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海默:現實主義不承認「天下」

2020-12-22 觀察者網

【當下中美關係面臨挑戰,冷戰話語復甦,觀察者網楊晗軼近期遠程連線採訪了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約翰·米爾斯海默。採訪全程超過一個半小時,觀察者網以視頻形式分段發布採訪精華內容,並在此基礎上以文字形式發布採訪全文。以下為第三部分。】

前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觀察者網:我們接下來談談您關於現實主義的論述。我好奇的是,您對中美關係的現實主義觀點,是不是從美國自身經驗外推得出的結論?您對中美關係未來的分析是以美國以往遏制崛起大國的實踐為基礎的,但這種外推是不是真的合理呢?您觀點的核心在於,每個大國都奉行修正主義,只要一有機會就會追求自身權力和安全的最大化。然而19世紀的沙俄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殖民侵略者,它攫取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但即便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實力下降,即便中蘇交惡中美修好,中國也沒有趁機要求俄羅斯歸還領土,這是修正主義大國的作為嗎?如果說每個國家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什麼中國沒有這樣做?

米爾斯海默:我澄清一下,我對未來中美關係的論述不是建立在歷史案例的基礎之上,我的主要依據是理論。我對國際政治運作有一套簡明的理論。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看歷史紀錄,許多證據印證了我的理論。個別情況下,徵服是不合算的。你知道美國如果有意願,它完全有能力徵服加拿大,我們有這個能力,但沒有這樣做的必要,當然有這樣的例子。中國如果有意願,它有能力徵服緬甸,這毫無疑問,軍事力量平衡有利於中國,但中國不會這麼做,因為徵服緬甸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代價遠比收益來得高。然而問題在於,在另一些情況下,徵服某片土地的代價不如收益高。統一臺灣就是這麼個例子。如果需要,中國大陸願意付出相當高的代價來換取國家統一。臺灣地區和緬甸不可同日而語,對美國來說,加拿大和東亞也不可同日而語。更確切地說,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州不可同日而語。你知道我們曾經侵略過加拿大嗎?

觀察者網:我知道,打加拿大結果自己白宮被燒了……

米爾斯海默:那是英國人幹的。

觀察者網:您曾經在許多場合說過,所有與中國經濟往來密切的國家都會把安全關切放在首要位置,把經濟繁榮放在第二位。但如果中國能對安全和地區穩定作出一些基本承諾,如果中國能讓這些國家明白徵服和侵略不符合中國自身利益,畢竟這樣做對中國長期崛起並沒有太大好處,您也說了中國希望長期維持地區穩定與和平來完成和平崛起,既然維護地區和平大大有利於中國,既然中國不願意把亞太地區變成骯髒的叢林社會,讓所有人殘酷地相互競爭,如果中國能讓相對弱小、缺乏自衛能力的國家看清楚這一點,那麼它們為什麼還要如此懼怕中國?以加拿大或者墨西哥為例,如果美國真的對它們圖謀不軌,完全可以侵略它們,可它們並沒有生活在對美國永恆的恐懼裡。為什麼中國的鄰國就要如此關注安全呢?

米爾斯海默:中國面臨的問題在於,漂亮話誰都會說,很難讓鄰國相信它們真的會得到尊重,而且永遠不會在中國那裡惹上麻煩。你沒法保證這一點。美國曾經告訴卡扎菲,如果你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我們就不找你麻煩。結果我們幫著殺死了卡扎菲。因為我們不守信用,他死了。

另外我想告訴你,如果你去拉丁美洲問問當地人民,跟美國作伴是種什麼體驗,他們會告訴你這滋味不怎好,美國是個壓迫性很強的國家,因為它是個大國。中國也是個壓迫性很強的國家,你去澳大利亞問問,當地人對中國的壓迫感到非常不滿。

觀察者網:可澳大利亞是美國的盟友,它受美國的影響太深了。

米爾斯海默:我只是要說明,他們生活在中國周邊。你住在一頭大猩猩旁邊,必須得小心翼翼避免激怒它。

觀察者網:我同意這種說法,但問題在於您說中國光講漂亮話不行,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來,但鑑於中國的歷史——我知道您去過長城,那是個防禦工事——儘管中國也有過對外徵伐否則它不會有這麼大疆域,但這樣的大規模用兵其實並不常見,更常態的情況是中國有能力侵略其他國家,但它選擇不這樣做,因為政府這些蠻夷的化外之地並不划算。如今有人提出了一種新邏輯,那是一種商業邏輯,你可以購買這些地方的資源。以蒙古為例,它原本是中國的一部分,它軍事能力不是特別強,屬於中俄之間的緩衝地帶,關鍵在於中國即便有機會也根本不打算把它拿回來,因為你完全可以通過合法方式把它的資源買過來。那麼何以見得中國不能跟周邊國家都這麼和平相處呢?

米爾斯海默:中國和印度有領土爭議,還有南海領土爭議,還有臺灣問題,還有東海領土爭議。從實際行動來看,我認為中國有志於成為東亞最強大的國家。難道你不覺得中國希望在軍事和經濟領域成為東亞地區的主導大國,並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把美國趕出該地區嗎?如果我是中國人,這絕對是我的目標,所以這必然是你的目標吧,難道你不想把美國人趕走?你希望美國把軍隊開到你家門口來嗎?

觀察者網:抵制美國勢力是一回事,恃強凌弱欺負地區內其他國家是另一回事。仔細觀察中國外交、研究中國政策口徑就會發現,中國沒有把與自己有領土爭議的國家當作地區競爭者,而是在針對爭端背後的美國勢力,中國越來越清楚地差異化對待美國和它的地區盟友。

米爾斯海默:去南海看看,你知道九段線包含了中國和好幾個國家的領土爭議吧。

觀察者網:沒錯,所以中國希望能以雙邊協商方式與這些聲索國達成一致。

米爾斯海默:不,中國才不是這麼想的。中國跟美國的風格一樣,都是老子說一不二。中國才不願意跟它們協商呢。

觀察者網:不不不,中國希望跟這些國家雙邊談判,這樣比較容易拿到有利於自己的條件。中國不希望看到的是美國橫插一腳,硬生生地成為談判的第三方。

米爾斯海默:我完全理解,但問題在於如果談判雙方只有中國和越南,或者中國和馬來西亞,結果將大大有利於中國,因為中國實力擺在那裡,這不符合鄰國們的利益。我是這個意思。說白了我認為所有大國,包括中美在內,在小國面前都是橫行霸道的。這些大國本身並不這樣認為,它們是這麼做的,但不覺得自己是這麼做的,因為它們都認為自己是世界舞臺上一股仁慈的力量,因此理應得到鄰國的愛戴,從來不覺得自己做過什麼對不起它們的事情。美國有美國例外主義,我聽你說話偶爾也會聽出一點中國例外主義的味道。但歸根結底,大國都是強有力的大猩猩。

觀察者網:這種從現實主義出發觀察世界的範式,其根本假設在於國際體系處於無政府狀態,沒有更高級的權威規範各國的行為。您認為這種範式會不會發生變化?一些年輕的地緣戰略學者,比如撰寫《超級版圖》的帕拉格康納,認為國界這個概念越來越過時,因為城市和供應鏈在定義著世界的互聯互通。未來長期來看,現實主義者從國家出發分析世界的範式是否會過時?

米爾斯海默:不會。這些所謂國家會消亡的說法都是胡扯。民族國家不會消失,民族主義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意識形態。民族主義這個概念是內嵌於民族國家的。難道你覺得中國這個國家在消失,在崩潰?難道你覺得美國這個國家在消失?日本在消失?看看這個世界吧,我看不到任何證據表明國家正在消失。它們消失了誰來接班?如果不是國家,那麼應該由誰來主導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活動?答案是沒有其他替代方案,民族國家將繼續存在。

觀察者網:但民族國家是很晚近的產物,哪怕主權國家也就追溯到1648年,民族國家並非有史以來就存在,也不會永遠存在,對吧?

米爾斯海默:我小時候母親經常說,沒什麼東西是永恆的。但問題是你得告訴我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什麼能替代民族國家。沒人能說民族國家即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民族國家現在非常健康。順便說一句,我們評論自由主義霸權的時候,也就是美國單極時刻的對外政策,自由主義霸權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它沒有正確評估民族主義的力量。民族主義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而民族主義是內嵌於民族國家之中的。

觀察者網:我完全同意。接下來我想談談現實主義,您是備受尊敬的現實主義者,您曾經多次表示在中國知識界交流起來更自在,因為與美國的環境相比,中國學者更容易接受現實主義理論。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學者開始從中國古典理想主義的角度出發觀察世界,去認識和分析中國當前的作為,比如「一帶一路」倡議,他們從中國的歷史中挖掘思想財富來為今天的新現實提供哲學基礎。用美國漢學家白魯恂的話來說,中國是偽裝成民族國家的文明,它這樣做是因為受到了西方霸權和殖民者的逼迫,既然這種束縛已經不復存在,中國新的世界觀和與外界相處的方式是否會吸收更多傳統的理想主義元素,而不完全是現實主義方式?

米爾斯海默:我說幾點。首先,19世紀中葉,當歐美國家來到東亞的時候,日本模仿美國,創建了日本人的民族國家,中國人沒有這樣做,結果中國遭受了百年恥辱。要明白,如果你想在現代國際體系裡生存,你最好是個民族國家,最好是個強悍的民族國家。中國沒有及時走上這條路,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結果付出了可怕的代價。今天的中國是現代民族國家,多年來我所認識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正因如此中國才會比美國更讓我在思想上感到自在。但我也同意你的說法,一部分中國學者開始發展其他理論來取代現實主義,你可以把他們的視角稱作文明視角或更偏理想主義的視角。對此我想說兩點。第一,現實主義講述的故事過於悲觀,令他們感到不滿意或不滿足,所以他們要尋找另一種戰略,他們需要一種對自己而言更好的戰略,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又回到我關於中國的論述,你在美國身上也看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人會講各種各樣的故事,使用各種各樣的辭令,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例外的、良善的國家,從不給世界製造麻煩,也不根據現實主義出牌,而用另一套仁慈的方略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中國人嘴上這麼說,我一點不覺得奇怪。但我認為中國終究還是要用現實政治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觀察者網:一種偏向理想主義的思潮似乎出現在中國政治學界,它回溯到秦統一六國的年代,認為這是「公天下」首次戰勝「私天下」,代表公共的、集中的國家權力勝過了代表著私人的、封建的諸侯權力,那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公對私的勝利,它建立的包含性秩序是中國政治精英的理想,儘管近幾個世紀以來他們放棄了這種理想去追逐西方政治概念,但某些元素留存了下來,比如對公共權威和公有制本能性的接受。如今部分中國學者希望從根本上重新想像政治,他們把目光投向「人類命運共同體」,許多西方人覺得這個提法只是空談,但中國學者卻把它視為「公天下」的終極政治表達,並堅信世界大勢將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倡導一種泛世界主權,通過世界內部化把世界建構為政治主體。您來自美國,而美國以自身形象改造世界的企圖剛剛宣告失敗,您認為這種理想主義是否是徒勞無功的?您在書中提到各國關於第一原理有不可調和的分歧,您對中國理想主義者有沒有什麼忠告?

米爾斯海默:我沒有什麼忠告,因為這些想法不會付諸實踐,這不是世界運行的方式。我們生活的世界圍繞著不同民族運行,不存在什麼人類整體。這種關於全球文明、全球社會、世界國家的想法,完全脫離了現實。看看東亞地區,有中華民族,有日本民族,有朝鮮民族,這幾個民族差異非常大,我很難想像中日韓人民能走到一起組建幸福家庭,組建一個管理所有人的國家。這不是世界運行的方式。世界分成許多個民族國家,中日韓各自的民族國家將一直存在下去。

觀察者網:東亞地區曾經的秩序叫做朝貢體系,它不太準確,我更願意把它叫做「中華治下的和平」(Pax Sinica)。您提到了日本和朝鮮,特別是朝鮮,都曾經從屬於這個體系,雖說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至少是屬於這個大家庭,它們奉中華帝國的皇帝為族長。您認為這種古代地區秩序對建構未來的全球秩序有沒有參考價值?

米爾斯海默:沒有。我認為歷史要前進而不是後退。我們不會回到你描述的那個時代,我們生活在民族國家的世界裡。我要說的是,民族國家不是17世紀晚期形成的,那時還是王朝國家,民族國家更晚近。民族國家填滿了這個星球,看看世界地圖吧到處都是民族國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全球社會或世界國家正在形成。我認為這些思想會使某些人感興趣,但如果你對現實世界感興趣,可能就覺得它們沒什麼道理。正如我此前所說,中國之所以遭受百年屈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及時成為現代民族國家,所以一再受到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的日本的蹂躪。今天的中國是個現代民族國家,這對中國來說是件大好事,我認為中國應該盡力確保自己一直是強大的、有凝聚力的民族國家,用行動確保自己比其他民族國家更加強大。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我認為這符合中國的利益。

觀察者網:最後一個問題不在我給您的提綱裡,它是關於您過去的一本書《領導人為什麼撒謊》。川普政府給我的印象是,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撒謊,不只是在應對疫情過程中,而是從上臺第一天開始,幾乎在每件事情上都撒謊。美國主流媒體一直試圖用闢謠的方式制約總統撒謊的傾向,但這樣做完全沒能阻止川普繼續撒謊。到底是什麼激勵著川普政府不斷撒謊,畢竟他們的謊言是如此容易被戳穿,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背後的政治動機在哪裡?

米爾斯海默:我不覺得他有什麼政治動機,我覺得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川普這輩子能夠不斷撒謊而從未受到懲罰,撒謊成了他的慣用伎倆。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研究謊言就會知道,只有當你不經常撒謊,撒起謊來才最有效,人們都以為你在說實話,結果你在撒謊。如果你我進行互動,你認為我非常誠實,覺得我不會對你撒謊,我才有可能對你撒謊,進行哄騙或欺詐,因為你的預期是我會講實話。川普撒謊過於頻繁,以至於謊言根本喪失了有效性,大家都知道他在撒謊,不清楚的人可以看看第二天CNN或者《紐約時報》的報導,它們會列舉川普前一天的各種謊言。我認為川普不斷撒謊的行為確實有點古怪,我從未見過任何國家任何時代有哪個政客有這種行為。不過他這種做法確實沒什麼效果,而且還會傷害他自己,因為大家都把他當傻子看待。

觀察者網:但有的中國人就覺得,既然這些謊言如此容易戳穿,他這麼做是不是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某種戰術欺騙。

米爾斯海默:撒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欺騙手段,但問題在於他要騙誰?我覺得答案很簡單,他在騙自己。他不覺得自己說的是謊話,他相信自己的話,這才是不尋常之處。

(完)

相關焦點

  • 米爾斯海默這麼說
    10月16日上午,著名國際政治理論家、芝加哥大學「溫得爾·哈裡森傑出貢獻」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發表了一場題為「川普時代,美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的演講。米爾斯海默是「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的奠基人,按他的說法,秩序是由大國主導的,是大國根據自身利益設計和同意遵循的有效規則。
  • 現實主義理論的十種分類方法——兼論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變量機制與案例分析
    ,所以在米爾斯海默看來,美國應該追求的是美洲地區霸權,而在美洲以外,只要保持隔岸平衡戰略就可以了,帶有某種權力克制的意味。進攻性現實主義不承認安全困境,因為國家都是具有修正主義意圖,自然就不存在戰略誤判;防禦性現實主義假設國家普遍遵循維持現狀意圖,只是由於安全困境導致國家陷入衝突和戰爭。    米爾斯海默為代表的進攻性現實主義認為,大國的終極目標是成為體系中唯一的霸主,因為國家認為實力越強則生存機率越高。
  • 【楊小勇 劉文祥】道義現實主義:新古典現實主義的中國範式
    一、道義現實主義提出的合理性作為新古典現實主義中國化的成果 - 道義現實主義的提出似乎並未引起學界太大的關注,甚至在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看來,該理論是不可能成立的。米氏在與閻學通的對話中就說到,「對於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者而言,實際上最應避免的就是道義感,最應該避免的就是四處都要插一腳。」
  • 美國「現實主義思維」的危害性
    在國際關係裡,現實主義有很多的分支流派,每一個分支對於現實主義的細節解讀都有些許不同,但一些基本特徵是現實主義區別於自由主義或是理想主義的關鍵所在。隨著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美國學者肯尼斯·沃爾茨和約翰·米爾斯海默所提倡的「進攻性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和「防守性現實主義」(Defensive  Realism)成為了當下現實主義各分支中的代表理論。
  • 進步現實主義的謊言與悲劇
    文章中大肆宣揚了他在2006年提出的「進步現實主義」,以取代美國外交建制派中不斷掌權的「進步理想主義者」和「新保守派理想主義者」。據他說,後兩種意識形態及其政策產物既損害美國利益也損害其它國家及其人民的利益,我不反對這一點。然而,由賴特列出的四大原則——戰略謙遜,認知共情,反摩尼主義和尊重國際法——組成的「進步現實主義」,卻是一個充滿了謊言的悲劇。
  • 【觀點梳理】《世界權力的轉移》道義現實主義理論
    例如,美國「根除恐怖主義威脅」就是不理性的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削弱恐怖主義威脅」則是可以達到的目的。二戰後的世界歷史很難再看到大國吞併其他國家,一方面是國際規範不允許吞併,另一方面也是大國不需要佔領自然資源產地,只需要控制其資源流向、價格標準和工業生產能力就可以繼續用剪刀差的方式文明地剝削。
  • 重讀米爾斯:社會科學到底有什麼用?
    在被這些私人困擾糾纏時,你是否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但又無法把它表述清楚?是否想過問題的原因並不都在自身,而是與不完善的高考體制,缺位的大學精神,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感,勞動市場的信息不對稱這些公共議題相關聯著?若有此念頭,不妨讀讀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
  • 張亮 霍克海默與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創新道路
    在大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今天,我們回顧、總結霍克海默對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創新道路的開拓,具有顯而易見的借鑑意義。 一、霍克海默為什麼容易被忽略 法蘭克福學派進入中國大陸已有三十多年,是國內學界乃至知識界非常熟悉的當代西方思想流派。提到霍克海默,人們都會承認他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掌門人和奠基人之一。
  • 進攻性現實主義、防禦性現實主義與新古典現實主義的戰略比較
    (二)對他國的意圖的判斷是不確定的:既不認為他國一定是惡意的,也不認為他國一定是善意的。在自身安全沒有受到明顯威脅、也沒有明顯感知到對手威脅的情況下,至少並不尋求主動攻擊他國來獲取擴張性收益。即通過自身的力量獲得安全」和「不威脅其他國家的安全/通過合作獲得安全」之間取得一個恰當的平衡。現實主義畢竟是現實主義,即使是防禦性現實主義,其對國家合作的預期只能說比進攻性現實主義要高,但也沒有自由主義對相互依賴和國際制度條件下的合作看的過於樂觀。
  • 德羅贊又與空氣擊掌被米爾斯打斷,網友:波波指示的!
    北京時間11月4日,馬刺主場109-95戰勝鵜鶘,本場比賽後衛德羅贊再度上演了和空氣擊掌的一幕,但這次他沒能完成這個擊掌動作,因為米爾斯「從中作梗」。第二節3分48秒,德羅贊持球,鵜鶘出現了一次防守三秒違例,德羅贊主罰這個罰球,這球罰進之後德羅贊再次「旁若有人」的擊掌慶祝起來,他左邊擊掌完之後準備右邊擊掌,米爾斯從後面跳出接住德羅贊的手
  • 物化:從「承認的遺忘」到「錯誤承認」
    Adorno, 1903—1969)、霍克海默(M. Horkheimer,1895—1973)的資本主義批判視角更好地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特殊的承認問題——「承認的遺忘」以及由物化所導致的「錯誤承認」(misrecognition)。
  • 米爾斯宣布自己與澳大利亞手錶品牌達成合作
    虎撲8月9日訊 馬刺球員帕蒂-米爾斯今日通過個人Instagram宣布,自己已經與澳大利亞一家手錶品牌達成合作。「非常興奮地宣布,我已經與澳大利亞手錶品牌@unclejackwatch達成合作,將會創建一個限量版手錶系列!每一種配色只有250塊!如果不想錯過這些,那麼你得進入等候批准的申請人名單了。」
  • 霍克海默:文化工業打造的世界是虛幻的,大眾正喪失掉獨立的大腦
    霍克海默的工業文化概念——「工業文化」的概念是由霍克海默第一次提出的,並且他把這個概念同「大眾文化」聯繫在一起。通過對文化的基本特徵,即商品化特徵、技術化特徵、標準化特徵、強制化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進而對文化工業進行全面的批判。
  • [上市]海默科技(300084)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意向...
    創業板公司具有業績不穩定、經營風險高、退市風險大等特點, 投資者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創業板市場的投資風險及本公 司所披露的風險因素,審慎作出投資決定。 蘭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anzhou Haimo Technologi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