,真是後悔,應該早些來機場的啊。
此行,算是結束了。最大的感慨是:人,不只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書上看到的和你親眼見到聞到的絕不一樣,記憶的深刻度也不一樣。就像很多景點,我看書的時候都見到過,並標記想著去了以後看一下,但後來全然不記得,去後再回來看之前文字中說的點點滴滴,就更好理解也更難忘記了,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很多人說京都值得一來再來,不只因為城市的古老和有味道,也因著它四時不同的景色。我想也是吧,至少回來後我還總想著那裡,想著哪裡哪裡都沒去要再去,想著住過的屋子逛過的超市走過的街景吃過的飯和那點點滴滴的心情,想著那一家家美麗的小庭院與院子裡一個個的小石燈,想著原來沒有明確目的的晃蕩,也能晃蕩出些許不一樣的景致,就像換住宿公車路上匆匆瞥過的櫻花掩映的神泉苑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