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義,死的有價值。」在那段動蕩的年歲裡,無數革命烈士獻出自己的鮮血,用一顆忠於祖國的心,去鑄就革命的萬裡長城。
這些革命烈士,是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應該被銘記的。著名的革命烈士劉胡蘭,年僅十五歲就英勇犧牲,領導人物為其題詞,後人被其震撼,為其流淚。
她的事跡,是革命徵途一抹熱烈的鮮血。劉胡蘭有一個比她小三歲的妹妹劉愛蘭,在姐姐英勇就義後,懷著悲傷,用行動懷念大姐。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1932年,劉胡蘭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原名劉富蘭。她是家中的長女,有一個比她小三歲的胞妹劉愛蘭。
四歲時,劉胡蘭的生母病逝,父親再娶,繼母又生下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幸而繼母對劉胡蘭和劉愛蘭兩姐妹很好,對自己的幾個孩子絲毫沒有偏袒。
劉胡蘭自小就養成了聰穎、果敢、利落的個性,十歲時就加入了兒童團,十二歲時參加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回村後,她與黨員一起發動群眾鬥地主、為解放軍送物資、動員民眾參軍等。
1943年的某一天,敵人進入村裡拼命地搶糧食,劉胡蘭機智地將敵人引到破壞工作的惡地主家,保護了村民們的利益。
她還曾協助武工隊除掉漢奸,參與奪回糧食的戰鬥,主動到前線搶救傷員……小小年紀的劉胡蘭,已是個頂天立地的女英雄。
1946年,年僅十四歲的劉胡蘭成為候補黨員,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這一年,她參與處死反動村長的武裝行動。此外,她還以自己熟悉當地地形、年紀小為由,主動為黨組織傳達重要情報。
1947年,劉胡蘭與其他幾位革命群眾,因為叛徒的出賣被反動派抓捕。敵人將他們押到一處空地上,為了逼迫他們說出情報,用亂棍把他們打得奄奄一息。
即使遭受身體上莫大的痛苦,面對敵人的各種威脅,劉胡蘭還是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絲毫沒有畏懼,大聲地說出了效忠革命的決心。
兇殘的敵人用鍘刀將劉胡蘭幾人殺死,,正值十五歲豆蔻年華的革命女子劉胡蘭,就這樣慷慨赴義。
劉胡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也破例被追認為正式黨員,她的事跡被刊登在報紙上,幾位領導人都號召全國民眾學習劉胡蘭的精神。
偉人更是親自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許許多多的人,深切懷念著這位年輕的女英雄。
用行動懷念大姐
劉胡蘭犧牲時十五歲,她的妹妹劉愛蘭十二歲,她在現場親眼目睹了姐姐被敵人用鍘刀殘忍殺害,一時受到了刺激,在現場暈倒。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劉愛蘭的精神恍惚。
與自己一起度過童年時光的大姐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離去,這讓劉愛蘭很長一段時間都陷入深深的悲傷當中。
解放後,劉愛蘭想繼承大姐的遺志,主動提出要進入黨組織工作。經上級批准後,劉愛蘭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並被調入戰鬥劇社。
劉胡蘭犧牲後,戰鬥劇社用一個月的時間,把劉胡蘭的英勇事跡改編成歌劇《劉胡蘭》,在各地演出,每場演出都給觀眾以巨大的震撼。
劉愛蘭與姐姐長得一樣清秀,聲音、神態、舉止都很像,於是與劇社的成員們一起排練歌劇《劉胡蘭》,在裡面飾演姐姐。
每次表演,劉愛蘭都會想起姐姐當天被殺害的場景,想起那時姐姐凜然無畏的眼神,也會想起多年與姐姐相處的時光,姐姐在村子裡如何動員群眾進行工作的樣子。
劉愛蘭演得聲淚俱下,各種舉止、神態都十分到位,仿佛姐姐就在她的身體裡。
劉愛蘭幾乎是把劉胡蘭給演活了,歌劇《劉胡蘭》因她的出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每次演出前,劉愛蘭還會走到臺前,流著眼淚請求大家為姐姐報仇。
歌劇的每一次演出,都能使群眾和戰士激昂不已,有的戰士甚至激動到要上臺去打死扮演敵人的演員。
一向不愛看劇的彭德懷,在看了《劉胡蘭》之後,還落下淚來。歌劇更是激勵了許多青年投身戰場,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劉愛蘭在用表演,去緬懷姐姐,去感受並學習姐姐那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姐姐永遠都活在她的心裡。
後來歲月
之後,劉愛蘭考上了醫護學校,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護士。1956年,劉愛蘭遇見了自己的一生摯愛司晨光,兩人情投意合,一同牽手走進了婚姻殿堂,在山西太原定居,過著相互扶持的平靜生活。
後來的歲月中,劉愛蘭註定與姐姐的身影連接在一起,美術館為劉胡蘭設計雕像、郵政部門設計劉胡蘭的郵票,都要在劉愛蘭身上去尋找劉胡蘭的音容笑貌。
劉愛蘭也多次參加各種重大活動,向廣大群眾宣講劉胡蘭的英雄事跡,讓姐姐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
劉愛蘭說,大姐犧牲後,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弟弟妹妹們繼承大姐的遺志,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大姐劉胡蘭逝世,二姐劉愛蘭就成了家中最大的孩子,她也甘願替大姐負起一份責任。
在劉愛蘭的照顧下,兩個弟弟先後參軍,後來都進入軍校深造,成長成才,成為我國卓越的國防科研人才,三妹劉芳蘭也成為了一名軍人。
劉愛蘭還把最小的妹妹劉芬蘭接到太原的家中,親自培養。在她的教導下,劉芬蘭成為了一名在軍隊中救死扶傷的軍醫,被人民子弟兵稱為軍中綠花。
對於父母,劉愛蘭與弟弟妹妹們給予其悉心細緻的照料,讓他們得以度過安詳幸福的晚年。劉胡蘭的弟弟妹妹們入伍前,父母都會帶他們到大姐的墓前宣誓,立下為國家和人民奉獻青春的誓言。
雲周西村後來已改名為劉胡蘭村,村裡的小學也以劉胡蘭的名字命名。劉胡蘭的弟弟妹妹們雖然都不在家鄉工作。
但每年清明節和大姐的紀念日,他們都會回到村裡相聚,鄭重地為大姐上一柱香,多年一直都沒有間斷。
他們說,無論走多遠,劉胡蘭村一直都是他們的家。大姐劉胡蘭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在他們心中,劉胡蘭永遠都是熠熠生輝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