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一位網友發布了一段有趣的視頻:1歲多的小萌娃散步時發現影子一直緊跟著她,剛開始還「張牙舞爪」試圖反擊,最後發現影子總和他做一樣的動作,瞬間嚇得淚奔了!
對於大人而言,影子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現象,一束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體上,便會形成影子。但看得見、抓不著的影子,對於很多年幼的孩子來說,卻是一種神秘又可怕的事物。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膽小」,只是寶寶缺乏生活經驗,想像力又豐富,很難分清想像和現實,所以會害怕一些莫名其妙讓人哭笑不得的事物。
比如:有的小寶寶還會害怕石榴花,問寶寶為什麼怕它呀?寶寶自言自語說:「它們(石榴花)有牙齒,會咬寶寶的腳。」仔細觀察下,發現石榴花的邊緣,有鋸齒狀的三角形,看起來還真有點像牙齒呢!
有的寶寶會害怕楊樹芒,每年春天一串一串的從樹上掉下來,像極了毛毛蟲,我家寶寶小時候特別害怕楊樹芒,每次到路上都是點著腳尖走。
有的寶寶甚至有時候會怕動畫裡的角色、怕繪本裡的蜘蛛、蛇,換了裝的的爸媽……
甜馨之前在《爸爸去哪兒》節目裡,就被賈乃亮裝扮的豬八戒嚇得大哭,她分不清楚哪是爸爸,哪是妖怪(哪怕爸爸一直在叫她的名字),她還以為爸爸被豬八戒抓走了。
美國心理學家迪爾茨認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我和靈魂倆個部分。自我關注的,是我們周圍的生存環境,是我們的需要。它一直在喊「我要什麼」,這種需要的另一面就是恐懼, 恐懼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發展的源泉,因為有恐懼的存在,才延伸了對安全感的需求。
面對寶寶這一類的恐懼,我們可以引導寶寶,和寶寶一起做小實驗,解密這些「神奇」的事物,從而消除寶寶的恐懼。
以害怕影子為例,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影子,了解影子的成因、特點及其用途,同時,還能幫助孩子發展觀察力、探索能力,克服內心的恐懼!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分三步。
第一,和孩子一起做小實驗或者遊戲,幫助孩子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你可以這樣做:
讓孩子站在陽光下,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告訴孩子當陽光照射在我們身體上時,由於身體是不透明的,所以會遮擋一部分光線,沒有光照的地方會變暗,也就形成了影子。
用手電筒照射蘋果,通過開燈、關燈、調節燈的亮度,讓孩子近距離觀察影子產生的過程。
第二,和孩子一起探索影子的更多特點,你可以這樣做:
引導孩子觀察身邊事物的影子,讓孩子說一說影子的形狀和物體本身的形狀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拿著手電筒,從上、下、左、右等各個方位照射同一個蘋果,讓孩子找一找蘋果的影子在哪裡,並通過探索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影子,了解光與影子的位置關係。
第三,體驗影子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你給可以這樣做:
在驕陽下尋找一片樹蔭,讓孩子感受影子帶來的涼爽;
模仿古代人,為孩子記錄一天內不同時間點的影子長度,以此判斷時間;
給孩子看X光片,告訴孩子醫生可以通過X射線穿過人體留下的影子,診斷病情;
利用圖片、視頻向孩子展示,科學家可以通過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山峰的高度;
帶孩子看一出皮影戲,欣賞表演者們用影子創造的藝術。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多嘗試一些方法和孩子一起揭開「影子」的神秘面紗,讓孩子不再感到害怕,盡情地感受光影世界的無窮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