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看病,我不怕!這6點讓孩子克服看醫生的恐懼

2020-12-14 鴿子醫生育兒

前幾天分享小貝看牙醫經驗,有媽媽在後臺留言,問如何讓小孩配合看病,其實一直以來都有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就醫觀念,以及儘量有好的看診經驗」,儘管如此,孩子到真正要看診檢查時,還是會怕怕緊張,但在父母耐心的陪伴下,大致上都還是能配合。我的作法如下:

.

正確的看診觀念:不論是看病、健康檢查、打疫苗、看牙醫等,我都會讓孩子了解看醫生的目的或原因,也會事先讓他知道醫生可能會怎麼檢查等。

1舉例1:看病,會先跟她說因為鼻塞,或問孩子哪裡不舒服要看醫生,然後跟孩子預告等下醫生會幫你檢查量耳朵、檢查喉嚨、聽肚子聲音、看看手腳皮膚,還會開藥等。幾次溝通後,等到下次要看診,孩子就會知道,而且還會跟大人說醫生會量耳朵、聽肚子等,看診完回家後還會跟我說要吃醫生開的藥。

2舉例2:打疫苗,通常我都會跟小孩說打預防針是因為要保護小貝不要生病,會痛一下,像被刺到一樣,會用比較輕鬆的態度說,事先讓她知道會痛但也不用害怕。通常都是針打下去會哭一下,然後會跟小貝說沒事了,護士也會鼓勵孩子要勇敢。

3舉例3:看牙醫,我會事先跟小貝說等下醫生要檢查牙齒,看牙齒長得狀況,還有在牙齒上面塗東西預防蛀牙,不會怎樣,只是給醫生看牙齒。

讓孩子陪大人看診:通常都是陪看牙醫跟皮膚科,特別是看牙醫。像是大人洗牙、拔智齒,都會讓孩子一起去看牙科醫生怎麼處理,也會讓孩子知道洗牙是定期清潔跟預防蛀牙,還有為什麼要拔牙。

.

慎選好的醫生,儘量讓孩子有好的看診經驗:有耐心會引導的醫生,可以降低孩子的害怕與不安,比如女兒的牙科醫生在塗氟時都會跟女兒數數,說數到十時就塗好;也看過一位耳鼻喉科醫生,要用器具檢查時會先好好的說,拿小卡片、貼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然曾經帶孩子遇過很沒耐心的醫生,那時女兒肺炎而住院,醫生護士的各種治療嚇到了孩子,就那次之後有一段時間,女兒會跟我說「我很怕看醫生」,持續到下次有好的看診經驗為止。

玩看醫生遊戲:有一段時間,每次要刷牙,女兒都會跟我玩看牙醫角色扮演,要媽媽當醫生,我就跟她說給醫生看牙齒要嘴巴開開給醫生看。

繪本引導:市面上有引導孩子看牙醫、看醫生的繪本。

看診當下的父母陪伴和引導:當看診會怕時,像是看牙醫,這時父母要溫柔的說醫生看一下牙齒,塗東西在牙齒上,還要多久,看完後再跟孩子講一次,讓孩子了解,也別忘了鼓勵孩子有配合檢查。

以上經驗跟大家分享,給孩子正確的觀念跟好的經驗,還有爸媽耐心的陪伴,相信孩子能逐漸克服看醫生的恐懼。

相關焦點

  • 感冒了,如何引導寶寶克服就醫恐懼,乖乖看醫生呢?
    讓孩子不再懼怕就醫,勇敢面對小感冒,健康平安成長!這本書開始就是主人公~健康的璐璐妹妹出場,緊握的小拳頭,甜美又自信的笑臉,彰顯著寶寶的健康與可愛。璐璐克服了看到醫生的恐懼,最後醫生治好了璐璐的感冒,又開開心心的!不喜歡看醫生的小孩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 這本繪本讓孩子了解預防感冒,克服怕看醫生的心理
    孩子感冒令家長發愁,不過讓家長更愁地是孩子害怕看醫生。如果每次都強制帶孩子去看醫生的話,還可能讓孩子更怕醫生。 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找到病根,對症下藥。 大部分孩子對於醫生的恐懼,都來自對醫生的錯誤認識,所以想讓孩子正確認識醫生,做到不怕看醫生,家長要做好下面這三點!
  • 讓孩子懂得預防感冒,克服怕看醫生的心理,家長可以這麼做
    大部分孩子對於醫生的恐懼,都來自對醫生的錯誤認識,所以想讓孩子正確認識醫生,做到不怕看醫生,家長要做好下面這三點!比如,孩子不乖的時候,家長就把無辜的醫生牽扯進來了。「如果你不乖,媽媽就要帶你去醫院,讓醫生給你打針!」諸如此類的話,常常從家長口中說出來。久而久之,是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更會加深孩子對醫生的牴觸情緒。當家長真地要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的時候,孩子可就不那麼容易哄了。任憑家長威逼利誘,孩子都拒絕看醫生。為此哭鬧不止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
  • 「媽媽,我害怕!」幾招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我女兒是屬於慢熱內向型的孩子,這類孩子心思細膩敏感,會捕捉到生活當中很多細微的環境特徵,對於未知的事物和世界也會產生很多自我想像,因此她很容易產生恐懼和害怕。從出生開始,整個世界對她來說都是一個未知,令她恐懼的環境。
  • 繪本書單|6本打針看病繪本推薦,讓寶寶不害怕打針,不害怕打疫苗
    明天要去防疫站接種疫苗了,你家寶寶怕不怕?在醫院裡,檢驗科,注射室這二個地方經常能聽到孩子們哇哇大哭的聲音,「媽媽,我不要打針……」,各種哭嚎,還有趴地上不肯動的,一個個都是臉上掛著淚水。打針前,「好怕怕,別忽悠我去打針」。打針後,「果然疼,寶寶心裡苦,寶寶要大哭」。
  • 面對孩子的恐懼,一味安撫沒用,做到這3件事才能幫孩子克服恐懼
    我家孩子最近進入了「怕黑階段」,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不要讓我關燈。我強行關燈後,她就會使勁躲到被窩裡,用被子蒙著頭,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晚上會有大怪物來吃她,她捂緊被子,怪物就不能進來。」其實孩子最初說她害怕黑暗時,我並沒有當回事,甚至只是輕描淡寫安慰了她幾句「別怕,有媽媽在,媽媽會保護你。」
  • 做到這5點,輕鬆幫孩子克服恐懼
    隨著孩子的成長,互動範圍逐漸增加,並且愛好探索新事物,他們可能會遇到讓自己害怕的情況。當孩子們感到害怕時,他們往往會變得膽怯、固執、好鬥或頑固。大多數父母,注意到孩子不適後,通常是選擇讓孩子遠離那些讓他們害怕的東西,而不是試圖去解決問題。孩子們逃避他們害怕的事情是正常的。但是逃避阻止了他們學習和克服一些非理性的恐懼。
  • 媽媽,好黑,我害怕!教孩子這樣做,克服恐懼心理做勇敢小寶貝!
    本來挺活潑、大膽的一個孩子,白天裡天不怕地不怕,可到了晚上就是不肯自己睡。不光不肯自己睡,也不敢獨自去房間開燈,甚至不讓關燈睡覺,只要黑暗的地方絕對不敢去。這位寶媽很不解,為什自己的孩子會這麼怕黑?其實,很多孩子都怕黑,尤其是女孩子,當中有活潑開朗膽大的,也有害羞內向膽小的,他們不敢去黑的地方,不敢在黑暗中入睡。
  • 看病像打仗?用這個辦法,輕鬆緩解孩子對醫院的恐懼
    家長們肯定都對這一幕深有感觸:一說要去醫院,孩子就瞬間變臉,哇哇大哭。就連帶他們打預防針,都仿佛經歷「世界大戰」一樣! 孩子害怕去醫院,這個問題常常令爸爸媽媽們煩惱不已!但其實,家長們只要用對方式,就能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哦。今天跟大家分享4個小妙招!
  • 「媽媽,我好害怕!」如何幫0-7歲孩子克服恐懼?
    無論孩子長到多大,也會有一些無法逾越的恐懼,而恐懼的對象也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一味嘲笑他們膽小或者告訴他們要勇敢,並不會消除他們的恐懼。那到底,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呢?
  • 孩子困在恐懼中該怎麼辦?各個年齡段有不同的克服方式
    成長就是一個害怕逐漸減少的過程,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困在恐懼中。這裡有針對各個年齡段出現的恐懼症的克服方式和對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的指導。加拿大心理健康中心埃德蒙頓地區社區教育工作者Keith Turton指出,當一個學齡兒童對某種事物表現出恐懼,他可能會被同學無情地嘲笑。「如果一個孩子有其他孩子無法理解的恐懼心理(比如怕球),那課間可能就會被捉弄被嘲笑。這就是為什麼我鼓勵儘早處理這類問題的原因。」Turton說。不要做:不要上百遍地對孩子重複:「那不會傷害你」。
  • 如何鼓勵孩子勇敢?一句話教會孩子克服恐懼
    正當我們要從小路走進菜園裡時,路邊爬過來一條食指大小的蛇,我倒吸一口冷氣,我帶著女兒趕緊離開,愉快的菜園採花之旅只得中斷。 我問女兒:「你不怕嗎?怎麼沒見你叫起來呀?」 女兒眼神裡透著不安,但她還是保持了鎮定,她望著我說:「媽媽,你說過,不要害怕,越是害怕,害怕就越是來找你。」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的時候,你是如何會回答的呢?是不是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不要怕,沒事的!""這有什麼好怕的!""男子漢大丈夫,這也怕?""膽小鬼,長大了怎麼辦啊?"《魔法歲月:0~6歲孩子的精神世界》一書中提到,孩子由於「原始心理系統還沒有被理性思維徵服和取代,所以總會出現令人費解的恐懼。」
  • 幫孩子克服恐懼有方法,講理、過度保護要謹慎
    受他影響,整天弄得我也神經兮兮的,嚴重影響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正確看待「孩子恐懼」這件事孩子突然有開始怕一些東西的現象,其實是很常見的。一歲後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慢慢地脫離了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會開始害怕一些讓你哭笑不得的事物。
  • 孩子拒絕打針?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關鍵
    每次打預防針,當孩子拒絕時,常聽到有家長說,「不痛不痛的,一下子就好了,真的不痛,就像蚊子咬了一下」。還有家長見小孩痛,安慰說,「不要哭了,你要勇敢,你是男子漢,你長大了,這點痛算什麼呀,」。甚至有些家長還會上升高度,批評道,「這點痛都承受不了,將來還能幹什麼啊!?」上面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大概率上,孩子不但沒有克服恐懼,反而反抗得更猛烈。
  •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懼心理?
    核心提示:聽見牙鑽「吱吱」地在牙齒上來回磨動的聲音,很多孩子的確很恐慌,有的孩子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極其不配合,家長常常要好說歹說,最後甚至要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   聽見牙鑽「吱吱」地在牙齒上來回磨動的聲音,很多孩子的確很恐慌,有的孩子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極其不配合,家長常常要好說歹說,最後甚至要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看牙醫就是一個習慣問題,看得少、不了解也是產生恐懼心理的因素之一。
  • 孩子總說「媽媽,我怕」,與其進行無效安慰,不如用4招克服恐懼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自家孩子特別膽小,還莫名地產生一種自卑感,只要一到外面就不敢與別人直面地交流,甚至在遭受到欺負的時候只會往家長身上躲。
  • 孩子膽小、害怕怎麼辦?這幾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小傑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在媽媽眼裡,他是一個特別膽小愛哭的孩子。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小傑不敢上去,媽媽再三鼓勵,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可是坐在上面卻又不敢往下滑,最後哭著讓媽媽抱了下去。其實,膽小是出於孩子的一種恐懼心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產生恐懼的直接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過於敏感,這種過度敏感一方面與母親懷孕期間緊張過度、憂慮以及難產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父母對孩子過多地進行限制或者過度保護、溺愛等有關。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世間萬物總是讓人意想不到,可是,小編認為,並沒有所謂「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存在,只是面對自己的內心,你願不願意承認自己「弱小」的一面呢?小編認為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與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