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長眠著浠水的七位革命烈士,最小的年僅19歲...

2020-12-22 澎湃新聞

這裡長眠著浠水的七位革命烈士,最小的年僅19歲......

2020-10-1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劉衛國 秀美浠水

範衝村七烈士

劉衛國

國慶期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白蓮河畔綠楊鄉範衝村祭拜革命先烈,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長眠著七位革命烈士。

從村部出發,沿著山路向東,來到1組杉樹林土地壪,進入一個比較大的停車場,徒步走過左側的「感恩廊」和範氏宗祠,範衝村七烈士墓出現在眼前。墓地依望江山而建,前面是一片綠色地坪,右側臨水而立的是一座三層高的六角亭,四周砌有灰磚矮牆,牆上鋪蓋著青瓦,儼然是一座小型烈士陵園。

▲範衝村烈士墓

穿過草坪,沿著臺階,拾級而上,迎面的矮牆上鑲嵌著一面鮮豔的黨旗,從右至左依次佇立著範細夢、範坤山、範佑生、範結之、範佑南、範明仕、範良元七位烈士的墓碑,碑座上鐫刻著烈士的英雄事跡簡介:

範細夢,譜名明夢,字楚波,又名孟金,綠楊鄉範衝村6組門前壪人。1911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出生。父親早年病故,隨母到臨近的望江村陳家壪種佃田為生。1941年6月,新四軍一支遊擊部隊在陳家壪一帶活動,他參加革命,隨軍打遊擊,後在地方搞聯絡工作。1945年9月,雞鳴河唱戲,他在做聯絡工作時被敵人發現,不幸被捕,將他押解到羅田縣。1946年9月10日,在獄中被敵人活活折磨致死,時年35歲。

範坤山,譜名賡魁,字魁山,綠楊鄉範衝村4組野豬窩人。1883年農曆十一月出生。7歲喪父。1930年10月參加紅軍,任英山縣赤衛隊經濟委員。1932年正月十一日,請假回家探親,被土豪程老四告密,不幸被捕。入獄後,敵人將他吊在屋梁上嚴刑拷打,將殺豬的捅條燒紅,捅他的肛門,割下他的左耳,用踩槓踩出大腸,各種酷刑用盡,他寧死不屈。當月19日,被敵人殺害在浠水雞鳴河,時年49歲。

範佑生,譜名明峨,字鬥峰,綠楊鄉範衝村3組許知屏壪(1960年因建白蓮河水庫移民至君子塘)人。1911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出生。出身貧苦,靠學打鐵為生。1930年10月在英山縣雷公廟參加紅軍,任赤衛隊隊員,隨軍在英山和安徽金寨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8月,在英山縣柳林河同國民黨反動軍隊作戰時光榮犧牲,年僅21歲。

▲烈士範結之的侄媳陳四二

範結之,譜名修廉,字即芝,小名金善,綠楊鄉範衝村2組餘三壪人。1929年農10月19日出生。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抽他當壯丁,他跑到浠蘄英交界三角山參加革命,負責籌糧籌款工作,多次受到表揚,並被提拔為遊擊隊經濟委員。1948年春,他親手處決了大惡霸地主範某金,為民除害。在革命生涯中,他兩次被敵人抓捕。一次是1947年正月,他到蔡河開展革命活動,被偽縣自衛隊捉去。入獄後,敵人用夾棍夾,踩槓踩,致使他大小便失禁。就在敵人準備第二天將他殺害時,他機智勇敢地越獄逃脫,繼續革命;一次是1948年,他在雞鳴河籌糧款時,被敵人捉去,吊在屋梁上,割下右耳掛在槍上「示眾」,他仍堅貞不屈。在刑場上高呼「革命終究是要勝利!」犧牲時年僅19歲。

範佑南,譜名明松,字鬥嵐,綠楊鄉範衝村3組許知屏壪(1960年因建白蓮河水庫移民至君子塘)人。是烈士範佑生的弟弟。1914年農曆五月十九日出生。從小放牛,後靠打鐵為生。1940年6月,新四軍遊擊隊在他家鄉活動,他幫助遊擊隊修理槍枝並報名參軍,隨軍在浠蘄英三角山打遊擊。1942年8月,他去雞鳴河偵察敵情,被叛徒程某林、範某明告密,不幸被捕。在獄中,敵人多次對他捆綁吊打,刑訊逼供,用手槍猛打他頭部,鮮血直流,他堅貞不屈,後被敵人殺害在雞鳴河,時年28歲。

範明仕,譜名明士,字業文,又名世文,綠楊鄉範衝村3組許知屏壪(1960年因建白蓮河水庫移民至君子塘)人。1879年農曆八月二十九日出生。1930年10月參加紅軍英山縣赤衛隊,擔任地下交通員,負責偵察敵情、護送情報和聯絡工作。1932年10月,在雞鳴河偵察敵情時不幸被捕,當日被敵人殺害在雞鳴河沙灘上,時年53歲。

範良元,譜名良緣,又名良文,綠楊鄉範衝村5組巖上壪人。1905年農曆八月出生。1938年春參加革命,被編入浠蘄英太邊便衣隊擔任班長,隨軍在浠水、蘄春和安徽太湖等地打遊擊。同年7月,回家探親,由於壞人告密,不幸被捕,當天下午被敵人殺害在浠水雞鳴河沙灘,時年33歲。

▲範衝村烈士墓

鮮血染紅的文字把我們帶回到那個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年代,腦海裡依稀出現烈士活動的身影。範衝村地處大別山腹地,是鄂豫皖蘇區紅軍活動頻繁的地區之一。

1931年8月,浠水縣的黨政群團組織劃歸中共紅山中心縣委領導。紅山中心縣委在瓦寺前建立第四區委後,派人到與紅山縣相鄰的浠水東部一帶活動,發展黨的組織。8月間,在浠水東部建立了中共東一區革命委員會支部(書記周海蘭)和望江山黨支部(書記吳丙立)等黨組織。同時,建立了東一區革委會,辦公地點設在雷公廟。在這年的9月4日,洗馬畈戰鬥結束後,紅四軍開赴浠英邊雞鳴河一帶修整,在白蓮河對岸的英山縣方家咀鄉千斤坪村召開了著名的雞鳴河會議。紅四軍在休整期間做了大量宣傳發動工作,並派出骨幹幫助地方建立黨組織和區、鄉蘇維埃政權。

當年還沒有建設白蓮河水庫,千斤坪村的蔣家灣與範衝村緊鄰,說不定紅四軍某一支部隊就曾駐紮在範衝村,或到範衝村宣傳革命。

▲範衝村文化廣場感恩亭

如今,烈士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村黨支部書記範金提介紹,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村裡建設光伏扶貧電站110KV,新建精養魚池15畝、瓜蔞基地50畝、朝天椒基地40畝,改造油茶基地200畝,建設安全飲水工程3處,通村通組公路8公裡,還建起瞭望江山莊、多功能文化廣場、標準的圖書室和群眾文藝宣傳隊。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17.1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2016年12月,實現了整村脫貧。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範衝村,已經步入全面小康,成為人們休閒旅遊的勝地。

編審:黃習文 王應良

原標題:《這裡長眠著浠水的七位革命烈士,最小的年僅19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你們在哪裡 一起幫長眠東陽西山的烈士尋找親人
    位於城區西山的市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349位烈士,其中有9位是在東陽犧牲的外地籍烈士,他們大多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剿匪反霸中,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犧牲的。記者從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了解到,每逢清明等祭奠節日,大部分烈士的親人都會來到陵園悼念家人。而這349位烈士中,仍有13位烈士一直沒有親人前往拜祭。
  • 毛澤東家族為革命獻身6位英烈:最小者僅19歲
    編者按:今天是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銘記烈士,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中,不計其數的家庭作出了犧牲,這其中包括毛澤東的家庭。在殘酷的革命戰爭年代,毛家有六位親人,為了實現崇高的革命目標先後光榮犧牲。
  • 14歲女生為救同學遇難 3年後才追認革命烈士
    這是一份崇高的榮譽,申芳是建國以來高陵縣唯一一個在和平年代被追認的革命烈士。這是一位值得永遠懷念的好少年,在同學生命攸關的時刻,她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獻出了年僅14歲的寶貴生命。但兩個花季少女被救出來時,已經沒了呼吸……為了挽救落水的同學,申芳獻出了年僅14歲的寶貴生命親人神傷母親:怎麼也要給娃有個交待申玉平和荊小豔失去了他們唯一的愛女,對他們來說,「天整個兒塌下來了。」
  • 長眠他鄉72年!江都籍烈士終於找到「家」了
    「當時,上等棺材價格不菲,太爺爺毅然捐出自己的壽材安葬烈士,這件事令部隊同志十分感動。」解現軍說:「從那時起,每年清明節給張爺爺上墳就成了解家的慣例。」「村東頭的烈士墓又高又大……」70歲的退休教師韓兆民回憶道:1958年,他上小學時,每逢清明節都來這裡掃墓。後來他當了老師,就帶領學生給烈士掃墓,幾十年從未間斷。
  • 清明節前夕,走進徐州市趙店村,瞻仰烈士墓,烈士事跡感天動地
    ,年僅23歲,生前是黃埔三期學員,教導隊副大隊長,教導大隊改編後任74團副團長,江蘇省委軍委負責人,犧牲時在老家留有一兒子,還有遺腹女,也就是沙師傅的母親,現在依然健在,90歲了,每年享受烈士遺屬補助,在家安享晚年。
  • 滄縣籍革命烈士曹光耀的遺骸移葬於晉綏革命烈士陵園
    權威信息,第一時間發布   近日,在山西省臨縣大禹鄉發現的滄縣籍革命烈士曹光耀的遺骸從散葬地移葬於晉綏革命烈士陵園,烈士的親人代表弟弟與弟媳從滄縣趕去,與親人做70年後的相聚與道別。
  • 18歲河南小夥「長眠」在北京市區,火車也要為他改道,他是誰?
    這30秒的鳴笛其實是在跟一位犧牲在此的烈士熊漢俊打招呼,告訴他大橋已經建成,每輛經過的火車都非常安全。 有關鐵路帶來的令人感動又溫暖的故事不止這一個,在北京市豐臺區有一節特殊的廢棄火車鐵軌,鐵軌之上還有一座陵墓,這裡長眠著一位來自河南的年輕小夥,離開我們那年他才18歲。
  • 烈士紀念日 | 43位上海解放前犧牲的革命志士
    而就在解放前夕,5月9—21日,有43名革命者不幸被捕,先後在上海宋公園(今閘北公園)附近就義,他們沒能等到光明的到來。有位名叫哈裡森·福爾曼(Harrison Forman)美國記者,在1949年5月11日拍攝了一組宋公園行刑現場的照片。2020年,這組老照片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原常務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朱佳木研究員的注意。
  • 犧牲70年 13位無名烈士知是誰?
    在這場戰鬥中,負責警衛的紅二連13名戰士在血戰中壯烈犧牲,長眠於陽城。   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如今還有親人嗎?70年過去了,13位烈士的事跡,被駐晉城市陽城縣東哄哄村的扶貧隊員白軍社無意間發現。11月15日,他通過新浪微博發出「尋找十三位無名烈士」的帖子,幫助尋找13位烈士的部隊、家鄉和親人。
  • 為了58位素未謀面的戰友——東縱老戰士李強推動葵湧革命烈士紀念...
    葵湧是深圳歷史上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的發源地之一,土洋是東江縱隊成立的地方,沙魚湧見證過抗戰時期的文化名人大營救與東江縱隊北撤等歷史時刻……受革命精神感召,一批又一批葵湧有志青年加入革命隊伍,前赴後繼奔赴前線,灑下青春、熱血,甚至是生命,可他們卻連名字都沒有留存下來……當時的葵湧,只有一座名叫廟角嶺的小山坡上面豎立了一座小小石碑,用以紀念沙魚湧戰鬥中犧牲的12位烈士
  • 楊漢黃將軍回啟祭掃革命烈士:兄弟,我來看你了!
    在烈士陵園烈士墓區,肅立在戈拔等167名無名烈士墓前,91歲高齡的楊漢黃向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同志深情地回憶起在家鄉這塊熱土上浴血奮戰的歷史。   在寅陽鎮東清河村公墓,楊漢黃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了鮮花。在鐫刻著154位革命烈士英名的紀念牆前,楊漢黃在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英烈名錄中找到了「高希士」。
  • 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烈士意志,爭當新時代志願者!
    2019年4月2日,良光鎮黨委、化州市小草志願者協會聯合各鎮分會到良光鎮碩科村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了一次意義深刻的「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烈士意志
  • 遼寧60歲老人輾轉8個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遼寧60歲老人楊寧輾轉8個省份 他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本報記者 辛 陽 胡婧怡 清晨,遼寧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裡迎來一群特別的訪客。楊寧說,「當年打仗時,錦州地區有野戰醫院,大量受傷的戰士從前線運到這裡,有些因傷勢過重去世了,很多原始記錄可能都是戰士在彌留之際口述的,有的還混雜著方言,導致記錄下的文字可能是同音字,甚至是不準確的,需要反覆推敲。」 如果是遼寧地區的烈士,楊寧會馬上行動,到烈士家鄉拜訪當地民政部門或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繼續核對原籍地登記的烈士信息,再據此尋找烈士家屬。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在接到楊寧的來信後,貴州調動了全省有關部門及媒體力量,查閱文獻、調查走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確認了109位烈士的名字,找到了20位烈士的家屬。「這是我們第一次集中找到這麼多烈士的家屬,要感謝楊寧這樣的志願者。」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盧剛說。一種堅持為烈士尋親,僅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他就去了不下200次楊寧退休前在臺安縣博物館工作。
  • 雨花魂•清明祭,190位烈士家屬在南京雨花臺憑弔親人
    來自50多個雨花臺烈士家庭的190位家屬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敬獻花圈,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對親人的哀思。   1949年4月19日,在一場反對國民黨當局的遊行示威中,年僅22歲的成貽賓犧牲。他去世後的第四天,南京就解放了,他被譽為雨花臺的最後一位烈士。
  • 阿爾及利亞,百萬烈士之國
    他不滿16歲即加入革命黨派,是阿爾及利亞1954年11月1日解放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民族解放陣線創始人之一,也是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第一名大區級軍官,犧牲時年僅28歲。為了紀念迪都什·穆拉德,阿爾及利亞政府將市中心最繁華的街道更名為迪都什·穆拉德,街道入口——聖心教堂附近的公園被更名為「自由公園」,用以歌頌迪都什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
  • 女烈士劉胡蘭犧牲時,年僅15歲,後來4個弟弟妹妹都成國家棟梁
    在那段動蕩的年歲裡,無數革命烈士獻出自己的鮮血,用一顆忠於祖國的心,去鑄就革命的萬裡長城。這些革命烈士,是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應該被銘記的。著名的革命烈士劉胡蘭,年僅十五歲就英勇犧牲,領導人物為其題詞,後人被其震撼,為其流淚。她的事跡,是革命徵途一抹熱烈的鮮血。
  • 13年,為400餘名烈士尋找家屬,這位60歲的老人做到了
    2020年10月 遼寧省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迎來了一群來自貴州的特殊訪客 長眠於此的16名 貴州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烈士女兒磕70個頭祭奠先父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邵瑞麟為革命烈士。在重慶、南京、成都和臺灣等地的紀念場所,都有邵瑞麟的英名。「父親受到這樣的認可,可以說是死得其所。我們做子女的,感到自豪和欣慰。」特寫70次磕頭,女兒動情祭拜「我知道,爸爸在天上祝福著我們!」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