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蟲怕黑怕響聲?幫孩子克服恐懼有方法,講理、過度保護要謹慎

2020-12-19 育兒琦說

文|王大可

孩子突然害怕一些事物

3個多月前,糖豆出現了一個讓我很是頭疼的狀況:怕蟲子。

看到地上的蟲子就會尖叫大哭,若是身上不小心被爬了蟲子,那就崩潰了,他能一直哭,哭到喘不上氣來,哭到渾身發抖,半天才能緩過勁兒來。

如果僅僅是怕蟲子就算了,誰知到後來延伸到怕各種與蟲子相似或有關的東西,一看到就身體顫抖崩潰大哭:

看到衣服上有黑色的點點,就開始大哭!

看到牆上有個蜘蛛網(都沒有看到蜘蛛),就開始大哭!

看到書上有蟲子的圖片,就開始大哭!

看到地上有個形似蟲子的雜物(可能是他自己掉落的食物殘渣),就開始大哭!

甚至在洗澡盆中有任何的漂浮物,他都會認為是蟲子,一看見就各種哭,非得讓我把它撈出來才行。要知道,小孩子整天摸爬滾打於任何的角落,且有些衣服就是容易起小球球的,所以浴盆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形似蟲子的東西,這種東西在水面上飄來飄去是很難被抓住的,好不容易抓住一個,他又發現了另一個,洗一個澡都不讓人省心,經常大哭著要爬出浴盆不要洗澡了!

受他影響,整天弄得我也神經兮兮的,嚴重影響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正確看待「孩子恐懼」這件事

孩子突然有開始怕一些東西的現象,其實是很常見的。一歲後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慢慢地脫離了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會開始害怕一些讓你哭笑不得的事物。

就像我表姐家上了小學的壯壯一樣,直到現在他還會怕一些東西,比如之前帶他去動物園看動物,當看到玻璃屋中的黃金大蟒蛇後,回到家鬧騰了很久都不肯睡覺,他說害怕床下會有蛇……

相信許多父母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因為孩子還小,人生閱歷很有限,難以判斷事物是否真的危險,所以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基因中的記憶會起作用——例如怕聲音響,怕黑,怕蟲子,怕被人一直盯著看等。

孩子再大一些,想像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小孩子就容易分不清想像與現實,會害怕一些由自己想像出現來的情節,例如:之前曾看到網友說,幼兒園裡進行安全教育,說在著火的情況下不能進電梯,他家孩子從此就開始害怕坐電梯了。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恐懼」其實是人類最基礎的一種情緒,它保護著我們人類繁衍至今,若是沒有「恐懼」這種情緒存在,那人類早在十幾萬年前就滅絕了。相比害怕的孩子來說,什麼都不怕的孩子其實會讓你更加頭疼,因為他無時不刻都在被自己的好奇心置於危險的境地。

大部分家長在看到孩子害怕時,第一個反應就是給孩子講:「這有什麼好怕的」,之後再給孩子講道理,試圖說服他「這個一點都不可怕」,廢了半天口舌發現孩子並不為之所動,就開始亂扣帽子,說孩子「膽子太小,一點都不勇敢」。

還有一部分家長會過度保護孩子,由著孩子,從此再也不讓孩子接觸到他所害怕的事情、從此就固定下來了某種與恐懼有關的習慣,例如:有些孩子從小到大房間內都開著長明燈。

這兩種方式都比較極端、都是錯誤的,前者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後者則加重了孩子的恐懼,這些對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會有相反的效果。

恐懼就是恐懼,它來自人的內心,與開心、生氣一樣,很難從理性上進行抑制。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的關注點不要再集中在孩子害怕的那件東西上了,而是要集中關注在孩子的心靈感受上。

那麼,遇到孩子害怕的情況,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一、承認孩子的恐懼

不要和孩子長篇大論講道理,向孩子辯證這個東西沒什麼可怕的,這樣做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認為你不理解他。

在一開始,我也告訴害怕蟲子的糖豆說:「你幹嘛害怕它呀,你可比蟲子大多了,它應該怕你才對啊」,說完,我心中還暗暗為自己的機智鼓了掌。後來我發現這個說法對糖豆一點作用都沒有,他依然害怕蟲子。雖然我說得很巧妙,但依舊否定了糖豆恐懼的感受。

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講任何的道理都是蒼白無力的,你要做的是:飛快地跑過去,給孩子一個踏實的擁抱,告訴他:「寶貝怕了對不對,媽媽在你身邊保護你,不怕哦……」

若是孩子堅持要離開令他害怕的地方,請順從他的請求。

孩子獲得了安全感後,才有克服恐懼的可能。

二、嘗試讓孩子認識令他感到恐懼的事物

產生恐懼的最大原因就是未知與陌生,人很難對已經很熟悉的東西產生恐懼,所以,可以運用各種方式讓孩子去認識令他恐懼的東西。但要注意,不要強迫他們去做。

就像糖豆害怕蟲子,我開始會捉幾隻小蟲子放進透明的盒子中讓他看,當然,一開始他會拒絕看,我也不強迫他,就把蓋子蓋上放在桌子上,沒過兩天,糖豆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慢慢敢接近盒子觀察裡面的蟲子了。

之後,我還給他看了一些有蟲子的繪本書,一開始他能接觸一些Q萌版的蟲子,我給他講這些毛毛蟲有多麼可愛,蝴蝶有多麼的漂亮,在熟悉之後,就逐漸給他看一些真實的蟲子圖片了。

能接受圖片中真實的蟲子後,他對於現實中比較安靜的蟲子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最後又看了一些有關蟲子的動畫片,再到後面看科普片中真實蟲子的視頻。等他連這個都不排斥了,對於再見到的真蟲子也就不那麼害怕了。

三、給孩子「脫敏」的機會

當孩子因為恐懼而突然有的小怪癖,不要急於去「改毛病」,也不要特別的去「維護人設」,要嘗試做一個刻意「健忘的媽媽」。

無論你認為孩子有多麼害怕這個事物,也不要刻意去幫孩子清除這個事物,就讓它在生活中按照平時出現的頻率出現,刻意健忘孩子的怪癖,但要記得:在孩子因為恐懼做出來害怕的表現時,你要做出積極的反應。

例如,糖豆害怕洗澡水中有不明漂浮物,我也不會專門把水中的東西撈出來讓什麼都沒有。若是糖豆在表示害怕時,我會立刻盡全力去抓這些東西,當然,要花費好一段時間才能抓住一個(故意的)!而這個過程,也就是讓他「脫敏」的過程,他會知道媽媽在一旁在努力保護他,也就能放下心來,能有心情去觀察令他感到害怕的事物了,時間久了,自然就發現「這東西也沒什麼好怕的」!

果然,兩個月過去了,糖豆終於能無視洗澡水中偶爾會出現的不明漂浮物了。

在帶他在室外玩時,也會看到蟲子,當有蟲子爬到他身邊時我會裝作什麼都沒看到,只有在他表示害怕時,我才會馬上把蟲子趕走。糖豆在一開始還是會大哭,但過了1個多月後,也只就哼唧兩聲了事了,最後就算看到蟲子也不會有什麼反應了,並且有時候還會自己動手轟!哈哈~~

四、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進步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家長身上首先要有正能量,這樣才能傳遞給孩子。

曾經糖豆是很喜歡狗狗的,但我怕狗狗身上不乾淨或會突然襲擊人,而我本身也有點害怕狗狗,之後每當糖豆要去稍大一點的狗狗身邊時,我都下意識地拉住他,時間一久,糖豆就突然害怕起了狗狗。為此,Z先生還吐槽我說:「你自己害怕狗,這下帶得孩子也害怕了,之前見到狗狗他都是一副無比開心的樣子,現在見到狗狗就像老鼠見了貓……」

之後我想了想確實不應該這樣,最起碼見到可愛的小狗狗是沒必要害怕的。

後來當我在小區在看到有小狗狗出現時,我就會主動與狗主人打招呼,摸摸小狗狗,並鼓勵糖豆也這樣做,一來二去糖豆也不怕了,我也沒之前那麼怕了。

其實我之前也是很害怕蟲子的,像知了、蚯蚓這些更是不敢碰,自從養了娃後,現在也不太怕這些了。

五、循序漸進,鼓勵為主

像在前面說到的那個怕坐電梯的例子,我是這樣建議的:首先家長要承認孩子對電梯的恐懼,之後再鼓勵孩子進電梯:

「邁出一步進去可以嗎?」若是可以,就使勁兒誇孩子。

等下一次可以嘗試在裡面待2/3秒,在電梯門關之前就出來,若是孩子沒哭,繼續誇他。

之後試著讓孩子只坐一層電梯就出來,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儘可能不要強迫孩子,保持與孩子的肢體接觸,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

這樣的訓練方式,一定會比那些不顧孩子感受強逼著坐電梯,或直接迴避電梯只用步梯的方式要積極得多。

表姐家壯壯怕蛇是這樣收場的

表姐說那天上了一天課很累,非常想要休息,無論怎樣給壯壯解釋「蛇不會進家裡的,更不會跑到你床下」,壯壯死活就是不敢睡覺。

表姐有些不耐煩了,想要離開壯壯的房間。結果壯壯就大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哽咽道:「媽媽不要走,我真的很害怕!」

表姐停下了腳步,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錯誤:「孩子就算已經8歲了,就算能懂得些道理了,但依舊還會感到害怕呀!」

之後表姐抱著壯壯說:「媽媽不走,就在這裡陪你,不要怕!」

剛才還在哭鬧不願意睡覺的壯壯馬上就躺在了床上,表姐就一直拉著他的手在一旁陪他。

「我總是想到蛇,想到了就害怕,媽媽我該怎麼辦?」壯壯睜著眼睛說。

表姐說:「那你就想點其他的事情,想點去遊樂場的事情怎麼樣?」

「我還是會想到蛇,怎麼辦?」壯壯過了一會兒說道。

「那你想點上次在學校演出的事情?」表姐說。

壯壯想著就笑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可是媽媽,我還是會想到」

表姐說:「那你數水餃吧,一個水餃兩個水餃三個水餃……」

之後壯壯就數了起來,數到四十多時,他突然對表姐說:「媽媽,我不怕了,你可以走了,但不能走太遠哦!」

表姐會心笑了,因為她知道,壯壯找到了能讓自己克服恐懼的方法了。

結語

因為每個孩子不同,害怕的事物也不相同,克服恐懼的方法也可能不盡相同,每個家長都可以動腦想出一些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方法。

但在實施之前,請先回到自己的童年,想一想當年你在害怕一些事物時,最需要得到什麼樣的幫助,你會更容易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不要說小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有害怕的時候,而在害怕時,最渴望的不是有人給你講大道理,而是希望有來自親朋好友的理解與陪伴。恐懼之餘,還能有一個可以帶來安全感的懷抱,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這份幸福!

相關焦點

  • 明星最害怕什麼,熱巴怕水,鹿晗怕高,王俊凱怕蟲,看到趙麗穎:意料不...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恐懼的東西,有的可能是某個物件,有的可能是某種動物,有的還可能是某個地方或者某個人,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去嘲笑別人的恐懼。其實明星也是普通人,雖然平時的他們都生活在聚光燈下面,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成長經歷,那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那大家知道明星們都怕什麼嗎?一起來看看這些明星所怕的東西吧。
  • 怕影子、怕聲音、怕黑,寶寶啥都怕是膽小嗎?3步幫寶寶克服恐懼
    寶寶自言自語說:「它們(石榴花)有牙齒,會咬寶寶的腳。」仔細觀察下,發現石榴花的邊緣,有鋸齒狀的三角形,看起來還真有點像牙齒呢!它一直在喊「我要什麼」,這種需要的另一面就是恐懼, 恐懼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發展的源泉,因為有恐懼的存在,才延伸了對安全感的需求。
  • 「媽媽我怕」,孩子不同年齡段最怕什麼?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每個年齡段都不一樣,父母不要掉以輕心對於孩子最害怕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不太一樣的,要知道不同類型的恐懼,也是有著不同年齡的發展特徵的。孩子們的恐懼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類型的恐懼往往與先天的遺傳基因有著密切的聯繫,會在孩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顯示出來。
  • 黃子韜怕蟲被學員吐槽,並問為何不能怕蟲,你接受膽小的男生嗎?
    相比黃子韜怕蟲,林俊傑怕西紅柿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據說,林俊傑覺得西紅柿有一種鐵鏽的味道,而且吃的時候會濺出汁液來,這點讓他很害怕,甚至看都不敢看。雖然這個害怕的點也是很奇特了,但每個人經歷的不同,我們無法對他人的恐懼感同身受。
  • 「媽媽,我怕!」 丨孩子的各種恐懼從哪裡來?5招教你應對
    但其實這段分離焦慮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恰恰是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一部分,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對於他們來說是有保護作用的。弱小的孩子正是靠著這種本能的恐懼反應來規避許多可能的危險,同時也能及時向外界求援。繪本是很好的引導孩子克服恐懼的工具,幫助寶寶把不熟悉的「未知」化解為熟悉的「已知」,繪本中的主人公克服恐懼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也起著很好的榜樣作用。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另一種辦法——將恐懼具象化。具象化有什麼好處?
  • 黃子韜怕蟲,周震南怕水,看到鄧超:你最有出息
    黃子韜怕蟲,周震南怕水,看到鄧超:你最有出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當然了,明星也不例外,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下。鹿晗怕什麼?大家應該很了解了,因為恐高,所以害怕坐飛機,如果不是必要的情況,他都不會選擇飛機出行,但身為藝人,要經常為了行程四處跑,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情況,所以也是挺心疼他的。
  • 「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多了,便能了解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桌子,桌子會響,所以聽到桌子響後,就不會再害怕。熟悉了一些不認識的形象,了解到這種形象的名字,可能就不會再把它當做怪物。這些生活常識,可以逐漸幫孩子克服掉恐懼。
  • 「媽媽,有怪物!」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5-6歲的孩子,怕自己受傷,怕失去爸爸媽媽,更怕爸爸媽媽死亡或者離婚,還是會害怕鬼,這時候害怕鬼和妖怪的恐懼達到頂峰,害怕獨自睡覺。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多了,便能了解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桌子,桌子會響,所以聽到桌子響後,就不會再害怕。熟悉了一些不認識的形象,了解到這種形象的名字,可能就不會再把它當做怪物。這些生活常識,可以逐漸幫孩子克服掉恐懼。因為孩子的害怕更多的是來源於未知。
  • 「媽媽我好怕」,每個被迫勇敢的孩子,都有一個"失職"的母親
    你是不是經常聽見孩子會說「媽媽,我好害怕」。怕打雷、怕閃電、屋子裡黑了怕、動靜大了也怕,甚至大公雞、大鵝、黑猩猩等動物也怕。我小時候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怕點」,怕黑黑的房間裡有鬼,怕房子裡有小偷進來,怕壞人趁我睡覺的時候把我抓走。到底有啥好怕的?
  • 楊冪怕打針,王源怕鬼,看到張藝興笑岔氣了
    在之前的綜藝《高能少年團》中,王俊凱一不小心暴露了怕蟲的弱點,「我最怕蟲了…我會瘋…」剛好被楊迪聽見了,當時楊迪就放言說會抓蟲嚇他。於是大家都知道了!在銀幕上經常扮演頂天立地大英雄的劉德華,生活中卻十分怕老鼠。華仔說:「老鼠又髒又難看,當然是人見人怕了。」有一次,劉德華與一位朋友在大排檔吃東西,忽然有隻老鼠竄上朋友的大腿,華仔見狀,嚇得拔腿狂跑,連「拜拜」都沒來得及說一聲。
  • 孩子為何會產生恐懼心理
    孩子對一些事物產生恐懼,是其成長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體驗,它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  如:出生5-9個月的孩子會對陌生人感到害怕;2歲以內的孩子很容易被巨大的聲響嚇住,2歲的孩子最害怕親密相處的人離開他;3、4歲的孩子會特別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怕動物、怕孤獨;5歲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處受傷;6、7歲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恐懼年齡。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可是,當你說「不要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真的能讓孩子不再害怕嗎?可是,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語言或者是行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釋放負能量。當孩子說"害怕"的時候,如果父母敷衍了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不要怕"時,這句話等於堵塞了孩子表達害怕的通道,恐懼便會儲存在潛意識裡,隨時有爆發的可能。所以這樣說,根本不能真正地解決孩子內心的恐懼。反而讓孩子敏感地認為父母在嘲笑,批評自己。
  • 面對孩子的恐懼,一味安撫沒用,做到這3件事才能幫孩子克服恐懼
    她想了半天沒有說話,我接著問她:「我們從你的娃娃中挑選一些很厲害的,放在你的床邊,來保護你,好不好?」她可能覺得這個辦法很好玩,所以就答應了,我本以為這樣的安撫方法可以幫她對抗恐懼,但是沒想到兩天後,她晚上睡覺前又苦兮兮的對我說:「媽媽,那些娃娃都不不夠厲害,都被怪物打敗了。沒人保護我了,我還是害怕。我不想睡覺,我要睜著眼睛。」
  • 孩子拒絕打針?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關鍵
    每次打預防針,當孩子拒絕時,常聽到有家長說,「不痛不痛的,一下子就好了,真的不痛,就像蚊子咬了一下」。還有家長見小孩痛,安慰說,「不要哭了,你要勇敢,你是男子漢,你長大了,這點痛算什麼呀,」。甚至有些家長還會上升高度,批評道,「這點痛都承受不了,將來還能幹什麼啊!?」上面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大概率上,孩子不但沒有克服恐懼,反而反抗得更猛烈。
  • 如何幫孩子克服膽小
    我們知道,大多數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一個恐懼、害怕各種事物的階段。比如,他們會怕昆蟲、怕蜘蛛、怕貓、怕狗等各種小動物,也可能會怕黑、怕自己睡、怕跟陌生人講話等等。當孩子們有這些恐懼害怕體驗的時候,很多家長通常不知道該怎麼做。
  • 怎樣克服孩子看牙醫的恐懼
    家長都知道一個常識看牙和打針一樣一般不會造實質的心理身體傷害,但為什麼有的孩子蹭破一些皮,摔個跟頭爬起來也無所謂,有的孩子卻很怕痛害怕看牙醫?  其實看牙是教會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恐懼和痛苦為學會為自己負責的第一課,從心理的角度孩子孩子成長的早期恐懼和畏難面對痛苦反應的不同情緒都是習得的,其根源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 如何幫0-7歲孩子克服恐懼?
    無論孩子長到多大,也會有一些無法逾越的恐懼,而恐懼的對象也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一味嘲笑他們膽小或者告訴他們要勇敢,並不會消除他們的恐懼。那到底,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呢?
  • 女性開車要克服恐懼心理
    女性開車要克服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 2012-04-06 來源:網際網路
  • 寶寶怕「怪物」,你的做法將影響孩子一生
    其實,孩子怕黑也好、怕鬼也罷,這些現象都是有原因的。1.「泛靈期」的影響在作祟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一種被稱為「泛靈性」的心理現象,是指幼兒期、尤其是處於3~4歲的孩子,會把所有事物都視為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
  • 怕縫隙、怕聲響、怕影子,我家娃是不是膽小鬼?
    寶貝經常會怕一些我們看起來很平常的事,比如害怕較大的響聲、怕縫隙、怕影子、怕陌生人、去迪士尼時看到平時愛的發瘋的卡通人物嚇得嚎啕大哭。。。這真的是因為寶貝天生膽子小,不勇敢嗎?自然不是!其實寶寶們的這種恐懼和「小題大作」,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可以說有著很高的安全意識呢!2.年齡小,身體也小很多寶貝會怕狗狗,對我們成人來說,不會覺得怎樣,但從孩子的視角來看,這可是比自己大了不知道多少的龐然大物,看著就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