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當爸媽的你們也許是非常激動,如果你的母乳充足,孩子餵養得當,可以為你省很多精力。但是如果你母乳不夠,奶粉餵養,孩子出生面臨這嚴重溼疹,長期的腹瀉,體重不增,拉血絲便,不停的哭鬧,也許這是件焦頭爛額的事情。每天會因為這個餵奶的事情煩躁得睡不著覺。這一類的寶寶相對於普通的孩子來說護理更麻煩,更脆弱。那麼孩子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兒童的營養需要個體差異很大,恰當的營養和餵養方式不僅可以改善生命早期生長發育,並且對生命後期的健康(如預防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有重要意義。不管是早產兒、足月兒,新出生的孩子,我們始終強調母乳餵養的重要性。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對嬰兒健康的生長發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營養均衡的母親乳汁可提供足月兒正常生長至6個月所需要的全部營養需求。母乳餵養適合於具有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的嬰兒。從消化系統與生長發育的生理成熟度考慮,嬰兒生後應純母乳餵養至少4月齡。在引入其他食物滿足嬰兒生長發育需要的同時,建議對嬰兒母乳餵養至12月齡。
如因各種原因不能進行母乳餵養時,或4-6月齡嬰兒母乳量不足需補充配方奶,因為添加配方奶後媽媽們會發現孩子出現反覆反流、嘔吐、腹瀉、便秘、便血、溼疹樣表現、咳嗽、喘息等等表現,我們稱之為過敏。嬰幼兒時期,90%的食物過敏與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堅果類等8種食物有關。花生、堅果類過敏可持續數年,甚至成年後。 嬰幼兒食物過敏最常受累的器官為皮膚、胃腸道、呼吸 道及黏膜,且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故易誤診或漏診。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是雞蛋,第二位是牛奶蛋白。牛奶既是嬰幼兒期主要食物過敏原之一,又是主要蛋白質營養來源。
根據臨床表現可將牛奶蛋白過敏分為輕一中度和重度。具有一種或多種下列症狀為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①胃腸道:反覆反流、嘔吐、腹瀉、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便血;②皮膚:溼疹樣表現、紅斑、風團、血管性水腫;③呼吸系統: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④一般情況:持續腸痙攣(≥3 小時/天, ≥3次/周,持續>3周)。具有1種或多種下列症狀為重度牛奶蛋白過敏:①胃腸道:由於拒食、腹瀉、嘔吐或反流造成生長障礙、中到大量的便血造成嚴重貧血、蛋白丟失性腸病、內鏡或組織學證實的腸病或潰瘍性結腸炎;②皮膚:嚴重滲出性溼疹樣表現伴有生長障礙、低蛋白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③呼吸系統:伴有呼吸困難的急性喉頭水腫或支氣管阻塞;④嚴重過敏反應:症狀進展迅速、累及兩個以上器官系統,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出現如血壓下降及心律失常等表現,甚至過敏性休克。
那麼出現了過敏我們該怎麼辦?通常治療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通過避致敏食物而阻止過敏症狀的發生;二是通過藥物使已出現的過敏症狀得以緩解,通常選擇抗組胺藥物:嬰兒期抗組胺藥物的選擇,以第一代抗組胺藥物為主,代表藥物為馬來酸氯苯那敏和異丙嗪。嚴格避開致敏食物,同時選用可保證嬰幼兒正常生長發育的其他食物進行替代。人乳餵養的牛奶過敏嬰兒,建議繼續人乳餵養,但寶媽應迴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由於牛奶迴避可能影響母親的營養素攝入,故哺乳期母親也應定期進行營養評估。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可選用胺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胺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離胺基酸按一定配比製成,是牛奶過敏嬰兒的理想食物替代品。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是將牛乳蛋白通過加熱、超濾、水解等特殊工藝使其形成二肽三肽和少量游離胺基酸的終產物,大大減少了過敏原獨特型表位的空間構象和序列,從而顯著降低抗原性。因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口感較胺基酸配方好,且>90%的患兒可耐受舊,故中度食物過敏考慮首選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若患兒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為重度牛奶過敏、或多食物過敏時,應採用胺基酸配方進行治療。由於大豆與牛奶間存在交叉過敏反應和營養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議選用豆蛋白配方進行治療;經濟確有困難且無豆蛋白過敏的≥6月齡嬰幼兒選用無豆蛋白配方進行替代治療,不建議採用羊奶或其他動物乳進行替代治療。
重度過敏的嬰兒應完全迴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配方和食物。選擇胺基酸配方奶粉或者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療程至少3—6個月。一般至少1—2周後可見效。輕中度過敏的嬰兒,不建議長期使用胺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可使用胺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1—3個月後嘗試添加適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如能適應則持續使用;如不能適應,應在1—2年後再嘗試添加適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也可直接使用適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一般不停止母乳餵養,母親迴避致敏食物至少持續2周,有些特應性皮炎和腸炎的患兒母親迴避致敏食物可達4周。如母親迴避致敏食物後嬰兒過敏症狀明顯改善和消失,母親可加入一種迴避的飲食,如症狀不再出現,可恢復此種食物。如加入一種食物後症狀再次出現,母親應在哺乳期完全迴避此種食品。如母親飲食迴避仍不能改善患兒症狀,母親應恢復正常飲食。
出生後前6個月推薦母乳餵養,純人乳餵養至少4個月,有助於降低2歲內兒童特應性皮炎及牛奶過敏的累積發病率。如果純母乳餵養嬰兒已發生過敏性疾病,建議其母親應嘗試迴避牛奶等可疑致敏食物,並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嬰兒一般延遲至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建議12個月後添加。 適當添加益生菌製劑、鈣劑有助於減少生命早期過敏症狀,但能否長期預防過敏性疾病發生尚缺少證據支持。80%一85%的牛奶、雞蛋過敏兒童3歲時可獲得免疫耐受;花生、魚、大豆、堅果過敏持續時間較長;多食物過敏不易獲得免疫耐受或獲得耐受需要的時間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