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犧牲時僅32歲,留下一對兒女寄人籬下,兒子後來成湖南首富!

2020-12-22 騰訊網

引言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這樣大氣磅礴的詩句,出自我國近代史上一奇女子——秋瑾筆下,是她所寫詩詞中最直抒胸臆,表達憂國憂民情懷的一首《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在短短32年的生命歷程中,她致力於女權鬥爭和革命運動,是近代婦女的傑出代表。

縱觀歷史,我國曾出現過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在政治方面,有呂雉、武則天等人;軍事方面有平陽公主、梁紅玉、唐賽兒等。風雨飄搖的近代史上,更有無數女英雄湧現而出,1860年率村民抵抗英法聯軍侵略的馮婉貞;15歲即英勇就義的劉胡蘭;經受日寇百般折磨不投降的趙一曼等等。當然,還有很多無名女英雄不為我們所知,但她們同樣為中華民族抗戰和崛起付出了鮮血和生命。

▲趙一曼塑像近照

提到近代女英雄,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就是「辛亥女傑」秋瑾。1875年,秋瑾生於福建雲霄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官至湖南郴州知州。家中風氣較為開化,秋瑾自小與兄長一同上私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又學會了騎馬射箭,曾自號為「鑑湖女俠」,堪稱文武全才。有人評價她為「此身若為男子,定當為國破賊!」雖然秋瑾不是男子,但她確實以身殉國,為革命、為國家傾盡所有。

▲秋瑾故居

01

1896年,21歲的秋瑾嫁給王廷鈞,兩人育有一兒一女。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秋瑾攜女兒隨同丈夫入京復職。此時八國聯軍侵華剛剛過去兩年,大清朝搖搖欲墜。1904年,秋瑾不顧丈夫阻撓,孤身前往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她經常參加留學生大會,結識了一眾仁人志士,其中就包括魯迅、宋教仁、黃興等等。

▲秋瑾劇照

同時,她也時常登臺演說革命救國和女權道理。她與同學發起婦女組織——共愛會,並多次開展婦女運動,她以恢復漢人中原為宗旨,參與創辦《白話報》,在主編《白話》月刊過程中,得到孫中山的建議,自此愈加善用報刊宣傳革命思想和女權理論,曾發表《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等文,猛烈抨擊封建制度,批評滿清政府,大力宣傳女權主義。歸國後還曾創辦著名的《中華女報》。

▲秋瑾紀念碑近照

1905年,秋瑾留學歸國,不久後便加入光復會。此時,國內革命形勢也有了迅速發展。幾個月後,她再次東渡日本,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此次留學期間,她在革命上邁出了一大步——正式加入同盟會。1905-1096年間,她寫下許多革命詩篇,並表示:「願將生命作犧牲。」不料一語成讖,這位女鬥士不久便慷慨就義。

▲秋瑾被抓前劇照

1906年,秋瑾歸國後,為防止親人被牽連,嚴肅聲明與家人斷絕關係。一年後,因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本應做接應的秋瑾也被供出。她毅然表示:「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拒絕逃往他處。此語與1989年譚嗣同就義時所書「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有異曲同工之處。1907年7月13日,秋瑾被清軍逮捕,兩日後從容就義,年僅32歲。

▲秋瑾故居近照

遇難後,由於「謀反」罪名牽涉太多,甚至沒有人敢為這位女鬥士收屍。1909年丈夫病逝後,12歲的兒子王沅德才去到紹興,迎母親靈柩回湘潭,與父親合葬一處。父母雙亡後,王沅德與妹妹王燦芝被秋瑾好友悄悄收養,寄人籬下。辛亥革命那年,14歲的王沅德繼承母志,加入同盟會,後經不懈奮鬥,終成一方巨賈。

▲秋瑾兒子王沅德舊照

王沅德在經商方面才能卓越。1918年在上海正風大學畢業後,曾任教員等職。後開始涉足商界,長沙、湘潭、武漢等地都有他的產業。湘潭當地綢緞莊、當鋪和湘潭電燈公司均有他的股份。在悉心經營下,王沅德一度成為湖南首富。身為烈士後裔,王沅德多次資助革命活動,多次出面保釋被捕共產黨員。

▲湖南省文史館

他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曾籌建「鑑湖中學」,以秋瑾之號命名來紀念母親;1941年,捐出株洲大衝田地創辦新群中學。作為當地首富,他屢屢仗義疏財,每年為貧苦鄉鄰「放年米」。1951年土改時,主動將私產上交人民政府,極大推動了當地土改步伐。後來在湖南文史館任秘書,整理母親秋瑾的資料。

結語

秋瑾母子均為中國革命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奮鬥與抗爭,是時代中有志之士的縮影。秋瑾更是時代先行者,是近代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幟。他們不是被逼到無路可退的底層人民群眾,但他們懂得《世說新語》中所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這種敢為天下先,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精神,每一個時代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

相關焦點

  • 秋瑾犧牲後無人敢收屍,兒女被人偷偷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湖南富商
    公開革命的秋瑾成為了清政府通緝的對象。秋瑾32歲的時候,因為叛徒的背叛,她的行蹤洩露被清政府得知了,於是,清政府出動兵力將秋瑾拘捕了起來,同年,清政府為了殺一儆百,將秋瑾處決了。失去了秋瑾的家庭只剩下王廷鈞和自己的兒子女兒相依為命,但是在兒子12歲的時候,王廷鈞還是撒手人寰了。為了活下去,年僅12歲的哥哥王沅德只能帶著年幼的妹妹過起了奔波的生活,無依無靠的他們只能找人收養,從此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 秋瑾死時年僅32,屍體無人敢收,兒子逃過一劫,後來還成大富豪!
    秋瑾死時年僅32,屍體無人敢收,兒子逃過一劫,後來還成大富豪!相信大家在初高中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魯迅大師寫的文章的,那時候魯迅最開始是學醫的,又是正值革命年間,或許是看到了那時候的中國人的麻木不仁,轉變而去寫文章了!
  • 秋瑾犧牲時無人敢收屍,2年後,12歲的兒子現身帶走母親靈柩
    「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這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在日本主編《白話》月刊時,曾發表過的一段話。在那個封建桎梏籠罩下的陰霾時代,秋瑾衝破封建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提倡女權,參加革命。
  • 秋瑾犧牲後,兒子成才,女兒成「東方女飛將」
    作為近代著名的革命女戰士,秋瑾英年早逝,留下了一雙兒女,他們都繼承了母親的遺志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成長為棟梁之才。秋瑾雖然出生於清末的官員家庭,但是她學習的都是新思想新文化,在目睹了清朝的封建和腐敗後,一心只想革命。迫於家庭的壓力,秋瑾嫁給了曾國藩表弟的兒子王廷鈞,兩人雖育有一兒一女,但是婚姻裡卻總是矛盾不斷。
  • 項英犧牲後,留下的一對兒女後來怎麼樣了?
    新四軍的迅速發展引起老蔣的忌憚,最終造成皖南事變的發生,1940年1月,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隊9000餘人,在葉、項兩人率領下開始北一,途徑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遇敵軍7個師,約八萬人的突襲,新四軍損失慘重,僅有2000餘人突圍成功,軍長葉挺在與對方交涉時被扣押,項英突圍後在蜜蜂洞遭叛徒殺害,時年43歲。建國後其遺骨移葬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 秋瑾遇害沒人敢收屍,孩子怎麼了?兒子成了當地最富有的人
    即使到了清末腐敗末期,也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女性,其中以女俠女秋瑾最為著名。很多人知道她的故事,但她的孩子卻鮮為人知。1907年7月6日,推翻清朝的安慶起義失敗,秋瑾被招供。七月十日,同伴勸她離開紹興避難。她堅持只有流血犧牲革命才會成功,毅然主動留下。14日,清軍包圍秋瑾的大同學堂,將其逮捕。
  • 秋瑾犧牲屍體無人敢收,只留下孩子被人收養
    而在那之中也不乏為了國家大義而完全不在乎自己姓名的女子,秋瑾便是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她雖然身為女兒,但卻有個立志報國的心,她不願意在後院的爭寵之中度過自己的一生,那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 秋瑾被嚴刑酷打後慘死,屍體卻無人敢收,如今兩個孩子都是棟梁
    革命事業不是掛在嘴上就能實現的,每一個革命兒女在革命過程中,都需要與敵人作鬥爭,還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為革命事業犧牲的烈士不在少數,秋瑾就是其中一位。
  • 丈夫花錢買官,秋瑾看不下去寫詞諷刺,百年後讀仍然熱血澎湃
    但是後來,李清照卻和丈夫趙明誠越來越疏離,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時,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沒有平叛,反而臨陣脫逃,這件事情讓李清照非常鄙視,因此寫了一首《夏日絕句》來諷刺南宋王朝和趙明誠這種臨陣脫逃的懦弱行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秋瑾:其夫官至武官二品,她就義兩年後他病逝!多年後子女皆成才
    秋瑾和王廷鈞本是世人眼裡的良配,兩人的父輩是世交,且兩家都是湖南、浙江當地的名門望族。王廷鈞父親王黻臣是湘潭當地首富,他家主要以賣豆腐和造紙為業,王家祖上還與曾國藩有姻親關係。而秋瑾家則世代為官,其父秋壽南,曾官至湖南郴州知州。
  • 李大釗犧牲時年僅38歲,留下3子2女,他們後來的生活過得怎樣?
    國難當頭,無數愛國志士為救亡圖存尋找道路,革命變法的道路上總是難以避免流血犧牲,譚嗣同為變法圖強而慷慨赴死,為中國而流血首先士。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反動軍閥抓進監獄。監獄裡,他飽受種種折磨,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最後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才38歲。
  • 秋瑾:三十歲做中國第一「出走」女性,得知慘死世人驚醒
    5歲小姑娘的腳很柔軟,在折時並沒有感覺到很痛,可是,裹完腳後腳一著地的那一刻,那股鑽心的疼瞬間湧出,小秋瑾疼得走不動路,只能踮起腳尖一步步挪動。她痛得實在受不了了,哭著向母親哀求道:「能不能不裹腳?」而母親聽後,儘管心疼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說:「不能。」
  • 秋瑾面對審問的李鍾嶽寫了一句話,後來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秋瑾後來成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的范文瀾親眼看見了這一場面。那麼他看見的場面是怎麼一回事,民族女英雄的秋瑾又為何被捕?秋瑾被捕原因秋瑾在家鄉紹興,大量的主持策劃反清革命起義,在當地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於是官府就派人去抓捕秋瑾,遂有了范文瀾看到的一幕。
  • 秋瑾就義後,女兒8歲起練八卦掌替母報仇,一生追殺紹興知府貴福
    1907年7月15日凌晨3時,53歲的浙江山陰縣令李鍾嶽傳令將女犯秋瑾帶到大堂。因為他接到紹興知府貴福的嚴令,讓其將秋瑾就地正法。 就這樣,1907年7月15日凌晨5時,辛亥三傑之一的鑑湖女俠秋瑾英勇就義,年僅32歲。秋瑾死後,紹興知府貴福告李鍾嶽包庇秋瑾,屢屢抗命,遭到革職。
  • 秋瑾與周瑜是什麼關係?
    秋瑾是越人的後代、湘人的媳婦,她鍾情以屈原為源頭的楚湘文化,作有一首五古《吊屈原》:「楚懷本孱王,乃同聾與瞽。謗多言難伸,蟲生木自腐。臣心一如豸,市語三成虎。君何喜諂佞,忠直反遭忤。傷哉九畹蘭,下與群草伍。臨風自芳媚,又被薰蕕妒。太息屈子原,胡不生於魯?」可以看出她的愛憎是何其分明,其中自然也蘊涵著感傷時局、借古諷今的情調。
  • 7月15日巾幗英雄秋瑾英勇就義:監斬官因內疚稍後自殺
    秋瑾本人曾經是普通的中國婦女,紹興人。 她出生在一個官員家庭,她祖父的福建雲霄廳(今漳州市)同知、父親是湘鄉縣督銷總辦。21歲時候,秋瑾被父親強行嫁給湖南人 王廷鈞為妾。丈夫王廷鈞是湘潭首富、曾國藩的表弟王殿丞的兒子。父親此舉的目的,只是希望和王家聯姻。
  • 辛亥女傑秋瑾的罕見照片,圖5與中山先生保鏢同出鏡,圖6獄中供詞
    秋瑾,被譽為辛亥女傑,是第一批為推翻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圖上這張照片,大家估計都很熟悉,它被收錄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給學生時代的我們留下了很深印象。秋瑾生於1875年,祖籍浙江紹興市,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
  • 2任丈夫犧牲,3個兒子送人,87歲去世時,她只留下80多個工資袋
    1927年,16歲的曾志和20歲的夏明震在簡單的結婚儀式中喜結連理。正是因為曾志的一個心軟,才讓「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句詩成了現實,也為幾乎被滅門的夏家留下了一絲血脈。1928年2月,夏明翰的七弟夏明霹受盡酷刑後在武演坪刑場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19歲。1928年3月,28歲的夏明翰在漢口餘記裡被殺。
  • 英烈女俠—秋瑾在株洲城郊有一所故居,距離城市很近,你知道嗎?
    秋瑾年輕讀文習武祖起世代為官。秋瑾父秋壽南,官湖南郴州知州。嫡母單氏,為浙江蕭山望族之後。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有男兒個性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 湖北前首富出版童話故事 17歲女兒幫忙譯成英文
    長江商報消息 攜兒女合作推出童話繪本《小維故事書》  本報訊(記者 盧歡 通訊員 郭元芳)昨日,我省著名詩人、前首富閻志給天下小朋友送出了一份充滿濃濃父愛的兒童節禮物。他創作的系列童話繪本《小維故事書》由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昨日在武漢卓爾書店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