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媽媽,我怕」,與其進行無效安慰,不如用4招克服恐懼

2020-12-23 騰訊網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自家孩子特別膽小,還莫名地產生一種自卑感,只要一到外面就不敢與別人直面地交流,甚至在遭受到欺負的時候只會往家長身上躲。

其實孩子膽小的性格跟父母安撫很大的關係,比如在孩子不敢去做什麼的時候,不懂得怎麼做到安慰孩子的心理。

對於內心比較敏感的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去學習怎麼有效地安撫孩子,不要只會盲目地用言語上教育孩子的處事方式,只顧幫他們把問題解決而忽視了心理上的情緒。

導致孩子性格膽小自卑的3大主要原因

1、受教育方式影響

對於教育嚴格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首先是得到口頭批評,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只會讓孩子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

小明本來是個開朗愛笑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很積極主動,自從深受父母的長期打罵,讓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膽量,即使在老師向他提問的時候,就會立刻全身發抖害怕到不能發言。

其實老師並沒有對他批評教育過,所以產生這種恐懼心理最重要的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2、孩子經常被打罵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會越打越聽話,越打越勇敢,無論犯什麼錯都是以打來作為教育手段。

小明的父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每一次小明犯錯後,都會遭受到一頓打教,即使只是吃飯把碗摔壞這種微小的問題上。

其實作為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到孩子真實的處境。

跟我們犯錯後希望得到領導的理解一樣道理,有時家長認為孩子皮就會去實行打教,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打越皮的情況惡化。

3、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相當消極的影響。

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用錯誤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刻下深刻的童年烙印,用一生來治癒這種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

孩子性格膽小懦弱,對成長有怎樣的影響?

1、沒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如果從小膽小懦弱,這樣的性格發展就會演變為失去主見。

主要因為他們極其害怕自己的主見會被別人否決,所以習慣地養成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成長,長期下去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2、只會「討好」他人

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孩子成為完美的個體,在生活中嚴格要求孩子,而且強橋他們必須事事做到一百分。

只要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他們就會暴怒對待,這樣長久下來孩子就形成看人眼色過生活,學會怎麼去違心地「討好」他人。

3、過於懂事的表現

當家長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孩子懂事的時候,往往只會沉浸在這種稱讚出無法自拔,忽視這種稱讚對孩子來說是否好事|。

很多孩子聽到稱讚後看到家長開心的表現,會形成一種為稱讚而活的心理,從而失去了自己應有的喜怒哀樂。

孩子膽小,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1、系統脫敏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恐懼

脫敏訓練法在簡單層面可以理解為:讓孩子通過一種專業的方法去切斷讓他們感到害怕事物之間的關聯。

在克服恐懼的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在達不到孩子脫敏的效果時,不要去指責孩子的能力,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恐懼。

2、父母做勇敢的好榜樣,言傳身教來消除孩子的恐懼

孩子觀察力和模仿力其實非常強,所以言傳身教是父母在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

對於家長恐懼的事情上,在孩子的陪伴下一一攻破,讓孩子看到他們在恐懼的事情上沒有那麼可怕,讓自己成為他們眼中是勇敢的榜樣,從而提高孩子克服恐懼的信心。

3、允許孩子去犯錯,才能擺脫孩子做事前的恐懼感

沒有人生來是完美的,這個事實家長應該提前告知孩子,並允許他們在成長中犯錯,同時適應成敗帶來的感受,在犯錯的時候不會得到家長的責罵,而是不斷地鼓勵他們進行更多去嘗試。

4、父母給予孩子鼓勵對孩子克服膽小有實質性的幫助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千萬不要吝嗇對他們的鼓勵和稱讚,讓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收到家長的認可,家長的鼓勵對於孩子克服恐懼上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怕!」 丨孩子的各種恐懼從哪裡來?5招教你應對
    對於孩子莫名的各種恐懼感,坦白說,實際操作中化解孩子的恐懼,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來源 | 萌芽研究所BUD(myyjs_bud)有一位媽媽看完文章留言問我:我家孩子有點膽小,那天看到風吹窗簾都直說『怕怕』。。。當時還是大白天!
  • 「媽媽,我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這三招比說「別怕」管用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我怕」,孩子害怕的東西有很多,漸漸暗沉的天色、轟鳴的雷聲、龐大的動物、陌生的人臉,都會讓孩子躲在媽媽的背後,拽住衣角,說一句「我怕」。
  • 「媽媽,我害怕!」幾招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女兒在醫院外面一直哭喊,其實我是知道她對醫院環境的恐懼,對醫生的害怕,她真正怕的是醫生給她打針,躺在床上檢查身體,那種環境會讓她產生無助感。我沒有讓她勇敢不要害怕,而是抱著她,先讓她哭,慢慢撫摸著後背,告訴她「媽媽在,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等她情緒稍微平緩一點,我試著慢慢給她再詳細講解體檢的過程。一開始她還是很抗拒,一直說「我不要體檢,媽媽,我害怕。」
  • 小朋友說我不敢,千萬不要回應別怕,教你3招趕走孩子恐懼
    小朋友的認知及理解能力有限,害怕的事情總比認識的事情多,原來每位小朋友都有恐懼清單。5至7歲小朋友:害怕怪物、害怕天氣變化,例如暴風雨、閃電等等;怕看醫生、牙醫、打針;怕昆蟲及動物。就此,家長不當的安慰卻會加劇小朋友的恐懼。有時不是真的、有什麼好怕的等說話,表示家長直接忽略了小朋友的無助。
  • 「媽媽,我好害怕!」如何幫0-7歲孩子克服恐懼?
    無論孩子長到多大,也會有一些無法逾越的恐懼,而恐懼的對象也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一味嘲笑他們膽小或者告訴他們要勇敢,並不會消除他們的恐懼。那到底,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呢?
  • 「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文|福林媽咪「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這是前不久我直播的時候,一位粉絲給我的留言,說有一天從幼兒園接女兒回家,回家路上她開著車,問女兒在幼兒園表現怎麼樣。她說女兒平時很膽小,黑的地方不敢去,總說有妖怪、怪物,怕被抓走。我問這位寶媽平時有人嚇唬她女兒沒有,她說並沒有。我記得我兒子4歲左右的時候也是這樣。平時也沒人嚇唬他「不睡覺妖怪就來抓你了」之類的,但就不知道兒子是怎麼知道妖魔鬼怪這些東西的,我懷疑很可能就是看什麼電視節目看到的。
  • 「媽媽,有怪物!」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每個階段,孩子害怕的東西都不太一樣。●0-2歲的孩子,會害怕突入起來的聲音,害怕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除了自己家從小一起長大的寵物),害怕醫生和打針,害怕陌生人以及和媽媽分離。●3-4歲的孩子,怕黑,怕被親人留下不要自己,怕妖怪(比如床下的妖怪,窗外的影子,都會讓孩子聯想到妖怪),怕噩夢。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的時候,你是如何會回答的呢?是不是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不要怕,沒事的!""這有什麼好怕的!""男子漢大丈夫,這也怕?""膽小鬼,長大了怎麼辦啊?"這讓我想起表哥兒子軒軒小時候的經歷:軒軒小時候特別膽小,很多東西都讓他感到害怕,比如他怕黑,怕打雷閃電,怕風扇……曾經,表嫂也用「不要怕」這句話來安撫他,但沒有任何效果,軒軒每次遇到害怕的東西時,依然哭著喊著找媽媽。有一天,當軒軒被一隻蟑螂嚇哭後,表嫂忍不住說:「蟑螂有什麼好怕的?像你這麼膽小,長大了可怎麼辦?」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很重要
    前幾天晚上,臨睡前小亮亮跟我說,「媽媽,有時候晚上我醒來會感到害怕。」「你害怕什麼呢?在家裡不要害怕,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的。」「比如我那個上面有外星人的箱子。」我當時聽見後,笑了笑,然後在房間掃視了一遍,並沒有看到它。
  • 「媽媽我怕」,孩子不同年齡段最怕什麼?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心理學家:兒童恐懼心理的出現大概在6個月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編 輯:柔山經常收到一些家長的留言:孩子經常哭鬧而且還是沒有緣由的哭鬧,總會說「媽媽我怕」,孩子到底害怕什麼?也許那些在成年人嚴重微不足道的事情,到了孩子那裡,就變成刺激他們敏感神經的源頭。孩子最「害怕」什麼?
  • 怕蟲怕黑怕響聲?幫孩子克服恐懼有方法,講理、過度保護要謹慎
    孩子再大一些,想像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小孩子就容易分不清想像與現實,會害怕一些由自己想像出現來的情節,例如:之前曾看到網友說,幼兒園裡進行安全教育,說在著火的情況下不能進電梯,他家孩子從此就開始害怕坐電梯了。
  • 孩子拒絕打針?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關鍵
    每次打預防針,當孩子拒絕時,常聽到有家長說,「不痛不痛的,一下子就好了,真的不痛,就像蚊子咬了一下」。還有家長見小孩痛,安慰說,「不要哭了,你要勇敢,你是男子漢,你長大了,這點痛算什麼呀,」。甚至有些家長還會上升高度,批評道,「這點痛都承受不了,將來還能幹什麼啊!?」上面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大概率上,孩子不但沒有克服恐懼,反而反抗得更猛烈。
  • 認識孩子情緒的發展,幫助孩子克服兒童期常見的恐懼
    白天偶爾聽到鄰居媽媽說起她家四歲女兒本來都自己睡了由於近期怕黑又要陪睡的事情,其實大多數這個年齡段兒童都曾有過怕黑怕怪獸怕動物的這些的常見恐懼,他們與兒童的認知及情緒發展有關。4-5歲兒童對情緒做出解釋是更多強調外因而不是內因,比如:她傷心是因為她想媽媽了」「他高興是因為吃到了冰激凌」。到了4歲後才逐漸理解觀念如何引發行為並了解到內心狀態如何引起情緒反應。幼兒還能預測同伴表現出特定情緒之後會有什麼行為反應。4歲兒童知道,生氣的孩子可能會打人,高興的小孩就可能與別人分享東西。
  • 當孩子說「我害怕」,盲目鼓勵孩子大膽適得其反,3招給孩子勇氣
    」,先了解他怕的是什麼很多父母在孩子說害怕時,根本不去了解孩子害怕的是什麼,而是自己認為孩子害怕的是什麼,並按自己認為的去安慰孩子。告訴孩子完全理解她的感受有的父母常常用「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來安慰孩子,但是父母其實不一定了解孩子的感受,畢竟兩人是不同的個體,害怕的東西不一定一致。
  • 「快生了,我害怕極了!」生孩子的恐懼怎麼克服?該爸爸上場了!
    小周再有兩天就要預產期了,孕中期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明顯感受,可是隨著預產期的臨近,她感到自己內心越來越恐懼即將到來的分娩,它就像一個「黑箱」充滿了未知,這種感覺簡直讓她有些喘不過氣。對分娩的恐懼心理是很多準媽媽都會出現的,而在幫媽媽克服分娩恐懼方面,準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應對兒童恐懼重在「尋規律」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前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的一位好友跟我抱怨:「我們家棗兒都2歲多了,連個兔子都不敢摸!看書、看動畫片的時候,對很多動物都很害怕。去遊樂場玩,很多項目都不敢玩。有一次煮了一條甲魚,孩子竟然嚇哭了!跟他說了多少次別怕,但就是不管用,我該如何引導?」
  • 5歲孩子要做手術,媽媽如何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
    從骨折手術住院到今天拆石膏,女兒在醫院經歷了很多次挑戰,不斷克服內心的恐懼。剛開始連打針抽血都害怕,現在可以如此心平氣和地配合醫生,我覺得既驚喜又安慰。既然結果都一樣,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孩子必須進行手術。困難面前,與其難過,不如和孩子一起努力面對。辦理完住院手續後,我把女兒帶到病房,她一直呆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看得出來她心裡很害怕,一方面她對醫院環境不了解,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另一方面她不知道自己的手還能不能好起來。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
    導讀: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導讀: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看病,我不怕!這6點讓孩子克服看醫生的恐懼
    2舉例2:打疫苗,通常我都會跟小孩說打預防針是因為要保護小貝不要生病,會痛一下,像被刺到一樣,會用比較輕鬆的態度說,事先讓她知道會痛但也不用害怕。通常都是針打下去會哭一下,然後會跟小貝說沒事了,護士也會鼓勵孩子要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