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劉衛國 秀美浠水
範衝村七烈士
劉衛國
國慶期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白蓮河畔綠楊鄉範衝村祭拜革命先烈,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長眠著七位革命烈士。
從村部出發,沿著山路向東,來到1組杉樹林土地壪,進入一個比較大的停車場,徒步走過左側的「感恩廊」和範氏宗祠,範衝村七烈士墓出現在眼前。墓地依望江山而建,前面是一片綠色地坪,右側臨水而立的是一座三層高的六角亭,四周砌有灰磚矮牆,牆上鋪蓋著青瓦,儼然是一座小型烈士陵園。
▲範衝村烈士墓
穿過草坪,沿著臺階,拾級而上,迎面的矮牆上鑲嵌著一面鮮豔的黨旗,從右至左依次佇立著範細夢、範坤山、範佑生、範結之、範佑南、範明仕、範良元七位烈士的墓碑,碑座上鐫刻著烈士的英雄事跡簡介:
範細夢,譜名明夢,字楚波,又名孟金,綠楊鄉範衝村6組門前壪人。1911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出生。父親早年病故,隨母到臨近的望江村陳家壪種佃田為生。1941年6月,新四軍一支遊擊部隊在陳家壪一帶活動,他參加革命,隨軍打遊擊,後在地方搞聯絡工作。1945年9月,雞鳴河唱戲,他在做聯絡工作時被敵人發現,不幸被捕,將他押解到羅田縣。1946年9月10日,在獄中被敵人活活折磨致死,時年35歲。
範坤山,譜名賡魁,字魁山,綠楊鄉範衝村4組野豬窩人。1883年農曆十一月出生。7歲喪父。1930年10月參加紅軍,任英山縣赤衛隊經濟委員。1932年正月十一日,請假回家探親,被土豪程老四告密,不幸被捕。入獄後,敵人將他吊在屋梁上嚴刑拷打,將殺豬的捅條燒紅,捅他的肛門,割下他的左耳,用踩槓踩出大腸,各種酷刑用盡,他寧死不屈。當月19日,被敵人殺害在浠水雞鳴河,時年49歲。
範佑生,譜名明峨,字鬥峰,綠楊鄉範衝村3組許知屏壪(1960年因建白蓮河水庫移民至君子塘)人。1911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出生。出身貧苦,靠學打鐵為生。1930年10月在英山縣雷公廟參加紅軍,任赤衛隊隊員,隨軍在英山和安徽金寨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8月,在英山縣柳林河同國民黨反動軍隊作戰時光榮犧牲,年僅21歲。
▲烈士範結之的侄媳陳四二
範結之,譜名修廉,字即芝,小名金善,綠楊鄉範衝村2組餘三壪人。1929年農10月19日出生。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抽他當壯丁,他跑到浠蘄英交界三角山參加革命,負責籌糧籌款工作,多次受到表揚,並被提拔為遊擊隊經濟委員。1948年春,他親手處決了大惡霸地主範某金,為民除害。在革命生涯中,他兩次被敵人抓捕。一次是1947年正月,他到蔡河開展革命活動,被偽縣自衛隊捉去。入獄後,敵人用夾棍夾,踩槓踩,致使他大小便失禁。就在敵人準備第二天將他殺害時,他機智勇敢地越獄逃脫,繼續革命;一次是1948年,他在雞鳴河籌糧款時,被敵人捉去,吊在屋梁上,割下右耳掛在槍上「示眾」,他仍堅貞不屈。在刑場上高呼「革命終究是要勝利!」犧牲時年僅19歲。
範佑南,譜名明松,字鬥嵐,綠楊鄉範衝村3組許知屏壪(1960年因建白蓮河水庫移民至君子塘)人。是烈士範佑生的弟弟。1914年農曆五月十九日出生。從小放牛,後靠打鐵為生。1940年6月,新四軍遊擊隊在他家鄉活動,他幫助遊擊隊修理槍枝並報名參軍,隨軍在浠蘄英三角山打遊擊。1942年8月,他去雞鳴河偵察敵情,被叛徒程某林、範某明告密,不幸被捕。在獄中,敵人多次對他捆綁吊打,刑訊逼供,用手槍猛打他頭部,鮮血直流,他堅貞不屈,後被敵人殺害在雞鳴河,時年28歲。
範明仕,譜名明士,字業文,又名世文,綠楊鄉範衝村3組許知屏壪(1960年因建白蓮河水庫移民至君子塘)人。1879年農曆八月二十九日出生。1930年10月參加紅軍英山縣赤衛隊,擔任地下交通員,負責偵察敵情、護送情報和聯絡工作。1932年10月,在雞鳴河偵察敵情時不幸被捕,當日被敵人殺害在雞鳴河沙灘上,時年53歲。
範良元,譜名良緣,又名良文,綠楊鄉範衝村5組巖上壪人。1905年農曆八月出生。1938年春參加革命,被編入浠蘄英太邊便衣隊擔任班長,隨軍在浠水、蘄春和安徽太湖等地打遊擊。同年7月,回家探親,由於壞人告密,不幸被捕,當天下午被敵人殺害在浠水雞鳴河沙灘,時年33歲。
▲範衝村烈士墓
鮮血染紅的文字把我們帶回到那個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年代,腦海裡依稀出現烈士活動的身影。範衝村地處大別山腹地,是鄂豫皖蘇區紅軍活動頻繁的地區之一。
1931年8月,浠水縣的黨政群團組織劃歸中共紅山中心縣委領導。紅山中心縣委在瓦寺前建立第四區委後,派人到與紅山縣相鄰的浠水東部一帶活動,發展黨的組織。8月間,在浠水東部建立了中共東一區革命委員會支部(書記周海蘭)和望江山黨支部(書記吳丙立)等黨組織。同時,建立了東一區革委會,辦公地點設在雷公廟。在這年的9月4日,洗馬畈戰鬥結束後,紅四軍開赴浠英邊雞鳴河一帶修整,在白蓮河對岸的英山縣方家咀鄉千斤坪村召開了著名的雞鳴河會議。紅四軍在休整期間做了大量宣傳發動工作,並派出骨幹幫助地方建立黨組織和區、鄉蘇維埃政權。
當年還沒有建設白蓮河水庫,千斤坪村的蔣家灣與範衝村緊鄰,說不定紅四軍某一支部隊就曾駐紮在範衝村,或到範衝村宣傳革命。
▲範衝村文化廣場感恩亭
如今,烈士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村黨支部書記範金提介紹,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村裡建設光伏扶貧電站110KV,新建精養魚池15畝、瓜蔞基地50畝、朝天椒基地40畝,改造油茶基地200畝,建設安全飲水工程3處,通村通組公路8公裡,還建起瞭望江山莊、多功能文化廣場、標準的圖書室和群眾文藝宣傳隊。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17.1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2016年12月,實現了整村脫貧。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範衝村,已經步入全面小康,成為人們休閒旅遊的勝地。
編審:黃習文 王應良
原標題:《這裡長眠著浠水的七位革命烈士,最小的年僅19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