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杭錦後旗沙海鎮前進村九組的經濟林產業園梨香四溢,村民李智明正在地裡採摘梨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介紹說:「雖然今年春天受自然災害影響,梨樹開花時受了凍產量減少了,但是價錢還比較穩定,加上政府又給投資建起了冷庫,可實現錯峰銷售,1斤梨起碼能夠多賣1塊錢左右。」
近兩年,沙海鎮依託當地優勢,大力培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基地,形成了以前進村、五星村為核心的梨果和枸杞等經濟林產業園,有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有了園區的帶動,加之蘋果梨銷路也比較暢通,村民李智明在自家的60畝土地全部栽植了蘋果梨、早酥梨、景豐梨、紅梨等十幾個梨果品種,如今掛果能產生效益的就有40畝。他高興地算了一筆收入帳:「成年果樹畝均產量在7000—8000斤左右,按照這兩年的價錢1斤賣到1.6元左右的話,1畝地能賣近萬元,1年下來至少能收入20多萬元。」
今年,杭錦後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秉承「少種景觀林、多種生態林、突出經濟林」的林業生態建設思路,突出重點抓園區,主攻規模上效益,充分利用林業項目資金,在大力營造經濟林、生態林的同時,積極探索老化林更新改造,廣泛採用新機制、新模式、新技術加快推進經濟林建設,先後建成了3個經濟林產業示範園。目前,全旗共有經濟林3.3萬畝,其中各類梨果和小雜果2.8萬多畝、枸杞0.5萬畝,為農民增收、產業增效、興林富民奠定了良好基礎。(本報融媒體記者 韓繼旺 杭錦後旗融媒體中心 甄燕 高翔)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