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頻發卻「人緣」極好 辣條,近600億元產業何去何從

2020-12-19 湖南在線

從平江發跡起源,憑藉口感風味風靡市場;度過了粗放生產的初創階段

受益地方標準出臺走向規範並高速增長;如今國標落地在即、市場不斷拓展

卻因央視「3·15」晚會曝光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辣條,近600億元產業何去何從

圖為「麻辣王子」全自動拌料設備。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 黃婷婷

辣條,似乎永遠不缺話題。

「五毛零食」,是它定位低端、價格低廉的標籤;「吃包辣條壓壓驚」的網絡段子和表情包,讓它成為「網紅食品」,一時風光無兩;吃著辣條長大的「80後」「90後」,親切地稱呼它為「國民零食」;而在不少父母長輩眼裡,辣條,就和薯片、可樂等食物一樣,與「垃圾食品」畫上等號。

今年3月,央視3·15晚會曝光「問題」辣條,滿是汙垢的生產環境刺痛了不少消費者的神經,不少企業坦言「這對多年培育的市場打擊不小」。湖南辣條產業集聚地平江縣,順勢掀起一場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的專項整治行動。

如今,這個近600億元的巨大市場,已經引來鹽津鋪子、三隻松鼠、金絲猴等知名食品企業前來瓜分蛋糕。

問題頻發卻「人緣」極好的辣條產業,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能吸引眾多大牌入場?輿論「冰火兩重天」下的辣條企業,該如何洗刷「汙點」,找尋健康發展之道?

「辣條從來不愁銷」

小辣條,大產業,2018年產值規模達580多億元

4月15日,記者在嶽陽市平江縣「麻辣王子」辣條品牌生產車間看到,一袋袋麵粉自動灌入擠壓車間,經過高溫擠壓熟化變身奶黃色的麵筋長條,由機器切段後輸送到攪拌車間,在油、鹽、糖、辣椒等輔料裡均勻地滾上10分鐘,進袋封口,一批辣條便新鮮出「爐」了。工人正忙著裝箱,準備運往武漢。

「麻辣王子」行政副總裁李滿良介紹,約3000平方米麵積的辣條車間,一天的產值有60萬元。

「生產供不應求。」李滿良說,「辣條從來不愁銷。」

記者在長沙的家潤多、華潤萬家、步步高等多家大型超市發現,麻辣王子、金磨坊、饞大嘴、衛龍、翻天娃、還想、三湘世家等品牌的辣條,佔據著麻辣休閒食品區域近一半的位置,品類多達十餘種。

在今天便利店、芙蓉興盛、天貓超市等連鎖商店,辣條也擺放在零食區醒目的位置,不時有學生或年輕女士前來選購。

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劉送保介紹,目前,全國有辣條生產企業1000餘家,總產值達580多億元,拉動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150多億元。辣條產業廣泛分布於湖南、河南、四川等國內十餘個省(市),平江縣辣條產值達200多億元,幾乎佔據了全國辣條產業的「半壁江山」。

走在平江縣城,不時可見「辣條發源地 湖南平江」的招牌。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徐望輝介紹,1998年,平江人憑藉著幾百年來製作醬幹的手藝,創造性地用成本更低廉的麵粉擠壓生產辣條,經過20餘年的發展,平江縣成為全國「辣條之鄉」。

辣條,也成為了平江縣的支柱產業。徐望輝說,當地每10個人中便有1人靠辣條產業為生,全國辣條從業者中,平江人佔了96%以上。

徐望輝回憶起辣條「橫空出世」的那幾年,一批批經銷商接踵而至,提貨的卡車停在辣條工廠門口「蹲守」,辣條的年產值逐年增長,直到現在也沒有放緩腳步。他預測,未來3至5年,全國辣條產業的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

這樣的預測並非虛言。

今年3月下旬,成都,第100屆春季糖酒會,初涉辣條行業的鹽津鋪子推出的粗糧辣條「小新王子」,成為糖酒會上一大熱門產品。僅展會3天,「小新王子」就成功與500多家經銷商籤約,斬獲近億元訂單。

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也是一個辣條「新手」,2018年11月第一批辣條產品上市。公司董事長羅光輝介紹,目前金磨坊辣條每日產量4000件約20噸,今年1至3月完成了3500萬元產值,今年全年的銷售目標是1.5億元。

「每被曝光一次,行業就會在陣痛後迎來飛躍發展」

市場洗牌,地方標準有效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辣條出色的口感風味,能無限勾起消費者的味蕾饞蟲,進而催生出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2007年以前,一根辣條1毛錢、一包辣條5毛錢的銷售額匯聚成江海,現金流源源不斷地流進從業人員口袋,流進企業資金帳戶,帶動一個家庭甚至一方百姓發家致富。有人在狂歡,有人卻陷入沉思。

「我依靠做辣條生意,改善了自己小家的生活狀況,也讓公司夥伴生活條件變得更好,但是並沒有覺得從事這個行業很光榮,甚至不敢明說自己是做辣條的。」「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坦言,從事這個行業缺少尊嚴,沒有價值感,學生有時買辣條還要偷偷地買。

彼時,社會對辣條的普遍印象是高油、高鹽、高糖、大量的不合格食品添加劑、生產場所衛生差……

「辣條行業發展之初,進入門檻低,企業一哄而上,既沒有營業執照,也沒有衛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行業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政府相關部門也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食品安全隱患重重。」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原院長、教授夏延斌說,辣條之所以會給人留下「垃圾食品」的印象,與行業初創期散兵遊勇聚集、作坊式粗放生產模式有莫大的關係。

踩雷而行,終有爆雷之時。

2005年,辣條遭遇第一次全國性大危機,媒體曝光了一家食品廠非法使用黴剋星(一種工業防腐劑)。

這一危機使行業進入短暫的冰凍期,也直接推動了2007年辣條行業地方標準正式出臺。

有了地方標準後,小企業洗牌出局、大企業乘勢而上,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

2007至2012年,全國辣條行業企業家數由2000多家減至1000多家,規模從100億元壯大至400億元。

「每被曝光一次,行業就會在陣痛後迎來飛躍發展。」張玉東在辣條行業摸爬滾打近20年,見證了許多企業被「踢」出局。

大浪淘沙,行業蛻變。2010年左右,在平江,僅需一臺擠壓膨化機就可以生產辣條的情況不復存在;辣條生產工藝流程逐步實現了半自動化、流水線作業;生產車間由敞開式轉化為半封閉式,生產環境、設備衛生管理與消毒都有了嚴格的制度與規範。

但市場仍然存在這樣的尷尬:辣條低價,每包1元或2元。這自然會讓消費者產生疑惑:「這麼便宜,不會是什麼好東西吧?」

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劉送保說,事實上,行業生產管理規範後,全國大部分辣條生產企業都通過了QS生產許可認證,違禁添加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也基本銷聲匿跡。辣條的售價不高,主要是其生產原材料易得、成本低。

然而,總有一些企業試圖「挑戰」食品安全底線,2019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問題」辣條,其中就有生產地在平江縣的「黃金口味棒」等辣條。

風口浪尖之上,行業銷售急轉直下。

監管風暴隨之而來。3月15日當晚,嶽陽市市場監管局迅速前往涉事企業深入調查,第一時間摸清違法違規情況;平江縣連夜召集100餘家辣條企業負責人召開整治大會,宣布對全縣食品企業開展地毯式排查,對問題企業進行頂格處理。「平江縣內超過100家辣條企業主動停業整改,待整改完成後申請縣食藥局現場驗收合格才可恢復生產。」平江縣休閒食品協會秘書長陳鵬說。

加強行業自律、立行立改。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發起倡議,號召辣條企業對生產車間、原材料及成品倉庫進行視頻監控全覆蓋,並向公眾公開;協會還將設立24小時舉報熱線,對舉報不規範生產企業者給予高額獎勵。

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徐望輝認為,辣條行業經此當頭一「棒」,行業規範將再上一個臺階,如建立企業產品電子追溯體系,完善產品生產過程記錄臺帳,成立質量巡查小組不定期開展內部自查,確保產品順向可追、逆向可溯、橫向可控。

「徹底撕掉辣條『垃圾食品』的標籤」

產業謀變,用生產藥品的車間標準生產辣條

走進長沙福元西路沃爾瑪超市,在休閒食品貨架上,辣條琳琅滿目,售價2元一包、5元一包甚至更貴。

是什麼讓辣條從校園街邊小賣部賣到了國際連鎖大超市?又是什麼促使辣條價值提升、價格悄然上漲?

從長沙出發往東南方向驅車3小時左右,可到達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江西鹽津鋪子生產基地。修水縣風光旖旎,春花爛漫、峰巒起伏。

進入鹽津鋪子「小新王子」辣條生產車間,要穿上潔淨工作服,洗手、消毒、在密封的風淋室吹掉可能粘連在服裝上的異物。潔淨明亮的車間,規範地擺放著先進的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設備,半成品工藝採用電腦程控。

這是一個空氣潔淨度可用於生產普通藥品和奶粉等產品的無塵車間。

「辣條國標落地在即,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鹽津鋪子副總經理楊林廣介紹,鹽津鋪子2017年下半年開始研發辣條,2018年12月第一批產品上市。作為食品上市企業,鹽津鋪子入局即高標準操作,斥資數千萬元打造了400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

這並不是行業第一個10萬級淨化車間。

2017年8月,「麻辣王子」建成投產行業首個10萬級淨化車間。「想改變人們對辣條的不良印象,徹底撕掉辣條『垃圾食品』的標籤。」「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雄心勃勃。

同樣有此想法的還有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其辣條新生產線引進了行業最先進的膨化設備與技術,生產線全流程智能化控制。「辣條生產從投料到出成品只需要1小時,原本需要3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要2個人就能完成。」金磨坊董事長羅光輝說。

生產硬體提高標準,「軟體」也快步跟上。

「麻辣王子」在2014年至2018年先後進行了原料升級、口味升級和產品升級,採購天然麵粉、非轉基因食用油,不添加甜蜜素、安賽蜜、紐甜、阿斯巴甜等化學合成甜味劑,取消色素等,「每一次改變只為讓消費吃得更健康、更放心。」張玉東說。

作為行業「後來者」,鹽津鋪子以粗糧健康辣條為突破口,產品添加粗糧、膳食纖維,減少糖、油、鹽的含量且做到防腐劑零添加;不僅如此,辣條從配方設計、原料採購到生產、檢驗檢測、倉儲運輸,建立了全環節可追溯的質量控制體系。

武漢輕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副會長李慶龍分析,越來越多龍頭食品企業布局辣條行業,產業的前景和生命力可見一斑;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辣條產品在口味、形狀、包裝等方面也更將豐富多樣,產業集中度、品牌知名度將越來越高。

「辣條發展這20年,一路『打怪升級』,在通往健康休閒食品的路上,營銷手段也更加時尚化,如今搶市場靠的是質量、拼的是想法、玩的是心跳。」「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認為。

相關焦點

  • 衛龍上市,湖南辣條企業怎麼看
    而中央財經大學訪問學者丁會仁博士指出,衛龍赴港上市無法繞開食品安全和過度使用添加劑等問題,不健康食品的標籤或許會對衛龍上市形成阻礙。近年來,衛龍發展迅猛。據財報數據,公司2019年營收49億元,同比增長43%。品牌創始人劉衛平在衛龍食品2020年合作夥伴大會上對外表示,今年衛龍的目標是72億元。同時,根據2018年計劃,衛龍2021年要賣100億。
  • 一根辣條的逆襲之路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據衛龍方面披露的2019年財報,該公司營收49.09億元,同比增長約43%,其中,終端直售收入25.5億元,流通渠道18億元,電商渠道收入5.59億元。而從今年以來,辣條等小食品所代表的公司,紛紛進軍資本市場,榨菜都能成茅臺,辣條也沒有理由不可以。21歲,高中畢業,沒有資金,沒有人脈。
  • 湖南平江縣首開辣條專業班 縣城一年創200億辣條產值
    來源:河南映象網9月15日,湖南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辣條專業班舉行開班儀式。該班由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是全國首個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建的辣條班。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就業部徐主任告訴新京報記者,辣條班共有59名學生,課程為3年制。該專業希望培養辣條產業產品研發升級、機械調試維修、業務拓展等方面的人才。
  • 尼爾森報告:64%消費者認為麻辣王子是長沙辣條扛把子
    紅網時刻7月29日訊(記者 唐頻輝 通訊員 陳玄武)7月28日,記者從長沙辣條市場研究報告發布會現場了解到,來自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的正宗辣條麻辣王子品牌推薦率、忠誠度、嘗試率各項數據都領先其他辣條品牌,64%的消費者認為麻辣王子是長沙辣條扛把子,62%的消費者認為麻辣王子是長沙最火的辣條
  • 千斤巨型辣條蛋糕現長沙 年產值600億的「網紅」食品火了
    千斤巨型辣條蛋糕現長沙 年產值600億的「網紅」食品火了  Evelyn Zhang • 2019-11-10 15:11:00 來源:前瞻網
  • 大學開設「辣條班」,還有螺螄粉、小龍蝦學院,它們上課都教啥?
    200億元左右,而2018年,GDP增速在嶽陽六縣市排名第一的平江,全年地區生產總值也不過286.61億元。 毫無疑問,辣條已成為平江縣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 而且就從業人數來看,辣條產業在全國範圍內安排就業30多萬人,其中平江可以佔到三分之一,也就是10萬人左右。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平江縣總戶籍人口為111.61萬人,這也就意味著,平江縣每10個人中,就有1人靠辣條產業為生。
  • 麻辣王子:地地道道麻辣味,長沙辣條「扛把子」
    麻辣王子是湖南省玉峰食品實業有限公司旗下主打品牌,於2009年正式推出,在2013年曾砍掉近3億銷售額從「零」出發,不斷聚焦產業創新升級,這才有了如今的長沙辣條銷量第一品牌。品牌不響,辣條產業年產值數百億,卻鮮有優勢品牌……種種問題暴露無遺。站在這個風口上,張玉東快速抓住機會,進入辣條產業,並在2009年創辦品牌「麻辣王子」。與其他辣條不一樣的是,張玉東把傳承正宗麻辣風味放在首位,希望讓更多人嘗到最正宗的平江辣條。同時,他也希望撕掉辣條的固有標籤,盡全力解決整個行業面臨的困局。
  • 衛龍擬赴港上市:辣條撐起50億營收 20年發展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辣條行業規模每年保持30%以上同比增長,辣條銷售額從2009年的170億元上漲到2016年的500億元,估計2018年辣條銷售額已突破600億元。雖然手工作坊出身的辣條已發展成超600億規模的大產業,但是由於生產門檻低的原因,行業亂象不斷。
  • 首個辣條專業班開班引熱議,贊成者稱好,反對者稱要遠離這種零食
    9月15日,全國首個「辣條專業」班在辣條的發源地湖南平江縣正式開班。消息一經傳出,便立即上了熱搜榜,引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這種校企合作的專業化人才培養、定向分流模式被很多人看好,在前有小龍蝦學院、螺螄粉學院、熱乾麵學院,如今又有了辣條專業班,以後火鍋學院、奶茶專業班等等一系列的專業校企合作專業也就不遠了吧,這些都是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專業,都是小商品大產業,做好了都可以造福百姓。
  • 一個國貧縣的辣條「尊嚴保衛戰」
    今年6月,碧桂園集團在湖南平江舉辦一場以消費扶貧為主題的帶貨直播,重點推介辣條,數萬人走進直播間。在製藥級潔淨車間內,麵粉經過擠壓熟化,類似於高壓鍋蒸饅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江是辣條發源地,作為當地經濟支柱和扶貧抓手,111萬平江人中有近一半受惠於辣條產業。舒子建和團隊精心策劃通過直播「為辣條正名」。
  • 全國首個辣條專業班開班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原院長夏延斌教授講述辣條的起源。學生們參觀辣條的製作與打包。老師為學生們演示辣條鹽分含量測試。辣條行業現狀如何?2017年,據鄭州市平江商會統計,河南調味麵製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減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僅剩236家,年產值卻由2009年的80多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億元。
  • 全國首個辣條專業班開班,校企共建人才能否投入市場?
    麻辣王子鈦媒體註:在我國,食品生產與加工、物流方面一直存在著產學脫鉤的問題,而近年一些職業學校的產學結合嘗試標誌著國內食品領域專業正在小步快跑前行。繼前幾年小龍蝦學院、熱乾麵研究院後,日前,首個辣條專業班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開班。該班由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麻辣王子」合作共建。課程為3年制,共有59位學生。通過辣條專業,學校希望培養能擔當辣條產業產品研發升級、機械調試維修、業務拓展等方面的人才。校企合作的辣條型人才能否投入市場?
  • 毛利率近50%年產值超500億元 鹽津鋪子盯上的是什麼寶藏行業?
    「2018年中國辣條產業規模為580億元,辣條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高毛利自然引得資本競相加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辣條國標的出臺也提高了準入企業的門檻,未來市場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辣條行業已進入到規範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發展節點。
  • 衛龍食品又傳IPO,651億元辣條市場,為何難出上市企業?
    作為不少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衛龍食品核心產品辣條靠著銷量作為行業一哥地位,卻遲遲未能敲開資本大門。不僅如此,在衛龍食品等頭部品牌帶動下,辣條市場快速擴容,2019年市場規模升至651億元,卻始終未有一家上市企業。
  • 肇慶這裡近1500畝工業用地掛牌出讓!投產後產值預達600億元
    肇慶這裡近1500畝工業用地掛牌出讓!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12月2日,四會市掛牌出讓32宗近1500畝工業用地,為28個產業項目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預計全部項目投產後可為四會市新增工業總產值約600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四會工業」。
  • 長沙辣條品牌健康度研究報告發布:麻辣王子佔據首要位置
    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長沙作為湖南省省會,是辣條市場重中之重,目前全國辣條年產值580億元,平江辣條年產值200多億元,在全國1000多家辣條企業中平江人創辦的企業佔90%以上,安排就業20多萬人,平江縣安排就業近7萬人,年發放工人工資20多億元。
  • 終於可以大快朵頤 辣條即將擁有國家標準 (全文)_松下 NN-DS1100...
    辣條可謂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了。即使到現在,辣條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零食之一。作為吃貨大國的一員,現在依然想不通辣條這種麵食+辣椒的食品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從營養學上講辣條都算高油高鹽的垃圾食品了,誰能想到辣條如今已然變成了一個年產值600億的大產業了。
  • 中國辣條遠銷160國,衛龍被吃上市,垃圾食品憑啥全國走紅?
    相比於衛龍的甜辣味,平江大多數辣條企業則保留了辣條發明之初的麻辣味。據傳,全國90%以上的辣條經營者,都是平江籍。目前,全國辣條企業近1000家,行業年產值580億元,安排就業20萬人,其中,平江人創辦的企業佔90%以上,平江縣的辣條年產值達200億元,以湖南平江為核心的市場集聚幫助辣條企業實現了集約化和產業化,辣條成為一個產業也成為了辣條發展的堅實基礎。
  • 四會市掛牌出讓32宗近1500畝工業用地,全部投產工業產值預達600億元!
    四會市掛牌出讓32宗近1500畝工業用地,全部投產工業產值預達600億元!畝工業用地,為28個產業項目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預計全部項目投產後可為四會市新增工業總產值約600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四會工業」。
  • 從垃圾食品到年營收近50億,辣條「扛把子」衛龍也要被吃上市了?
    近年來,衛龍靠著花式營銷一路走紅,也讓大家開始注意到,賣辣條原來可以這麼賺錢。一年銷售近50億元衛龍不只是賣辣條1999年,劉衛平、劉福平兄弟倆從老家湖南來到河南漯河創業。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路邊吃到一碗牛筋面,由此獲得靈感,開始生產麻辣麵筋(辣條),並創辦衛龍食品。誰能想到,隨後20年就靠著這包辣條一步步發家致富。2003年,公司開始打造「衛龍」系列休閒食品,並陸續在河南漯河、駐馬店、扶溝多地投放生產基地。此後,不斷拓展產品品類,到現在已經擁有調味麵製品類、豆製品類、魔芋製品類、素食類、肉製品類共五大類四十多種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