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自家孩子特別膽小,還莫名地產生一種自卑感,只要一到外面就不敢與別人直面地交流,甚至在遭受到欺負的時候只會往家長身上躲。
其實孩子膽小的性格跟父母安撫很大的關係,比如在孩子不敢去做什麼的時候,不懂得怎麼做到安慰孩子的心理。
對於內心比較敏感的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去學習怎麼有效地安撫孩子,不要只會盲目地用言語上教育孩子的處事方式,只顧幫他們把問題解決而忽視了心理上的情緒。
導致孩子性格膽小自卑的3大主要原因
1、受教育方式影響
對於教育嚴格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首先是得到口頭批評,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只會讓孩子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
小明本來是個開朗愛笑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很積極主動,自從深受父母的長期打罵,讓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膽量,即使在老師向他提問的時候,就會立刻全身發抖害怕到不能發言。
其實老師並沒有對他批評教育過,所以產生這種恐懼心理最重要的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2、孩子經常被打罵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會越打越聽話,越打越勇敢,無論犯什麼錯都是以打來作為教育手段。
小明的父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每一次小明犯錯後,都會遭受到一頓打教,即使只是吃飯把碗摔壞這種微小的問題上。
其實作為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到孩子真實的處境。
跟我們犯錯後希望得到領導的理解一樣道理,有時家長認為孩子皮就會去實行打教,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打越皮的情況惡化。
3、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相當消極的影響。
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用錯誤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刻下深刻的童年烙印,用一生來治癒這種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
孩子性格膽小懦弱,對成長有怎樣的影響?
1、沒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如果從小膽小懦弱,這樣的性格發展就會演變為失去主見。
主要因為他們極其害怕自己的主見會被別人否決,所以習慣地養成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成長,長期下去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2、只會「討好」他人
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孩子成為完美的個體,在生活中嚴格要求孩子,而且強橋他們必須事事做到一百分。
只要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他們就會暴怒對待,這樣長久下來孩子就形成看人眼色過生活,學會怎麼去違心地「討好」他人。
3、過於懂事的表現
當家長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孩子懂事的時候,往往只會沉浸在這種稱讚出無法自拔,忽視這種稱讚對孩子來說是否好事|。
很多孩子聽到稱讚後看到家長開心的表現,會形成一種為稱讚而活的心理,從而失去了自己應有的喜怒哀樂。
孩子膽小,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1、系統脫敏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恐懼
脫敏訓練法在簡單層面可以理解為:讓孩子通過一種專業的方法去切斷讓他們感到害怕事物之間的關聯。
在克服恐懼的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在達不到孩子脫敏的效果時,不要去指責孩子的能力,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恐懼。
2、父母做勇敢的好榜樣,言傳身教來消除孩子的恐懼
孩子觀察力和模仿力其實非常強,所以言傳身教是父母在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
對於家長恐懼的事情上,在孩子的陪伴下一一攻破,讓孩子看到他們在恐懼的事情上沒有那麼可怕,讓自己成為他們眼中是勇敢的榜樣,從而提高孩子克服恐懼的信心。
3、允許孩子去犯錯,才能擺脫孩子做事前的恐懼感
沒有人生來是完美的,這個事實家長應該提前告知孩子,並允許他們在成長中犯錯,同時適應成敗帶來的感受,在犯錯的時候不會得到家長的責罵,而是不斷地鼓勵他們進行更多去嘗試。
4、父母給予孩子鼓勵對孩子克服膽小有實質性的幫助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千萬不要吝嗇對他們的鼓勵和稱讚,讓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收到家長的認可,家長的鼓勵對於孩子克服恐懼上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