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博士再創業,照樣身價百億——盤點中國企業家中的博士

2020-12-25 曼漢教育曼博士

博士是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同等學力,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是博士學位的核心內涵,也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最本質特徵。

博士代表著出色的學習能力與自控能力,並具備更好的發展前景與事業平臺。一般而言,博士畢業後多半走上學術科研的道路,不是在大學授課,就是在政府研究部門、各類研究所或是企業研發部門工作。

但是很多企業家也都是博士出身,今天小曼就帶大家看看,中國這幾位出名的企業家是都是哪所院校的博士吧~

張朝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張朝陽是搜狐網創始人兼董事長,與王志東、丁磊被稱為「網絡三劍客」。張朝陽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以全國第39名的成績,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6年張朝陽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支持下,持風險投資回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網際網路公司,後來更名為搜狐公司,並於2000年在美國上市。

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其研究人員發明了全球資訊網、GNU系統、Emacs編輯器、RSA算法等等。

該校的計算機工程、電機工程等諸多工程學領域在2019-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世界前五,在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列工程學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一,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

截止至2019年10月,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7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五)、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

李開復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李開復現任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CEO,1983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當年被《商業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學創新獎」。他是一位信息產業的經理人、創業者和電腦科學的研究者。曾在蘋果、SGI、微軟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擔當要職。2009年9月從谷歌離職後創辦創新工場,並任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開復表現給人的是一幅比較內斂,為人處世隨和謙恭的創業導師形象,在其歷任蘋果、微軟和谷歌高管的經歷可以體現出其過人的才華。作為創業導師,李開復從Google離職創辦的創新工場,不僅在形式上對天使投資進行了創新,也藉助著李開復的個人魅力幫助者創業者不斷成長、成熟。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簡稱CMU,坐落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是一所擁有13,600名在校學生和1,423名教職及科研人員的世界著名學府,美國25所新常春藤盟校之一

CMU位列2020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第25名,包括最佳創新大學第7位,商科全美第5,工程院第6(本科),計算機學院第2。其量化金融項目(MSCF)常年在全美名列前3。

2020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其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排名世界第3,統計與運籌排名第10,數學第27,電子工程排名第24。此外,卡內基梅隆的戲劇學院也享有盛譽,在2016年被《好萊塢報導》評為全美第3。截至2019年3月,該校共培養出了13個圖靈獎、20個諾貝爾獎、9個奧斯卡金像獎、114個艾美獎、44個託尼獎得主。

張亞勤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

張亞勤博士是數字視頻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張亞勤博士將於2020年7月加入清華大學擔任智能科學講席教授,牽頭籌建「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張亞勤持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從2014年開始擔任百度公司總裁。1978年,只有12歲的張亞勤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當屆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兩年之後,他又獲得了碩士學位。1989年,23歲的張亞勤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

張亞勤博士畢業後,在1997年,年僅31歲就被授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後來擔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簡稱GWU或GW,是美國著名的私立綜合性大學,2020年USnews新排名第70位

200年間,該校走出了許多影響世界歷史的人物,其中不乏許多世界著名的政界校友,包括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南韓建國總統李承晚,20位美國州長、118位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此外,它還盛產一大批商界領袖,比如高盛公司總經理艾比·約瑟芬·柯恩,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巴黎歐萊雅總裁埃得邁爾·艾沃得等。

在學術上,學校培養了諾獎神經科學家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宇宙大爆炸理論創立者、氫彈之父等學術巨擘執教於此,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張亞勤也是在此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梁建章

美國史丹福大學

梁建章13歲時以「電腦小詩人」聞名,上海復旦大學少年班畢業後赴美國留學,21歲獲得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系碩士學位。之後在美國矽谷從事技術工作多年,曾任美國Oracle公司中國諮詢總監,是信息技術行業的高級管理人才。1999年回國,與3位商業夥伴創建了「攜程旅行網」,在2000年-2006年,2013-2016年期間任CEO,並從2013年起兼任董事會主席。

2011年,梁建章獲得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創新,創業和勞動力市場。他在合著的新書《中國人太多了嗎?》中,分析了人口結構改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全面批評檢討了計劃生育政策。現兼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簡稱「斯坦福」,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臨近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截止2020年3月,共有83位史丹福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世界第七)、28位曾獲得圖靈獎(世界第一)、8位曾獲得過菲爾茲獎(世界第八)。2019-20年度,史丹福大學位列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2、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2、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4;2019-20年度,史丹福大學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世界第3。

徐立

香港中文大學

徐立,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本碩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擁有十餘年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圖像處理領域的研究和產品開發經驗。在視覺領域國際頂級會議、期刊上發表40餘篇論文。先後在摩託羅拉研究院、歐姆龍研究所、微軟研究院、聯想研究院等計算機視覺研究機構訪問、工作。

2017年7月15日,首屆「網易未來科技人物大獎」在北京舉行頒獎儀式。「創新商業領袖」得主為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商湯科技CEO徐立。2018年1月28日,新浪財經「2017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於北京舉辦,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獲「2017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2018年7月19日, 《財富》雜誌揭曉2018年度「全球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排行榜(Fortune 40 Under 40)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入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在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等重點研究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該校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以書院制和中英雙語並重為特色,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亞洲首家AACSB認證成員,香港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所在地。在QS世界排名大學中, 香港中文大學全亞洲第10名,全球第46名。

王建宙

香港理工大學

王建宙,浙江大學工學碩士和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在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移動原董事長、GSMA高級顧問。

回顧中國通信產業史,王建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尤其在3G時代,他帶領團隊提出了TD-SCDMA標準,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他積極推動4G的TD-LTE建設,在4G時代實現了和國際標準的同步。

可以說,他見證了我國通信技術從1G空白到5G領先的跨越。如今,他退而不休,擔任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高級顧問。在大學講臺、達沃斯等財經會議論壇的舞臺中經常能看見王建宙的身影。

2007年10月29日,中國移動(00941.HK)股價以158.9港元收盤,市值達到4100億美元的頂峰,不僅超越了美國Verizon、AT&T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電信企業。而且也超過了微軟等一眾科技企業。中國移動的國際影響力也因此大增。至今,4100億美金的電信企業市值記錄,仍然沒有被打破。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簡稱「理大(PolyU)」,是一所位於中國香港的亞洲頂級、聞名世界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91位,世界百強名校,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中歐商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柯林頓全球倡議大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成員,理大工商管理學院是同時具有AACSB、EQUIS和AMBA三重認證的商學院。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91位。

出國留學帶給一個人的影響是長遠的,它不是一個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得立竿見影的回報,但是,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家的眼界和心境,以上這些留學歸來的成功企業家們就是最具說服力的「海歸」代表。看到這裡,是不是更加堅定了你讀博的決心了呢?

【最新博士申請資訊鎖定 曼漢教育曼博士 MINHAND_EDU】

相關焦點

  • 讀完博士幹什麼?
    孟溪去論壇求助:博士畢業,不想去高校,但又缺乏企業工作經驗,該怎麼辦?在與她同年畢業的數萬名中國博士中,孟溪提的問題不是個例。再者,國企資金雄厚,任奇不必像在高校工作的同學那樣絞盡腦汁地申請課題基金——企業內部就可以為他提供數百萬元的研究經費。但任奇很快便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年齡。任奇本科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保送為本校的直博生。跟讀完3年碩士再讀博的同學相比,27歲就拿到博士學位的任奇,已有很大的年齡優勢。
  • 創業英雄|她是養雞大王之女、身價逼近10億元,掌管百億級企業
    以「建設中國生態食品城、打造世界級食品企業」目標,傅芬芳帶領企業加速產業化擴張,拉長聖農食品深加工產業鏈,連年保持業績增長。也正是因為這件事,父親覺得傅芬芳是一個善於經營的人,就把傅芬芳賺的錢給她拿去創業,傅芬芳就用這1000萬作為創業基金,創立了自己的快餐品牌,這個品牌在福建是很有名的。
  • 棄哈佛醫學博士回國創業,今公司市值百億,揭體檢行業醜聞惹爭議
    張黎剛前兩天在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大膽揭露了體檢行業的醜聞,結果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張黎剛在會議上,許多體檢機構用護士假冒醫生看B超,甚至有些沒有驗血就出檢查結果。這些駭人聽聞的事情,引發了行業的震動。在疫苗之後,可能體檢將成為一個新的重災區。
  • 海歸博士回國創業,用5年時間成為中國首富,卻用7年敗光全部資產
    曾經有這麼一位海歸博士,英國的衛報評價他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個人之一,他也開創了我國的光伏產業,縮短了我們國家與世界的差距。施正榮是尚德集團的創始人,我們國家光伏產業的領導者,上個世紀90年代他被公費派到澳大利亞留學,師傅是世界太陽能之父,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格林,這也為他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以後,畢竟名師出高徒。
  • 中國香港大學博士申請條件盤點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大(HKU)」,是中國香港的一所國際化公立研究型大學,通常被認為是亞洲最具名望的大學之一,有亞洲「常春藤」之稱。今天就和智課選校帝了解一下香港大學博士申請條件盤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山東青島市首個博士創業園開始招攬創業賢才
    新華網山東頻道11月28日電(王虹)青島市首個博士創業園開始招攬創業賢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免除3年房租,並享受多項創業幫扶政策。目前,博士創業園一期工程完工,並開始面向博士創業者引進項目和人才。  據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入駐博士創業園的基本條件是:企業主要創辦人為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及以上的創業創新人才,且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一般不低於30%,一家企業只可申報1人),企業註冊資本一般不少於100萬元。  符合上述條件的企業或個人還須滿足相關的項目或業態條件方可申請入駐。
  • 博士放棄百萬年薪賣包子 「腦殘包」賣到澳洲
    如今,以腦殘酸菜包為代表的「向博士包點」在澳洲掀起的一股美食颶風,過了一把「把土包子帶到國外發揚光大的癮」。而在湖南向博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向忠誠的眼裡,「走出去」是中國傳統美食的另一條通途。打工皇帝棄百萬年薪創業欲在麵食行業打造百億企業剛過而立之年的向忠誠,老家在張家界的鄉下,目前仍是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博士後。大學畢業後下海,堪稱學霸的向忠誠曾在國內外大型零售連鎖企業沃爾瑪、北京華聯集團、大商集團、國美電器、新大興集團擔任副總裁及總裁等職務,一度被大家譽為「打工皇帝」。
  • 華爾街英語創始人李文昊博士分享人生與創業感悟
    近日,華爾街英語迎來了立德創業營的「訪客」,五十餘位青年領袖參訪了華爾街英語北京王府井中心。在華爾街英語學習中心,創業營營員們不僅參觀了華爾街英語,了解了其發展歷程、商業模式及企業文化等內容,還非常難得地聆聽到了華爾街英語國際學院、華爾街英語中國區創始人兼榮譽總裁李文昊博士(Dr.
  • AI博士從無人問津到備受追捧,陳宏揭秘中國產業變遷史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碧雯 編輯 | 馬吉英 視頻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誌 熟悉陳宏的人通常不會以職位來稱呼他,而會稱他為「陳宏博士」,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陳宏博士念的學科是人工智慧。
  • 「博士煤老闆」因賭債欠款35億港幣!去香港避難,至今下落不明!
    他是博士學位的煤老闆,曾經欠款35億港幣,但是隨著生活的日益完善,現在居住香港,身家是當時欠款數量的「相反」。呂中樓,出生於1965年山西省沁水縣尉遲村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現代西方經濟學專業,獲得過博士學位(沒想到吧一個博士生會欠款35億)。
  • 盤點各地對碩博士的引才補貼
    對符合條件的境內博士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安家費,對國(境)外引進的博士,分兩期發放20萬元安家費,每期10萬元。新引進入戶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本區企業工作滿1年,發放住房補貼2萬元;碩士研究生,在本區企業工作滿1年,發放住房補貼3萬元;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在本區企業工作滿1年,發放住房補貼5萬元。
  • 80後博士創業 逐夢雷射科技
    在豐縣開發區,有這樣一個企業,江蘇覓科雷射有限公司,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規模以上標準,欲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豐縣人才創業的標杆;有這樣一支團隊,3位博士學歷核心成員,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產品研發涵蓋光學、電子、機械製造等多個領域;有這樣一位80後,領軍這個企業團隊,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卓越的創新能力。
  • 臺北醫學大學訪問團蒞臨廣禾堂,鍾宇富博士親授創業經驗
    訪問團團長、臺北醫學大學生技EMBA主任、醫務管理學系教授許怡欣博士表示,廣禾堂月子餐破除傳統月子的窠臼,以生物科技創新研發月子和女性調理的標杆企業,正是北醫生技EMBA全球移動教學的取經目標,鍾宇富博士並就創業近20年分享經驗談。
  • 吉林小夥北京創業獲捐龜博士汽車服務店
    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有志於創業的朋友早日走上創業致富道路,實現創業夢想。」他激動地對前來祝賀的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逢玲、CCTV-7《陽光大道》製片人袁濤、北京龜博士汽車清洗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迪等領導和新華網、央視網、中國工商報、中國消費者報、中國勞動保障報等數十家媒體說。
  • 【無錫】喊話海外博士來錫創新創業
    「中國那麼大,請一定要來無錫看看。」 12月17日,2020年「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無錫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在無錫舉行,來錫交流洽談的近30名海外博士、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無錫市人才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領導、無錫各市(縣)區人才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科技局分管負責人及無錫重點創新型園區、博士後工作站和重點企業代表等1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中國博士是稀缺的資源,35歲前投資自己當博士
    而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物質保證,如果想創業,那優惠政策,那政府補貼是很多老闆做夢都想得到的;如果做出點突出貢獻,200萬元、100萬元或50萬元的獎勵就到手了。博士,那個我難以企及的學歷高度,真的極具誘惑力。雖然近幾年博士畢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那些敢喊出博士數量過剩的人,我是真的佩服你們的勇氣。
  • 再獲榮譽博士!馬雲家裡一共有4頂博士帽,都是什麼學校?
    日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帶領35名公司高管赴以色列與多家科技企業交流學習。以色列是跟美國齊名的創新國度之一,中國創業者遊學最愛矽谷,其次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只有850萬人口,卻湧現超過6000家科技初創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數量超過歐洲,科技產業貢獻超過90%的GDP。
  • 4兄弟一起下海創業,均成百億富翁,總身價超2000億,名字很熟悉
    除了四兄弟之外,劉家還有一個千金,總共加起來就是整整7口人,因此一家人一直都過得十分拮据,以至於劉永美在兩歲的時候還被過繼到了新津縣陳耀雲家中去,從此改名為陳育新。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兄弟感情,反而在分離和貧困中變得更加堅實穩固。1982年,改革開放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好些人都開始「下海」經商了。
  • 中國內地富豪為何愛戴「博士」帽?
    在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後開始為自己「鍍金」的企業家並不僅僅是陳萬兩人,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也是如此。今年52歲的朱共山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去年以97億元的個人資產成為「2009胡潤能源富豪榜」首富。他於1981年畢業於南京電力專科學校,24年後,他又獲得了菲律賓國立比利勤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 拂夢乳膠枕——越南美女博士的中國創業路
    而拂夢品牌在中國的生根發芽,更是演繹了一段跨國的愛情故事,一個勵志的創業事跡。        今年30歲的茶楣是典型的越南美女,她常常想,如果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她也許不會遇到自己的愛情,如果不是這場跨國戀情,她也許不會在中國踏上創業的道路,一路走來儘管有辛酸,但她慶幸上天的安排,用她的話說,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