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啟蒙並不是只能學樂器,敏感期階段不同,內容和方式都不同

2020-12-20 IF枕邊育兒

現在的小朋友,好像生下來就自帶韻律感。不管多小,只要聽到音樂就會立馬被吸引住。我記得表妹家女兒還不到一歲的時候,表妹為了叫她起床,就放《小蘋果》。沒想到還在睡夢中的孩子,就開始跟著旋律扭動起來,想起來都覺得很好玩。等到了一兩歲,更是能跟著旋律擺動身體,那拍子踩得比大人還準

但有不少父母納悶,小時候節奏感強的寶寶,怎麼到了6、7歲以後就對音樂反應比較遲鈍了呢?原來音樂也是有敏感期的,並不是孩子天生就帶來的。

寶寶的樂感是天生的嗎?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敏在研究敏感期時說到:「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直覺。」

寶寶的音樂敏感期,會呈一個螺旋上升姿式,從出生貫穿到6歲(甚至持續到12歲)。中央音樂學院官網曾貼出一張課程表,推薦1-4歲寶寶學習德國奧爾夫啟蒙親子課。這系列課程的目的是讓孩子參與到音樂中來,激發他使用音樂表達感情的本能。

我們在日常帶娃中,也可以鼓勵孩子多接觸音樂。比如音樂遊戲、音樂表演、音樂欣賞等。通過日常互動,讓寶寶能夠用肢體語言表達出音樂情感。他不是被動的「聽」,而是將輸入主動變為輸出者,並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知韻律、節拍等。

聽音是一種技能,但它不僅僅是依靠智力,而依賴孩子成長的環境。如果在合適的年齡沒有抓住,那麼或許將來在走向專業的道路上就比較艱難。所以若有條件,想讓孩子紮實學習音樂的,訓練就得從小抓起。

分年齡進行啟蒙

寶寶在不同年齡時期,表現出來的音樂天賦是不一樣的,我們得分階段處理,才能讓寶寶的"音樂天賦",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第一階段:3歲前的寶寶,節奏感非常強

打開某視頻平臺,就看到一小寶寶聽著音樂扭動身體。她一左一右地擺動,節奏踩的剛剛好,不快不慢。那軟萌可愛的模樣瞬間吸引來近300萬人點讚。

學齡前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是靠聽。聽曲子裡的節拍和韻律,然後身體跟著搖晃。這時候的他們,像一個天生的音樂家,無師自通。

第二階段:3-5歲,對簡單而重複的韻律感興趣

寶寶3歲以後,不僅能把握好節奏,還對一些簡單的韻律感興趣。如果想要孩子將來走音樂道路的話,這一階段必須把握好。因為這時期正是孩子發展視力和聽力的關鍵期。

讓孩子學習認識五線譜,以及琴鍵上對應的位置和演奏方式。他能識譜後,便訓練他聽音的能力。聽音識譜是孩子學習音樂的根基,這對他將來不管學樂器還是聲樂,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階段:5-6歲,能表達旋律中比較複雜的音樂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能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樂曲,並用身體動作來詮釋曲調中比較複雜的旋律。此時家長可以為孩子規劃好一種樂器或聲樂進行長期學習。

樂器分很多種,家長可以去專業的音樂學校了解一下。這裡我參考了一下中央音樂學院官方課程,為大家列舉一些常見類型和適合啟蒙的年齡:

5歲以上:鋼琴,大提琴,小提琴,手風琴,長笛,打擊樂,二胡,古箏,琵琶,竹笛等。

8歲以上:單簧管(需換過門牙)。

9歲以上:薩克斯(需換過門牙)。

家長們可以對樂器有一定了解,然後根據自家寶寶興趣選擇一種來作為長期發展。

第四階段:6歲以上,體驗音樂的情感,並沉浸其中

6歲以後的孩子,能用心去感受音樂中的情感,並沉浸在曲中的喜怒哀樂裡。音樂中的情感,也能引起他們共鳴,激發他們自身的感情。到了這個年齡,如果計劃給孩子進行樂器考級,或者讓孩子深入理解曲子將來搞創作,則可以給孩子進行專業的音樂教育啦。

日常家庭音樂啟蒙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一書中指出:父母應該耐心觀察並接受孩子的自然天性,這樣或許是父母培養孩子最適合的方式。

當然,大部分家長給孩子學習音樂,只為培養他一門興趣愛好,並不打算作為一種長期發展的職業。我們日常家庭給孩子啟蒙不需要那麼專業,目的就是培養孩子情操,多一種愛好即可。那這種啟蒙,可以放在平時生活裡

比如,找一些經典音樂,存在手機或者電視、電腦裡。早上用美妙動聽的樂曲喚醒孩子一天的好心情。也可以周末帶孩子參加一些音樂活動、演唱會等。再者,就在家裡時常播放經典樂曲,營造一個音樂環境,讓孩子處在音樂世界中,享受薰陶和洗禮。

枕邊育兒寄語: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不管孩子以後走不走專業路線,擁有美感對他心理發展還是大有裨益的。擁有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即使是業餘,也能在學校或職場大放光彩,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兒童啟蒙教育靠手機不「靠譜」,讓孩子和書籍做朋友,啟蒙想像力

如何培養民族認同?讓娃擁有大格局,從「愛國啟蒙」開始

英語啟蒙不用愁,掌握三種方法,用繪本閱讀打開孩子雙語大門

相關焦點

  • 音樂啟蒙不等於樂器啟蒙,如何在家做好音樂啟蒙
    儘管我希望她也能跟我一樣感受音樂的美好與美妙。但是回望來路,我知道從苦練樂器開始的音樂學習,並不是啟蒙的最佳方式。幼兒教育現在開始的越來越早,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眾多教育內容中,音樂漸漸走進了「剛需」的範疇。有多少家長認為「音樂啟蒙=器樂啟蒙」呢?可能比我想像的要更多吧。
  • 音樂啟蒙=學樂器?可以從「玩音樂」開始
    自從袁隆平爺爺「小提琴家身份被曝光」後,玩博君發現原來各路「大神」年少時期就開始對音樂有著蜜汁喜愛,比如6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的愛因斯坦、在大北京「炫技圈粉」的普京大大……那麼怎麼給孩子音樂啟蒙呢?寶寶音樂啟蒙黃金期到底是幾歲?音樂啟蒙就一定讓孩子上手學樂器嗎?家長們馬上提出一系列令人撓頭的問題,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 學音樂和學樂器有什麼不同?
    今天我想講的是,我所認為的學音樂和學樂器是不同的。我知道讀者中很多人都是學樂器的,也有很多人認為學樂器就是學音樂。但是它恰恰反映出那些學了多年樂器,然後將樂器擱置一邊的那種心態。畢竟音樂不能當飯吃。音樂其實是一門很綜合的學科,並不是簡單的吹拉彈唱。它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地理,也有自己的數學邏輯。
  •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鋼琴家,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音樂啟蒙?
    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父母們都會讓他們學一門樂器,這不僅是中國家庭的基本配置,也是發達國家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的教育理念。美國在音樂啟蒙教育中,專門對幼兒階段作出規範。比如:幼兒在2~3歲時,要能夠「自由敲打簡單節奏樂器」、幼兒在4~5歲時,能夠用樂器、環境及身體的音響來表達思想和情緒。
  • 不懂音樂的家長怎麼給孩子音樂啟蒙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學習音樂的好處與必要性,但學音樂究竟學什麼呢?0-6歲的孩子是送培訓機構音樂啟蒙,還是在家音樂啟蒙呢?本文將從以下六個問題解答家長關於孩子音樂啟蒙的疑問:①學音樂學什麼?②學音樂有哪些作用?
  • 孩子音樂啟蒙教育,必讀文章
    音樂敏感期,我喜歡音樂,我需要音樂。所以早期經常聽音樂對孩子感知不同的聲音、音調都有幫助。而且音樂對調節情緒、培養辨別和記憶能力都有作用。在這種音樂氛圍的薰陶下,孩子的節奏感和感知音樂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像朋友這種做法,在不同的時段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女兒在充滿美妙音樂的環境中長大。
  • 怎樣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父母抓住幼兒關鍵期,做好這4點很重要
    早期對聲音的感知能力,是今後學習語言、學習音樂的基礎。所以早期經常聽音樂對孩子感知不同的聲音、音調都有幫助。而且音樂對調節情緒、培養辨別和記憶能力都有作用。,解讀孩子的音樂敏感期音樂是表達內心感受的一種方式,很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卻可以通過音樂表達出來。
  • 兒童音樂啟蒙教育中的「浸潤」方式
    ➯ 應該給兒童聽什麼樣的音樂?➯ 兒童音樂啟蒙必須要學樂器嗎?➯ 如何給孩子選擇樂器?➯ 是否必須受教於專業音樂學院老師?    ……… 與其匆忙跳進「選擇焦慮」的火坑,倒不如冷靜下來,把目光落在孩子本身,看看什麼是符合他們成長的需求。六歲之前的學齡前兒童,認知理解專注力發展有限。
  • 音樂啟蒙就是學樂器?掌握兩點,父母不懂樂理也能讓孩子學好音樂
    但只要她一放音樂,孩子們就會馬上靜下來,比她扯著嗓子喊有效多了。 孩子對音樂似乎都有天生的熱愛和理解能力,即使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嬰兒,聽到音樂也會擺動手腳與音樂互動,著實令人驚嘆。而音樂除了本身的美感外,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 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很重要,這幾個英語啟蒙方式,家長可以了解下
    豆豆小朋友,三歲開始學英語,是在專業的機構跟著中外教一起學,採用的是原版的英語教材,原版的視聽教材和原版的閱讀教材,家長在家裡也給予啟蒙支持,會看英文動畫片,進行大量的英文閱讀。五年後,豆豆學到什麼樣的效果呢?
  • 音樂啟蒙不為培養藝術家,發展娃的認知和情感,打擊樂器了解一下
    但她又擔心自家孩子不學,就少了些競爭力。更有圈裡的家長說,有的孩子是主動要求學習的,因為他看見班級裡其他孩子活動中都表演了樂器,老師也極盡表揚。但說實話,學樂器很累很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堅持下來的,有意無意間就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怕到時候買了樂器孩子三分鐘熱度,放在那裡積灰,畢竟也不便宜。
  • 田藝苗:學樂器可以稍晚,音樂啟蒙可以更早
    總有家長問我,孩子多大開始學鋼琴比較好? 每個孩子開口說話和學會走路的年齡都不同,學樂器的年齡自然也不同。但我們不要覺得,學樂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一個正式的開場,很多孩子只是覺得叮叮咚咚很好玩就開始學了。學音樂不需要孩子掌握複雜的技能、生活經驗和思考能力,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覺得學音樂很難,無意中把這種想法傳遞給了孩子們。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
  • 嬰幼兒各階段的聽覺發展與音樂啟蒙的關係?築韻兒童早教鼓告訴你
    嬰幼兒聽覺發展和音樂啟蒙兩者密不可分,所有的啟蒙教育都是根據幼兒成長發展規律決定的。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聽覺發展過程,就可以在家裡有的放矢地進行音樂啟蒙。孩子對音樂的敏感是天生的,不用太過限制他們對音樂的表達,鼓勵他們並和他們一起用最原始的方式感受音樂。這個階段的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發展迅速,在家裡可以因地制宜製作一些小樂器或用塑料箱子背面當成小鼓來玩「樂器玩奏」。
  • 想讓孩子學音樂?音樂啟蒙從兒歌開始!
    #兒歌的高級演奏方式#話題上了熱搜,網友驚呼,這哪是小星星,是流星雨吧?看完視頻對兒歌的認知又上了一個臺階。今天就來聊一聊兒歌和孩子的音樂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很多家長更願意把時間和金錢放在孩子的音樂啟蒙上,相比較跳舞、遊泳、畫畫這些項目而言,音樂教育更受家長的青睞。
  • 耶魯爸爸的音樂啟蒙心得:樂器玩得好數學差不了,3歲娃就能玩
    三個孩子分別擔任小提琴手、大提琴手和鋼琴師,朋友先生則拿了一件我們都不認識的樂器,後來一問,才知道是德國的傳統樂器:巴伐利亞琴。一位華裔爸爸,怎麼連巴伐利亞琴都會彈?朋友告訴我們,老公從在耶魯上大學時,就是一名音樂發燒友,自學各種樂器。
  • 抓住寶寶啟蒙「敏感期」,藝術啟蒙你應該這樣做
    有寶寶的家長都很想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藝術啟蒙最合適。其實藝術,沒有年齡限制,也不應該有年齡限制。 但是對於兒童藝術教育而言,它是有最佳啟蒙期的。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早在100年前就提出「敏感期」概念。所謂敏感期,就是在某個特定時期,孩子對一定的事物或活動表現出強烈興趣,並能有效地認識事物和掌握活動,而過了這一時期,上述情況便會消失,而且不再出現。
  • 不懂音樂的家長,這樣做同樣可以給孩子音樂啟蒙,培養出小樂童
    作為家長,你是否也想過讓孩子上藝術班,學一門才藝?我們都深知學習音樂的好處和重要性,但是學音樂應該注重什麼,如何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呢?相信這也是家長們頭痛的地方,我們是把孩子直接送到培訓機構音樂啟蒙,還是在家音樂啟蒙較好?帶著這些疑惑,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其中的好處與弊端。
  • 不懂音樂的家長,這樣做同樣可以給孩子音樂啟蒙,培養出小樂童!
    作為家長,你是否也想過讓孩子上藝術班,學一門才藝?我們都深知學習音樂的好處和重要性,但是學音樂應該注重什麼,如何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呢?相信這也是家長們頭痛的地方,我們是把孩子直接送到培訓機構音樂啟蒙,還是在家音樂啟蒙較好?帶著這些疑惑,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其中的好處與弊端。
  • 給孩子早教別漏了音樂啟蒙,悅寶園:對閱讀能力和記憶力都有好處
    但其實,從兒童發展和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有一項啟蒙特別重要,那就是"音樂啟蒙"。音樂啟蒙的這些好處,你都知道嗎?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能讓我們放鬆心情,舒緩情緒,感受到快樂。那麼對0~6歲的孩子來說,音樂有哪些好處呢?
  • 不同年齡階段該學什麼?抓住敏感期,讓教育事半功倍
    但是,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什麼,該學些什麼,你都知道嗎?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學習敏感期,抓住敏感期進行教育,往往就能夠事半功倍。看看下面這種圖,學齡前兒童的敏感期的時間表你了解嗎?有個狼孩的故事講的就是曾經在印度的一個小山村裡,村民們從狼窩裡救出一個八歲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