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遇害沒人敢收屍,孩子怎麼了?兒子成了當地最富有的人

2020-12-22 醉影在心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德)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932,閱讀約2分鐘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能幹的女性。即使到了清末腐敗末期,也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女性,其中以女俠女秋瑾最為著名。很多人知道她的故事,但她的孩子卻鮮為人知。

1907年7月6日,推翻清朝的安慶起義失敗,秋瑾被招供。七月十日,同伴勸她離開紹興避難。她堅持只有流血犧牲革命才會成功,毅然主動留下。

14日,清軍包圍秋瑾的大同學堂,將其逮捕。次年凌晨,在紹興玄亭口被執行死刑。當時沒人敢收她的屍體。這一年秋瑾才32歲,留下一兒一女。

秋瑾犧牲時,兒子王元德年僅10歲,女兒王燦芝年僅6歲。兩個孩子都還是孩子,以至於母親秋瑾對孩子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秋瑾的精神深深影響著他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秋瑾出生在一個清代官宦家庭,丈夫王廷俊是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人,還是曾國藩的堂弟。所以,當時秋瑾的家庭和婆家都很殷實。

但為了衝破封建束縛,秋瑾毅然選擇了革命救國。1897年6月,秋瑾生下兒子王元德。由於秋瑾遠赴日本留學,對兒子的照顧並不多。

辛亥革命後,王元德赴上海求學。14歲的王元德也加入了同盟會。後來,他憑藉豐厚的資產,與當地商會一起經商。他的生意遍布湖北長沙,湘潭,武漢等地。

涉及的領域包括鞋帽,綢緞,當鋪和電燈等,王元德掌管或參股的店鋪多達數十家。一時間,王家成為湘潭首富。同時,王元德也同情勞苦大眾。

每年春節,王元德都會給村民分發糧食。他家的田地也在饑荒之年向佃戶提供租金減免。因此,王家在當地的口碑一直很好。解放後,王元德主動將土地交給國家。

1954年,王元德主動請纓到湖南省文史館工作,整理秋瑾的資料。1955年5月,王元德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58歲。至於秋瑾的女兒王燦芝,也於1967年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66歲。

在王燦之,王元德兄妹中,王燦之更像秋瑾。她被現在的主人公稱為「小夏」。她1928年留學美國學習航空知識,1930年回國,成為當時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1951年,王燦之去了香港,後來又去了臺灣。為了紀念母親,她寫了一本小說叫《秋瑾革命傳》,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敬意。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相關焦點

  • 秋瑾犧牲後無人敢收屍,兒女被人偷偷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湖南富商
    一睡沉沉數百年,大家不識做奴恥——秋瑾一句詩詞,平地一驚雷。詩中所描述的場景讓人痛心,於是,無數仁人志士站起來了,在這個苟延殘喘的沉睡古國之中,一些人甦醒過來了。他們吶喊著、鬥爭著、拼搏著,作為奴隸的恥辱,任何人都不能夠忍受,因為,我們是華夏兒女,我們,是中國人。
  • 秋瑾犧牲時無人敢收屍,2年後,12歲的兒子現身帶走母親靈柩
    「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這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在日本主編《白話》月刊時,曾發表過的一段話。在那個封建桎梏籠罩下的陰霾時代,秋瑾衝破封建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提倡女權,參加革命。
  • 秋瑾死時年僅32,屍體無人敢收,兒子逃過一劫,後來還成大富豪!
    秋瑾死時年僅32,屍體無人敢收,兒子逃過一劫,後來還成大富豪!相信大家在初高中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魯迅大師寫的文章的,那時候魯迅最開始是學醫的,又是正值革命年間,或許是看到了那時候的中國人的麻木不仁,轉變而去寫文章了!
  • 秋瑾犧牲時僅32歲,留下一對兒女寄人籬下,兒子後來成湖南首富!
    這樣大氣磅礴的詩句,出自我國近代史上一奇女子——秋瑾筆下,是她所寫詩詞中最直抒胸臆,表達憂國憂民情懷的一首《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在短短32年的生命歷程中,她致力於女權鬥爭和革命運動,是近代婦女的傑出代表。 縱觀歷史,我國曾出現過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在政治方面,有呂雉、武則天等人;軍事方面有平陽公主、梁紅玉、唐賽兒等。
  • 7月15日巾幗英雄秋瑾英勇就義:監斬官因內疚稍後自殺
    秋瑾本人曾經是普通的中國婦女,紹興人。 她出生在一個官員家庭,她祖父的福建雲霄廳(今漳州市)同知、父親是湘鄉縣督銷總辦。21歲時候,秋瑾被父親強行嫁給湖南人 王廷鈞為妾。丈夫王廷鈞是湘潭首富、曾國藩的表弟王殿丞的兒子。父親此舉的目的,只是希望和王家聯姻。
  • 秋瑾犧牲屍體無人敢收,只留下孩子被人收養
    而在那之中也不乏為了國家大義而完全不在乎自己姓名的女子,秋瑾便是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她雖然身為女兒,但卻有個立志報國的心,她不願意在後院的爭寵之中度過自己的一生,那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 秋瑾被嚴刑酷打後慘死,屍體卻無人敢收,如今兩個孩子都是棟梁
    兩人結婚之後在湘潭生活,王廷鈞在這裡開了一家當鋪這裡離秋瑾婆家很近,所以她無事便常常回到婆家雙峰荷葉,並且與唐群英、葛健豪等朋友常有往來。 她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或是吟詩作對,或是對月撫琴,看上去比親姐妹還要親,又因為三人都很有文採性格灑脫,所以三人也一起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婚後秋瑾一共生育了兩個孩子,分別是王沅德和王燦芝。
  • 一個小縣官為救秋瑾,被人誣陷回鄉時百人相送,結局讓人淚流滿面
    山陰縣有個學堂叫做「大通學堂」,此學堂的負責人便是秋瑾。作為當地縣令的李鍾嶽,很欣賞秋瑾,他覺得秋瑾雖然是女孩子,但是她能寫出「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的詩句實在女中豪傑,李鍾嶽經常以秋瑾的詩句教育自己的兒子。但是在1907年的時候,李鍾嶽突然接到紹興知府貴福的加急命令,讓李鍾嶽立刻逮捕大通學堂的一批人,同時查封大通學堂。
  • 秋瑾犧牲後,兒子成才,女兒成「東方女飛將」
    孩子最先崇拜的是自己的父母,他們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性格。秋瑾雖然出生於清末的官員家庭,但是她學習的都是新思想新文化,在目睹了清朝的封建和腐敗後,一心只想革命。迫於家庭的壓力,秋瑾嫁給了曾國藩表弟的兒子王廷鈞,兩人雖育有一兒一女,但是婚姻裡卻總是矛盾不斷。
  • 秋瑾:其夫官至武官二品,她就義兩年後他病逝!多年後子女皆成才
    秋瑾和王廷鈞本是世人眼裡的良配,兩人的父輩是世交,且兩家都是湖南、浙江當地的名門望族。王廷鈞父親王黻臣是湘潭當地首富,他家主要以賣豆腐和造紙為業,王家祖上還與曾國藩有姻親關係。而秋瑾家則世代為官,其父秋壽南,曾官至湖南郴州知州。
  • 廣西年入百萬夫妻家中遇害,22歲兒子逃走,出國留學被人帶壞
    廣西南寧的相思湖北路一家大學的宿舍樓發生重大命案,夫妻在自己家中遇害,而且已去世多日,一直沒有被發現,而室內的溫度很低,家中開著空調,溫度設定很低,而嫌犯馬上被確定為受害人的親生兒子黃某,這對夫妻遇害的消息傳出去後,很多知情人都十分惋惜,黃律師和妻子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女方在大學任教,是研究生導師,男方是知名的律師,22歲獨生兒子黃某之前在英國留學。在很多人的眼中,這個家庭是很圓滿的。
  • 大案解密:湖北紅安「12.26」八人遇害懸案,8歲孩子都不放過
    該石灰窯廠老闆夫婦及其妹妹一家三口和三名打工者慘遭殺害,最小的遇害者還不到10歲。這是1949年以來湖北省刑事犯罪致人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命案。當地警方稱,已經初步鎖定這場滅門慘案的兇手。看著孩子們在外面玩得正旺的火,吳小發丟下一句話:「等下燒大了,看你怎麼收場。」便不由分說,要將兒子拉回家。
  • 秋瑾:三十歲做中國第一「出走」女性,得知慘死世人驚醒
    小秋瑾繼續說著:「可是哥哥、弟弟他們都不裹腳,為什麼只有我要裹腳?」母親告訴她:「因為他們是男孩子,你是女孩子。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終歸要靠男人來養活,不裹腳就嫁不出去,到時候沒人要也沒人來養活的。」秋瑾還未來得及做其他夢時,1895年,秋瑾父親秋壽南被安排在湖南湘潭做官,她隨父一同來到了湘潭。秋瑾生得美麗端莊,又很聰慧可愛,恰逢適嫁婚齡,當地首富王殿丞看中託媒人為其兒子牽線,秋壽南夫婦也同意了這門親事。1896年,秋瑾應父母之命嫁給了王廷鈞,一個是有才有貌的美麗少女,一個是清新俊逸的翩翩公子,外人看來,二人算得上十分登對。
  • 此女被稱為「最後一位女詞人」,秋瑾把筆名讓給她,為何一生獨身
    呂碧城憑一封信打動了英斂之,她的才情和膽識無不讓英斂之對她刮目相看,很快她就成了《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女子走向社會,在當時簡直是開了風氣之先,有人贊成,亦有人指責,呂碧城很快就成了焦點人物。僅數月間,呂碧城便有數篇詩詞文章發表於《大公報》,她的詩詞文章瑰麗大氣,立刻吸引了無數讀者,被人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 中國大案紀實:湖北紅安「12.26」八人遇害懸案
    該石灰窯廠老闆夫婦及其妹妹一家三口和三名打工者慘遭殺害,最小的遇害者還不到10歲。這是1949年以來湖北省刑事犯罪致人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命案。當地警方稱,已經初步鎖定這場滅門慘案的兇手。吳小發扯著兒子的衣服說:「髒呢,得換換了。」便騎著摩託車帶著吳梁波離開了。 「那時,中央臺《新聞聯播》還沒開始。」汪業楊說。當時誰也未曾料到,這一幕竟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永訣。遇害者吳梁波生於1998年6月21日,家人考慮到冬天親屬團聚容易,便決定將孩子的10歲宴席提前到2008年初舉辦。慘案發生後,這場籌劃中的生日宴再也不能舉辦,成了永遠的遺憾。
  • 大案紀實:紅安「12·26」八人遇害案,兇手逍遙法外,成國內未破懸案
    吳小發扯著兒子的衣服說:「髒呢,得換換了。」便騎著摩託車帶著吳梁波離開了。「那時,中央臺《新聞聯播》還沒開始。」汪業楊說。當時誰也未曾料到,這一幕竟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永訣。遇害者吳梁波生於1998年6月21日,家人考慮到冬天親屬團聚容易,便決定將孩子的10歲宴席提前到2008年初舉辦。慘案發生後,這場籌劃中的生日宴再也不能舉辦,成了永遠的遺憾。
  • 高三學生殺母案又重演:媽媽為何成了兒子最仇恨的人?
    孩子殺母,令人痛心。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都怎麼了? 這哪裡是天使?完全是惡魔。竟然對最愛他們的媽媽下毒手? 遇害的媽媽在生命最後一刻,看到最疼愛的孩子對自己如此殘忍,內心是有多絕望呢? 培養孩子成龍成鳳,是所有媽媽孜孜以求的夢想,可是如果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子女,居然殺了自己,不知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哎,人倫慘案,令人憤怒,哀嘆。 再怎麼悲痛,也無法改變這些母親被孩子傷害的事實。 這一樁樁,一件件慘痛的悲劇,不得不讓人感嘆,什麼時候,媽媽也成了一個「高危職業」?
  • 未破懸案:湖北紅安12·26石灰廠八人遇害案
    該石灰窯廠老闆夫婦及其妹妹一家三口和三名打工者慘遭殺害,最小的遇害者還不到10歲。這是1949年以來湖北省刑事犯罪致人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命案。當地警方稱,已經初步鎖定這場滅門慘案的兇手。看著孩子們在外面玩得正旺的火,吳小發丟下一句話:「等下燒大了,看你怎麼收場。」便不由分說,要將兒子拉回家。見外孫有心想留下,汪業楊又重複了一句:「要不今天就別回去了。」
  • 南京大屠殺日軍強徵南京難民收屍,城中燃起恐怖「屍煙」
    在瘟疫爆發前儘快處理掉成千上萬的屍體,既能掩蓋屠殺罪行,又能避免疫情泛濫,日軍高層認為,收屍迫在眉睫。日軍強徵南京難民收屍大屠殺過後,日軍出於衛生安全和穩定事態的考慮,批准了當地的慈善救濟組織成立收屍隊,負責掩埋屍體。同時,一些國際慈善機構也加入了收屍埋屍的善後事務。
  • 大案紀實:至今仍是懸案的紅安12.26八人遇害案
    吳小發扯著兒子的衣服說:「髒呢,得換換了。」便騎著摩託車帶著吳梁波離開了。「那時,中央臺《新聞聯播》還沒開始。」汪業楊說。當時誰也未曾料到,這一幕竟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永訣。遇害者吳梁波生於1998年6月21日,家人考慮到冬天親屬團聚容易,便決定將孩子的10歲宴席提前到2008年初舉辦。慘案發生後,這場籌劃中的生日宴再也不能舉辦,成了永遠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