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經濟林:添綠增收兩相宜

2020-12-25 澎湃新聞

特色經濟林:添綠增收兩相宜

2020-07-18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17日,全市家庭林場建設暨黃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現場會在我旗舉行。旨在進一步培育、壯大全市家庭林場建設,為開創黃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指明前進方向、提供科學遵循。政府副旗長黃建軍,恩格貝生態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志忠,市、旗林草局及各兄弟旗區林草局等相關負責人參加現場會。

與會人員先後到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林光互補」項目區、白土梁林場二道水泉大果沙棘套種黃芪作業區、恩格貝鎮蒲新社區村莊綠化區、裴飛家庭林場沙柳種植基地、王利軍家庭林場紅棗套種黃芪基地等,分別就項目運營、管理、產業鏈延伸以及特色家庭經濟林建設典型經驗和做法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林光互補」項目,按照「外圍喬灌草主體鎖邊,主幹道二級防護,板間、板下種植經濟林固沙」的理念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累計種植紅棗經濟林4943畝、中草藥黃芪769畝、黃芩1674畝。二期計劃種植紅棗39畝、紫穗槐8666畝、蛋白桑39畝、苜蓿942.5畝、甘草40畝、檸條366畝。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防風固沙,而且還可以有效利用板間、板下種樹,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最主要的是還不影響板上發電,一舉多得。

白士梁林場按照「營管結合、永續利用、綜合發展、全面提升」的辦場宗旨,充分利用林業項目資金,在大力營造生態林、經濟林的同時,還積極探索老化林更新改造模式,採用「兩行一帶、三行寬帶、喬灌草立體造林」種植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採用「林糧、林藥、林草、林果、林蔬」等林下種植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新建成沙棘套種紫花苜蓿2000畝、沙棘套種黃芩4000畝、樟子松套種甘草、南瓜等雜糧4000畝、沙地枸杞套種防風、苦參200畝,建成了5000畝麻黃基地,3000畝沙生植物園、500畝紅棗科研示範基地、1000畝桑葚採摘園,形成了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並駕齊驅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林光互補」「兩行一帶、三行寬帶、喬灌草立體造林」種植模式「林糧、林藥、林草、林果、林蔬」林下種植模式等,都是我旗積極探索生態綜合治理的具體舉措,而在整個生態建設與治理過程中,那些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在承包和流轉土地上從事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林業生產經營的農牧戶家庭也功不可沒。

裴飛家庭林場是中和西鎮官井村家庭林場的典型代表。目前,林地經營造林面積達5000畝。近幾年,因來自林業方面的收入和自己林地產值的不斷增加,2019年被評為全市首批家庭林場。裴飛全家3口人,每年來自林業方面的純收入達47.2萬元,主要是5000畝的公益林補償3萬元,2800畝灌木平茬純收入14萬元,實施林業重點工程1000畝純收入12萬元,沙柳種條收入2萬元,護林員工資1.2萬元,再加上養羊400隻的純收入15萬元,裴飛一家三口的人均年純收入就達到了15.7萬元。

恩格貝鎮黃母哈日村王利軍家庭林場,在大力發展種植經濟林紅棗為主,林下套種中草藥材和豆科類植物的同時,還積極響應「生態富民」的政策,發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貧濟困、共同富裕」的精神,不僅自覺承擔起3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而且還積極帶動更多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每年僱傭當地剩餘勞動力1000餘人次,為農民増收30餘萬元。從遠景看,可每年為當地社員創造就業崗位80—100餘個。目前,與當地社員已達成種植紅棗12000畝的協議,帶動能力非常大。

近年來,我旗按照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林草系統的安排部署,大力抓好林草重點工程落實,全面抓好生態成果保護,構建起了以「林產品加工、林光互補、林沙旅遊、經濟林建設」為主體的多元發展、多級支撐的林草產業體系。全旗林業生態建設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截至目前,全旗森林總面積達368萬畝,其中經濟林面積為23000畝,包括紅棗11000畝,俄羅斯大果沙棘10000畝,其他果桑、果樹2000畝,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度分別由2000年的10.2%和64.4%提高到現在的28.9%和78.8%。2019年,我旗建立了7戶家庭林場,戶均造林面積都在3000畝以上;今年繼續培育、建立11戶家庭林場,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市林草局負責人希望與會人員要認真總結此次現場會的寶貴做法和經驗,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紮實推進家庭林場建設和黃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最大限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以家庭為單元參與生態建設、保護母親河的積極性,從政策、資金、科技服務上給予支持,引導和鼓勵他們發展生態經濟,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贏,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貢獻鄂爾多斯力量。

End

閱讀推薦

▇ 達拉特旗向建黨99周年莊嚴獻禮 黨員政治生活館開館啟動

▇ 今天,我旗這三條鐵路專用線正式開通運營!

▇ 達拉特旗:包銷協議解難題 產業扶貧添活力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位蒙古族女漢子的脫貧故事一一《希望的燈火》

▇ 達旗通達公交公司新增、調整公交線路公告

✎來源:達拉特旗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特色經濟林:添綠增收兩相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杭錦後旗:特色經濟林綠了田野增了效益
    金秋時節,杭錦後旗沙海鎮前進村九組的經濟林產業園梨香四溢,村民李智明正在地裡採摘梨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介紹說:「雖然今年春天受自然災害影響,梨樹開花時受了凍產量減少了,但是價錢還比較穩定,加上政府又給投資建起了冷庫,可實現錯峰銷售,1斤梨起碼能夠多賣1塊錢左右。」
  • 在呂梁山區造林增綠,帶動村民脫貧增收——鄭二小和他的合作社
    在森生財造林專業合作社,社員近幾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在山西省林業部門和呂梁市指導下,嵐縣給生態扶貧賦予了更多內涵:除了造林務工收入,還有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退耕還林獎補等內容。嵐縣的合作社造林探索,很快被呂梁全市推廣。2017年,全國林業觀摩會在呂梁召開;2018年,呂梁生態扶貧做法在全國推廣。
  • 洪湖鎮發展萬畝特色經濟林 家庭農場「致富金果」今年大豐收
    杜曉瓊介紹,他們夫妻原來在廣東打工多年,後來聽說老家洪湖鎮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家庭農場,才雙雙從廣東辭工,回鄉創業,開辦家庭農場,承包了400多畝荒山,種植李子和梨子。「這些都是我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感謝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不光幫助我們引種新品種果樹,還通過技術指導、培訓,提高果子的甜度和口感,大大減輕果樹病害的發生,果子的收成也得到了保證。」杜曉瓊說,他們種植的是鎮農業服務中心引進的新品種脆黃李,目前全部已經掛果。今年李子收成特別好,大豐收,主要是兒子做微商,通過網絡銷售,另外就是重慶和長壽兩地的城裡人前來觀光採摘。
  • 雲南玉溪退耕還林力促林農增收
    加快國土綠化  改善生態環境經過10年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全市淨增森林面積82.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3.67個百分點,減少25度以上坡耕地面積12.48萬畝,昔日荒山陡坡漸漸披上了「綠裝」,82.6萬畝陡坡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增加了退耕還林區地表植被覆蓋度,涵養了水源,大大減輕了工程區的水土流失,大幅度減少了流入「三湖」及珠江、元江兩大江河的流沙量
  • 雞蛋這樣做,有乾貝的鮮,綠竹筍清甜的口感,配飯夾餅兩相宜
    下個月中回老家,冰箱內的東西就要清掉,去年回老家買了些珠貝,除了做XO醬之外,很少拿來入菜,女兒喜歡乾貝,但乾貝不便宜,所以都買珠貝代替,價格只有乾貝的1/3,反正都要壓成絲狀,用珠貝就可以了,珠貝蒸熟,用刀背壓開成為絲狀,再和綠竹筍及蛋液炒,將蛋炒成幹松的蛋松,有乾貝的鮮,綠竹筍清甜的口感及香香的蛋松,簡簡單單就很可口,配飯夾餅兩相宜
  • 陽曲縣堅持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
    陽曲縣堅持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一是發展產業抓項目。按照「重谷穩菜、強果興藥」種植業結構調整思路,大力實施「一減五增」行動,減籽粒玉米,新增葡果、優質穀子、中藥材、花卉、蔬菜;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66個,逐步形成優質穀子、綠色蔬菜、經濟林、藥材花卉等「四個10萬畝」特色扶貧產業布局;高標準建成黃寨鎮萬畝葡果園、凌井店鄉萬畝旱地蔬菜園、萬向農業田園綜合體和北家莊田園綜合體,在12個村新建蔬菜大棚490畝,在34個村新建標準化養殖場53個,打造馬駝花海、西溝果嶺等農旅融合示範點
  • 為「蛟湖綠」添「江財紅」:特色創意讓蛟湖更美
    為此,重視軟、硬兩方面的環境建設,既要「蛟湖綠」又要「江財紅」,成為我校蛟湖建設的共識。為葆「江財綠」為添「江財紅」,彰顯蛟湖建設中的江財味道,除設置文化標識牌外,學校還於近期在蛟湖中放養了一批大雁,並將湖心小島命名為「雁島」,蛟湖將持續承擔承載校友情懷的使命。
  • 正確認識經濟林的林木價值(談林業管理中經濟林的林木價值計算)
    自此,經濟林作為森林的一部分,將其權屬、規劃、監測等納入統一的林政管理也毋容置疑。在採伐、運輸、經營加工等環節都應該受到《森林法》的調節和規範,尤其在採伐方面,根據森林法的有關規定,也應當取得林木採伐許可證後方能進行採伐(另有規定的除外)。我縣以種植雪花梨而聞名,是林果大縣,現有經濟林面積14137.6公頃,佔林地總面積的90.7 %,森林資源管理主要是對經濟林的管理。
  • 三權分置 綠了荒山富了百姓
    贊皇縣入選全國首批林改試驗示範區兩年多來——  三權分置 綠了荒山富了百姓  2015年,贊皇縣入選全國首批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進行集體林權綜合改革,並確立了「三權分置」改革方向。該縣是我省唯一入選的林改試點。
  • 綠博園又添新項目
    綠博園又添新項目 2018年5月15日 10:16 來源:北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位於武清區的南湖·綠博園景區又添新項目
  • 生綠又生金 科爾沁沙地成了農牧民的「聚寶盆」
    在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工程及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工程帶動下,奈曼旗堅持「兩結合、兩為主」的林業生態建設方針,大力開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全旗荒漠化防治工作步入了大規模、快速度、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 新疆擴大特色糧經作物種植區域 促進農民增收
    2020年新疆將擴大特色糧經作物種植區域,把小品種發展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大產業,破解農產品同質競爭和增收困境。這是近日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的消息。   記者了解到,目前,新疆特色糧經作物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2020年新疆將繼續積極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圍繞主導特色作物品種,在全疆範圍內分別布局特色油料主產區、中草藥主產區及建設特色糧經作物優勢區,因地制宜發展西甜瓜、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籽用瓜、紅花、中藥材、芳香作物、雜糧雜豆等特色產業。
  • 酒店新體驗:度假商旅兩相宜
    酒店新體驗:度假商旅兩相宜 2019-08-08 17:04:55  依山傍水鹽田新地標,度假商旅兩相宜  深圳鹽田凱悅酒店位於深圳鹽田區商業核心地帶,與區域文化休閒集中地及海岸街區式購物中心自成一體,構築鹽田城市天際線。作為鹽田新地標,酒店更是坐擁深圳第一高山梧桐山和19.5公裡黃金海岸的自然美景,登高處賞山海,便捷可達東部華僑城、大梅沙海濱和梧桐山公園。
  • 唐山:遵化鄉村特色遊促農民增收
    遵化鄉村特色遊促農民增收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遊客逛完臥龍山,都想感受一下農村的生活,不僅山上的野菜、家養的柴雞成了搶手貨,連磨豆腐、榨油這樣的農活也大有賣點。我們找到了致富的門路。」  近年來,遵化市瞄準鄉村旅遊大市場,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促民增收。「滿族文化風情遊」「溫泉人家」「臥龍山祈福,享農家美食」等特色遊已成為吸引遊客的「招牌」,去年僅娘娘莊鄉就接待遊客近1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00多萬元。  鄉村遊促民增收,就得靠吃和住。這市旅遊局局長王樹海深有感觸地說:「讓遊客吃得開胃、住得舒心,村民才能掙得開心。
  • 形成認識了解發展戰略性能源型經濟林的共識
    經濟林資源是提供人類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之一,實踐中如何建設好經濟林,培育好經濟林,必須提高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層面研究和國家安全戰略資源層面去實踐。認識到經濟林的重要性,必須從經濟林中梳理出滿足人類生存需要的基本資料和能源型資源的屬性。 培育能源型經濟林資源是支持國家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必須滿足基本生活資源和能源型物資的哲學屬性。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