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士是稀缺的資源,35歲前投資自己當博士

2020-12-08 恩師學堂

當我無意間看到了所在城市的人才引進政策,不僅熱血沸騰。

博士研究生購房補貼標準為4萬元/人,(符合標準條件的夫妻雙方均可申請,兩人8萬)提供不少於10000套人才公寓,統籌安排高層次人才租住和周轉使用。高層次人才可申請辦理保健證,為每名「優才卡」人才指定一名聯繫醫生,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每年開展一次免費體檢,提供就醫「綠色通道」,實行精準醫療保健服務。擇業期內購買首套房的,自繳存住房公積金當月起即可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貸款最高額度可提高至當地最高貸款額度的4倍。300個事業編制,專門用於高層次人才引進,不受引進單位編制限制。服務滿一定期限且表現突出的,可採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進入事業單位。

而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物質保證,如果想創業,那優惠政策,那政府補貼是很多老闆做夢都想得到的;如果做出點突出貢獻,200萬元、100萬元或50萬元的獎勵就到手了。

知識就是力量,才學就是金錢,只有在這一刻我才能深深地體會到它的巨大魅力。

博士,那個我難以企及的學歷高度,真的極具誘惑力。

雖然近幾年博士畢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那些敢喊出博士數量過剩的人,我是真的佩服你們的勇氣。

以中國教育部2019七月份公布的《2018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可以看到2018年中國境內錄取的博士生約9.55萬人,在讀博士生38.95萬人,而拿到博士學位畢業的博士僅為6.07萬人,佔博士生總人數的13%。

從1978年恢復博士招生以來,我國授予博士學位人數不超過80萬,中國14億多人口,博士佔人口的比重為萬分之5.7,而本科生佔總人口4.43%,研究生佔總人口的0.54 %,從稀缺性來看,博士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站在金字塔頂端」了。

博士學位是我國學位教育金字塔的塔尖、是我國高精尖領域科研的中堅力量,就目前我國科技發展的需求來說,博士屬於稀缺資源。

也許你已經聽慣了身邊人考研的嘮叨聲,但你絕對很少見到計劃考博的人。

原因很現實,申請考博首先要完成研究生學歷做研究生期間至少需要拿出兩到三篇的論文成果(指發布在認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

而很多碩士的學術成果並不能達到要求,所以沒有申請資格,這樣就把一部分人擋在了考博隊列以外。

即使你有資格參加考博的隊伍,順利畢業也是一個問題。目前在我國碩士招生名額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數量是嚴格控制的,每個博導只帶幾個學生。極少名額自然要選取最優秀、科研能力最強的學生。作為最頂尖的人才,對學術和科研要求都很高,想要順利畢業需要面對層層的考核和嚴格的篩選。

博士任務重,畢業難,只有那些真正優秀、勤奮努力的人最終可以考上博士。所以人才不是培養出來,是選拔出來的。

很多博士壓力比較大,不能如期畢業被學校勸退,一般博士畢業都在30歲之後。

高標準可以篩選出更加優秀的人才,這其實對我國科研和學術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想要考博的碩士,就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拿出相應的學術成果,認真學習,考上博士後也這樣堅持,一定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

高風險和高收益總是相伴而行,一個博士生畢業,工作的問題一般不需要犯難。他需要面對的只是選擇,是去國企好呢還是政府機關好呢、是去科研院所還是去高校當教授好呢?是去國內的500強企業呢還是去國外的500強企業呢?

作為另一個衡量標準——薪資,華為招博士,起薪20萬;一些金融公司給出的薪資是50萬起,上不封頂。

果然,博士自帶稀缺光環。35歲之前,如果有能力可以嘗試投資自己,成為一名博士。

相關焦點

  • 博士為何卡35歲?
    1.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方面對於博士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相關政策,博士完成學制時間較長,另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申請人男性要求35以下,女性要求40以下。
  • 程式設計師35歲就被勸退 復旦博士:不單是人情味問題
    然而,最近有報導稱某大廠正在「優化「35歲及以上的程式設計師。據報導,為了讓這些「高齡「程式設計師走人,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採用了很多手段,沒有籤訂終身合同的,不再續籤合同。此外,被定義為高齡的程式設計師多是80-85出生、尚未成為高管的,如果拿到了終身合同,公司會改項目,讓他們向更低齡的90後匯報工作,以此「勸退「這些員工。
  • 中國每年有多少博士畢業生,博士過剩了嗎?
    2016年博士畢業生人數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博士畢業生分布和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是相似的,北京、江蘇、上海三個地區每年的博士畢業生人數最多,其中,近半的博士畢業生來自這三個省份。當然,就博士畢業生來說,在很多「省份」仍舊是「稀缺」的,比如重慶、河北、河南、福建、雲南、江西等中西部地區,每年的博士畢業生也就幾百個人。為什麼要讀博?首先,對於很多名校的畢業生來說,碩士和博士的待遇實際上是差不多的,而且讀博還需要多花3-5年的時間,對於單身女青年來說,讀博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 38歲博士感嘆:過了35歲,在網際網路行業找份工作難上加難
    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都會設置一個年齡的門檻,大部分都是選擇不超過35歲的人。所以很多人都會在35歲之前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不但需要穩定,還需要要上升空間,這樣才能安下心來打拼。但是世事無常,即便你做了萬全的準備,以為事情會朝著你預想的方向發展,偏差卻總如鬼魅一般,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
  • 做VC 8年,33歲的我,要去拿張工科博士文憑
    「中國VC/PE行業大的投資邏輯都是根據移動網際網路時期建立的。到了所謂的『硬科技時代』,一切重新開始,這對於我這個『投資新手』來說,很難。」盧鵬告訴投中網,「但我願意持續學習。」持續學習,這也是劉文義入行8年以來每天都在做的事。
  • 此人35歲北大博士畢業,57歲當上非洲大國總統,至今感念中國
    但是,下面這個非洲大國總統,卻是中國培養的。此人20歲到中國留學,呆了15年,35歲北大博士畢業,57歲當上總統,至今感念中國,視中國為第二故鄉。這位就是著名的穆拉圖·特肖梅,其1956年出生於衣索比亞比亞奧羅莫族的一個中產家庭,小時候家裡的條件在衣索比亞那是非常好的。從小的穆拉圖·特肖梅非常聰明好學,喜歡演講,喜歡思考。
  • 35歲上博士,雖精神可嘉,但改變命運的路絕不止一條
    但對於35歲的表弟,對於已經有相當社會閱歷的他,並且老大不小的他,僅僅通過讀博去改變命運的想法不切實際!在如今的時代,作為芸芸眾生之一,我們需要認清自己在職場中的分量,在社會中的定位。35歲的年紀,不大不小、老大不小的,要思辨清自己有什麼、會什麼、想什麼。人年輕時,會輕易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有理想都在陽光照耀下充滿希望。
  • 38歲,985大學博士,勸你不要考公務員
    有個網友問自己今年38歲,是985大學的博士,問要不要考公務員。小編常年從事公務員招錄工作,我的建議是要慎重考慮,結合個人的工作經驗,從發展前景,個人待遇兩個方面給你說一下:首先看職級的發展前景。現在公務員招錄對於博士一般是要求40周歲及以下,但是作者38歲,在考公務員的隊伍中,絕對算是高齡了。假設考錄通過,博士畢業報到後試用期一年,39歲了。按照《新招錄公務員轉正定級規定》,可以定為二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2年後可以晉升一級主任科員,這一步作為博士,應該沒問題。
  • 天然博士攜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倡導「寶寶好營養,關鍵三歲前」
    2020年8月18日,湯臣倍健旗下專業母嬰品牌——天然博士攜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營養專業委員會,正式發布了《寶寶好營養,關鍵三歲前——中國寶寶發育與營養健康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指導手冊》),為廣大父母提供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嬰幼兒科學餵養內容,幫助家長們學習正確的營養知識。
  • 35歲清華博士擬任廳級,曾本科畢業直接讀博
    程雪濤,出生於1983年9月,35歲,現任馬鞍山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黨組成員,擬任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孫枝娟,女,出生於1980年5月,38歲,現任滁州市琅琊區委副書記(正處級),擬任阜陽市委常委。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程雪濤畢業於清華大學,擁有工學博士學位。
  • 17歲嫁49歲老頭,23歲守寡,兒子成一代名家,獲35個博士學位
    博士作為一個學歷等級,它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由於其門檻非常高,所以能夠順利考上博士並且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的人才,更是寥寥無幾,然而我國近代曾經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一個人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的證書,這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第一人,這位學霸是誰呢?
  • 比博士更難讀的學位是:中國女博士
    另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9年部門預算顯示,2019年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 對於讀博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噩耗。對於讀博的女人來說,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許多中國男博士都會有一個感覺,自己女同學比男同學少。
  • 35歲北大博士擬升市長
    博士畢業後到了中越邊境徐釗,1985年2月生,陝西鳳翔人。2003年考入北大地質學專業,後碩博連讀,方向為構造地質學。在校期間,他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市優秀學生幹部、北大三好學生標兵等,並獲得在校博士研究生最高獎學金——校長獎學金。
  • 博士一般多少歲畢業?30歲才博士畢業是不是太大了?
    我們國家的博士平均畢業年齡是33.17歲,30歲博士畢業,這個年紀很正常的。我們可以簡單的做一下計算,18歲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大學四年畢業之後是22歲,讀研究生需要三年,研究生畢業是25歲,博士又讀五年,畢業剛好是30歲。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中國內地富豪為何愛戴「博士」帽?
    今年52歲的朱共山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去年以97億元的個人資產成為「2009胡潤能源富豪榜」首富。他於1981年畢業於南京電力專科學校,24年後,他又獲得了菲律賓國立比利勤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 她是目不識丁的農婦,17歲嫁人,23歲守寡,兒子擁有35個博士學位
    早前,家裡有個大學生都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更別說是博士了,含金量更高,能夠順利考上博士並拿到證書的人寥寥無幾,而今天小編說的這個大人物,他一個人就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證書,堪稱是學術界的奇才,他便是我們都熟悉的胡適,其實除了自身的努力,他的成功和他母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35歲大齡剩女海歸博士,找對象標準:學歷不重要,年薪不能低百萬
    35歲大齡剩女海歸博士,找對象標準:學歷不重要,年薪不能低百萬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農村的大齡剩男也越來越多,相比較城市大齡剩女,一般條件都比較好,而農村大齡剩男條件就比較差一些。今天事件主人公叫王夢雨,從小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大學教師,也算是書香門第,家庭條件也挺好的,她從小多才多藝的,學習成績也特別好,很順利的考上一所名牌大學,畢業後出國深造,目前博士學位,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技術顧問。
  • 科研水平與博士數量不成正比,中國的博士都在幹嘛?
    二、對博士的認知隨著博士數量越來越多,這類「在知識的最遠邊界獨自鑽研」的人也逐漸走下神壇。人們對博士的認知,也逐漸清晰、明了。國民對於博士的 " 崇拜 ",可以追溯到早期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早期的中國學生出國攻讀博士學位,回到中國後,他們基本上能夠成為各行各業的領導者。
  • 讀完博士再創業,照樣身價百億——盤點中國企業家中的博士
    1996年張朝陽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支持下,持風險投資回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網際網路公司,後來更名為搜狐公司,並於2000年在美國上市。作為創業導師,李開復從Google離職創辦的創新工場,不僅在形式上對天使投資進行了創新,也藉助著李開復的個人魅力幫助者創業者不斷成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