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到數學啟蒙的隊伍中,數學啟蒙的熱度絲毫不亞於英語啟蒙!
大到國家層面的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突破,小到奠定其他學科的思維基礎,數學啟蒙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很多家長對於數學啟蒙還存在很大的誤區,比如下面這些。
「我家孩子2歲就可以從1數到100了。」
「我們家3歲就可以做20以內加減法了」……
談起數學啟蒙,經常會有家長忍不住誇讚自己孩子會數數、會加減乘除。
作為父母,我們都理解那種看到孩子學到新知識的喜悅,但是遺憾的是,數數和計算並不等同於數學啟蒙。
單純的唱數其實只是依靠孩子的記憶力,如果不能理解數物對應和一一對應數數,數再多的數也沒有用處。
而計算能力實際上只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技巧,在困難的計算,一個計算器或者一臺電腦就可以搞定,因此也不是數學啟蒙應該追求的。
真正的數學啟蒙,應該是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理解數學並且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中國數學之神」周建新老師曾說過,很多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都是和數學沒學好有關:
比如做事不分主次,沒有條理,就是數學中的分類思維欠缺;
方向感差,不認路,就是空間思維比較差;
做事散漫,粗心大意,是因為缺乏觀察力和邏輯思維縝密性等等。
所以,數學啟蒙,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把數學思維內化成自己的一種學習、生活方式,能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學會數數和計算。
公文式系列、多輝湖系列、百花系列、斯奎爾系列等等,這些大名鼎鼎的數學練習冊您都給孩子做過嗎?
相信只要給孩子進行過數學啟蒙的家長,90%應該都買過這些練習冊。
那不可以給孩子刷練習冊嗎?
可以!但是前提是孩子必須已經通過一些具象的遊戲或者活動,理解了練習冊中的一些概念。
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上來就給孩子刷練習冊,那麼這個過程會非常的艱難和痛苦。
為啥?具體原因後面會說。
很多家長不知道數學啟蒙該如何開始,那就索性按照小學的數學內容來做吧。
雖然我也聽過5歲就可以和復旦數學系教授自如討論的牛娃,但是這種孩子畢竟少之又少,我們大多數人的孩子都是普娃。
對於大部分普娃來說,超前學習小學知識點,嚴重超出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非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
想一想,如果讓我們去學習完全聽不懂的東西,會是啥感覺呢?
那學齡前的孩子數學啟蒙到底該如何做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要了解一下兒童思維發展的三個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主要是依靠對事物的感知和動作進行思維。
主要特點是,思維在接觸事物的動作中進行,而不能在動作外思考,既不能計劃自己的動作,也不能遇見動作的效果。
比如說,孩子洗澡時玩水,只有把孩子放在澡盆裡才會發生,如果離開澡盆,這種動作就停止了,而且平時很少會發現。
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逐漸從動作和直接感知的物體中解脫出來,有了較大的概括性和靈活性。
但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雖然可以從動作和物體中轉移出來,都是在處理問題時,具象思維仍然佔據主導。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依然應該讓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具體的事物,獲得直接的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上面說的,不建議數學啟蒙完全依賴練習冊的原因。
數學啟蒙練習冊沒有實物展現,如果孩子沒有通過其他比較具象的方式獲得一定的數學概念,直接使用抽象的練習冊會很難理解。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依據事物本身的邏輯關係來進行思維。這個時候才有能力學習從實際的案例或者操作中,來尋找規律、歸納共性、總結套路。這個階段需要前兩個階段打好堅實的基礎。
了解了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思維發展特點,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高效的啟蒙。
研究表明,數量的概念是預置於孩子的大腦之中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0-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數學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啟蒙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中形成一些關於數學的最基礎的連接,對後期的數學學習幫助會很大。
當然,受孩子思維方式的影響,0-3歲的數學啟蒙很難系統性的進行,主要是通過一些小遊戲和繪本零散的滲透。
3-6歲是孩子數學啟蒙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思維方式已經有所改變,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如果使用了正確的方法引導,就可以事半功倍。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於孩子數學認知方面的目標提出了如下要求。
從這些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3-6歲孩子數學啟蒙的關鍵點在於「感知」,也就是要在家長的幫助和引導下,運用多種感官來感知具體的事物,從而獲得最直接的經驗。
基於以上,3-6歲孩子的數學啟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生活處處皆數學。超市裡各種貨品的價錢、數量、擺放位置等,都可以隨意組合來引導孩子的思維。
公園裡的樹葉、石頭、樹枝、花瓣、座椅、路線等也都是很好的素材。
逛超市玩數字遊戲
可能有人會說,逛個超市、逛個公園還得想著數學啟蒙,累不累呀?
只能說,有一種累叫媽媽覺得我累。
相比起單調的逛超市、逛公園,孩子們可能會更喜歡和你一起玩遊戲,他們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學習的負擔,反而會樂在其中,孩子天生愛遊戲啊。
和孩子玩遊戲,自然少不了各種材料。玩具、桌遊、手工,都可以拿來玩各種數學啟蒙的遊戲。
1、玩具
樂高、磁力片、雪花片、齒輪積木等,我把它們叫做功能性玩具,因為非常適合做遊戲拓展。
我之前寫過一篇《一套玩具玩出十倍價值!這樣玩玩具省錢、有趣還能學知識》,就是以齒輪積木為例,展示了可以如何利用玩具和孩子玩遊戲。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主打益智的玩具品牌,比如Smart Games、Learning Resources、Beleduc、Peaceable Kingdom等,大家可以根據需求挑選。
2、桌遊
桌遊好處多多,既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更是可以鍛鍊孩子的心理素質,幫助孩子坦然面對輸贏。
桌遊牌子也是比較多,比如Orchard toys、HABA、Smart Games、Learning Resources等,國產的有個小乖蛋,價格非常便宜,質量也很好。
3、手工遊戲
手工遊戲的優點是能結合孩子的興趣設計,而且大都是廢物利用,比較省錢。但是難點在於構思和設計。
很多家長都說自己不會做手工,其實很多和孩子玩的小遊戲,並不需要特別難的手工技術,我其實也是手殘一族,但是這並不影響我給孩子做各種遊戲,雖然都很簡單,但是孩子都很喜歡。
數學啟蒙的遊戲的設計,我常用三個方法。
一是知識點拓展法。
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想要讓孩子掌握的知識點,利用手邊的素材拓展相關的遊戲。
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家長必須自己先充實提高,了解一些數學啟蒙的基本知識。
推薦《數學不僅僅是數數》、《幼兒數學核心概念》、《孩子天生會數學》、《媽媽教的數學》這幾本書,既涵蓋了學前數學啟蒙的概念,也有一些學習方法的啟發。
二是繪本拓展法。
主要是利用繪本的各種情節和形象進行拓展。孩子對繪本裡熟悉的東西接納度高,能夠很好地參與進來。
比如前兩天剛給他做的《神奇雨傘店》的拓展。
三是練習冊拓展法。
雖然不推薦把練習冊作為主要的啟蒙材料,但是不得不承認,各種練習冊的系統性和專業性都是很強的。
那我們怎麼能提高練習冊的使用效果呢?
可以把練習題具體化,就是把書上的遊戲變成真實的遊戲,孩子玩一個遊戲效果比刷十道題都好。
比如下面這個練習方位的小遊戲,就是根據《摩比愛數學》裡面的遊戲拓展的,配合上故事,孩子超喜歡。
繪本作為最生動的文學形式,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進行親子溝通的橋梁。
晦澀的數學概念除了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展現出來,另一個重要的展現方式就是繪本。
優秀的數學啟蒙繪本,會在故事情節完整、有趣的基礎上,將數學概念巧妙的滲透其中,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接受。推薦一些非常優秀的數學啟蒙繪本。
1、《鼠小弟愛數學》
「鼠小弟愛數學」系列繪本絕對是2-5歲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最佳讀物。
由全美國最專業的教育團隊傾力打造。故事生動有趣,蘊含生活哲理,同時專業性強,把數數、一一對應、空間運動、大小比較、空間位置等這些數學概念巧妙的切入其中,讓孩子邊讀邊學。
而且,每本繪本都從讀前、讀後等角度提供了拓展方式和素材,非常方便。
具體介紹可以看這篇《帶娃讀過幾十套數學啟蒙繪本,強烈推薦這一套,入手絕不後悔》。
2、《你好數學》
這套繪本榮獲韓國圖書政府獎「文化觀光部教育經營大獎」。
繪本圍繞「數和數數、圖形和空間、分類和順序、數量和比較、規律性」五大模塊,用天馬行空的故事和生動的畫面,幫助孩子潛移默化的掌握最基礎的數學概念,涵蓋了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
3、《啟發數學啟蒙》
這套書系統性非常強,共5個階段,每個階段8冊。
主要分為數與計算、量與實測、圖形與空間、統計與機率、邏輯與推理,讓孩子循序漸進的學數學。
這套書是美國著名的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出版的,兼具故事性、科普性和數學啟蒙,非常精彩,強烈推薦。
4、《小小數學家》
這套繪本是著名的蒲蒲蘭繪本館出品的,品質很有保障。
主要以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為主角,將各種數學啟蒙知識滲透其中,生動有趣。
不過這套繪本比較側重數的方面啟蒙,比如偶數、倍數等,家長要注意引導思維的發散。
當然,除了這些套裝,還有很多優秀的數學繪本,比如《首先有一個蘋果》、《奇妙的數字旅行》、《加法超人與數字超人》、《五味太郎數學繪本》、《10個10》、《美麗的數學系列》、《大自然中的數學》、《100層的房子系列》等。
總之,3-6歲孩子的數學啟蒙,應該幫助孩子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適當拓展,不能盲目的求多求快。
孩子的教育,很多時候,慢慢來才會比較快!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立刪!)
註:文中的書籍和繪本我的櫥窗裡有一些,都是我比過價格精心挑選的,有需要的可以去瞅一眼喲!
我是@陪娃日誌,多平臺親子遊戲達人,專注親子陪伴與啟蒙,關注我,一起用心陪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