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生蒙昧的心靈是一塊蒙塵的寶石,教師的愛就是擦去塵埃的拂塵;如果學生冷漠的心靈是一塊堅冰,老師的愛就是融化堅冰的陽光;如果學生封閉的心靈是一扇門,那老師的愛就是開啟這扇心靈之門的鑰匙。
——題記
法國著名教育片《放牛班的春天》相信大多數教師都看過,主要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一所外號叫&34;的學校做學監。這裡的學生不是普通的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
到任後的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於是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發現了這群孩子的音樂天賦,於是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終他取得了成功。學生從一開始對他捉弄嘲笑、不屑一顧,到後來對馬修如父親般尊敬與愛戴。馬修用潤物無聲的關愛潛移默化,用動人心弦的音樂循循善誘,將一群放蕩不羈的少年引回正路。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我看完後深受啟發: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而是活蹦亂跳有著豐富感情的人;教師也不是授課的機器,而是和學生心靈相通的教育者。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如果我們都能像馬修老師一樣,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容忍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充分地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用我們的愛一點一滴地去叩開他們封閉的心靈之門,那麼我相信我們可以創造奇蹟。
馬修的精神指引我走出教學中的誤區,開始用愛去讀懂每一個孩子豐富的內心。下面用一個真實的案例講述我和三個調皮的男孩之間的故事。
一、具體案例及分析
1、難題:學生之間發生矛盾衝突且不知悔改。
這是一個離縣城很遠的農村小學。下課以後,我正在教室看書,忽然院子裡傳來一陣喊聲:&34;我三步並作兩步走出教室。只見我們班小宇、小濤和小東正在用腳踹地上的亮亮。亮亮掙扎著要起身,卻一次又一次被踹倒在地。我不由得怒火中燒,上前把三個踹人的同學拉開,每人狠狠地給了一個耳光。這三個人不躲不閃,還向我射來仇恨的目光。這目光讓我心裡一顫:他們是孩子,不是惡魔,我怎能這麼簡單粗暴地處理問題呢?如果馬修遇到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寬容他們。我決定對這件事進行冷處理。於是讓這三個同學先回教室,我帶著被打的亮亮去診所上藥。
我想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的話:&34;
我感到自己和學生之間有一道厚重的門,怎樣開啟這扇門呢?我苦苦思索後,決定用愛心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
2、 調查、走訪,獲取學生的第一手資料:
小宇父母在他兩歲的時候離異,隨後母親再嫁,父親外出打工,家裡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隔輩親,爺爺奶奶只知道讓孩子吃好喝好,長得高長得壯,並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他被爺爺奶奶寵得無法無天,經常欺負別的孩子,被稱作&34;、&34;。另外兩名學生小濤和小東也是留守兒童,三個人同病相憐,學劉、關、張&34;,三個人拜了把兄弟。從此以後更是氣焰囂張,連老師都不放在眼裡。
3、分析、判斷學生的心理。
這三個孩子看起來自高自大、兇狠暴躁,其實都缺乏父母的關愛,骨子裡嚴重自卑。為了掩蓋這種自卑心理,他們通過欺負別人來扮演一個強者的形象。這不是他們的本來面目,他們的內心,住著一個柔弱無助的小孩,我的任務是要把這個小孩解救出來。
二、輔導過程
1、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緩和與學生的關係。
第二天中午,我做了豐盛的午餐,邀請這三位同學和我一起吃飯,因為人在吃飯的時候是最放鬆的時候,也最能溝通感情。接到我的邀請,三位同學受寵若驚,平時像兇猛的小豹子一樣的小宇竟然有些扭扭捏捏。我拍拍他們的肩膀,微笑著說:&34;三個人拼命點頭。我給他們端來米飯,每人一個炸雞腿,一碗蘑菇肉絲湯。農村的條件不好,很多人連雞蛋都捨不得吃,這頓飯對三個孩子來說絕對是美味了,他們吃得高高興興。
這時的他們,才有他們這個年紀該有的那種天真活潑。
飯後我和他們閒聊,有意無意提起他們的父母,三個人眼角都有亮晶晶的淚珠。小宇說:&34;我趕緊安慰他:&34;三個孩子默默點頭。
2、幫學生分析打架原因,滲透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的道理。
我又問起那天打架的原因,小宇眼裡又閃現怒火,和剛才柔弱無助的模樣判若兩人:&34;我拍拍他的肩膀,說:&34;
三個人半天沒說話,我又說:&34;他們很贊同我的話,我告訴他們以後遇到這樣的事要讓老師處理,又讓他們明白自己打人的行為傷害了同學,要向同學真誠地道歉。他們表示沒問題。
我知道他們喜歡《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崇拜劉備、關羽、張飛的豪爽、義氣,於是給他們講了一段《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告訴他們:&34;三個人頻頻點頭,我又說:&34;我讓他們回家去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3、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此為契機,開啟他們的封閉心靈之門。
第二天,我一進推開教室的門,就發現教室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而且講臺上放著一個暖壺,一個水杯。小宇、小濤和小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對我笑。我心裡一暖,心想自己的苦心終於沒有白費,這三個人本性不壞,一點就透。於是我在班上表揚了他們,並且小宇負責班裡的紀律,小濤和小東負責班裡的衛生。三個人欣然答應了任務。從此班裡變乾淨了,紀律也變好了。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講名人故事,他們愛聽嶽飛的故事、孫中山的故事、毛澤東的故事、華羅庚的故事,嚮往將來能夠當兵,保家衛國,做出一番成就。我告訴他們,光有遠大的理想還不夠,還要為理想付出艱苦的勞動。他們表示不怕苦、不怕累。
我每天幫他們補習功課,這三個人腦子靈活,學習也很刻苦,進步非常快。幾個月以後,他們竟然能夠輔導其他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我給他們制定了詳細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全班三十個人,我要求他們的成績在期中考試時達到班級前十五名,期末考試達到班級前十名,半年以後,保持在全班前五名。
這個目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成績不是那麼容易提高的,我對他們是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既在精神上激勵他們,在物質上獎勵他們,又會在他們偷懶時嚴厲批評他們,讓他們反省。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成績穩步上升,有次月考,劉成宇竟然破天荒地考了第一名。
一年以後,這三個同學小學畢業,都考上了縣重點中學。要知道,以前這個學校每年有一個學生考上重點中學就是天大的喜事了,這次竟然有三個,而且是以前吊兒郎當、頑劣不堪的學生。這簡直是個奇蹟!
三、案例啟示
1、 不要過早地給孩子貼上&34;、&34;等標籤。
兒童的心理髮育、認知正處於起步階段,他們對是非、美醜、善惡等界限的辨識能力較弱,外界的影響對他們心理素質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在心理上會認同老師對他們的評價,並且用行動固化這種認同感。
教師如果常常因為學生曠課、打架、罵人、偷盜等行為不分時間、不顧場合地批評他們,給他們貼上&34;、&34;等標籤,孩子會在心裡承認自己就是壞孩子,這樣的標籤會跟著孩子一輩子。
2、 教師要給孩子更多正能量。
班杜拉指出,成敗經驗會影響自我效能感。成功的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覆的失敗則會降低效能期望。如果學生的過錯總是被放大,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你越批評他,他就越壞。反之,如多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好好鼓勵他們,他們會越來越好,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
3、 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3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哪怕問題學生也不例外。教師需要發掘這個&34;,讓孩子樹立自信心,並以此為契機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他們的內心無比豐富,他們的身上有無限的潛力,只要老師善於發掘,他們會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蹟。
中國有句老話:心誠則靈。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得出一點:用真心換真心,用愛心換理解,教師才能做到和學生心靈相通,各種工作中的難題才會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曉風拂林:70後,小學教師,熱愛閱讀、寫作、旅遊,希望能和大家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