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巾幗英雄秋瑾英勇就義:監斬官因內疚稍後自殺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07年7月15日,巾幗英雄秋瑾英勇就義。

秋瑾是革命黨光復會的會員,曾東渡日本留學。

光復會是以浙江為中心的革命組織,徐錫麟、陶成章、秋瑾、魯迅都是該會會員,開始都在日本活動。

秋瑾本人曾經是普通的中國婦女,紹興人。

她出生在一個官員家庭,她祖父的福建雲霄廳(今漳州市)同知、父親是湘鄉縣督銷總辦。21歲時候,秋瑾被父親強行嫁給湖南人 王廷鈞為妾。丈夫王廷鈞是湘潭首富、曾國藩的表弟王殿丞的兒子。父親此舉的目的,只是希望和王家聯姻。

王家非常有錢,丈夫王廷鈞靠捐官成為戶部主事,秋瑾婚後為他生了一兒一女。丈夫王廷鈞比秋瑾還小2歲,人倒也不壞,只是性格懦弱,是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

他和秋瑾屬於兩種人,幾乎所有觀點都相反。夫妻日常聊天都經常爭吵,都算是包辦婚姻受害者。

在古代,妾的地位很低,類似於高級女僕加生育工具。秋瑾這樣有性格的人,自然是忍受不了的。

秋瑾一直對革命有好感,丈夫卻說:「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亂想。」

所以,婚後8年,秋瑾毅然離開家去日本留學,實則同丈夫分局。

在日本,秋瑾接受革命思想,成為一個革命黨人。她同徐錫麟等人先後回國,開始武裝革命。

有意思的是,丈夫王廷鈞多少還有幾分夫妻之情。

秋瑾出國期間,丈夫王廷鈞極為惱怒,又娶了別的女人為妾。

1907年 秋瑾去王廷鈞家看望子女。王廷鈞以為妻子走投無路回家,倒也沒有太多指責,反而熱情招待,希望一家人重歸舊好。但他又暗中監視,不讓秋瑾再次出走。秋瑾藉口出去看戲,從後門溜出,沿湘江乘船而去。

她以紹興大通學堂為根據地,進行革命的策劃活動。

反清革命是非常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同時,當年滿清的老百姓很愚昧,將革命黨視為亂黨,肆意揭發。而革命黨自己實力弱小,一旦遭遇軍警襲擊就非常危險。

一時間,革命黨連連失手,秋瑾很多朋友被捕被害:劉道一(1884~1906)長沙落敗、楊卓林(1876~1907)南京就義、寧調元(1883~1913)嶽州被捕、孫毓筠(1872~1924)南京被囚、胡瑛(1884~1933)武昌被捕。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自己被剖腹挖心慘死。

他部下被捕後,供詞牽連秋瑾。

秋瑾與徐錫麟是表親,大通學堂又是徐錫麟創辦的,秋瑾自然很危險。

紹興知府貴福與皖撫恩銘同為滿人,還沾親帶故,恩銘被刺身亡,貴福發誓報仇。

貴福強令山陰縣令(紹興)李鍾嶽抓捕秋瑾,並命令就地正法。

這邊,徐錫麟遇害後,大通學堂師生紛紛要求提前舉義,攻佔紹興府。然而,秋瑾認為其他各路起義軍都已經失敗,單靠學堂百餘名學生起義,如同羊入虎口,是無意義的犧牲。

於是秋瑾遣散師生,自己留下坐鎮,以免其他革命黨誤投而來被捉。

山陰縣令李鍾嶽是個小官,不願意得罪革命黨又欽佩秋瑾的膽識,百般拖延,拒絕拷打。

貴福極度仇視秋瑾,但也怕革命黨報復,試圖讓李鍾嶽背黑鍋。

誰知道李鍾嶽裝傻充愣,一拖再拖。貴福狂怒下質問李鍾嶽:秋瑾既不招供,為何不用大刑?李鍾嶽辯解:秋瑾是讀書女子,沒有確鑿證據,如何定罪?不便大刑逼供。

在貴福的逼迫下,最終李鍾嶽還是奉命行刑。

1907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六)凌晨4時,貴福親率兵丁前來催刑。李鍾嶽被迫押秋瑾赴紹興鬧市軒亭口。

臨刑前,李鍾嶽問秋瑾還有什麼遺言,秋瑾搖頭不語,從容就義。

據周建人說劊子手第一刀下去,秋瑾的頭沒有斷,透了一口長氣,劊子手再加一刀這才斬斷。

滿清對於死刑犯,是非常羞辱的。

如果犯人是女性,被斬首後往往要將頭顱懸掛示眾。

另外,屍體還會被剝光衣服丟棄在光天化日下,以作為羞辱。

被捕後,秋瑾提出不要梟首示眾、死後不要剝光衣服羞辱等要求,李鍾嶽一一答應。

秋瑾被殺後,當地無人敢為其收屍。誰敢收屍,就當做同黨一起抓捕,中國報館也不敢報導。

屍體在紹興街頭曝曬數日,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都是秋瑾的閨蜜好友)等人冒著巨大危險,設法將其遺體偷出掩埋。

之後,呂碧城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 芝加哥 等地的報紙上,引起頗大反響。

呂碧城、吳芝瑛為此被當做革命黨,差點送了性命。

秋瑾死後,山陰縣令李鍾嶽因庇護革命黨的罪名被革職。

他深感裡外不是人,懊惱之下在3個月後懸梁自盡。

辛亥革命以後,貴福改名換姓逃到東北隱居,相傳被主子日本人暗算而死。

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秋瑾被遷葬杭州西泠橋,這是她生前的遺願。

60年代該墓被夷為平地,80年代才重修。

需要說明的是,秋瑾和魯迅都是紹興同鄉,也都是光復會會員。

秋瑾1907年遇害後,魯迅在1909年歸國,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成為清政府的一個公務員。

據說秋瑾和魯迅是朋友,但很快鬧翻。

魯迅對秋瑾還是頗為欽佩的,後者有更大的勇氣。

曾擔任過浙江省文聯副主席的現代學者許欽文,回憶魯迅說過的一段話:「秋瑾姑娘很能幹,有話當面說,語氣很堅決,不轉彎抹角,所以有不少人怕她。她愛唱歌,好合群,性格爽朗,而且善豪飲,講話精闢,熱心公益,所以很多人喜歡和她接近。雖然秋瑾姑娘生的秀氣,但人品很高。」

魯迅也曾這麼說:「我從事反清革命運動的時候,曾經被命令去暗殺。但是我說,我可以去,也可能會死,死後丟下母親,我問母親怎麼處置。他們說擔心死後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

相關焦點

  • 英烈女俠—秋瑾在株洲城郊有一所故居,距離城市很近,你知道嗎?
    秋瑾年輕讀文習武祖起世代為官。秋瑾父秋壽南,官湖南郴州知州。嫡母單氏,為浙江蕭山望族之後。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㈢株洲故居(愛國宣傳基地)株洲秋瑾故居位於株洲市石峰區清水塘大衝村,2015年7月15日修復完善。此處的秋瑾故居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東西長達80餘米,約有三進兩層房屋13棟,天井10個,亭子3座。
  • 揭秘|秋瑾廈門故居在鼓浪嶼泉州路73號?
    據傳這裡是秋瑾年少時在廈門的故居,因此遊客紛至沓來按圖索驥追憶女俠的年少時光。秋瑾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一代巾幗英雄,自稱「鑑湖女俠」。秋瑾因反清革命失敗被捕,於1907年7月15日凌晨,在紹興軒亭口從容就義。秋瑾為發動起義而動員組織起來的新軍、會黨、學生,後來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她留下的詩句「秋風秋雨愁煞人」廣為傳頌。
  • 說一說秋瑾故居 的幾副對聯
    潘民華秋瑾是中國近代民主著名革命志士、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先驅,其故居在全國雖有多處,但其女王燦芝在《秋瑾革命傳》一書中,僅對株洲的「槐庭」進行過詳細描述,這是秋瑾夫家、湘鄉豪富王黻臣送給季子王廷鈞與秋瑾的婚房。
  • 秋瑾就義後,女兒8歲起練八卦掌替母報仇,一生追殺紹興知府貴福
    1907年7月15日凌晨3時,53歲的浙江山陰縣令李鍾嶽傳令將女犯秋瑾帶到大堂。因為他接到紹興知府貴福的嚴令,讓其將秋瑾就地正法。 就這樣,1907年7月15日凌晨5時,辛亥三傑之一的鑑湖女俠秋瑾英勇就義,年僅32歲。秋瑾死後,紹興知府貴福告李鍾嶽包庇秋瑾,屢屢抗命,遭到革職。
  • 歷史臉譜:秋瑾的絕命詞真偽之謎(圖)
    節選自《歷史臉譜:晚清民國風雲人物》,中國工人出版社清末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英勇就義前曾留下一句感人的絕命詞
  • 從厚德裡到永豐坊,上海秋瑾故居今何在?
    【鑑湖女俠秋瑾故居揭秘系列6】1904年7月,秋瑾在丈夫的支持下,自費留學日本。期間創辦《白話報》,宣傳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權,署名「鑑湖女俠秋瑾」。圖為秋瑾在日本與友人合影秋瑾男裝照。參加革命活動後,秋瑾常穿男裝。
  • 秋瑾:其夫官至武官二品,她就義兩年後他病逝!多年後子女皆成才
    1909年10月,即距離女革命烈士、女權主義者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整整兩年後,她的遺骨歷經了第六次遷移,此次遷移是從秋瑾老家紹興嚴家潭遷往湖南湘潭。從浙江紹興到湖南湘潭相隔千裡,秋瑾遺骸之所以被如此大費周章地挪移,是因為:在這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鈞因病辭世了。王家人認為:秋瑾應該歸葬婆家墓地,並與丈夫合葬。
  • 秋瑾犧牲時僅32歲,留下一對兒女寄人籬下,兒子後來成湖南首富!
    風雨飄搖的近代史上,更有無數女英雄湧現而出,1860年率村民抵抗英法聯軍侵略的馮婉貞;15歲即英勇就義的劉胡蘭;經受日寇百般折磨不投降的趙一曼等等。當然,還有很多無名女英雄不為我們所知,但她們同樣為中華民族抗戰和崛起付出了鮮血和生命。
  • 他是我黨重要創始人,26歲英勇就義,有個外甥後來成為總理
    在我黨的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組織,叫「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於1922年6月18日,成員包括周恩來、趙世炎、王若飛、李維漢、李富春、陳延年、陳喬年等等,其中,趙世炎被推選為書記,周恩來是宣傳部長。那麼,這位趙世炎是誰呢?
  • 秋瑾與周瑜是什麼關係?
    孫昌建著《民國有個紹興幫》,其中有「秋瑾:灰塵中也開花」一章。說那位叫秋瑾的女俠,本名原是秋槿,取自白居易的詩《秋槿》。一查字典:槿,從木從堇,堇亦聲。「堇」意為「短暫的」,「木」與「堇」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木本植物,其花朝開暮閉,為時短暫」。槿是木槿的別名,因為花期長,多開在秋天,又稱秋槿。
  • 日本學者筆下的秋瑾
    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過杭州學者鄭雲山教授的《秋瑾》一書,堪稱中國大陸學者關於秋瑾的第一本專著,稍後,此類著述漸次增多。而迄今為止,國內學者對於秋瑾的研究,大多側重於她為推翻清政府而從事的革命活動,至於她在日本的活動以及多方的人際關係究竟如何,卻涉獵無多,其中當與日文資料的搜集與研讀之困難密切相關。
  • 湖北高速施工歷史悲壯,3000多英勇就義戰士究竟演繹怎樣的傳奇?
    在湖北省夷陵區黃華鄉南邊村的一處高速公路施工現場,2010年9月,發現了3000多具遺體。經當地警方鑑定及考古學家考證,這些遺骸都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革命軍第七十五軍預備第四師將士的遺骸。經過考究,專家不禁發出感嘆:這段歷史真是可悲啊!那3000多英勇就義的戰士究竟演繹了一段怎樣的傳奇?
  • 辛亥女傑秋瑾的罕見照片,圖5與中山先生保鏢同出鏡,圖6獄中供詞
    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1896年,在家人的主導下,秋瑾與雙峰縣荷葉鎮神衝王廷鈞結婚。王家雖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剛烈的秋瑾並不喜歡過養尊處優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種種束縛。比自己小兩歲的丈夫王廷鈞,在志趣、愛好上也與自己毫無共同之處。1904年初,秋瑾改穿男裝,以示與晚清決裂。
  • 80%的人不認識第四個答案的秋瑾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這天為了紀念誰?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第四個答案你聽過沒?屈原投汨羅江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秋瑾英勇就義
  • 明朝第一硬漢:為了國家死磕嚴嵩,獄中刮骨療傷,最後英勇就義
    楊繼盛從小就是個放牛娃,但他卻有著報效國家的理想,通過旁聽讀書的方式,他一路考上秀才、舉人,最後進入朝中為官 雖然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吏部擔任閒職,但是他嫉惡如仇,直接就告發了嚴嵩的死對頭仇鸞(仇鸞在庚戍之變玩忽職守,使得蒙古劫掠北平,造成民眾傷亡)。
  • 88年前今天,首建蘇維埃,出身地主的農民運動大王彭湃英勇就義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特約作者:一一)88年前的今天,首建蘇維埃,出身地主的農民運動大王彭湃英勇就義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廣東海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民國時期中國農民運動的領導人,毛澤東稱其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澎湃雖出身地主,一生卻與「農」永不分離。
  • 中華女英烈林心平:23歲花季年齡英勇就義,浩氣長存
    1942年6月的一天,他們在摸清了林心平的住處後,將她所在的地方團團圍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林心平心中依然想到的是革命。她連忙燒毀了家中的絕密資料,然後拿起手槍和日偽軍決一死戰。然而日偽軍實在是太多了。林心平打光了所有的子彈,不幸被俘。日偽軍將林心平交到日本人手裡,他們先是運用慣用的伎倆,對其利誘,卻遭到林心平的一陣痛罵:「滾回你們國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