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他鄉遇故知
文|雷超
一個人,目未視過他鄉之景,口亦不能言異國之語,便背上了沉重的行囊,翻越無數道山,跨過一兩片海,來到了去長安萬裡的扶桑國首都——江戶。
初來乍到,不懂的太多,要學的太多,要做的更多!且看我一日作息安排,便知分曉。午後一時至午後五時半,語言學校學外語,老師都是不會漢語的外國人。放學後要趕去打工,上班時間從午後七點到凌晨三五點不等。下班就睡,睡到十一二點起床去學校,不吃早飯,甚至不吃午飯,那都是家常便飯!熬過夜的人都知道,晚上不睡,白天再睡也還困,根本補不回來。所以在下午課堂上,我經常拉不住上下眼皮的大戰,只能讓它們閉上,緊緊的挨在一起……我的黑眼圈也越來越朝著國寶的眼睛發展!
人,最怕的就是習慣。好的不用說,那是優點,不好的習慣,就是毛病了。而比毛病更可怕的就是把無數個毛病無縫銜接起來,周而復始的惡循環!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白天上課,為啥睡覺?晚上打工了。打工掙的錢呢?交學費了。學到啥了?啥也沒有。累不?要死的累!
當然,這只是外在的表現。人之所以區別於物,是因為人有意識,有情感!形體的睏乏,比之於心靈的疼痛,那就像小溪流比之於大海洋,不可同日而語。
我是一個人出國的!出國前誰也不認識,出國後也只認識打工的老闆和同事,他們雖然都是同胞,卻每日每夜談論的重點,只是那人類社會永不過時的孔方兄!老師們都是外國人,我語言零基礎,所以根本無法交流。孤獨猶如長蛇,在一個個迷茫,寂寞的黑夜裡,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我的內心。時間久了,心的深處就出了一個空洞,天天忙忙碌碌,年年碌碌無為!就這樣,一個躊躇滿志的熱血青年,變成了毫無鬥志的行屍走肉!
恰在此時,我認識了一個人!
其實中國人,到哪裡都不少見,但大多都是東北人,南方人,我們西北人卻少的可憐,更不用說是正兒八經的鄉黨了!萬幸的是,我認識的這個人,不但是在西北,而且還是關中,不但是在關中,而且還是在古陳倉!沒錯,這個人就是咱「縣功一家人」!
記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有一個片段,皇帝讓兩個大學士把人生幸事,前後加兩字,變成不幸事。和珅在「他鄉遇故知」之前加了一個「萬裡」。他說,一個人走了一萬裡路,累都累死了,別說遇到故知,就是遇到親媽也沒用!在閉關鎖國,交通不便的古代,想想也不無道理。可時過境遷,在國際化,全球村的今天,「萬裡他鄉遇故知」可絕對是個大大的人生幸事!
彼時正值隆冬,家鄉大雪紛飛,於是我發了一首賞雪思鄉的歪詩,編輯老師再幫我配以實時拍攝的家鄉雪景,及時刊發了出來,著實讓人美美過了一把家鄉癮!後來又發了一篇在國外過大年的作文,更是得到了成百上千,正兒八經的鄉黨們的安慰和鼓勵!自此,一潭死水中,終於湧入了新流,激蕩起點點浪花,震醒了久久沉睡的夢,讓我在異國的生活,竟也變得活泛了起來!
迫不及待的歸鄉之旅,更是讓人魂牽夢繞,久久不能忘懷!與一家人相識後,總共回國兩次,次次都受到群主與諸位作家,前輩,老師們的熱情款待,真是讓我這個無名小子受寵若驚,慚愧萬分啊!
忘不了半生戍守西域,年老方解甲歸鄉的王大校前輩,在群主的陪同下,竟驅車十數公裡,直入龍渠溝雷家莊來接我,宴後又順帶我去寶雞的辛苦!前輩為人謙和,一點首長的架子都沒有,更難得的是能文能武,數十年筆耕不輟,在各大期刊發表文章近白篇!忘不了一身領導氣質,卻又愛說愛笑,平易近人的梁老師!是他,在百忙之中,將我們縣功的人,事,物一件件一樁樁,通過勤奮睿智的大腦,轉化為一篇篇錦繡的好文章,發表在平臺,供上萬人欣賞著,享受著!真可謂我們縣功鎮文化傳播第一人!忘不了博聞強識,博古通今的強老師!其人好飲酒,總是在似醉非醉之時,就開始從袖筒裡不停地往外甩古詩詞。其文不但情景交融,更是意境深遠,大有讀書人胸懷蒼生,以天下為己任之志!所以強老師的這個開掛絕技,不僅讓我們望塵莫及,簡直是羨慕嫉妒恨啊!還有德高望重,心系縣功的知青陳老,王老;寶雞文壇大師喬,王,常三大作家,幽默的袁老師,樸實的苜華,漂亮的小草。還有未曾謀面,卻仰慕已久的各位前輩老師們。感恩,生命中有您們的降臨!
因我常年在外,經常想念家鄉,所以我覺得自己就是最愛家鄉的人。可當我接觸到「縣功一家人」之後,我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熱愛家鄉!
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我們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是父母給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這是行孝的開始。一個人要建功立業,遵循天道,揚名後世,光宗耀祖,這是孝的終了,這才是完滿的、理想的孝行。我認為家鄉就是父母,而我們就是家鄉養育成人的孩子。
這裡的「身體髮膚」我們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是我們能看到,有形的地理環境。比如家鄉的山水草木,橋梁道路等。第二是我們看不到,卻能感覺到,無形的人文環境。比如家鄉的歷史,文化,風俗等。這兩個方面的環境都是家鄉,這位父母所給我們的「身體髮膚」,所以我們一定要惜之,愛之,不敢破壞,不敢忘懷,這才是愛家鄉的開始。而愛家鄉的終了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那就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建功立業後,別人問你哪裡人?你能自豪的喊出一句家鄉話——我是縣功滴!那就足矣!當然,能夠建設,發展,造福家鄉,那更是大大的孝道了!
我們「縣功一家人」就在做這樣的大孝事。
群主強更生老師,不負父母起名之期許,自力更生,先從軍,後創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是個大孝子!某一日,他靈機一動,想對家鄉父母也行大孝事,遂聯繫梁文軍老師,強健老師,王亞軍老師,郝居忠老師等數位德才兼備,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搭班子,創建了微信平臺。自此,探名山,訪大川,追歷史,尋文化,察風情,覓美食,忙的不亦樂乎!不知不覺,時光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當初的小班子,陸陸續續加入了不少心繫家鄉的大家文友,竟也刊發了上千篇文章!而我們的關注量也早已突破萬人大關,佔我們鎮上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大家雖分布全國各地,甚至異國他鄉,但都一心想著,念著家鄉父母!這無疑是群主等前輩們的輝煌成就,更是我們「縣功一家人」的巨大成功!
愛家鄉,就要了解家鄉;愛家鄉,就要建功立業,以顯家鄉!這就是我回國和「縣功一家人」見面兩次的最大體會。試問,但凡心臟還在跳動的人,看到這樣一群比你還熱愛家鄉,比你還在努力去為家鄉父母盡大孝道的鄉黨們,你還有什麼理由迷茫?你還有什麼藉口不奮鬥呢?
是的,我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所以,我也要加入為家鄉父母盡大孝道的隊伍,扛起前輩們傳承的大旗,奮鬥,如心跳不息!
最後借用氣質佳人常作家的一句話——「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見」!感恩「縣功一家人」!願我們的家鄉,更加繁榮!願我們的父母,更加康健!
2019年5月10日
作者簡介:
雷超,陳倉區縣功鎮人,八九年生於雙白楊龍渠村。國內本科畢業,現在國外讀博。喜歡歷史,金庸武俠和周星馳電影。愛好文字,但無甚寫作技巧,唯願真實記錄生活點滴,留待日後以追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最後恭祝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