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落地、新冠疫苗取得實質進展,市場不確定性相對減弱,全球經濟恢復前景向好。整體上看,中短期A股市場大概率在震蕩中呈現結構性行情。債市方面,在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的基礎上,流動性大概率維持穩定合理常態化水平,債市將維持震蕩走勢。
大類資產配置
在國內經濟復甦大背景下,A股長期向好趨勢不變,中短期來看,結構性行情大概率將是市場的主要特點。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各類型基金具體配置建議如下:高風險基金組合可以配置30%的主動股票型基金、30%的混合-積極配置型基金、30%的混合-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10%的混合-保守配置型基金;中風險基金組合可以配置20%的混合-靈活配置型基金、30%的混合-保守配置型基金、30%的債券-完全債券型基金以及20%的債券-普通債券型基金;低風險基金組合可以配置20%的混合-保守配置型基金、50%的債券-完全債券型基金以及30%的貨幣市場基金或理財型債基。
權益類開放式基金:
延續均衡搭配 關注低估值藍籌
當前宏觀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階段,隨著新冠疫苗利好消息的公布,經濟復甦預期持續加強。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業績有望迎來復甦,低估值藍籌領域或更為受益。同時,在經濟復甦、政策基調相對平穩的情況下,金融、地產等具備較強安全邊際。當前市場通脹預期有所升溫,而通脹預期升溫在利好上遊周期板塊的同時,銀行保險等傳統價值股基本面也將受益於長端利率上升的預期。具備低估值優勢的金融地產等價值藍籌基金的投資機會值得進一步關注。雖然近期順周期領域出現較明顯上漲,但作為今年滯漲的板塊,從歷史相對估值來看主要順周期行業仍有修復空間。並且在通脹預期上行、美元貶值抬升資源品價格、工業企業盈利修復、利率上行概率較大的背景下,順周期領域有望延續上漲態勢,維持對相關基金的推薦。此外,積極參與港股市場投資的績優基金產品亦具備較強配置價值。當前,港股在網際網路、消費服務及生物科技等領域,坐擁多家質地良好且龍頭屬性強勁的稀缺性標的,且隨著越來越多優質科技類中概股回歸港股,「新經濟」類公司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香港股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當前,隨著經濟企穩,市場存在基本面修復邏輯;同時,從估值角度上看,港股亦具備明顯優勢,港股基金投資機會值得留意。另外,優質成長仍是值得參與的長期賽道,且隨著調整不斷深化,超跌且基本面改善的相關標的投資機會值得挖掘。因此,從組合均衡搭配的角度出發,仍可聚焦在消費、科技等主流行業配置上具備選股優勢的產品。
固定收益類基金:
累積票息防範風險 延續「固收+」配置
基本面方面,年底經濟數據有望持續改善,2020年僅剩不到一個月時間,經濟基本面格局改變概率不大。財政政策大概率延續積極有為大方向,保證「六保、六穩」政策目標順利實施。利率水平已經修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債市基本面支持總體較弱,當前貨幣政策也已回歸至常態化並有望中長期持續維持中性,短期看收益率雖然已調整至合理價位繼續向上的空間有限,但並無強烈的拐點信號出現,大概率繼續磨頂震蕩。建議以高等級信用債配置為主,累積票息防範風險,利率債部分可關注貨幣政策及基本面情況擇機把握波段交易機會;可轉債方面,隨著基本面改善,風險偏好有望再次回升,建議關注部分估值合理低價轉債的結構性機會,精選個券挖掘阿爾法。「固收+」策略聚焦「固收+權益」及風險收益特徵與「固收+」類似的多空對衝兩大類。基本面持續修復,短期內積極政策不會完全退出,對股市估值形成支撐,建議維持對「固收+」策略的配置,把握權益市場投資機會。
QDII基金:
維持權益核心 跨市場把握機遇
在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疊加疫苗療效積極數據的雙重驅動下,市場擔憂的不確定性明顯降低,全球風險資產得到大幅提振。建議投資者增強權益配置,一方面維持「美股+歐股+港股」的核心配置,另一方面將投資範圍橫跨境內外的「科技+消費」主題基金作為組合的權益類輔助,既可捕捉新經濟行業的投資機會,也可作為多元化市場的風險分散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