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自二戰之後經濟蓬勃發展,成為面向全球的國際大都市。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光。山手線,為東京的通勤鐵路路線之一,獨特之處在於整條運行軌道呈環狀,環繞東京都的都心運行。今天,我們以山手線為主路,一路尋找美食。
第一站:山野站
上野站,這裡因能在生活節奏快的東京生活中感受到靜感而出名,著名的是阿美橫町商業街,這裡有各種各樣的市場和小吃店。
烤肉店
充滿紋理的牛肉烤制後,蘸醬料吃時,肉裡的油就會和醬料混合在一起,每家的醬料配方不同,口感也就不同,料酒、醬油和白糖是最基本。日本家常吃肉的歷史並不長。1200年前,日本將佛教奉為國教後幾乎不允許吃肉了,在這期間日本人只吃海鮮作為能量的來源,後來隨著港口的開放,西洋船員湧進來,日本人見後問:「為什麼那些人個子那麼高?」從那開始,日本人才逐漸吃肉,所以日本人吃肉的時間只有150年左右的歷史。
烤雞肉串店
這裡是上班族下班後喝一杯的地方,在這裡無需矜持,只需大口吃串大口喝酒。烤雞皮,雞皮中含有大量脂肪,雞皮中包含兩種味道,一種是酥脆一種是清醇味道吧;烤雞心,是最能體現雞肉是否新鮮,富有嚼勁的雞心,油膩又噴香;烤豬肝,烤熟的部分微微幹,沒烤熟的地方很有嚼勁,只有新鮮豬肝才會有的香味。
烏龍酒
烏龍茶啤酒,有個奇幻的名字叫做燃燒的心,在烏龍茶中加入啤酒。36年前,一位日本調酒師聽說自己所在的酒店沒有一人成為調酒冠軍,於是他創作了這款烏龍茶中加酒的傑作,並一舉拿到當年調酒比賽冠軍。
第二站:駐地站
駐地站的駐地市場,被稱為東京的廚房,市場出售商品的價格可以決定這個東京的商品價格。
牛內臟蓋飯
牛內臟蓋飯,放入牛肉和內臟等,用八丁大醬充分熬煮,八丁大醬是日本愛知縣生產的紅色大醬,清淡是八丁大醬味道的獨特之處。醬牛內臟包括牛內臟、魔芋和蔥,醃製過的內臟不停地在湯中熬煮,內臟充分吸收濃鬱的湯汁。蓋飯最初在日本,並不是肉類蓋在上面,而是蔬菜,隨著時代的改變,米飯上放上肉或者炸物,逐漸形成蓋飯文化。
雞蛋卷
每家雞蛋卷都有煎的方法,煎的技術很重要,放什麼材料也很重要一般會放入昆布、料酒、鹽、白糖等和雞蛋液一起煎,煎好的雞蛋卷會供貨到日本東京全境內的壽司店。
飯糰
飯糰最重要的是米飯,慢慢地從外面開始咬進去,充分享受餡料的味道。
壽司
金槍魚壽司套餐包括金槍魚大腹、金槍魚刺身、金槍魚中腹、背肉壽司。與油膩的脂肪相剋的是芥末,所以吃脂肪多的腹肉時放上滿滿的芥末,會解除油膩保留食物的原始味道。日本是芥末的原產地,新鮮的芥末在鯊魚皮上研磨,鯊魚皮最能保留芥末的味道。芥末即可以預防食物中毒,還可以抓住腥味,再把魚的鮮味提高。
第三站:新橋站
新橋站,這裡有歷史悠久的銀座,還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可以說這裡是現代和過去共存的地方,銀座有許多餐廳,這些餐廳巧妙融合了過去與現代。
親子丼
親子丼,用雞肉和雞蛋一起煮的砂鍋,然後蓋在米飯上的食物,雞肉代表父母,雞蛋代表子女。在日本不分男女老少,都會喜歡的一種美食。
蕎麥麵
蕎麥麵在麵食之中的歷史其實並不長,從前蕎麥屬於救荒作物,六七百年開始,日本的王提倡種植蕎麥這種救荒作物,當時研磨技術不發達,頂多是用水煮蕎麥吃,或者煮粥喝,1241年,日本的聖一國師從中國引入磨麵技術。在日本吃蕎麥麵一定要發出聲音,一邊吃一邊享受麵條的香氣。日本有很多有關蕎麥麵的文化,比如年末的最後一天一定要吃蕎麥麵,吃長長的蕎麥麵,有祈求長壽的寓意。
第四站:澀谷站
澀谷站,新手遊客的觀光聖地澀谷站,涉谷不僅遊客多,還有很多當地的年輕人。
炸豬排
日本的炸豬排很有名,豬排外層酥脆,內部保留,是很難掌握火候。水分奶油蟹肉可樂餅,味道香醇帶有很濃的黃油和奶油的香味;炸肉餅,肉在機器中攪碎,放入切末的大蒜和洋蔥,揉成一團,粘上麵粉、雞蛋液和麵包糠放入油鍋中炸。
第五站:新宿站
新宿站,是東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尤其是晚上,會有很多年輕人來這裡尋找美食。
拉麵
orochon拉麵,譯為勇敢的人吃的拉麵,選擇這個拉麵之前要先選擇辣度。拉麵吃進嘴的瞬間,火的香氣就上來了,幾乎讓人混淆這是拉麵還是海鮮面,像是在吃一碗火味十足的海鮮面,拉麵裡放甜椒看似並不搭,但甜椒本身的清香味跟辣湯很合適。
沿著每站都有多彩魅力的山手線,我們轉了轉東京,從100餘年的老店到年輕的小店,都有各自多彩的魅力,為什麼東京以美食之都而深受喜愛,今天讓我們明白其中的原因。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者關注部長,訂閱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或感想,歡迎評論下方留言,我會及時一一回復,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