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區委對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要求,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切實將「四史」學習教育與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徐匯區凌雲街道結合工作實際,充分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活力,使其成為推動凌雲社區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
01
多元營造計劃,不斷淬鍊能力素養
依託社區黨校,凌雲街道精心研發推出領頭雁「優+」能力建設營、社區工作者全崗通能力建設營和機關事業青年能力建設營三大能力「營造計劃」,緊扣「四史」學習教育、黨性修養等政治理論學習設置核心公共課程,同時根據三大不同對象主體設置個性化能力培養項目,進一步加強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結合、工作能力與團隊能力的融合。建設營打破以往學習傳統,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每個班級實行小班化自我管理,所有課程採用「學分制」,修滿一定的學分方可結業,通過大班講座、小班課程、互動分享、項目運營等多元化方式,為幹部隊伍的提升賦能增效。在學習過程中,街道安排成員所屬部門主要負責人每月與建設營學員開展一次談心談話,傳授工作經驗和心得,引導學員適應培養要求,推動快速成長。
開班以來,三大建設營學員達120人,開展專題輔導46次、互動式教學8次、外出參觀學習6次,有效推動理論武裝外化於行,學員們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投入到社區的建設發展中。街道將建設營考核優秀的學員全部納入後備幹部儲備庫,為今後幹部隊伍選拔任用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
02
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升履職能力
凌雲街道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依託「尚豔華書記工作室」和社區黨校,針對後備幹部精準帶教,提升基層隊伍整體水平,不斷盤活轄區資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挖掘紅色資源,加強黨性教育。
以「梅」字系小區、書香志願一條街梅隴路和417街區等主要紅色陣地,組織開展「域見·凌雲」紅色尋訪之旅。用好「凌雲黨建」微信平臺,將情景黨課、紅色收藏黨課、「聲動凌雲」紅色誦讀轉為線上學習資源,引導更多黨組織以及黨員群眾深入學習,為黨員幹部打牢思想之基。
案例式分享,助力社區自治。
街道定期推出社區治理沙龍,邀請各居民區黨組織書記針對社區自治項目實際推進中出現的問題展開頭腦風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不斷完善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模式,成為助力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後備幹部成長,培育社區優秀後備人才的重要抓手。
幫帶式教學,夯實黨建力量。
針對新任書記,「尚豔華書記工作室」制定一對一帶教計劃,並進行結對籤約,以解決社區實際問題為契機,重點帶教培訓黨務知識、群眾工作方法、群眾溝通技巧等,幫助新任書記在最短時間內勝任,推動打造素質過硬、居民滿意的黨組織「帶頭人」隊伍。
03
整合資源平臺,不斷激發隊伍活力
今年,凌雲街道將417街區和梅隴六村的一體化提升作為「四史」學習教育重點解決的項目進行推進落實,通過資源整合,不斷激發基層幹部隊伍活力。
團隊合作形成治理網絡
街道各職能部門、基層站所打破工作壁壘,不斷加強對話與合作,定期召開建設發展和長效治理聯席會議,細化問題分解,形成條塊結合的治理網絡。梅隴六村通過將小區門衛室功能重塑,轉型成為「三駕馬車」聯合辦公服務點,街道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選派黨群服務中心、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年輕社工到各居民區服務點鍛鍊,為年輕社工拓寬工作思路創造條件,推動構築500米黨群服務圈和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定期交流實現雙向互通
街道機關聯絡員定期前往各居民區了解工作推進情況,一方面把市區相關政策帶下去幫助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將社區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帶上來出謀劃策,有效實現雙向互通,以走訪調研為基礎,賦能社區治理。
黨員先鋒發揮骨幹作用
地處417地塊的凌雲新村、梅苑一居和梅苑二居黨員先鋒骨幹帶動社區達人不斷碰撞思想火花,全方位深化黨建聯建,先後共同策劃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老物件展、音樂公益微市集活動、進博先鋒·黨員行動、「金豬鬧元宵·奮起新起點」主題黨日等,並圍繞「五違四必」整治、垃圾分類、河道治理等工作,突破小區物理阻隔,開設參與式設計工作坊,共同參與街區建設,進一步凸顯團隊協作塊區治理的成效。
作者:凌雲街道
原標題:《凌雲街道多措並舉學「四史」,為社區隊伍建設精準賦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