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開學之際,都會有個《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會讓孩子們觀看學習,可以說這些思想道德和觀念教育是非常難得的。不過,我們一直在教育孩子,大人們需不需要也上一課學習學習呢?我們今天就借用開學第一課的名頭來說說大人的世界裡,關於學校的那些事,看看哪些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教育中,你到底花了多少冤枉錢?
這不,馬上又要到教師節了。一般來說出於對老師的愛戴,給老師送些小禮物無可厚非,小孩子哪裡懂得這些,基於現在的社會風氣,主要還是學生家長和老師的交集。就在這兩天,長春某宇宙第一大學校的一場給老師送禮物的細節被人曝光在微博中,家委會會長組織每人給老師200元錢,和班費一起交上去,組織的過程中老師也在群裡,可是老師從頭至尾一句推辭的話都沒說過,於是乎某個來氣的家長就把這些事推給了某個大V,於是乎教育局迅速介入,老師也被停職處理。
表面上看,這個是被曝光了,可實際上200塊還真是個太小的數目。有家長在群裡發布圖片說別的學校班主任給1000,其它科目給500,具體哪些學校咱們不用在意了,只能說這已經是一種常態和潛規則了,我們一直以為只有娛樂圈才有潛規則,實際上,在最不該的教育領域也是不正之風常在。
基本上,凡是逢年過節,只要孩子上學的,都少不了家長忙活,而家長忙活是自願的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不需要多說。
再來聽兩個故事,其實這類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們拿出來說也只是列舉一下。
第一個:你孩子叫什麼名?
和一大爺閒聊時,他說了這麼個事情。他鄰居家的孩子母親有次被老師在電話裡一頓批,說孩子怎麼怎麼樣,和孩子爸爸一說,得,這又是變著法想找點事,於是帶著家裡能帶的所有現金去找老師,老師把「禮」收了,又和顏悅色地談了半天,孩子爸爸以為這回就妥了,誰知道老師最後問了嘴,你家孩子叫什麼名字啊?
大爺當時聊天時就說,這叫什麼事?這倆錢花的糟心不,啥作用都不起,然後就說到以前多麼多麼好,那時候哪有這些彎彎繞繞?是的,大爺部隊裡參軍上大學,後來學醫直到轉業,我們聽到的只是公正和無私。
第二個:一堆電飯煲
學校裡的這些事,真的經不起考驗。我在老房子住的時候,碰到鄰居說起孩子上學的事,鄰居就說,他姑娘學校裡有個老師在朋友圈裡抱怨家裡電飯煲壞了,如何如何。然後有知根知底的人就透露出,第二天這個老師收到了一堆電飯煲,各色各樣的,估計用一輩子都用不完。如果說這完事了也還好,結果送的飯煲牌子差一點的,孩子都輕描淡寫地挨了點老師的數落,當然孩子肯定是不明白怎麼回事,但家長們能不明白這個情況嗎?
鄰居在大學裡當老師,直言現在的老師還是中小學的好啊,大學老師哪有這麼多扯皮的事情,同時老師也是頗多的無奈與感慨,自己的孩子也得看那些小年輕的臉色。
首先第一點,我們看看培訓班的數量激增就知道問題的傾向了,以某東方的應試培訓為例,很多孩子在學校學了一遍,還得繼續花錢去再學一遍,學校本來就應該把知識教授給孩子,可為什麼還要再去學一遍?
簡單的講,如果學校老師在用心的教,孩子但凡能學到一定比例的知識,也不會再去花這多一份的錢,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受得住外面高昂的培訓費用,那麼就要問為何會讓知識點這種培訓也越來越供不應求?這本該是學校裡要完成的,試想下,現在的家長們當年有過反覆學的經歷嗎?學校裡不好好教東西,那麼學校有什麼用呢?就為了讀下課本?
如果是為了學鋼琴、圍棋之類的那麼也就沒有說的必要了。
其次一點,各種種類繁雜的理由和原因,讓家長不得不掏腰包,有些家長是刻意討好,有些家長是迫不得已,畢竟誰不希望孩子在學校裡老是被點名和批評,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慣縱,加上無良的變本加厲,才導致種種狀況越來越明目張胆,也更貪得無厭,這麼說其實並不過分。
本身孩子義務教育沒什麼錢需要花,然而隨便送個禮物,這一年下來也是不小的花銷,義務教育是明的,私下裡是有償的,當然要是就不卑不亢也可以,這小鞋估計是少穿不了。
現在的教育成本已經是個疊加的性質,本來不需要大肆破費的,現在卻成了不得不花,從根本上講,這些都是花的冤枉錢,因為多花一份不菲的費用換來本來就該學到的知識,因為多花一份「孝敬」來來滿足某些人的貪婪與私慾,到最後一點應有的轉變也沒有。
可以說,這種潛在的現象並非百分百存在,依然有淚眼的典型,但這種典型少之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幾乎所有的人都做過家長,都經歷過這些是是非非,可是依然在現在鮮明的反腐倡廉背景下,潛藏於暗處,讓人恨之入骨。
如果最基礎的學校教育都是這樣存在的,那麼根本就起不到育人的作用,祖國的花朵如果都這樣學習和效仿,那麼以後會是怎樣的一幕幕展示在人們面前?花冤枉錢也就罷了,關鍵別摧毀了孩子們的良與善,那樣將是一個讓人無法想像的發展與變化。
教育領域應該是片淨土而不是藏汙納垢之地。光給孩子們上第一課,那麼誰給那些問題人物上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