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僅在10月22日,有關快手上市的傳聞就出現了多個版本:最快今年11月掛牌,還是明年一季度港交所IPO?無論如何,2011年就已經成立的快手,距離自己最大的資本盛宴越來越近了。而在短視頻戰場上,與抖音競爭白熱化的快手,一方面加速商業化變現,另一方面逐鹿資本局的最佳時間窗口。
只是早晚問題
「快手將最快於11月在香港完成IPO」,這是10月22日上午曝光的消息源。但到了晚上,傳聞變成了「快手確定赴港上市,並已經確定了美銀以及摩根史坦利為保薦人。對於上市的時間,快手公司上市團隊的目標是趕在2021年一季度掛牌,但是具體的時間暫不清楚」。
對於以上消息的真偽,快手公關部人士未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
如計劃屬實,在寬泛意義上,快手爭奪國內短視頻第一股,走出了搶先一步。
上述兩個版本,只是快手近期上市傳聞之一。9月下旬的消息不僅指出,「快手正在尋求港交所上市」,還透露了「快手估值約500億美元」。
針對快手被曝的上市時間點,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覺得快手業務已經比較成熟了,但11月上市太倉促了,明年一季度這個時間更靠譜」。
得出這個結論的前提是,多個業內人士都認為,快手赴港上市大概率不假,只是看具體哪個月,因為從快手融資的時間看,該到投資人退出的時候了。
快手的前身是GIF快手,誕生於2011年3月,於2012年11月從圖片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是國內較早一批短視頻平臺。
轉型的當年,快手拿到來自晨興資本的A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快手此後保持了每年融資的節奏,最近一次是2019年12月騰訊領投的F輪,融資金額30億美元,投後估值286億美元,這被認為是快手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雲鋒基金,這個阿里對外投資的重要盟友在這次融資中的出現,也讓快手成為拿遍「BAT」投資的頭部短視頻平臺。不過上述融資消息並未得到快手官方確認。
從佛系變高調
2019年也是快手風格轉變的關鍵年,以6月快手創始人宿華、程一笑發布的內部信為標誌。
在這封措辭嚴厲、充滿反思和自我批判的信中,反應變慢、組織鬆散、態度佛系等問題被二人直接拋出,這讓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兩位創始人直言,快手將變革組織、優化結構,開啟「戰鬥模式」,還定下了第一個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快手主站達到3億DAU(日活)。按照當時2億DAU的狀態看,快手需要在半年內增加1億DAU。
為了實現3億DAU這個階段性的靶子,快手整個「脫胎換骨」:拿到2020年春晚紅包獨家合作權,豪擲10億元換來紅包互動量639億次的成績單。
2020年1月,快手發布《2019 磁力引擎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營收目標超額完成。根據快手2月發布的《2019 快手內容報告》,快手DAU在2020年初突破3億。
此後,高調成為快手的常態,不僅吸引周杰倫入駐、進行直播首秀,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網易CEO丁磊和快手的電商直播,也曾引發諸多關注。這些頻繁上媒體頭條的操作,看起來都是因為那封內部信。
那拋開內部信,快手轉變的外在原因呢?「除了競爭就是上市」,比達分析師李錦清猜測。其實2019年已有快手上市的消息傳出,當時報導提到的時間點是明年,也就是2020年。
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企業上市本身不難,難在選擇一個好的時間點。所謂好,是指資本市場環境好,企業本身業務健康,有好的數據和故事可講。一個toC的網際網路公司,蒙頭掙錢不是不可以,但競爭對手不會等你一起瓜分市場,快手在2019年變得高調不是無緣無故的」。
商業化是重點
高調營銷是花錢的活兒,目的自然是為了更有效率的賺錢。也就是從2019年起,快手商業化提速,當時還披露了廣告營銷年收入目標是150億元。
其實,之前快手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直播打賞抽成和電商,後來由於短視頻競爭激烈,商業化主要依賴於廣告營銷和電商。
快手最近升級的產品以及披露的數據,正好響應以上兩種模式:快手商業化平臺磁力引擎升級了旗下兩大營銷產品磁力聚星和快手粉條,將在私域流量分發的基礎上接入公域流量;2020年8月快手電商訂單量超5億單,過去12個月,快手電商累計訂單總量僅次於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
簡單點說,磁力聚星和快手粉條是面向B端廣告客戶和平臺創作者的。快手粉條針對原生內容,主要功能包括作品推廣、智能推廣、直播推廣。
據悉,快手粉條每小時達成30萬次用戶關係連接和4萬筆付費推廣訂單。快手粉條業務負責人阿穩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快手粉條商業曝光日均超30億次,日均連接粉絲關係超700萬次,直播間日均引流量超3億人次。
磁力聚星的前身是快手營銷產品快接單。根據MCN及第三方平臺顯示的數據,快手磁力聚星達人作品進入快手公域分發一周後,短視頻播放量最高提升20倍,公域流量佔比超過80%,每天有接近30隻短視頻成為播放量超過1000萬的爆款視頻。目前,快手磁力聚星已覆蓋遊戲、電商、網服等超過30個領域的快手達人。
不久前,主管快手廣告和營銷業務商業化的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透露,今年1-8月,快手商業化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2.5倍,頭部客戶新增2.6倍。
來自快手電商業務的招商、補貼消息也不斷,在「618」「雙11」這種原本由傳統電商平臺唱主角的節點上,快手也參與其中。而在快手高調宣布一系列消息和數據時,快手赴港上市的傳聞言之鑿鑿。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