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德)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932,閱讀約2分鐘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能幹的女性。即使到了清末腐敗末期,也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女性,其中以女俠女秋瑾最為著名。很多人知道她的故事,但她的孩子卻鮮為人知。
1907年7月6日,推翻清朝的安慶起義失敗,秋瑾被招供。七月十日,同伴勸她離開紹興避難。她堅持只有流血犧牲革命才會成功,毅然主動留下。
14日,清軍包圍秋瑾的大同學堂,將其逮捕。次年凌晨,在紹興玄亭口被執行死刑。當時沒人敢收她的屍體。這一年秋瑾才32歲,留下一兒一女。
秋瑾犧牲時,兒子王元德年僅10歲,女兒王燦芝年僅6歲。兩個孩子都還是孩子,以至於母親秋瑾對孩子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秋瑾的精神深深影響著他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秋瑾出生在一個清代官宦家庭,丈夫王廷俊是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人,還是曾國藩的堂弟。所以,當時秋瑾的家庭和婆家都很殷實。
但為了衝破封建束縛,秋瑾毅然選擇了革命救國。1897年6月,秋瑾生下兒子王元德。由於秋瑾遠赴日本留學,對兒子的照顧並不多。
辛亥革命後,王元德赴上海求學。14歲的王元德也加入了同盟會。後來,他憑藉豐厚的資產,與當地商會一起經商。他的生意遍布湖北長沙,湘潭,武漢等地。
涉及的領域包括鞋帽,綢緞,當鋪和電燈等,王元德掌管或參股的店鋪多達數十家。一時間,王家成為湘潭首富。同時,王元德也同情勞苦大眾。
每年春節,王元德都會給村民分發糧食。他家的田地也在饑荒之年向佃戶提供租金減免。因此,王家在當地的口碑一直很好。解放後,王元德主動將土地交給國家。
1954年,王元德主動請纓到湖南省文史館工作,整理秋瑾的資料。1955年5月,王元德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58歲。至於秋瑾的女兒王燦芝,也於1967年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66歲。
在王燦之,王元德兄妹中,王燦之更像秋瑾。她被現在的主人公稱為「小夏」。她1928年留學美國學習航空知識,1930年回國,成為當時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1951年,王燦之去了香港,後來又去了臺灣。為了紀念母親,她寫了一本小說叫《秋瑾革命傳》,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敬意。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