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糖的檢測」中2個常見問題的探討

2021-02-09 囡波灣生物

摘要:指導學生做「還原糖的檢測」實驗時遇到一些問題。筆者嘗試結合初中「葡萄糖的檢驗」方法做「還原糖的檢測」實驗,發現一些有趣的、值得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葡萄糖、梨汁、鮮紅色、褐色

 

1實驗中的疑惑及初、高中教材相似內容的比較

還原糖的檢測實驗,(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①先介紹檢測試劑——斐林試劑(斐林試劑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斐林試劑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再介紹檢測的方法與步驟:①向試管中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注入1mL斐林試劑(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注入)。③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④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生物組織樣液的製備參照(舊)人教版高中生物(第1冊)。將蘋果或梨洗淨、去皮,切成小塊後與等質量的水一起用研缽研磨(或用磨漿機榨汁),最後過濾製得。再依據上述方法與步驟指導學生做「還原糖的檢測」時發現:實驗中產生的沉澱顏色一般呈暗紅色或橙黃色不等,確實與一些紅磚頭顏色相似,但與高純度的Cu2O呈現的鮮紅色或深紅色差異明顯,這是為何?此外,靜置後的試管中上清液常呈現褐色,這又是為什麼呢?

滬教版化學9年級下冊有一個類似的實驗——葡萄糖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加5%的硫酸銅4~5滴,混合均勻,生成藍色的Cu(OH)2。向上述試管中滴加幾滴10%的葡萄糖,並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片刻生成紅色的Cu2O沉澱。比較可發現:初中教材講實驗中生成紅色的Cu2O沉澱,而高中教材說反應後生成磚紅色沉澱;2個實驗中試劑用量差異較大;加熱方法也有不同。如果用上述「葡萄糖的檢驗」方法來檢測組織樣液中的還原糖,結果會如何呢?

2結合「葡萄糖的檢驗」做「還原糖的檢測」

筆者嘗試結合初中教材介紹的方法做「還原糖的檢測」實驗。初中教材沒有具體規定葡萄糖溶液滴加的滴數。那麼,組織樣液(本實驗用皇冠梨的梨汁,時間一般為國慶節前後)使用多少滴實驗效果最好呢?

2.1方法與步驟

①分別配製0.1g/mL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梨去皮、取少許切成小塊,放入研缽中研磨(不加水)。待磨碎後,在研缽中向一側擠壓磨碎物,並稍傾斜研缽,片刻即可得到基本無色的純梨汁。③取6支潔淨的試管(用帶刻度的離心管較為方便)編號,先分別向各個試管中加入2mL0.1g/mL的NaOH,再滴入4滴0.05g/mL的CuSO4,震蕩搖勻(多數教材、教參介紹的斐林試劑用此法配製,CuSO4溶液的用量範圍在4~6滴)。④按表1所示向各個試管中小心滴加梨汁。將6支試管振蕩搖勻後,同時放到熱水浴鍋加熱。

2.2實驗結果觀察與分析

仔細觀察發現:反應過程中0號試管顏色基本不變;1號試管儘管反應稍慢些,但明顯可見藍色絮狀沉澱向鮮紅色漸變;其他試管中的混合液顏色變化相對快些,皆會由淺藍色漸變為橙黃色。待加熱反應結束後靜置一段時間,繼續觀察。記錄結果見表2。

當CuSO4用量為4滴時,滴加1滴梨汁的試管鮮紅色沉澱中夾帶少量藍色沉澱,表明1滴梨汁的用量相對少了些;滴加2滴梨汁的試管中紅色沉澱周圍有少許褐色絮狀物,表明2滴梨汁的用量又相對多些。嘗試微調CuSO4與梨汁的用量,發現CuSO4使用6滴,梨汁使用2滴,即CuSO4的使用滴數(體積)是梨汁的3倍左右時,實驗效果較好。

3用葡萄糖替代梨汁重複實驗

0.05g/mL的CuSO4摩爾濃度大約是0.32mol/L,0.1g/mL葡萄糖摩爾濃度大約是0.56mol/L。根據反應式:C6H12O6(葡萄糖)+2Cu(OH)2(新制)=CH2OH(CHOH)4COOH(葡萄糖酸)+Cu2O↓+2H2O計算,如果每滴溶液的體積都相等的話,可得出當CuSO4溶液的用量為4滴時,葡萄糖用1.14滴最恰當。

配製0.1g/mL的葡萄糖溶液,代替梨汁重複上述各組實驗。結果發現滴加1滴葡萄糖溶液的試管反應後,試管中沉澱物的顏色比滴加1滴梨汁的試管更鮮紅,且鮮紅色的沉澱中不易見夾帶藍色沉澱,與上述計算結果基本吻合。滴加2~5滴葡萄糖的試管與滴加相應梨汁滴數的試管實驗結果基本相同,只是產生的褐色物質相對多些。特別是滴加5滴葡萄糖溶液的試管反應後,不僅褐色物質較多,而且管壁附著的紅色金屬光澤物質更為明顯。

通過對2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暗示該實驗所選梨汁單位體積還原Cu2+的能力低於0.1g/mL的葡萄糖,換句話說梨汁中還原糖的濃度可能低於0.1g/mL。相似的結論如楊清珍等人的研究表明鴨梨中的可溶性還原糖在成熟前半個月達到最高峰,為96.61mg/g,成熟時下降為91.44mg/g。王娟等人的研究表明隨貯藏期的延長梨汁中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持續下降。

4探究上清液呈現褐色的原因

上述實驗還表明還原糖的用量多了,靜置後上清液顏色會出現褐色,且隨葡萄糖的使用量增加而顏色加深。這是為什麼呢?

查閱資料發現:葡萄糖在稀酸中相當穩定,但在鹼性溶液中能發生多種反應,尤其在強鹼溶液中會發生降解、分子內的氧化還原反應以及複雜的羥醛縮合反應。據此猜測反應中生成的褐色物質可能是葡萄糖(或梨汁中的還原糖)在強鹼、加熱條件下轉化生成的。

為驗證上述猜測,繼續如下實驗:取一支試管,先向其中加入2mL0.1g/mL的NaOH,後滴入3滴梨汁或0.1g/mL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勻後加熱。觀察發現:試管均會由無色漸變為淡黃綠色並漸變為褐色,並產生明顯的褐色絮狀沉澱。實驗結果支持上述猜測。

5結論與分析

用斐林試劑檢驗還原糖,如果還原糖的用量相對過少,Cu(OH)2就過剩,Cu2O會因生成量少而影響其呈現鮮紅色;如果還原糖的用量相對過多,會產生褐色物質影響Cu2O呈現鮮紅色。只有斐林試劑中Cu(OH)2和還原糖的使用量恰當時,形成的沉澱物中Cu2O純度才高,鮮紅色才明顯。本實驗表明0.05g/mLCuSO4的使用體積是所選純梨汁的3倍時,實驗效果較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用量為1mL,據提供的配比可算出0.05g/mL的CuSO4用量是0.5mL左右;組織樣液的用量是2mL,如果是在加了等質量的水後再研磨、過濾所製得,可估算出純梨(蘋果)汁的用量大約是1mL。由此判斷據(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提供的方法做實驗,反應後試管中產生的沉澱顏色一般呈暗紅色或橙黃色的原因是還原糖用量相對過多,產生了褐色物質影響Cu2O呈現鮮紅色,並導致上清液也常呈現褐色。但這些褐色物質究竟是何物質?以及管壁附著的具紅色金屬光澤物質是否就是金屬銅?尚需進一步探討。

6小結與感悟

正如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實驗)所講「生物科學的研究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在重視定性實驗的同時,也應重視定量實驗,讓學生在量的變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質。教師應向學生提供機會學習量的測定,實事求是地記錄、整理和分析實驗資料、定量表述實驗結果等」。結合「葡萄糖的檢驗」做「還原糖的檢測」,探求較好的實驗效果,筆者認為不僅體現了上述指導思想,還有如下幾點意義:①將初、高中教材進行聯繫和比較,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②製取梨汁時不需要過濾(也不要磨漿機),簡化了步驟。③由於梨汁和CuSO4用量很少,不僅節約藥品,而且減少梨汁等組織樣液中可能存在的有色物質對實驗的幹擾,實驗效果好。

當然,由於不同版本的教材或教參對斐林試劑和組織樣液的用量說明不盡相同,所選材料等的不同也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有必要做預實驗,探求最佳的實驗效果,以利於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

相關焦點

  • 西瓜汁能否用於檢測組織中的還原糖?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是高中生物學必修1第2章第1節的第1個實驗。教材建議選擇含糖量高、顏色為無色或近於無色的植物組織,以蘋果、梨最好。
  • 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的區別
    還原糖的分子結構中一般有游離的醛基或酮基。醛基容易被各種強或弱的氧化劑氧化成羧基,因此有游離醛基的醛糖,都具有還原性,是還原糖,如葡萄糖、半乳糖等。許多酮糖也是還原糖,因為它在鹼性溶液中可以異構化為醛糖。斐林試劑和班氏(Benedict)試劑都是常用的檢測還原糖的試劑,它們與還原糖發生反應會產生磚紅色的沉澱,臨床上常用於檢測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 斐林試劑、還原糖、非還原糖
    還原糖是指能還原斐林(Fehling )試劑、託倫(Tollen)試劑,並能與苯肼反應生成糖脎的糖。還原糖的分子結構中一般有游離的醛基或酮基。
  • 一個生物老師的化學思考——鑑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為什麼要現配現用呢?
    ,她和化學老師探討過後,用實證的方式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驗證。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她在此過程最後也發現了新的問題,在此向大家討教。以下是她的實證過程資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個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其中關於還原糖的鑑定,主要內容我們一起看一下:實驗原理:(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性糖; (
  • 關於還原糖鑑定實驗中斐林試劑的釋疑
    在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這個實驗中,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18頁對檢測還原糖的試劑——斐林試劑進行以下說明:①斐林試劑的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注入;②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鐘。 對這一實驗,學生往往有以下兩個疑問:①斐林試劑是否一定要混合後才能使用?②斐林試劑是否必須在50~65℃這個溫度範圍內才能作用,低於這個溫度可不可以?沸水可不可以?
  • 還原糖的鑑定一定需要水浴嗎?
    此案例引起筆者的思考,通過仔細翻閱學生的化學教材後,筆者發現對於銀鏡反應教材是這樣描述的:銀氨溶液中的在潔淨的試管裡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後搖動試管,同時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此時的溶液叫做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或還原糖),振蕩後將試管放在熱水中溫熱。
  • 寫作討論 | 關於還原糖鑑定實驗中斐林試劑的釋疑
    (4)文中原話「還原糖鑑定實驗是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個實驗」,而據查教材的第一個實驗是「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因此,在寫作時應更嚴謹一些,遇到拿不準的問題要去查,不要想當然地寫。(5)文中原話「……並且明確指出,還原糖與氫氧化銅反應生成氧化亞銅磚紅色沉澱。」這一結論是從何得出的?具體出自哪本教材或哪本教輔資料?
  • 當前年輕人文字中值得探討的三個小問題
    最近筆者在跟很多年輕人打字聊天,讀他們所寫的文章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文字當中有三個小問題值得和大家一起探討下。一、「。。。」的使用「。。。」最早在中國多見於網絡小說中,在章節結束的時候,作者想說些跟正文無關內容的時候,就會在前面加個「ps」,類似「ps:今天寫了5000字,大家多多訂閱打賞啊!」這樣。到後來,「ps:」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人的文章中,不光是用在文章結尾的時候,也用在正文中有需要注釋或活躍氣氛的地方。
  • 【優先發表】出版物印製質量檢測中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題目 | 出版物印製質量檢測中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作者 | 石賢權
  • 畢業論文中的一些常見問題探討
    但畢業論文寫作問題還是屢見不鮮,以下是醫刊彙編譯針對畢業論文寫作方面常見的問題進行闡述。一、摘要的撰寫問題。摘要是現代科技論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是以提供文摘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畢業論文的摘要應具有自明性和獨立性,即不閱讀全文,讀者也能通過閱讀摘要獲取與全文一致的重要信息。
  • 常見的還原劑及其氧化產物
    今天我們說一下常見的還原劑,首先還原劑是怎麼識別的呢?最重要的就是,還原劑的化合價是升高的。(1)常見的還原性陰離子氯離子變成氯氣,轉移了兩個電子。同理,溴離子變為溴,轉移兩個電子,碘也要轉移兩個電子。
  • 深圳檢測25款麥盧卡蜂蜜:7款測出摻糖,全部來自網購平臺
    本次共涉及25款麥盧卡蜂蜜,其中,20款來自網購平臺;另外5款來自實體店,檢測結果表現良好。而檢出碳-4植物糖超標或甜菜糖漿陽性的7款問題產品全部來自網購平臺,這7款問題產品目前均已下架。無相應中文標註 5款存標籤缺陷此外,作為含特殊功能的進口食品,本次25款麥盧卡蜂蜜中,20款有明確的中文標示「1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食用」等內容;但有3款未標註注意事項,2款僅作英文標註,無相應中文標註,存在標籤缺陷。
  • 試管嬰兒胚胎基因檢測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試管嬰兒胚胎基因檢測的常見問題什麼時候使用PGD?當夫妻,或至少其中一人,是某些遺傳性疾病的攜帶者。經過多次試管嬰兒失敗患者,復發性胚胎植入失敗(RIF)後反覆流產高齡產婦(特別適用於38-40歲的女性),先前妊娠中胎兒有非整倍性(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異常)的歷史
  • 用椰子糖替換其他糖類後,在烘焙中又該如何應用?
    但是等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椰子是個寶啊!比如椰子家族中的椰子水、椰子油、椰子糖,就號稱是減肥美容養生之利器。並且在同類領域中,它們的含金量也都是頂頂高的,例如椰子油,其價格直逼橄欖油。椰子糖也叫椰油糖、椰子棕櫚糖、椰油樹液糖或椰子花糖,是由椰子樹汁製成的,與楓糖漿的生產非常相似。從椰子樹中收穫的汁液被還原成濃稠的糖漿,然後煮沸直到它被還原成類似於紅糖的顆粒晶體狀。
  • 新教材解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若干問題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見的鍵有4種,即肽鍵、氫鍵、磷酸二酯鍵、高能磷酸鍵,需要學生對這四種鍵有所了解,而氫鍵相對偏向化學知識,對現在化學只是學考的學生來說,相對難理解,需要適當介紹補充相關知識。問題:學生經常問到還原糖有關的兩個問題:(1)還原糖除了教材中例舉了葡萄糖、果糖兩個例子,還原糖有哪些?(2)膜上的糖蛋白中所含有的糖是還原糖?也就是說,複習用書講到「經過非酶法處理細胞膜後,用本尼迪特試劑在熱水浴中顯紅黃色」是正確的嗎?1.還原糖有哪些?還原糖是指具有還原性的糖類。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游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游離醛基的二糖都具有還原性。
  • ...分區方案中常見問題探討 - Focus on Oracle、MySQL and GNU/...
    深入理解 Oracle 分區(2):分區方案中常見問題探討 - Focus on Oracle、MySQL and GNU/Linux [日期:2013-04-22] 來源:
  • 多家品牌薯片被檢出的致癌物丙烯醯胺,油條、糖炒慄子中也有
    2002年,瑞典科學家首次在食物中發現丙烯醯胺的蹤跡,近些年,我們經常能看到某食品中檢測出丙烯醯胺的新聞,很多涉及到知名的餐飲品牌。2014年有媒體檢測了幾家洋快餐裡的丙烯醯胺,結果發現肯德基的炸薯條裡丙烯醯胺含量達到每千克280微克,比麥當勞高出40微克。
  • 離子反應方程式中常見「過量、少量」問題
    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既是高中化學考試中的,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最常見的考點之一,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大部分省份地區的考點。因此,對於此類題型,考生應儘量保證完全掌握,避免丟分。一般,常見熟知的離子反應方程式都容易記憶理解,能容易地進行書寫或判斷書寫正誤。但是在離子反應方程式中,對於物質過量或少量而引起方程式不同的,通常較難判斷。
  • 廣東糖果質量合格不足七成 嘉頓利是糖上黑榜
    其中知名品牌嘉頓利是糖再次被檢測為不合格產品  日前,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該局對廣東省內第二季流通領域銷售糖果等商品質量的監測結果,結果發現廣東省內流通領域糖果食品的質量狀況一般,合格率為僅68.7%。省工商局方面表示:雖然中、小企業的問題多,但是一些大品牌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
  • 常見的氧化還原滴定(一)
    舉個慄子:接下來細細說說常見氧化還原滴定的幾種類型1、碘量法(與碘有關)指示劑多半是澱粉溶液,注意,不是澱粉(1)直接碘量法:它是利用碘單質作標準溶液直接滴定一些還原性物質的方法。比如:I2+H2S== S+2HI此法的終點現象一般是溶液變藍(碘單質開始木有在錐形瓶中,滴定後才出現)(2)間接碘量法:利用碘離子(I-)的還原性(通常使用KI)與氧化性物質的反應生成游離碘, 再用還原劑(硫代硫酸鈉Na2S2O3)的標準溶液滴定,從而測出氧化性物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