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事外出了,今天由爸爸在家負責帶1歲多的女兒。一開始,女兒還開心地跟著爸爸玩。但當她發現媽媽不在家後,就開始哭鬧了。儘管爸爸已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女兒依然未能停止哭鬧。無計可施之時,爸爸只好打電話向媽媽求救。
媽媽說:「放音樂給她聽就可以了,女兒聽到音樂就不哭了。」
果然,爸爸放了一首女兒常聽的樂曲,女兒就很快停止哭鬧,安靜地聽著優美的旋律。聽著聽著,女兒還隨著音樂擺動身體,有模有樣地跳起舞來。
爸爸不禁感嘆,音樂的力量太神奇了,居然能令原本焦躁不安的孩子快速安靜下來,並與它產生情感流動。想必這是得益於媽媽平時的音樂啟蒙,所以女兒才能這麼容易就與音樂發生連接吧。
其實,音樂對孩子的成長的確有非常多的好處,受過音樂啟蒙的孩子,更容易與音樂產生互動,也更容易從音樂中獲得快樂。
有一位幼師朋友,她說她帶的那個班,孩子們特別活潑,一吵起來把老師的聲音都覆蓋了。但只要她一放音樂,孩子們就會馬上靜下來,比她扯著嗓子喊有效多了。
孩子對音樂似乎都有天生的熱愛和理解能力,即使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嬰兒,聽到音樂也會擺動手腳與音樂互動,著實令人驚嘆。而音樂除了本身的美感外,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電視裡播著一首節奏很強的兒歌,3歲的兒子正在玩積木,他聽到歌曲後很高興地站了起來。跟著電視裡的小姐姐地扭動著身體,哼著小歌,手上還很有節奏地打著節拍。
眼睛看著,耳朵聽著,嘴上哼著,雙手搖著,雙腳跺著......身體的多個感官全面打開,全腦進入高速運行狀態。所以說音樂啟蒙教育,有助於幫助孩子全腦開發。
音樂有著神奇的療愈能力。兒子有時與小夥伴發生矛盾,回到家後悶悶不樂,但只要讓他玩一會兒電子琴,他的情緒就會很快地好起來,他會告訴我:「媽媽,我現在很開心,音樂太好玩了。」
對於還不太會表達情緒的孩子,通過聽音樂或玩音樂的方式可以讓情緒得到很好的抒發和釋放。
有些父母說,我們都不懂音樂,不知該怎樣去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其實父母沒有音樂基礎一樣可以做好孩子的音樂啟蒙,因為音樂源於生活,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就有大量的音樂素材。下面是兩個我和孩子愛玩的音樂啟蒙遊戲分享給大家:
①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音樂刺激
孩子早期的音樂啟蒙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音樂體驗。例如讓孩子聽不同的音樂,可以是清澈動聽的鋼琴,也可以是古典優美的琵琶,也可以是朗朗上口的流行音樂,或是頗具特色的民族音樂。
樂器方面,有機會的話也可以讓孩子多作嘗試。因為多接觸,才更容易找到觸動孩子心靈的樂器。我孩子接觸過的樂器有口琴、吉他、陶笛、鋼琴、電子琴,才找到最感興趣的電子琴,現在他從學校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玩琴。所以,讓孩子愛上音樂,比讓孩子練好音樂更為重要。
②仿——引導孩子模仿生活中的有趣的聲音
有家長說,買樂器太費錢了,不花錢的樂器有嗎?當然有,生活隨處皆是音樂。水龍頭流水的聲音是音樂,物體相互碰撞的聲音是音樂,小鳥蟲子鳴叫的聲音是音樂。
這些隨手可拎來的聲響皆可化為音樂,父母可以引導留心去聆聽、去發現,還可以通過模仿讓它變成自己的音樂。
我和孩子有時就會模仿生活中的這些聲音,比如風吹動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比如夜間蟲子「吱吱」鳴叫的聲音。而玩得最多的音樂啟蒙遊戲是敲杯子。方法是在幾個玻璃裡裝上不同容積的水,然後左右手各執一隻不鏽鋼筷子敲打杯子,杯子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響,甚是好聽。
然後我就會用手拍打著桌面配合著他,親子間的互動是孩子音樂啟蒙中最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
父母的肯定與支持,父母不設限制地讓孩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與音樂產生互動,讓孩子自自然然地愛上音樂,這就是最好的音樂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