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江發跡起源,憑藉口感風味風靡市場;度過了粗放生產的初創階段
受益地方標準出臺走向規範並高速增長;如今國標落地在即、市場不斷拓展
卻因央視「3·15」晚會曝光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辣條,近600億元產業何去何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 黃婷婷
辣條,似乎永遠不缺話題。
「五毛零食」,是它定位低端、價格低廉的標籤;「吃包辣條壓壓驚」的網絡段子和表情包,讓它成為「網紅食品」,一時風光無兩;吃著辣條長大的「80後」「90後」,親切地稱呼它為「國民零食」;而在不少父母長輩眼裡,辣條,就和薯片、可樂等食物一樣,與「垃圾食品」畫上等號。
今年3月,央視3·15晚會曝光「問題」辣條,滿是汙垢的生產環境刺痛了不少消費者的神經,不少企業坦言「這對多年培育的市場打擊不小」。湖南辣條產業集聚地平江縣,順勢掀起一場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的專項整治行動。
如今,這個近600億元的巨大市場,已經引來鹽津鋪子、三隻松鼠、金絲猴等知名食品企業前來瓜分蛋糕。
問題頻發卻「人緣」極好的辣條產業,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能吸引眾多大牌入場?輿論「冰火兩重天」下的辣條企業,該如何洗刷「汙點」,找尋健康發展之道?
「辣條從來不愁銷」
小辣條,大產業,2018年產值規模達580多億元
4月15日,記者在嶽陽市平江縣「麻辣王子」辣條品牌生產車間看到,一袋袋麵粉自動灌入擠壓車間,經過高溫擠壓熟化變身奶黃色的麵筋長條,由機器切段後輸送到攪拌車間,在油、鹽、糖、辣椒等輔料裡均勻地滾上10分鐘,進袋封口,一批辣條便新鮮出「爐」了。工人正忙著裝箱,準備運往武漢。
「麻辣王子」行政副總裁李滿良介紹,約3000平方米麵積的辣條車間,一天的產值有60萬元。
「生產供不應求。」李滿良說,「辣條從來不愁銷。」
記者在長沙的家潤多、華潤萬家、步步高等多家大型超市發現,麻辣王子、金磨坊、饞大嘴、衛龍、翻天娃、還想、三湘世家等品牌的辣條,佔據著麻辣休閒食品區域近一半的位置,品類多達十餘種。
在今天便利店、芙蓉興盛、天貓超市等連鎖商店,辣條也擺放在零食區醒目的位置,不時有學生或年輕女士前來選購。
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劉送保介紹,目前,全國有辣條生產企業1000餘家,總產值達580多億元,拉動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150多億元。辣條產業廣泛分布於湖南、河南、四川等國內十餘個省(市),平江縣辣條產值達200多億元,幾乎佔據了全國辣條產業的「半壁江山」。
走在平江縣城,不時可見「辣條發源地 湖南平江」的招牌。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徐望輝介紹,1998年,平江人憑藉著幾百年來製作醬幹的手藝,創造性地用成本更低廉的麵粉擠壓生產辣條,經過20餘年的發展,平江縣成為全國「辣條之鄉」。
辣條,也成為了平江縣的支柱產業。徐望輝說,當地每10個人中便有1人靠辣條產業為生,全國辣條從業者中,平江人佔了96%以上。
徐望輝回憶起辣條「橫空出世」的那幾年,一批批經銷商接踵而至,提貨的卡車停在辣條工廠門口「蹲守」,辣條的年產值逐年增長,直到現在也沒有放緩腳步。他預測,未來3至5年,全國辣條產業的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
這樣的預測並非虛言。
今年3月下旬,成都,第100屆春季糖酒會,初涉辣條行業的鹽津鋪子推出的粗糧辣條「小新王子」,成為糖酒會上一大熱門產品。僅展會3天,「小新王子」就成功與500多家經銷商籤約,斬獲近億元訂單。
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也是一個辣條「新手」,2018年11月第一批辣條產品上市。公司董事長羅光輝介紹,目前金磨坊辣條每日產量4000件約20噸,今年1至3月完成了3500萬元產值,今年全年的銷售目標是1.5億元。
「每被曝光一次,行業就會在陣痛後迎來飛躍發展」
市場洗牌,地方標準有效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辣條出色的口感風味,能無限勾起消費者的味蕾饞蟲,進而催生出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2007年以前,一根辣條1毛錢、一包辣條5毛錢的銷售額匯聚成江海,現金流源源不斷地流進從業人員口袋,流進企業資金帳戶,帶動一個家庭甚至一方百姓發家致富。有人在狂歡,有人卻陷入沉思。
「我依靠做辣條生意,改善了自己小家的生活狀況,也讓公司夥伴生活條件變得更好,但是並沒有覺得從事這個行業很光榮,甚至不敢明說自己是做辣條的。」「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坦言,從事這個行業缺少尊嚴,沒有價值感,學生有時買辣條還要偷偷地買。
彼時,社會對辣條的普遍印象是高油、高鹽、高糖、大量的不合格食品添加劑、生產場所衛生差……
「辣條行業發展之初,進入門檻低,企業一哄而上,既沒有營業執照,也沒有衛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行業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政府相關部門也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食品安全隱患重重。」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原院長、教授夏延斌說,辣條之所以會給人留下「垃圾食品」的印象,與行業初創期散兵遊勇聚集、作坊式粗放生產模式有莫大的關係。
踩雷而行,終有爆雷之時。
2005年,辣條遭遇第一次全國性大危機,媒體曝光了一家食品廠非法使用黴剋星(一種工業防腐劑)。
這一危機使行業進入短暫的冰凍期,也直接推動了2007年辣條行業地方標準正式出臺。
有了地方標準後,小企業洗牌出局、大企業乘勢而上,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
2007至2012年,全國辣條行業企業家數由2000多家減至1000多家,規模從100億元壯大至400億元。
「每被曝光一次,行業就會在陣痛後迎來飛躍發展。」張玉東在辣條行業摸爬滾打近20年,見證了許多企業被「踢」出局。
大浪淘沙,行業蛻變。2010年左右,在平江,僅需一臺擠壓膨化機就可以生產辣條的情況不復存在;辣條生產工藝流程逐步實現了半自動化、流水線作業;生產車間由敞開式轉化為半封閉式,生產環境、設備衛生管理與消毒都有了嚴格的制度與規範。
但市場仍然存在這樣的尷尬:辣條低價,每包1元或2元。這自然會讓消費者產生疑惑:「這麼便宜,不會是什麼好東西吧?」
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劉送保說,事實上,行業生產管理規範後,全國大部分辣條生產企業都通過了QS生產許可認證,違禁添加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也基本銷聲匿跡。辣條的售價不高,主要是其生產原材料易得、成本低。
然而,總有一些企業試圖「挑戰」食品安全底線,2019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問題」辣條,其中就有生產地在平江縣的「黃金口味棒」等辣條。
風口浪尖之上,行業銷售急轉直下。
監管風暴隨之而來。3月15日當晚,嶽陽市市場監管局迅速前往涉事企業深入調查,第一時間摸清違法違規情況;平江縣連夜召集100餘家辣條企業負責人召開整治大會,宣布對全縣食品企業開展地毯式排查,對問題企業進行頂格處理。「平江縣內超過100家辣條企業主動停業整改,待整改完成後申請縣食藥局現場驗收合格才可恢復生產。」平江縣休閒食品協會秘書長陳鵬說。
加強行業自律、立行立改。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發起倡議,號召辣條企業對生產車間、原材料及成品倉庫進行視頻監控全覆蓋,並向公眾公開;協會還將設立24小時舉報熱線,對舉報不規範生產企業者給予高額獎勵。
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徐望輝認為,辣條行業經此當頭一「棒」,行業規範將再上一個臺階,如建立企業產品電子追溯體系,完善產品生產過程記錄臺帳,成立質量巡查小組不定期開展內部自查,確保產品順向可追、逆向可溯、橫向可控。
「徹底撕掉辣條『垃圾食品』的標籤」
產業謀變,用生產藥品的車間標準生產辣條
走進長沙福元西路沃爾瑪超市,在休閒食品貨架上,辣條琳琅滿目,售價2元一包、5元一包甚至更貴。
是什麼讓辣條從校園街邊小賣部賣到了國際連鎖大超市?又是什麼促使辣條價值提升、價格悄然上漲?
從長沙出發往東南方向驅車3小時左右,可到達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江西鹽津鋪子生產基地。修水縣風光旖旎,春花爛漫、峰巒起伏。
進入鹽津鋪子「小新王子」辣條生產車間,要穿上潔淨工作服,洗手、消毒、在密封的風淋室吹掉可能粘連在服裝上的異物。潔淨明亮的車間,規範地擺放著先進的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設備,半成品工藝採用電腦程控。
這是一個空氣潔淨度可用於生產普通藥品和奶粉等產品的無塵車間。
「辣條國標落地在即,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鹽津鋪子副總經理楊林廣介紹,鹽津鋪子2017年下半年開始研發辣條,2018年12月第一批產品上市。作為食品上市企業,鹽津鋪子入局即高標準操作,斥資數千萬元打造了400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
這並不是行業第一個10萬級淨化車間。
2017年8月,「麻辣王子」建成投產行業首個10萬級淨化車間。「想改變人們對辣條的不良印象,徹底撕掉辣條『垃圾食品』的標籤。」「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雄心勃勃。
同樣有此想法的還有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其辣條新生產線引進了行業最先進的膨化設備與技術,生產線全流程智能化控制。「辣條生產從投料到出成品只需要1小時,原本需要3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要2個人就能完成。」金磨坊董事長羅光輝說。
生產硬體提高標準,「軟體」也快步跟上。
「麻辣王子」在2014年至2018年先後進行了原料升級、口味升級和產品升級,採購天然麵粉、非轉基因食用油,不添加甜蜜素、安賽蜜、紐甜、阿斯巴甜等化學合成甜味劑,取消色素等,「每一次改變只為讓消費吃得更健康、更放心。」張玉東說。
作為行業「後來者」,鹽津鋪子以粗糧健康辣條為突破口,產品添加粗糧、膳食纖維,減少糖、油、鹽的含量且做到防腐劑零添加;不僅如此,辣條從配方設計、原料採購到生產、檢驗檢測、倉儲運輸,建立了全環節可追溯的質量控制體系。
武漢輕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副會長李慶龍分析,越來越多龍頭食品企業布局辣條行業,產業的前景和生命力可見一斑;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辣條產品在口味、形狀、包裝等方面也更將豐富多樣,產業集中度、品牌知名度將越來越高。
「辣條發展這20年,一路『打怪升級』,在通往健康休閒食品的路上,營銷手段也更加時尚化,如今搶市場靠的是質量、拼的是想法、玩的是心跳。」「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