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入饌,秀色可餐

2020-12-23 騰訊網

微信號:JinbuHUNG

『鴻鵠之志,不墜青雲』

拾花·入饌

春蘭,秋菊,夏荷,冬梅。

四時之芬芳,餐風飲露,汲取日月之精華,厚土之瓊漿,凝聚世間所有的美好。自有懂花惜花之人,花開時賞花,花落時食花,細緻地享受著花兒帶來的享受。

食花雖不能飽腹,但因其清香絢爛,總能讓人體會到清新脫俗的境界,這大概就是花饌的妙處了。

以花入饌,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屈原在《離騷》中吟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直接反映出戰國末期就有了食花的習俗。

鮮花入食向來不拘一格,可入粥,可蒸糕點,可炒菜,亦可作為調味品。不僅可以駐顏美容,也可供給人體營養和醫療價值。

花入粥

鮮花入粥,最養顏。軟糯清香,入脾入胃,也是花兒最好的歸宿。

三月,桃之夭夭,桃花粥最適宜。可將適量的粳米熬粥,輔以新鮮乾淨的桃花,粉紅與雪白精靈在鍋中翻滾纏綿,仿佛十裡清香。古人言「人面桃花相映紅」,雖是描寫人面與桃花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卻不經意間透漏桃花可潤澤皮膚的功效。

南宋百科全書式經典吃食大全《山家清供》裡寫,「掃落梅英,撿淨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梅花與雪是冬天的一對清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二者合而同煮粥,潔白清香兼而有之,粥的味道自不待言。僧人們也愛將荼蘼花瓣放入加了甘草的熱水中焯過之後,與粳米一起煮成粥,有「開到荼蘼花事了」的意境。

可釀酒

以花釀酒是文人們必不可少的花食,也是文人相聚、唱和詩文的雅趣。

菊花高潔,與文人遺世獨立的風格不謀而合,所以菊花釀酒在我國歷史很久遠,早在漢魏時期已經盛行。據《西京雜記》記載「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晉時陶淵明曾說:「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為一種風尚,尤其在重陽節,飲菊花酒,取長壽之意。

除了菊花酒,桂花酒也是佳釀。八月十五,中秋月下飲桂花酒,亦是民間一大風俗傳統。桂花酒香醇濃厚,色呈琥珀,上口帶一點桂花香、微甜,比較粘稠,頗具特色。

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用桂花釀製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所以,歷代文人特別鍾愛桂花酒。屈原就寫過「蕙餚蒸兮蘭藉, 奠桂酒兮椒漿」 ,詩仙李白飲桂花酒成詩百篇,「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 。

做糕餅

盛世大唐自有一番文人風雅,食花之風更是絡繹不絕。據《隋唐佳話錄》記載:武則天於花朝日(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遊園賞花,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搗碎,蒸成百花糕分賜臣下。

傳說清朝末年,有一次慈禧太后患病不思飲食,御膳房為了能使她進食,專門選配了茯苓、老乾澱粉、松仁、桃仁、蜂蜜、桂花等原料,在烤模上鑄上花紋,精心烤制了薄如白紙的茯苓餅。剛烤好的茯苓餅香甜酥脆、入口即化,慈禧吃了,極為高興。從此,茯苓餅便作為宮廷糕點流傳下來。

烹花茶

花與茶,自古就有不解之緣。人們自古以花為友,茶為伴,宋人在花與茶的情趣中領會到其中的奧妙,以花代替香料入茶,從此一汪清水裡有了茶的恬靜和花的芬芳,自有一股清雅之氣。從此,烹製花茶也成為文人雅士的喜好之一。

古人以醃製新鮮花朵密封,來年取出泡茶喝,輕呷一口,一縷芬芳沁人心脾,心靈為之滌蕩。

中國文人喝茶十分講究,既要有滋味,又要實現人與天地四時的默契。因此,四時不同,人們飲花茶也按季節所飲品種不同。春蘭、夏荷、秋蓮、冬梅皆可入茶,四時之味,盡在其中。

清朝歷代皇帝喜愛飲茶,宮廷飲茶之風盛行,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坊」,乾隆皇帝尤其喜歡喝「三清茶」,即以梅花、松子、佛手三樣清品入茶,稱為「三清」。

從乾隆八年開始,每年舉行的重華宮茶宴上,百官有飲茶賦詩的傳統,然後把吟誦的詩句抄在茶碗上,就變成了著名的三清茶詩碗。現今仍存有乾隆御題的三清茶詩碗,上曰:「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

中國人食之雜,可謂五花八門。而食之雅,亦是世上難得。在生活中花點小心思,尋找精緻的小美好,詩和遠方便可在心裡。

看完就完事兒啦?

原創不易,還請點個讚分享再走唄~

相關焦點

  • 以花入饌的古人,如何一口吞下整個春天?
    花饌分布在我國多地的菜譜中,流派豐富。它是東方雅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些揉碎的花瓣、花蕊、花苞……是味覺的藝術,也是迴蕩在味蕾中的哲學。我國早在商代,名臣伊尹就曾用花來製作美味。春秋戰國時期的《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說的就是食花習俗。那時人們還用桂花製酒,桂酒會用於祭祀。 兩漢時期,人們又發明了芍藥醬,紫色的芙蓉也是可以入饌的。三國時期,人們延續這一雅好,將養生文化融入其中。
  • 鮮花入饌,好看不一定好吃
    很少有吃花的。我們能舉出的比較廣為流傳的以花入饌的菜餚,屈指可數。最新鮮的花朵直接入饌的,應該是槐花。每年春夏之際,槐花開放,常見人拿根長竹竿勾槐花。回家洗淨,炒雞蛋或攤麵餅,清香撲鼻,是一道美味而親切的家常菜。
  • 荔枝入饌 「穿針引線」
    夏天,是嶺南佳果荔枝的季節,除了生吃解渴,更能入饌。粵菜師傅巧妙設計,將荔枝肉與蝦仁共燴——碧綠蝦仁炒荔枝肉。本期,我們請來粵菜師傅劉均平給大家帶來品質美味。  粵菜師傅檔案  劉均平,廣州W酒店紫艷中餐廳行政總廚。劉師傅生長於享有「吃在廣東,廚出鳳城」美譽的順德,從小受到家人影響,喜歡研究廚藝。
  • 花饌大理-光明日報-光明網
    帶嫩莖細葉的菜花用沸水燙過,揉上香油然後塞進杯形器皿倒扣半天,切細,澆上梅子醋,拌入椒鹽。一箸進口,會有一股辛辣之氣長驅直入,衝進鼻腔,進軍腦門。強烈的刺激感使人幾乎尖聲驚叫,淚水卻止不住地盈滿眼眶。其味類似芥末功效卻遠勝之——刺激感越強烈越停不住伸出去又送到嘴邊的竹筷。與色貌雅潔、味道溫和的涼拌梅花相比,涼拌菜花大悲大喜,至性至情,故俗名「衝菜」。
  • 以花入饌 | 這個春天只想做個「花吃」
    在美好的光景裡,HELO想陪大家一起吃花問茶,開啟美好的春日美食之旅。以花入饌,自古有之鮮花菜餚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我國興起,戰國時期屈原的《離騷》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描述。唐宋時期,食花之風盛行於皇室。
  • 李子柒尋了花材做吃食,以花入饌,食之有道
    她尋了花材做吃食,以花入饌,食之在道。是春之美食最美的詩篇。(圖源水印)粉色的桃花早已盛開,靜悄悄地呆在枝頭,親聽鳥兒們的鳴唱,沐浴春雨的洗禮。它又怎知道,自己這粉嫩的身體裡,也藏著春的影子,與山藥相融,帶給人間春的味道。
  • 天羅瓜花饌裡說錢王
    其花、子、絡、葉、皮、根、蒂、藤、藤汁均可入藥,性味甘平涼,有止咳平喘、清熱利腸、解毒涼血、止血化瘀之功效。中國以花入餚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謂食用菊花最早記載。因著天時、地利諸條件,莒溪人食花歷史亦頗久,常見有金針花、金瓜花、桂花、雞冠花、梔子花、蘭花、菊花等,尤羅瓜花為普遍。
  • 「秀色可餐」! 婺源一景區推出花海餐廳
    「秀色可餐婺源一景區推出花海餐廳 3月9日,江西上饒。婺源一景區推出「花海」餐廳,每天限量12桌,讓遊客在油菜花海中就餐。有遊客表示,疫情期間在家隔離這麼久,現在在花海中豁然開朗,心情舒暢。
  • 春季美食推薦:黑鱈魚正當造 櫻花入饌唯美唯味
    春季美食推薦:黑鱈魚正當造 櫻花入饌唯美唯味 取之入饌,任春天在舌尖漫步,頓時全身也仿佛天地間的大樹綠葉般充滿生機力量。最近,城中幾家「五粒星」餐廳也取材於世界各地,將時令食材注入那頓匆忙的午餐中。也許,當春天在你的飯桌上駐足時,你進餐的節奏也會放緩下來,細細品味生活的一點一滴。
  • 博物八卦|紫藤花饌呀,什麼味道……
    跟子君約會時,窗外半枯的槐樹發了新葉,還有「掛在鐵似的老乾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可見兩人相戀,是在暮春時節。後來愛情失敗,子君早逝,涓生再次搬回破爛的會館。長久枯坐,窗外看出去,依然是「這樣的半枯的槐樹和紫藤」。魯迅愛花懂花,向來是知道的。每次看到《傷逝》前後都出現紫藤,依然忍不住感嘆,不管作者有心無心,這個細節真是妙極了。
  • 秀色可餐 細品芳華 鮮花水果 風雅入饌
    蛋糕配水果很多人都很喜歡 酸甜可口的百香果鱸魚水果入菜酸甜清爽炎熱天氣暫別季節變遷的舞臺,接力棒很快就要交給涼風習習的金秋季。其實,有不少水果、鮮花都是可以作為食材入菜,為美食增添別樣滋味和芬芳。鮮花入菜,奇花爭豔添滋味如今,不少市民會帶著家人到郊區野外遊樂賞花。其實,美麗的鮮花不僅能盛開在田野中,也能綻放在餐桌上,食用類鮮花入饌自古以來就有。將花卉作為食材,不僅能一飽眼福,也能讓食客一飽口福,既有營養又能美容。
  • 簪花習俗,以花入食……原來古人也「嗜花」!
    簪花習俗,以花入食……原來古人也「嗜花」!在現代生活中,無論是年輕一輩還是父母一輩,都相信花可宜情。我們會將一封寫有著質樸花語的信箋寄向遠方的人,等待故友收穫一份感動;我們也會在有陽光照進的角落養一盆鮮花,期待擁有四季留下的一份情書。每一朵花因為注入了人的情感,被賦予了更加鮮活的生命力。
  • 北京8家酒店下午茶冬日上線,邀你星雪入饌!
    除此之外還有聖誕限定套膳,宛似置身巴黎星河漫入玲瓏美饗,唇齒間環繞香檳香氣,搭配甄選食材烹製而成的款款美饌,復古聖誕夜美味優雅入夢。聖誕限定自助晚餐也隨之上市,豐富菜品,頗具層次感的美味。在唇舌間蔓延,這個聖誕用美食守護家人。
  • 以酒入饌!4個烹飪用酒小貼士
    我很喜歡以酒入饌,但一說到用酒烹調,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用了錯的酒去煮菜。其實以酒入菜並不難,而且沒有什麼規則。但有一句建議你應該常常聽到,就是「不要用你不喜歡喝的酒去煮菜」,因為你煮菜時,會將酒的味道濃縮。另外,市上有很多價格合理而且味道不錯的酒,所以你不需要購買昂貴的酒煮菜。
  • 淮揚菜烹飪大廚教做菜 夏令開胃,以酒入饌
    入夏後,為了讓菜品口感層次豐富,以酒入饌是這裡的常態。李力,1971年出生於揚州,畢業於揚州商業技術學校(現在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中餐烹調高級技師,現任揚州鼎和居餐飲有限公司行政總廚。製法:火腿上方肉切片、蒸熟,鮮筍焯水,青豆焯水,備用;火腿片與鮮筍片相間碼好,扣入碗中,中間填充火腿片和鮮筍片,使之形態飽滿;上籠蒸10分鐘,取出,潷去湯汁,裝盤,備用;鍋內放入清雞湯,下入黃酒、酒釀、鹽、糖,燒開勾芡,淋在蒸好的火腿上,撒上焯水後的青豆。
  • ——兵團拾花工「招工難」問題調查
    這是今年全國首趟進疆的拾花工專用列車,已較往年平均時間晚了8天。  「到咧到咧,趕緊往家打個電話報平安。」  在車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拾花工楊玉蘭叮囑同來的弟媳婦。  今年,新疆個別地區暴恐事件屢發,把一些想來新疆的拾花工嚇得不輕。「不去新疆啦,命重要還是錢重要?」他們說。這次進疆,楊玉蘭的拾花夥伴就少了20多人。
  • 借一抹茶香杭州黃龍飯店龍吟閣推出「以茶入菜」主題美饌
    龍吟閣中餐廳「以茶入菜」主題美饌將從5月中旬持續到6月中旬,為期一個月。(柯靜)
  • 日本主婦製作的家常料理:一日三餐,秀色可餐
    日本主婦製作的家常料理:一日三餐,秀色可餐進入夏天,氣溫升高,胃口很容易不佳。所以更需要在飲食上費一些功夫,通過改變烹飪的手法,提升食物的口感,從而促進胃口的提升。最近,就有一位日本主婦製作的家常料理走紅,看她的生活曬圖,一日三餐,秀色可餐。
  • 新派點心「秀色可餐」
    年輕人講究「秀色可餐」,喜歡動筷之前先拍兩張曬曬朋友圈。因此美美的或逗趣的茶點更討人歡心,位於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友誼商店樓上的「后街唐廚」每一道茶點都玩味十足,「十三么」讓麻將發燒友樂開花,它實際上是椰汁糕,包裹著軟糯香甜的紅豆蓉,旁邊逼真的「美金」真身是糯米紙;木質書本裡待著3隻憨態可掬的小黃鴨,它們用黃桃糕做成,香甜而糯;盆栽裡裝著重蒜制過的杏鮑菇。
  • 海景軒與香港航空名廚獻藝 呈獻全新空中美饌
    梁師傅一直堅持選用優質材料,配合其精湛廚藝烹製廣東傳統及創新美饌,每一道菜式之準備過程,均表現到傳統烹飪藝術的精巧造詣。是次經其精心設計的空中美饌餐單菜式包括頭盤、主菜及甜品,每款精緻菜式均以傳統粵菜為基調並巧妙地融入創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