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糖的鑑定一定需要水浴嗎?

2021-02-08 康樂一中生物學習吧

摘要:利用葡萄糖溶液分別在常溫和一系列的溫度梯度下與銀氨溶液、斐林試劑進行反應,結果發現葡萄糖在常溫也可以發生教材中描述的現象,而且隨著水浴溫度的升高,反應的速度越來越快。

關鍵詞:銀鏡反應、還原糖、水浴加熱、醛基

 

1實驗背景

2名學生在做化學實驗銀鏡反應時,將葡萄糖加到銀氨溶液後沒有水浴加熱,竟然在試管壁上也有一層銀析出。

此案例引起筆者的思考,通過仔細翻閱學生的化學教材後,筆者發現對於銀鏡反應教材是這樣描述的:銀氨溶液中的在潔淨的試管裡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後搖動試管,同時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此時的溶液叫做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或還原糖),振蕩後將試管放在熱水中溫熱。觀察是否有光亮而均勻的銀鏡產生,進而判斷乙醛(或還原糖)能否將銀氨溶液中的銀離子還原為銀單質。

作為一名生物學教師,筆者想到生物學教材中也有還原糖的鑑定實驗,不過不是與銀氨溶液,而是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一處是在必修1中關於還原糖的鑑定,一處是在必修3「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澱粉的分解作用」。對於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的反應,必修1指出應採取50~65℃水浴加熱,而必修3沒有提及水浴加熱和溫度的控制,只是給出一幅彩圖——將盛有反應物的試管直接放在酒精燈的外焰處加熱,結果出現磚紅色。

生物學教材必修1和必修3中的溫度設置是不一樣的,如果必修3直接將反應物放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溫度很容易超過65℃。筆者思考,因為這2個反應的本質都是還原糖中游離的醛基被氧化,可為什麼在不同的溫度下都可以進行?有何規律?帶著以上疑問,筆者設計了相關實驗進行探究。

2實驗儀器與材料

燒杯、試管、水浴鍋、試管架、溫度計、標籤紙、計時器、0.2g/mL的葡萄糖溶液、斐林試劑(現配現用,A液為0.1g/mL的NaOH,B液為0.05g/mL的CuSO4)、2%的AgNO3溶液、2%的氨水。

3實驗步驟

1)選取6支清潔的試管分別編號1~6,每管加入2%的AgNO3溶液直至1mL,隨後用膠頭滴管加入2%的氨水,邊滴邊振蕩,直至試管中最初出現白色絮狀沉澱剛好溶解時為止,此時得到的溶液為銀氨溶液,主要成分為氫氧化二氨合銀。

2)沿試管壁逐滴加入4、5滴葡萄糖溶液,輕輕搖勻,分別放入常溫和30℃、40℃、50℃、60℃、70℃的水浴鍋中,觀察並記錄試管壁析出銀的時間。

3)另取8支清潔的試管,編號1~8,每支試管加入葡萄糖溶液1mL,在向各試管中同時加入斐林試劑的A液和B液0.5mL,搖勻後分別放入常溫和30℃、40℃、50℃、60℃、70℃、80℃、90℃的水浴鍋中,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並記錄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時間。

4)以上各組實驗重複3次,統計每次反應時間求平均值。

4實驗結果

1)銀鏡反應中各試管析出銀的時間。

2)斐林試劑與葡萄糖的反應。

實驗過程中顏色變化:試管中的溶液由藍變綠,再變成紅棕色,最後生成磚紅色沉澱物。實驗中各試管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時間如表2。

5分析與討論

1)本實驗分2個部分,分別是葡萄糖與銀氨溶液、斐林試劑進行反應。與斐林試劑的反應設置了常溫、30℃、40℃、50℃、60℃、70℃、80℃、90℃共8個梯度,結果表明溫度越高反應越快;而銀鏡反應時沒有設置80℃、90℃實驗組,這是由於考慮到銀氨溶液在高溫下可能會生產易爆的疊氮化銀,但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推斷在更高的溫度下,銀鏡反應的速度也會加快。

2)葡萄糖與銀氨溶液、斐林試劑的反應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葡萄糖中游離的醛基被氧化成羧酸化合物,同時銀氨溶液中的Ag+被還原成單質銀吸附在試管壁,而斐林試劑中的Cu2+被還原成Cu2O(磚紅色的沉澱物),說明化學和生物學在學科間有密切的聯繫,化學或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中如果能將這2個實驗相串聯,可以起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實驗發現葡萄糖與銀氨溶液、斐林試劑的反應都可以在常溫下進行,但隨著水浴溫度的不斷升高,出現反應結果的時間不斷縮短,且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分析原因,可能是較高的溫度使反應物分子獲得較高的自由能,運動速度較快,加速了分子之間碰撞的概率,反應速率也加快;而在常溫下,物質碰撞的概率較低,因此反應所需的時間較長,銀鏡反應在常溫下需要18min,而與斐林試劑甚至1h才會出現磚紅色沉澱。

4)通過實驗發現葡萄糖與斐林試劑在反應過程,試管先由藍綠色變為紅棕色,再生成磚紅色沉澱,這與教材的描述相符。但不同溫度下顏色變化的進程有明顯差異,90℃下顏色變化很快,幾乎觀察不到紅棕色出現,而常溫下約40min後才能觀察到藍綠色漸變為紅棕色,只有在50~60℃的實驗組顏色變化才比較適中,即試管中溶液在1.5min後逐漸生成紅褐色,而後的1~2min又逐步產生磚紅色沉澱,現象非常明顯。因此筆者認為,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的必修1和必修3中針對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的實驗採用2種不同的溫度並非前後矛盾。教材必修1第18頁是對還原糖、脂肪、蛋白質與澱粉4類有機物的鑑定,考慮到很多學校會開設這一部分的實驗課,而實驗課往往只有45min,因此如果水浴加熱的溫度過低,還原糖的反應時間過長,無法在1節課內完成,若溫度過高則反應又過快,無法有效觀察到顏色漸變的過程,對於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無法使其產生較強的感性認識,而選擇50~65℃進行操作既能滿足課堂時間的要求,也能有效地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必修3第103頁「探究土壤微生物對澱粉的分解作用」是建立在必修1實驗的基礎上,利用斐林試劑只要檢驗磚紅色沉澱並且現象越明顯,就能說明微生物對澱粉的分解

相關焦點

  • 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的區別
    還原糖的分子結構中一般有游離的醛基或酮基。醛基容易被各種強或弱的氧化劑氧化成羧基,因此有游離醛基的醛糖,都具有還原性,是還原糖,如葡萄糖、半乳糖等。許多酮糖也是還原糖,因為它在鹼性溶液中可以異構化為醛糖。斐林試劑和班氏(Benedict)試劑都是常用的檢測還原糖的試劑,它們與還原糖發生反應會產生磚紅色的沉澱,臨床上常用於檢測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 斐林試劑、還原糖、非還原糖
    醛基容易被各種強或弱的氧化劑氧化成羧基,因此有游離醛基的醛糖,都具有還原性,是還原糖,如葡萄糖、半乳糖等。許多酮糖也是還原糖,因為它在鹼性溶液中可以異構化為醛糖。斐林試劑和班氏(Benedict)試劑都是常用的檢測還原糖的試劑,它們與還原糖發生反應會產生磚紅色的沉澱,臨床上常用於檢測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 西瓜汁能否用於檢測組織中的還原糖?
    在一些試題及實際操作中,部分線教師認為西瓜含有色素,對於鑑定時顏色變化起著掩蓋的作用,不能用於作為可溶性還原糖的鑑定材料。實際實驗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無論蘋果還是梨,榨出汁後不久便由近於無色漸變為棕色,且隨放置時間的延長而加深。這是因為蘋果和梨果實中含有兒茶酚等物質,破碎後的細胞釋放的酚氧化酶將兒茶酚氧化成棕色的醌類化合物。嚴格地講,這些棕色的化合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幹擾實驗。
  • 關於還原糖鑑定實驗中斐林試劑的釋疑
    在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這個實驗中,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18頁對檢測還原糖的試劑——斐林試劑進行以下說明:①斐林試劑的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注入;②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鐘。 對這一實驗,學生往往有以下兩個疑問:①斐林試劑是否一定要混合後才能使用?②斐林試劑是否必須在50~65℃這個溫度範圍內才能作用,低於這個溫度可不可以?沸水可不可以?
  • 寫作討論 | 關於還原糖鑑定實驗中斐林試劑的釋疑
    (3)再次提醒各位作者,在投稿之前一定要認真修改文章,從各個方面追求與目標刊物的形似,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編輯的尊重。(4)文中原話「還原糖鑑定實驗是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個實驗」,而據查教材的第一個實驗是「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因此,在寫作時應更嚴謹一些,遇到拿不準的問題要去查,不要想當然地寫。
  • 一個生物老師的化學思考——鑑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為什麼要現配現用呢?
    慶安高級中學的生物教師馬麗園老師,在生物教學中一直有一個疑問:「鑑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為什麼要現配現用呢?」
  • 生化實驗 | 肝糖原的提取、鑑定與定量(兔子ocean)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鑑定與蒽酮比色測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項,掌握其操作方法。3、正確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調微量取液器。4、熟練運用溶液混勻的各種方法。5、正確掌握溶液轉移的操作。6、正確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計。
  • 【美食】電飯鍋水浴大法好,牛排三文魚煎不老
    所以我一定要跟你們分享一下!! 如果你作為一個海外黨還不知道小高姐,就讓我鬥膽給你科普一下: 小高姐是旅居加拿大的陝西人,是業餘烹飪界的大神! 她的特點是條理特別清楚,而且不光告訴你怎麼做,還深入淺出地解釋給你為什麼。
  • 高中生物分離鑑定類實驗的教學研究
    這類實驗需要充分了解待鑑定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理解提取和鑑定的原理,根據實驗原理去尋找適當的實驗方法、實驗材料及儀器藥品,並通過一定的技術操作達到實驗目的。教材實驗名稱提取分離方法鑑定原理必修一分子與細胞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無需提取分離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反應形成磚紅色沉澱脂肪與蘇丹Ⅲ結合形成橘黃色,與蘇丹Ⅳ結合形成紅色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出現紫色反應
  • 臨床常見病原微生物的關鍵生化鑑定試驗【圖文】
    這得益於笨神13年在湘雅醫院進修了微生物,然後對一些手工的鑑定試驗有所接觸。細菌的鑑定可以從細菌形態與染色、細菌的培養特性和一些關鍵的生化反應、以及血清學試驗。(3) 試管法:取試管2 支,分別加入0.5ml的血漿(經生理鹽水1: 4稀釋),挑取菌落數個加入測定管充分研磨混勻,用已知陽性菌株加入對照管,37C 水浴3~4 h。血漿凝固者為陽性。
  • 交通事故傷殘鑑定需要肇事方知道嗎?傷殘鑑定在哪裡做?
    每一次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會帶來一定的損失,嚴重情況下甚至會有人員損傷,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以及傷殘鑑定來決定賠償標準。那麼在做傷殘鑑定的時候需要肇事方知道嗎?傷殘鑑定在哪裡做?    一、交通事故傷殘鑑定需要肇事方知道嗎答:不用肇事方到場。二、傷殘鑑定需要提什麼什麼材料無論通過何種委託方式,傷者都要提供相關材料。
  • 「還原糖的檢測」中2個常見問題的探討
    摘要:指導學生做「還原糖的檢測」實驗時遇到一些問題。筆者嘗試結合初中「葡萄糖的檢驗」方法做「還原糖的檢測」實驗,發現一些有趣的、值得探究的問題。如果用上述「葡萄糖的檢驗」方法來檢測組織樣液中的還原糖,結果會如何呢?2結合「葡萄糖的檢驗」做「還原糖的檢測」筆者嘗試結合初中教材介紹的方法做「還原糖的檢測」實驗。初中教材沒有具體規定葡萄糖溶液滴加的滴數。那麼,組織樣液(本實驗用皇冠梨的梨汁,時間一般為國慶節前後)使用多少滴實驗效果最好呢?
  • 什麼材料可以做親子鑑定,做親子鑑定需要身份證嗎
    核心提示:什麼材料可以做親子鑑定,做親子鑑定需要身份證嗎?看做什麼親子鑑定。DNA親子鑑定可以分為個人隱私親子鑑定和司法親子鑑定,其中做司法親子鑑定是需要身份證的。   什麼材料可以做親子鑑定,做親子鑑定需要身份證嗎?看做什麼親子鑑定。
  • 微生物檢驗常規鑑定技術
    不同微生物在某種培養基中生長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徵有很大差異,而同一種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培養特徵卻有一定穩定性。,以此可以對不同微生物加以區別鑑定。因此,微生物培養特性的觀察也是微生物檢驗鑑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 細菌的培養特徵包括以下內容:在固體培養基上,觀察菌落大小、形態、顏色(色素是水溶性還是脂溶性)、光澤度、透明度、質地、隆起形狀、邊緣特徵及遷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