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請回答丨社會學的滋味

2021-03-01 京師學工

我們都在讀論文,如何去學習專業理論?

社會學理論脈絡極其龐大,且不斷有新的理論創見出現,所以我們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時刻都在與社會學理論打交道。但是,如何將無意識中的「理論偶遇」轉換成下意識的理論學習並進一步將其轉化為學術增量,需要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共同著手。

學術論文只是涉獵理論知識的一種路徑,閱讀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特別是高質量的綜述類論文是我們大致理清特定問題領域發展脈絡的快捷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總給人一種看別人表演的感覺,讀者作為看客儘管心潮澎湃卻在思維上受到了極大限制。沿著文獻作者提供的學術線索思考問題儘管免去了「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苦惱,卻在智識上抹殺了進一步探索理論延展性的可能機會。

所以,我們在閱讀學術論文的過程中,一旦選中自己感興趣的理論,就應當藉助論文所引用的高質量文獻按圖索驥、回歸原典,在與社會學名家和經典文獻的直接對話中深度探索社會學原典的豐富意涵,進而才有可能找到與自己的研究相關的蛛絲馬跡。藉助這一發現繼續搜集新的文獻,循環往復進而逐步形成並細化自己關於某一問題的知識框架和文獻脈絡。這一充分發揮了研究者能動性和主體性的理論吸收過程定然會有不同於二手論文的新理解與新知識出現,因為我們的想像力在無約束的閱讀中才能被最大限度激發出來。相信讀者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有比直接閱讀學術論文更大的收穫,從而為或大或小的學術創新奠定基礎。

剛才談到在閱讀學術論文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自己感興趣的理論,可是社會學的理論如此之多,我們讀起來仿佛都有道理,如何才能恰切地運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呢?這就需要讀者具備豐富的實踐體驗,也就是社會學所說的田野調查。社會學理論要麼是對經驗的歸納概括,要麼需要通過經驗加以演繹佐證,總之都離不開紮實的田野工作。我們通過紮根田野,一方面是為了獲取經驗資料,另一方面是為了與現有理論進行對話,而實際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通過田野調查獲得一手經驗資料的過程就是逐步加深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的理解的過程。田野調查越紮實,對經典社會學理論的理解也就越透徹,這種理解可以是基於認同也可以是基於批判,認同與批判都賦予田野調查以意義。我們在此過程中也會收穫基於經驗基礎之上的對所需理論的明確認知,從而將經典理論加以可操作化和本土化改進,畢竟理論只有經過經驗的澆灌才能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博士生如何建立與外部的聯繫,豐富社會資本?

社會學專業的學生似乎不用刻意追求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因為我們的專業關懷和學科特色就是認識社會、理解社會、建設社會。不管是碩士學位論文還是博士學位論文都需要至少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與調查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逐步理解並解釋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世界。

當然,這一過程的開展可能會遭遇許多困難,特別是在初次涉足你的田野點時基本不要奢望能夠馬上贏得你的研究對象的信任與接納,從而順利地開展預期工作。畢竟社會資本是需要經營的,而不是我們所嵌入的社會結構必然賦予我們的。作為研究者,我們以何種身份進入田野會對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信任關係營造與特殊化的社會資本培育產生重要影響。我們如果表明自己的學生身份開展調查很有可能被研究對象無視並反感:「最煩你們學生了,問這問那又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這可能是研究對象普遍的態度。但是如果我們以另外一種身份,比如說代表某一具有權威的正式組織進入田野,則可能會是完全不同的局面。社區的書記、主任都會對你非常客氣,對於你的訪談要求也儘量滿足,甚至還會主動跟你套近乎、拉關係,這樣在初次進入田野點就會比較順利。當然,代表正式權威組織進入田野也會使地方權力結構產生警覺。在訪談過程中,社區領導可能會報喜不報憂,儘量向你展示社區好的一面而對社區的陰暗面閉口不談。對此,我們作為外來的研究者儘管感到失落與不安卻毫無辦法,只能讓時間來衝淡彼此間的不信任。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通過展現自己的忠誠與可靠、透露自己的非正式身份、建立起與社區權力主體間的總體性關聯來逐步打消與研究對象的心理隔閡,贏得社區的接納與合作。

可見,研究者不同的社會身份具有不同的田野融入效果。社會身份是資源、權力與信息的統一體,不同的社會身份在進入田野現場時會被地方權力結構和文化網絡自動安排在某一合適的社會位置上。本土化的權力主體會按照固有方式與研究者進行適當的互動接觸,既不過分親近又不過於疏遠,而親近或者疏遠關係的建立就主要看研究者經營社會資本的能力,能不能使自己的身份有機嵌入到社區結構中的有利位置上,儘可能達到一種近乎於內生性的融入效果。

科研中的樂趣,如何消除對科研的刻板印象?

田野調查既充滿未知與挑戰,又意味著不期而至的滿足與歡愉。社會科學研究本質上是人對人的理解,所以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也是一種緊張的博弈關係。但是我們應當避免我贏你輸的「零和」博弈狀態,也就是不能為了自己研究需要而將研究對象至於被審視、被搜刮、被剝削的被動地位,而應當通過心與心的平等相待和基於尊重的協商式對話讓研究對象感受到與你交流是一種真正的快樂。由此,兩者之間便是一種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

比如在訪談過程中,除了認真傾聽研究對象的訴說之外,配合以適當的肢體語言和眼神交流尤為必要,微笑、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來的同情、甚至非常社會化地遞上一支煙是鼓勵對方吐露真言的最好方式,因為這些動作讓對方感受到了尊重與認可。當然外在呈現出的看似漫不經心的動作必須配合以大腦的高度集中和飛速運轉,想要了解的問題應當瞭然於胸,避免語言卡殼、問題無序甚至緊張,既要自由發揮也要因勢利導,讓問題意識引導我們的訪談走向。訪談也不必拘泥於形式、地點與時間,隨時隨地皆可以聊。正式的面對面訪談也可能會讓你的研究對象由於緊張而大腦短路,本來可以自然表達的重要信息卻被無意識地篩選掉,而飯桌、散步與活動現場等非正式訪談場所往往會得到出人意料的收穫。

總之,社會學是一門圍繞社會關係展開的獨立科學。越是積極致力於對社會學理論的學習和紮實深入的田野調查越是發覺社會學具有強烈的學科本位和社會關懷。社會學者的實驗室在差異萬千的城鄉田野,社會學者的天職是探求個人困擾與社會、歷史與國家之間的內在邏輯,社會學者的素養是具備一種洞察遠方的人、故事與風景與此時此地的我們之間具有某種深刻關聯的想像力。

相關焦點

  • 【2018026·社會學】青年學者專輯丨丨楊渝東丨和弦與變奏:孫本文文化社會學與黃文山文化學之比較
    這些是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一、軌跡相似的求學之路1915年,23歲的孫本文考入北大哲學門,並於1918年從北大哲學門畢業,而就在他離開北大再次回到江蘇擔任教書先生的這一年,黃文山也從清華學校考入北大哲學門,時年20歲。
  • 請10號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不是您,我怎麼可能從「學渣」一路逆襲成「學霸」。我一直在努力,做您那個口中的——「我原來教過的學生」。教師節,道聲感謝:老師,您辛苦了!星期一丨星期二丨星期三丨星期四丨星期五丨星期六丨星期日丨
  • 公開課丨古典社會學理論—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博士班課程
    課程概述這門課是以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同學為開課對象。本課程藉此釐清許多既有社會學理論研究的謬誤,除了強調原典和二手研究之間的差距之外,也要提醒同學各種中、英文原典譯本之間的應加以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在日後的社會學理論學習和教學過程中能在穩固的基礎上前進。課程目標這門課主要以老師熟悉的古典社會學理論為主。
  • 《請回答1988》請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女人之寶拉
    《請回答1988》是很很早的韓劇了,但是這個電視劇是經得幾刷的,今天突然想要說說這部劇,是因為突然很羨慕《請回答1988》裡的大姐寶拉,如果自己有她十分之一的性格,那多好。《請回答1988》是一部很有意義的電視劇,尤其是現在大家互動比較少,城市裡的人鄰裡之間也沒有什麼交集,而這部劇會讓你看到遠親不如近鄰的美好,看到青梅竹馬們快樂的玩鬧。
  • 社會學是什麼?——從韋伯的「理想類型」看社會學
    ——致有情懷有理想的社會學 作為社會學的學生,無法逃避的便是社會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每當被問到,總是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而後心生慚愧。回歸經典,竟發現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他在燈火闌珊處。誠然,社會學是一種視角,是社會學專業的「九陰真經」。透過社會學的萬花筒,世間百態光怪陸離,別有一番滋味。社會學是一種情懷,心系蒼生,胸懷天下。
  • 黃克武丨晚清社會學翻譯中的思想分途
    >撰文丨黃克武 清末有兩種社會學的傾向。此外,還要追溯1902年到1903年兩個最早的社會學譯本——章太炎的《社會學》譯本和嚴復的《群學肄言》。這兩個譯本是中國社會學的鼻祖。談嚴復必須談《天演論》。現在收藏在北京歷史博物館的味經本《天演論》(1896),是1898年《天演論》正式中譯本出現以前的更早的版本,這是嚴復請吳汝綸指正的版本,上面有吳汝綸的修改意見。味經本《天演論》體現了嚴復最初接觸赫胥黎思想時的反應。
  • 【韓語歌曲】那些年一起看過的韓劇聽過的歌- 《請回答1988》
    《請回答1988》 《請回答1988》是tvN出品的「請回答「系列的第三部,主題是親情友情。在追這部劇的時候,也是淚目了無數次,也傻笑了無數次。第一次在《請回答1988》裡聽到這首OST是德善奶奶去世的時候,德善和姐姐寶拉還有弟弟一起趕去奶奶家,平常互相喜歡拌嘴的三個人突然都很安靜了。坐在公交車上的最後一排,德善似乎第一次意識到她可以信賴的也就是身邊的姐姐和弟弟。同時,她也是第一次經歷生命中親人的離去。青春是要過去的,我們一直在成長。《青春》一首歌,足以打動我們的青春.
  • 社會學類:不學社會學,何止是少賺了一個億
    錢途無量這件事,在社會學專業的學生身上,毫不誇張。 這一講我們開始介紹社會學的就業情況。不可否認,在社會科學類的專業中,社會學的就業狀況總體並沒有金融、會計之類的熱門專業樂觀,但在詳細介紹社會學的就業去向之前,我們仍然想給大家畫個餅。既然社會科學專業的整體就業形勢已然如此,不妨多考慮一下社會學類專業,或許會有幾十億的大機會等著你。
  • 社會學到底學什麼 | 簡單粗暴的社會學介紹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當家鄉的親戚朋友問我:社會學畢業了去幹啥?每次我都想起那位師兄,就回答:社會學哪都去,真的是哪都能去……學社會學有什麼用?學社會學之前,或許充分相信著人的能動性和自由,或許認為社會無須學,社會自然就是社會。學社會學之後,會看到紛繁複雜的階層和結構,會發現人在這結構中行動和掙脫,會發現你曾經以為是你自己的問題原來不是你自己的問題。經濟學告訴你人如何做出選擇,而社會學告訴你人為什麼別無選擇。
  • 社會學2020年10~12月新書 · 上篇丨書單
    社會學之思透過文字感受社會學的人文關懷2020年接近尾聲,在踏入新的一年之前,小思先來帶你回顧一下10~12月社科文獻出版的社會學學術成果。本次書單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將推薦一些皮書與重點叢書,有感興趣的書可以在文末掃碼進入店鋪購買,也歡迎更多小夥伴加入社科文獻社會學讀者群,了解更多社會學書籍的優惠信息哦~皮 書
  • 師大最美學霸 第一輯
    學霸不光自己學習好,還不忘幫助別人,這些其他學霸都有的就不說了。說點新鮮的,像圖書館裡借問問題來搭訕的小朋友,學霸心裡明白的很,但仍然耐心給他們講解,甚至有外國友人讓她幫看自己的論文。 有一次一個外國留學生讓學霸幫他看論文修改語病,態度很差,往桌子上一丟就讓學霸看,本來學霸很生氣,但是想到一個學校的,當然本來學霸人也好所以就幫他看了,連中午吃飯都沒顧上,因為外國友人比較著急。
  • 日語系未來專業方向(第一篇)--來日本選擇和我學社會學
    比如我的本科朋友(社會學專業),非常喜歡遊戲,於是她便選擇了大量社會統計的課程,並且在研究生繼續這個方向,目前已經成功入職騰訊。如果仍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那麼請你專注培養目前大環境下所看中的能力,數據分析、文案寫作、創意媒體等。選擇你更感興趣的方面,利用專業領域所能夠提供的教育和訓練培養能力。
  • 學霸,請多多指教!
    由於自己工作很忙,小孩很小就開始獨立生活,但他對孩子們很放心,兩個孩子也有「學霸」基因,學習成績都很好。當然,現在孩子進入初中,可能有一點叛逆,不過他有自己的溝通秘訣。他一般會選擇比較輕鬆的氛圍與孩子聊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畢竟自己也是從那個時候來的。
  • 清華美女學霸當遊戲主播被諷刺「白瞎了」,她的回答很帥氣
    面對網友的諷刺和質疑,她的回答鏗鏘有力:「建築師和遊戲主播是兩份職業,我個人沒有認為孰高孰低,貴賤在自身,高低靠用心。」  眾所周知,建築是一門非常複雜精深的學科,女流不僅憑藉優異的高考成績進了這個號稱清華狀元系的專業,在校期間的成績也非常突出,畢業論文被評定為優秀,讀研期間更是在北大拿到了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獎學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身為一個學霸的她悄悄在寢室做起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 威爾丨出版學與社會學視角下的文本技術
    這篇文章從文本社會學的角度思考出版學的目的和意義,認為應當突破出版學研究的歷史局限性,拓展出版學研究邊界以容納數字文本。同時,作者指出出版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版學研究可以借鑑文本社會學、書史學、文獻學、媒介研究等學科的方法和工具。這為出版學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有助於出版學研究從更長遠、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書籍和閱讀在人類文化中的作用。
  • 社會學是什麼?聽聽畢業的博士們怎麼說
    因為我知道如果回答社會學,一連串的問題就跟著撲面而來了:「社會學學什麼」、「社會學能找到工作嗎」、「社會學以後都是幹什麼的啊」,然後我會發現自己什麼都解釋不清楚,不是不想答,學科定義太模糊,我也很無奈啊。前幾天去聽了幾位社會學博士的論文答辯,突然又聯想到這個問題。
  • 思齊塾|一份大阪大學社會學的入試指南,請查收
    阪大的社會學入試要項出爐~&39;喏!包括「經驗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福祉社會學」、「女性社會學」等具體的小方向。&39;給你一份入試指南~&39;01-考試時間大阪大學一年分為「夏季入試」和「冬季入試」兩場考試,每年時間大致相同。2020年夏季在9月23日,2021年冬季在2月3日。
  • 社會學可能/如何有【範式】?理論社會學工作坊錄音稿(補遺)
    社會學從來沒有過paradigm,從來沒有人能夠很成功地做過。即使是帕森斯的年代認為這個能做,但後來發現他也沒做成功。所以,到底怎麼看社會學?社會學是不是有些理論根本不可能在科學範圍裡討論?如果有些理論可以,那到底是什麼理論?如果從這個入手就會對社會學本身理論有一個分類,我的分類是:社會學裡有兩個課題,一個是科學的課題,一個是思辨的課題。首先是科學的課題,第一點肯定要講究實證研究。
  • 直擊前沿—考研熱點關注【專業之社會學】
    更多關於社會學專業的文章請進入考研網「社會學」專題查看,參與討論請進入考研論壇「社會學」版面。劉擎老師期間還提到後現代的一些東西,之後順著這個後現代的話題,劉昶老師問我怎麼看「普世主義」,說實話我當時有點懵,但應著頭皮回答下去了……【閱讀全文】  過來人談南京大學社會學考研複習經驗  南大的研究方法不僅在各大名牌高校,就是在一些二流學校的研究方法考卷中,也是極為簡單的。只要你有一個正常的記憶力,基本上都可以考出你要的成績。
  • 從陸本top10到港中文社會學碩士:論社會學的學科價值
    同學本科在top10院校拿到社會學、心理學雙學位,綜合GPA83/100,雅思7.5,參與2段社科類創新創業項目,1次LSE暑假實習,1份學術強推。同學希望可以投身公共事業,用自己的力量去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很顯然,同學修心理學與社會學兩個專業,並且擁有一份社科類創新項目,這給予同學申請帶來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