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產演繹,ID:zzlsg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文/夢想會飛的豬 公眾號/地產演繹
今天演繹君和大家聊聊,買房和科學公式之間的關係。最近演繹君寫文章經常性卡殼,還望各位看官見諒。
01 複利公式
古印度國王舍罕王為了獎勵他的宰相達依爾(西洋棋發明人),問他需要什麼,達依爾回答說:「國王只要在西洋棋的第一個格子裡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裡放2粒麥子,第三個格子裡放4粒麥子……以此類推,直到放滿64格。」
國王覺得這個條件太容易滿足,就開始往裡面放麥子。直到最後,國王才恍然大悟,把全國的小麥都拿來,也無法滿足宰相的條件。
那麼宰相具體需要多少麥粒呢?2^64-1(粒),也就是1844億億粒,這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公式=P(1+i)^n,這個公式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複利大部分人將其運用於投資方面,最知名的非查理芒格莫屬,他在《窮查理寶典》當中多次提到複利。
在過去的45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伯克希爾公司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偉大的公司之一。
複利的力量僅僅能在投資模型方面使用?
答案是否定的。
先來看看最近比較火的一組數字0.99^365與1.01^365,後者是前者的多少倍呢?不是10倍、20倍、50倍,而是1453倍。
通俗來講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進步n天之後你將會獲得巨大的進步。
那麼複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生活中凡是複合這一規律的事情,都可以視為複利效應。
這個公式具體到個人成長當中,就是精進,每天持續不斷的進步,最後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少年時候非常笨。
有一次他在家裡面背書,背了幾百遍都沒有背會,房梁上的小偷等的不耐煩了,直接跳下來給曾國藩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從此以後曾國藩立志一定要有所成就。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曾國藩「立言立志立行」,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曾國藩的行為就是終身踐行複利,從一個被小偷嘲笑的笨小孩一步步成長為一代名臣。
對於買房來說:時間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房子會隨著國運慢慢增值,我們需要的只是耐心。
02 概率疊加
每年5月伯克希爾公司都會在奧馬哈舉辦股東大會,聽一下股神對於投資的思考,感受一下財富的氣息,然後再參觀巴菲特沒有計算機的辦公室。
在巴菲特的辦公室當中掛著一張美國棒球手的海報。海報中棒球手準備揮桿,而旁邊的則是由眾多棒球手排列成的一個矩陣,每個棒球手都有一個數字。
巴菲特說海報上的棒球選手對他投資理念影響極大。
這位棒球選手被稱為「史上最佳球手」,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中最後一個年度打擊率在0.4以上的球員,位列美國《體育新聞》雜誌評選的史上最佳運動員第八位。
他把擊打區域分為77個,每個區域只有一個棒球大小。只有當球進入最理想的區域,才揮棒擊打,這樣能保持0.4的擊打概率。
如果勉強去打邊緣位置的球,他的擊打概率會下降到0.3或者0.2以下。
其實在生活當中你總會發現一些這樣的事情,總有人能做成一些事情,而總有人做不成一些事情。
比如一位學校的師姐採用某種策略面試成功某家公司,一位創業的老前輩經過一番策略之後創業成功。
這些案例證明生活是概率分布,我們要做大概率的事情。通俗來說就是生活中的各項條件發生都是概率分布,我們要做把握最大的事情。
概率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物理概率,也就是計算一件事情發生的頻次佔結果總數中的百分比,比如一枚骰子擲出來「1」的概率為1/6,這樣通過系統可以直接計算出來。
另一種概率是主觀概率,比如明天的天氣如何?旅途當中可不可以遇到一個漂亮的姑娘?老闆的心情如何?
對於主觀概率來說,當你了解的信息越清楚,推測的準確性就越大。
理解完概率之後,那麼概率如何幫助我們進行決策呢?答案是「決策樹理論」工具。
畫一個決策樹的方法通常包括三步:
第一步,列出你想實現的目標或者想解決的問題第二步,在它右側畫出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所有方案第三步,在所有方案下面列出這種方案可能的各個結果以及出現的概率
比如,你已經工作三年,想要進一步增加自己的收入,你可能的選擇有:
自己創業當老闆,可以提高收入,但是風險較大或者做一份兼職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繼續努力的工作,增加自己的收入
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應該是去創業還是找一份兼職?讓我們用決策樹的方法思考一下。
那麼如何進行決策呢?計算每一個方案可能的收益,然後比較高低。方法是:把每一個方案下的每一個結果的收入和它的概率相乘,然後求和。
創業的收入期望:100*5%+50*20%+10*30%……=18.5萬元兼職的收入期望:100*1%+50*30%+10*20%……=20.18萬元工作的收入期望:100*1%+50*10%+10*30%……=11.95萬元收入期望:兼職20.18(萬元)>創業18.5(萬元)>工作11.95(萬元)
因此最恰當的選擇應該是兼職,當然這只是演繹君隨便說的一個例子。
概率分布問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持續要做那些高概率大把握的事情,這樣才會出現更好的結果。
對於買房來說:一定要賭大概率事件,開發商、區域等等。
03 二八法則
1895年,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帕累託在研究國家財富的分布的時候,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每個國家的財富都呈現出一種分布方式,少部分人佔據了大部分財富,在坐標軸上,這是一個頭部嚴重向左靠攏,還拖著一個常常尾巴的分布。
用數學表示就是「節點具有的連接數和節點的乘積是一個定值」,被稱為冥律分布。
簡單的說,在一個特定的系統裡面,如果有10個人且每個人有10萬,那麼擁有1000元的就有100個,擁有10元錢的就有10000人。
冪律分布的第一個特徵:高度的不均勻。用最通俗的表達就是「二八法則」「馬太效應」或者是「長尾理論」。20%的客戶帶來80%的收益、20%的人擁有80%的收入……直白的說,不公平是大自然的常態。
冥律分布的第二個特徵:分形。一個圖形細分之後,每一個部分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
冥律分布是無處不在的,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是:社會和大自然的大部分系統都有重點,做事情一定要抓住重點,持續的抓住重點,就抓住了高效的關鍵。
我們如何利用冥律分布的二八法則快速提高自己?
古典老師的《躍遷》當中說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英語培訓行業當中,有一群人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人——他們不是比其他人更聰明或者更加努力,而是採取了更加聰明的學習策略。
跑的快的老師通常是快速的圍繞培訓的技能先跑一遍,先學最精華的,然後再換另一項繼續修煉;另一種跑的慢的老師,老老實實的在一個領域做到90分以上,在進入另一個領域。
聰明的老師最是懂得二八法則——先投入20%的時間,把專業知識提升到80分,然後在研究課程設置,同樣是快速達到80分,下一步再研究怎麼能把它達到講好……
這樣下來用單項投入80分的精力,在5個項目裡面分別拿到80分,成為一個400分的老師;而相比之下特別專業的老師,只有100分。
與其100%的精力學習某一個領域的額100%,不如用80%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其實二八法則也有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20%-80%二八法則二次方——4%-64%二八法則三次方——0.8%-51.2%
那樣你的效率就是別人的好幾十倍。
特別是在現在社會,我們要用二八法則的三次方,持續放大自我的效能。
啟示:社會階層是註定是固化的,買房是為數不多讓你實現階級躍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