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饌大理-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如果屈原在《離騷》裡用詩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達了一種清高和脫俗,那麼,人們在大理以花入饌,是否意在咀嚼一種惆悵呢? 

    花是大理的表情。在那裡,山花遍野,家家院落也種滿關不住的萬紫千紅。花也是大理的心情,各種各樣的花,還會被大理的女人繡在頭飾、腰圍、裙子甚至鞋上,被大理的巧手雕畫在窗欞門楣、牆頭屋瓦、甚至做蜜餞的青梅上。因此,對於花的凋落,大理人不像林黛玉,將悲憫葬於黃土之冢,他們把五月初五白族花神娜枝的生日定為花食節,把對花飛花謝的惋嘆傳遞給味蕾,寄送給口腔。他們葬花於腹,要化冉冉春光為流淌在血液裡的錦緞。

    滿腹鮮花,自然滿眼鮮花;滿眼鮮花,也應滿腹鮮花。這,也許就是他們質樸而簡單的邏輯。

    那次在大理吃花,是在一家頗有情趣的餐廳。餐廳是一幢玻璃小屋,立在花圃中間。抬頭舉目,綠潮紅浪翻卷;仰俯呼吸,馨香纏綿悠遠。是玲瓏之艇,潛於深海,是觀景之臺,浮於霓霞之波。菜上來了:一碟菊花酥燦然如黃金,顫顫如蝶翅。系新採菊花裹蛋清小粉漿糊炸制而成。撒上白糖,像覆了一層秋霜。入口,一種被清香過的甜,被酥香過的脆,迸裂著飛濺,猶如在嘴裡綻放了一支禮花,滋味和口感,與我在蒙自吃過的菊花過橋米線大不相同,那是將一小碟菊花傾入用於燙菜餚及米線的熱湯中,瓣瓣金黃妝點出一碗星空,美麗,菊花的清香卻淡遠得很。一碟肥臘肉炒石榴花暗紅中透出亮白。紅得耀眼的石榴花之所以褪了色,是因為在沸水中焯過並浸泡過,這樣,能去除澀味並使肥厚的花瓣變得柔韌。石榴花本身無味卻廣納諸味,仿佛魔杯,一隻只滿斟著油鹽蔥椒肉的豐富味道,口感綿實。一碟涼拌油菜花碧綠中綴滿碎金。帶嫩莖細葉的菜花用沸水燙過,揉上香油然後塞進杯形器皿倒扣半天,切細,澆上梅子醋,拌入椒鹽。一箸進口,會有一股辛辣之氣長驅直入,衝進鼻腔,進軍腦門。強烈的刺激感使人幾乎尖聲驚叫,淚水卻止不住地盈滿眼眶。其味類似芥末功效卻遠勝之——刺激感越強烈越停不住伸出去又送到嘴邊的竹筷。與色貌雅潔、味道溫和的涼拌梅花相比,涼拌菜花大悲大喜,至性至情,故俗名「衝菜」。一碟蒸芋頭花糯軟粑綿,入口即化,淡淡的清香卻盤旋繚繞於口腔,經久不散。當年我下鄉的洱海漁村少蔬菜,村民卻喜種芋頭。芋頭開花的季節,臨做飯,先跳進地裡摘一捧芋花,撕去花杆上的紫色薄皮,露出剔透本色,切成段,熱鍋快炒,然後裝盤蒸透,菜就有了。這道菜在出爐過程中必須不沾冷水,否則麻嘴。芋花也可像做油雞樅一樣,用香油炸幹水分裝瓶,給留學英倫或漂泊京滬的兒女細嚼慢咽,品嘗鄉愁。這家餐廳的蒸芋花做得精緻,未用深色調料,齊嶄嶄寸許長的晶瑩,是一碟不忍下筷的玉花,而那噴薄而出的別致香氣,卻又成為擋不住的誘惑,極具對舌頭的挑戰性。一碟肉汁牡丹炒蓮花,冠冕群英。此菜先用牡丹花瓣與肉共燴,製得肉汁牡丹,再與蓮花爆炒。程序講究,用材也不太好收集、保鮮,絕對屬珍饈之列。雖說食牡丹養顏而食蓮可以知足忘憂,但色為國色,味是天香,此刻成就的就是三五饕餮客了。餐廳主人介紹,牡丹花還可做成牡丹花熘片、牡丹花裡脊絲等多種菜餚,讓人饞涎欲滴,但也只能留待來日再一親芳澤。一碟素炒海菜花最具本土風味。洱海明月,是大理從古至今的名片,而漂浮於洱海邊的海菜花,一方面用只生長於無汙染環境的性格標示洱海水的清澈,一方面也用自己的皎潔之姿營造出另一種月色。是的,我總是固執地稱洱海海菜花為月亮花,並把口感特別好的海菜花蓓蕾當成一隻只月光荷包。是的,海菜花是人們給洱海予拳拳之愛後的回報,是大自然回贈人們的愛情信物,其味清歡。接踵而來是一大缽湯菜:白杜鵑花煮青豆瓣。蒼山多杜鵑。唯白色的可食。但也需煮過、漂洗過,以去除毒素。此饌是山裡人家待客的佳餚。上世紀80年代,剛大學畢業的我曾陪福建詩人蔡其矯上南詔寶窟石寶山。參觀過那些沐過唐風浴過宋雨的崖雕石刻以後,我們在海雲居寺歇腳。一頓午餐,特別是其中的一缽杜鵑花湯,是女住持至今難忘的盛情。是時,唯美蔡詩人鈕洞裡別著一朵在山間小路上採摘的杜鵑花,也許嘴裡吃著花,心裡就開放著花朵一般的詩句。斯人已乘黃鶴去,石寶山滿嶺滿谷的杜鵑花卻開過一春又一春。幸喜這位山河大地不倦的丈量者的詩草猶在,歲月的記憶猶在。

    杜鵑花配青豆瓣煮湯,一如蒼山雪一如清碧溪的瑪瑙石,相映成趣;一清香一濃鮮,良緣妙結。它非常市井卻又不失品位,當年曾餵養我們饑饉的童年。可用來煮湯的據說還有多種花卉。在大理生活的年月,敝廬曾養曇花一盆。開放之夜,曾和家人關燈點燭觀賞,附庸風雅一番。也曾在其嗒然萎謝之晨,採之東窗下,悠然投鐵鍋,物盡其用一下。誰知入口滑膩,口感不好,味道也只平平。從此洗心革面,再不重蹈覆轍。白族民間習俗有稱作「梨花會」的,在潔白梨花如雲飄蕩的季節,親朋好友、同學同事要相邀相約到梨園野炊。一鍋泥鰍鑽豆腐或者一碗香椿涼螺螄裡,必然飛入被調皮孩子或多情春風故意搖落的繽紛梨花。箸落此渾然天成的花饌,別有一番滋味在歡笑聲中。木芙蓉煮湯,色香味形與杜鵑花湯大同小異。牡丹花則可配銀耳燒湯。大理名蘭小雪素汆湯,據說是花饌美湯之最。惜不是蘭花開放的季節。如今我們能在一餐中得吃多種鮮花,得益於鹽漬、密封冷藏等日益多樣的保鮮方法及花卉蔬菜的溫棚培育。但蘭花以自己高貴的嬌嫩拒絕冷藏,並且堅持在自己的春天才釋放芬芳,可師可敬。

    席間,忽有主人之友——一位白族民間歌手——手持一束帶露的木槿花到訪。見我們正在享用花饌,他二話不說直奔廚房,洗手捲袖,用麵粉蛋清調出一碗精糊,把花放進去蘸個透,然後放入油鍋煎至顏色剛好泛黃,撈出來撒上椒鹽裝盤,為鮮花盛宴再添一道佳餚。動作之快,讓我等不及從壓軸點心(一屜用桂花、金雀花拌入蜂蜜為餡蒸的包子,一缽把金銀花、桑花撒入青包穀漿熬成的粥)的迷醉中回過神。 

    木槿花朝開暮謝,只有一天壽命,如眼淚之易幹,故白族民間稱它為淚水花。歌手邊請我們品嘗他的傑作,邊唱了一支情歌為我們助興。當「阿妹的笑是大朵的花,阿妹的淚是小朵的花」這樣的句子被他沙啞著嗓子唱出,舉座動容,滿桌花饌裡立刻增添了一種味道——

    惆悵。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生態文明版:印象碾饌
    那日路過一家茶葉店,看到門口放著一組古樸的磨盤,兒時與碾饌的一次驚豔邂逅便悄默聲地漫溢出來……印象裡是跟著媽媽、姨媽們一起到嫁到邙山上的大姨家去(媽媽那一代的女子們出生成長在近郊,很少再往山上農村嫁,大姨是個例外),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姊妹和外甥們,大姨十分高興地說:「正好今年麥穗抽哩喜歡人,咱們晌午吃碾饌!」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徐州賦-光明日報-光明網
    讀《曲阜賦》有感        2月21日,正值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時,翻開《光明日報》,偶然拜讀到了美文《曲阜賦》,一口氣讀完,很是感慨和激動,遂賦七律一首,以示祝賀。泱泱中華五千年,煌煌傳統曲阜銜。東方文化發端地,世界翹首尋本源。
  • 禮失而求諸野-光明日報-光明網
    鄴架在此流香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就地理位置而言,絕對夠遙遠夠偏僻;就與文化中心的距離而言,也夠外圍夠邊緣,然而,當我們這個百名文化記者採風團踏入這片遙遠的土地時,卻不期而然地被拂面而來的濃鬱古風陶醉了
  • 明天上午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8月5日 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觀看方式一、直播時間8月5日(本周三)上午9:30二、直播平臺光明網微博光明網微博光明網抖音光明網一直播
  • 「相向而行」之誤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當代「相向而行」常被用於外交場合,如:「中方願意與日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光明日報》)、「要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人民日報·海外版》)。
  • 拾花入饌,秀色可餐
    拾花·入饌 自有懂花惜花之人,花開時賞花,花落時食花,細緻地享受著花兒帶來的享受。 食花雖不能飽腹,但因其清香絢爛,總能讓人體會到清新脫俗的境界,這大概就是花饌的妙處了。
  • 《光明日報》: 馮翠玲:「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內容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責任編輯/蒲建坤 鄭凱云
  • 以花入饌的古人,如何一口吞下整個春天?
    花饌分布在我國多地的菜譜中,流派豐富。它是東方雅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些揉碎的花瓣、花蕊、花苞……是味覺的藝術,也是迴蕩在味蕾中的哲學。日本深受我國宋代食文化影響,花饌也別具一格。櫻花製作的各種美食,如櫻花茶、鹽漬櫻花、櫻花糖等,構成一年一度精緻的風物。 鹽漬櫻花明清兩代,花饌的發展更為成熟。先說明代的「花食單」。對於氣質絕佳、香芬縈繞的蘭花,當時有用蜜浸染,或用糖醋法炒制的菜品。
  • 「幫助他人是我的幸運」-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記者 夏靜 光明網記者 張晶)
  • 光明日報-光明網
    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推進新媒體發展探索多元化之路    成立於2006年12月的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國有獨資文化企業。2009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全部經營性資產注入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
  • 「五筆輸入法之父」王永民教授做客光明網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孫鵬宇)「五筆字型」發明人、中國王碼集團董事長王永民教授近日做客光明網,與光明網總裁陸先高就如何傳承漢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是「五筆字型」誕生30周年。
  • 孟子公開課課程安排-光明日報-光明網
    主辦單位: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   鄒城市人民政府、光明日報國學版     授課地點:鄒城市擇鄰山莊會議中心    第一講 從孔子到孟子(2013年4月27日上午)    主講人:牟鍾鑑(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
  • 我是《光明日報》的「老作者」|「往事只能回味」系列(之五)
    ,《光明日報》2004年10月19日(4)《如何解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光明日報》2005年10月18日(5)《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礎清理與方法論省思》,《光明日報》2005年4月19日(6)《〈德意志意識形態〉:在文本學研究的視野內》,《光明日報》2006年8月14日(7)《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證:必要性和有限性》,《光明日報》2006年
  • 民胞物與-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講話。
  • 願馬老的大福字「福」蓋全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完全沒想到的是,那一曲清江的壯歌一直還在我心頭縈繞著,我竟也從中文系畢業了,並且成為光明日報的文學編輯。我從沒忘記「識途老馬」,終於在一次文學活動中,見到了心中的那座大山。    那是1993年,首屆「建築與文學研討會」在南昌滕王閣召開,50多位中國作家和建築大師與會,主辦方也榮幸地請到了馬老。
  • 光明日報評論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作者:光明日報評論員(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