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春
盛夏六月,盱眙的梔子花開了,潔白如玉,散發著淡淡香味。
6月28日早上,盱眙縣鮑集初級中學的謝舉琴老師剛踏入辦公室,學生李朵朵就拿著幾朵梔子花跟了進來,「這是我們自家長的,送給老師放在辦公室裡,讓空氣清新一點」。
當李朵朵把花放好後,謝舉琴說了聲:「謝謝!」接著,她向同事們講述了一隻土雞讓她留在鮑集任教的往事。
2015年6月17日,她從縣城裡的民辦學校回到鮑集初級中學。由於離縣城遠,每天早出晚歸、來回奔波100多裡,再加上工作和生活條件的落差,謝舉琴曾動搖過,想離開這個地方。
不料,她的這個想法讓學生們知道了。怎樣才能挽留謝老師呢?學生潘祥想了一個晚上也沒有主意,就在他焦急萬分之時,他家那隻肥肥的土雞的叫聲傳到他的耳朵裡,「乾脆把這隻雞送給老師,也許老師會改變想法。」於是,一大早他就抱著土雞趕到學校。
「謝老師,這是我家養的土雞,送給你。你能不能別走了?」謝舉琴剛出宿舍,就見潘祥拎著一隻雞,眼中流露出懇求的目光。她愣住了,問清來意,她激動地忍住淚水,一字一頓地說:「雞你帶回去,老師不走,留下陪你們。」「謝老師不走了,你們快出來。」潘祥回頭一嗓子,十幾個同學紛紛圍了過來。
以前,潘祥在同學眼裡是個「差生」,經常給老師製造麻煩。謝舉琴剛接手這個班,其他老師就提醒過她。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後進生,謝舉琴總是努力找到其身上的閃光點,弄清後進的原因,不厭其煩地與家長聯繫、與學生交流,將暖暖的愛灑向他們,靜待這些遲開的「花朵」慢慢綻放。
經過兩周的細心觀察和了解,謝舉琴發現,潘祥特別熱心,力氣大,幹活不怕髒不怕累。於是,她就經常請他幹點「活」:把包送到辦公室、取個水杯、拿本教材……每次總對他說聲「謝謝」!偶爾交流一些無關成績和表現的話題。
時間一長,他們成了朋友,謝舉琴便經常給他提些小建議,有了進步及時表揚,偶爾獎勵他個小禮物。現在,潘祥成績進步了,還成了老師的小助手。對於潘祥的變化,其他老師都說「沒想到」。
鄉村學校最大的特點是留守兒童多。「班級42名學生,24個留守兒童。」作為班主任,謝舉琴對班級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們基本都住校」。這些孩子的冷暖也是謝舉琴關注的重點。
「你們爸媽不在身邊,老師陪你們。」為了讓孩子感受親情的溫暖,她經常給留守孩子送去好吃的,從縣城快遞42份肯德基雞腿,每個孩子一份。謝舉琴對學生很慷慨,對自己卻很吝嗇。她很少買護膚品。「你和學生在一起,連護膚品都省了。」她的家長經常這樣調侃。大家都知道,她把省下來的錢都給留守孩子買「零食」了。「孩子讓我永葆青春。」孩子們變得更加懂事、陽光,她覺得「值了」。
「謝老師不僅自己幫助留守孩子和困難學生,還動員她的朋友加入愛心公益活動。」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徐功梅告訴筆者,她與南京金陵匯文中學馬楊林、上海建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李綠軍等十多名愛心人士先後與品學兼優的陳聚塞、陳學芹、賀金玉等十餘名貧困學生開展「手拉手,愛心1+1」幫扶活動,定期開展聯誼,讓農村孩子多了一份關愛。
「以後你會離開這兒嗎?」面對這個問題,謝舉琴笑了笑:「一隻土雞夠我感動一輩子。」
謝舉琴白淨的面龐,不禁讓人想起辦公桌上的梔子花,沒有玫瑰的妖豔,也沒有百合的高貴,卻葉色四季常綠,花兒純白如玉,散發出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盱眙縣教育體育局教育宣傳中心)
作者簡介
侯永春,1973年生,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中心小學副校長、盱眙縣教體局教育宣傳中心通訊員。1996年7月畢業於淮陰教育學院政史系,學士學位。2016年起,兼任單位的新聞宣傳工作,目前,有270餘篇宣傳稿件被淮安日報、江蘇教育新聞網、江蘇文明網等主流報刊媒體錄用,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縣優秀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