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口區湯泉街道泉西社區泰來小區二樓,覆蓋整整一面牆的電子顯示屏密密麻麻記錄了街道內所有社區的各類信息,工作人員正在打開趙明龍的巡更信息。作為一名網格員,早上八點半,他準時到巡更點打卡,下午3點多,屏幕顯示他正在泰來路上。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城鄉社區建設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為進一步優化當前社區建設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城鄉社區建設精細化、法治化、專業化、多元化和社會化程度,浦口區區委、區政府主動改革,創新提出「社區治理五個一機制」(即網格、鄉賢、社工、社會組織和公益志願),並納入2018年度「全區深化改革要點」內容,列入「全區深化改革創新項目清單」16個項目之一,並明確由區民政局牽頭實施推進。
「大聯勤」機制統領 夯實社區建設工作基礎
「小到車輛違停、佔道經營,大到環境整治、食衛安全、拆違治亂、治安防控,各類社會問題,都集中到一『網』管理。」湯泉街道大聯勤指揮中心負責人說,如同時下流行的「一體機」,把傳統電腦的顯示屏、主機箱、光碟機等部件高度集成,模塊協作、一鍵響應,有效優化了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各片區大聯勤人員每天下組日常巡查,並逐一登記轄區內居民信息,對重點以及特殊人員加強管理,對於老百姓的訴求都及時上報至社區,社區第一時間處理。」湯泉街道大聯勤指揮中心負責人表示,自從湯泉街道大聯勤指揮中心成立以來,解決了很多「群眾看得見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見」的問題。
為全面提高社會治理規範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浦口區在全市獨創社會治理「大聯勤」工作模式。目前,浦口區城鄉社區建設以全區統一的大聯勤機制為統領機制,借力大聯勤全區性、綜合性的平臺優勢,提高社區建設效能。按照「城市500戶左右,農村300戶左右」標準,浦口區統一社區網格劃分標準,同時加大社區網格服務宣傳,促進社區管理服務逐步向「有事找網格」轉變,及時更新社區網格信息。以上的這些做法都是為了夯實網格工作基礎,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強化網格組織保障,提升網格隊伍能力,包括細化社區網格工作職責、加強社區網格人員培訓等等,切實通過大聯勤機制來統一社區建設基礎機制。
社會治理千頭萬緒,為掃除「城市病」,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地區高質量發展,浦口區依託「大聯勤」,做精社會治理,創新「大聯勤+」工作模式,依託大聯勤網格,開展環境整治、大氣汙染、城市精細化等多項社會治理工作,切實轉變城市「髒、亂、差」現象,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好轉,提高社區居民滿意度。同時,優化構建大聯勤「大資料庫」,推廣智能「巡更」系統和「巡夜」機制,提高問題發現率和社區居民參與度。
社區社工+社區鄉賢 多方發力優化社區建設環境
社工隊伍是社區發展保持活力的重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南京市浦口區立足地區實際,積極提升社工隊伍能力水平,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水平,在「三社聯動」(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的實踐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橋林街道林山社區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橋林街道林山社區黨總支聯合常駐社會組織,依託綜合服務中心社會組織服務站為主陣地,開展了一系列為老、為小等綜合服務項目,並創立多個服務「子品牌」,「我們會舉辦老人長短途旅行、周末愛心課堂、兒童安全教育活動等,直接受益人近500餘人,同時與南工大、南航團委合作,在服務中心設置聯繫點,對接大學生志願者,平均每周上門服務特殊人群,並積極聯繫其他社會志願者和當地熱心居民、黨員,平均每月上門服務2次,受到了當地居民尤其是老人的一致好評。」林山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社區建設的骨幹力量,社區專職工作者直接關係著社區建設水平的提升。為此,浦口區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在社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社區工作者在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整合社區建設資源、創新社區服務機制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同時切實落實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服務要求,提高社工參與社區建設的能力,「我們要求社工熟練使用全市統一的智慧社區服務系統,積極嘗試『網際網路+』為民服務方式,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便民服務。」浦口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社工,鄉賢也是浦口區社區治理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已過古稀之年的葉冠群是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區鄉賢會的一員,深受社區居民愛戴,也是社區居民心中的「大管家」。近年來,浦口區加強以鄉賢法治為文化引領,優化社區建設發展環境,將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標準化試點工作作為工作抓手,通過德治感召和法治規範,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大力營造鄰裡互助社區氛圍,為社區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鄉賢會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鄉賢會是南京市浦口區司法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促進成立的社會組織。三年來,該區成立了近20家鄉賢會,選拔吸收超千名賢人。2016年底,隨著南京市浦口區「鄉賢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和事佬」紛紛在社區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有力地提高了社區的自治功能。
社會組織+公益志願 推動社區建設多元參與
每周六下午兩點,4歲的張仲銘都會和媽媽一起來到浦口區江浦街道新河社區參加「親子閱讀」活動。仲銘的媽媽告訴社工,「孩子之前在幼兒園坐不住,參加讀書會後現在能認真聽老師的話,真的讓我非常高興。讀書會也讓我們家長學習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方法,真的要感謝『互助匯』為孩子們提供這麼好的服務!」
2018年5月,新河社區互助匯項目正式招標成立,「目前我們有希望互助堂、展笑互助堂、健康互助館、鄰裡互助屋、博愛互助站5個項目,分別針對嬰幼兒、青少年、老年人、亞健康群體以及其他社區居民,為他們提供較為精準的服務。」新河社區書記表示,居民志願者通過參與互助匯「兩堂一館一屋一站」建設,參與各項服務。同時,社區建立「惠民銀行」機制,為社區志願者提供積分兌換、服務兌換、志願者培訓及表彰等服務,鼓勵社區居民轉變身份積極加入社區志願服務隊伍中來。新河社區的互助匯是浦口區以公益志願為有效載體,推動社區建設多元參與的一個縮影。
公益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社區帶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有效載體,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維護社區和諧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區治理中,我們重點鼓勵公益助困類、居民互助類、單位共建類的公益志願服務項目,其次推動建立服務聯動機制,依靠社區搭建服務平臺,居民領袖牽頭實施和各單位提供支持來實現;同時大力提倡社區志願服務,指導社區通過志願服務項目的運作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服務品牌。」浦口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推進社區建設多元協同的過程中,公益志願服務固然重要,但社會組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高質量發展社會組織是浦口區推動社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據統計,目前浦口共有社會組織600餘家,基本涵蓋為老、為小、為殘、為特等社區為民服務的重要類別,已實現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16.5個,預計到2020年實現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18個。同時,浦口區全面建立區、街、社區三級社會組織服務與發展服務平臺,在供需對接、資源提供、孵化培育、政策研究和培育實訓方面為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提供專業服務;並通過區、街兩級「公益創投」,向社區扶貧助困、老小殘特服務、社區氛圍營造等項目傾斜,推動社會組織在新時期社區治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魯舒婷 隋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