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無意間看到了所在城市的人才引進政策,不僅熱血沸騰。
博士研究生購房補貼標準為4萬元/人,(符合標準條件的夫妻雙方均可申請,兩人8萬)提供不少於10000套人才公寓,統籌安排高層次人才租住和周轉使用。高層次人才可申請辦理保健證,為每名「優才卡」人才指定一名聯繫醫生,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每年開展一次免費體檢,提供就醫「綠色通道」,實行精準醫療保健服務。擇業期內購買首套房的,自繳存住房公積金當月起即可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貸款最高額度可提高至當地最高貸款額度的4倍。300個事業編制,專門用於高層次人才引進,不受引進單位編制限制。服務滿一定期限且表現突出的,可採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進入事業單位。
而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物質保證,如果想創業,那優惠政策,那政府補貼是很多老闆做夢都想得到的;如果做出點突出貢獻,200萬元、100萬元或50萬元的獎勵就到手了。
知識就是力量,才學就是金錢,只有在這一刻我才能深深地體會到它的巨大魅力。
博士,那個我難以企及的學歷高度,真的極具誘惑力。
雖然近幾年博士畢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那些敢喊出博士數量過剩的人,我是真的佩服你們的勇氣。
以中國教育部2019七月份公布的《2018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可以看到2018年中國境內錄取的博士生約9.55萬人,在讀博士生38.95萬人,而拿到博士學位畢業的博士僅為6.07萬人,佔博士生總人數的13%。
從1978年恢復博士招生以來,我國授予博士學位人數不超過80萬,中國14億多人口,博士佔人口的比重為萬分之5.7,而本科生佔總人口4.43%,研究生佔總人口的0.54 %,從稀缺性來看,博士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站在金字塔頂端」了。
博士學位是我國學位教育金字塔的塔尖、是我國高精尖領域科研的中堅力量,就目前我國科技發展的需求來說,博士屬於稀缺資源。
也許你已經聽慣了身邊人考研的嘮叨聲,但你絕對很少見到計劃考博的人。
原因很現實,申請考博首先要完成研究生學歷,做研究生期間至少需要拿出兩到三篇的論文成果(指發布在認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
而很多碩士的學術成果並不能達到要求,所以沒有申請資格,這樣就把一部分人擋在了考博隊列以外。
即使你有資格參加考博的隊伍,順利畢業也是一個問題。目前在我國碩士招生名額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數量是嚴格控制的,每個博導只帶幾個學生。極少名額自然要選取最優秀、科研能力最強的學生。作為最頂尖的人才,對學術和科研要求都很高,想要順利畢業需要面對層層的考核和嚴格的篩選。
博士任務重,畢業難,只有那些真正優秀、勤奮努力的人最終可以考上博士。所以人才不是培養出來,是選拔出來的。
很多博士壓力比較大,不能如期畢業被學校勸退,一般博士畢業都在30歲之後。
高標準可以篩選出更加優秀的人才,這其實對我國科研和學術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想要考博的碩士,就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拿出相應的學術成果,認真學習,考上博士後也這樣堅持,一定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
高風險和高收益總是相伴而行,一個博士生畢業,工作的問題一般不需要犯難。他需要面對的只是選擇,是去國企好呢還是政府機關好呢、是去科研院所還是去高校當教授好呢?是去國內的500強企業呢還是去國外的500強企業呢?
作為另一個衡量標準——薪資,華為招博士,起薪20萬;一些金融公司給出的薪資是50萬起,上不封頂。
果然,博士自帶稀缺光環。35歲之前,如果有能力可以嘗試投資自己,成為一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