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上層建立體車庫,廣東明和致力破解小區停車難題

2020-12-22 慧聰網

    

隨著私家車數量大幅增長,住宅小區停車難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舊小區,因為建設之初規劃得相對滯後,亂停車、搶車位、停車難的問題更加嚴重。沒處停車已成為眾多居民下班回家時的一種心病,而且由於小區內沒處停車,甚至有不少消防通道經常被車輛佔道停泊,給小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近年來,機械式停車設備作為一種緩解城市停車難的有效措施一直備受關注,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各種政策法規來鼓勵推動機械式停車庫的建設發展。然而,想要將立體車庫引入老舊小區問題還很多。跟據《物權法》規定,在小區內加建停車場,需要徵得三分之二以上業主的同意,要達成一致談何容易。大多數小區居民擔心,立體車庫不僅破壞了小區綠化景觀,還給靠近車庫的居民樓帶來遮擋陽光和噪音影響等困擾。

如何解開城市小區停車難的死結,已是一個涉及面廣、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民生大問題。能否應用現代科技的力量,解決這關乎民生的大難題呢?近日,廣東明和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發明了一款能橫跨綠化帶凌空而建的立體車庫,命名為新型二層平面移動車庫,給老舊小區停車難帶來了曙光。

有綠化也有車位

採用全架空構造的新型二層平面移動,只通過若干立柱支撐,近乎零佔地,對周邊的建築完全無影響,也可以凌空在綠化帶上建造,保留小區原貌的同時卻可以實現車位數量的增加。因而,適用範圍非常廣,尤其是在新舊小區停車難特別突出的地方推廣應用,意義更為顯著。

據廣東明和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工程師李劍介紹:「傳統的小區改造,通常以犧牲綠化帶或道路的形式實現了。部分小區將公共道路、部分綠地等改造成停車位,雖然能滿足部分有車一族的停車需求,但卻影響了小區業主整體居住環境及生活質量。」

「市面上現有的立體車庫種類,都是基於車位數量增加而設計的,沒有哪款產品會考慮到綠化或小區整體環境。我們希望新型二層平面移動,既能夠配合舊城區改造,同時還有助於城市居住環境的提升,這是我們研發的最大初衷。「

為此李劍還說,現在很多舊小區雖然沒有專門的停車位,但是配套有許多綠化帶,如果能加以改造,綠化帶便可成為方便停車的立體生態停車位,改造成本相對市場佔有率達70%的升降橫移式機械車庫,造價成本還要低。而且下層的綠色植物,還能吸附塵埃和降噪。

針對小區居民存在擔憂機械式停車設備影響附近樓宇的採光通風的顧慮,甚至擔心噪音影響日常作息等,我們在最初的設計階段已經把這些問題全部考慮周全。可以看到,車庫的高度為5.2米,大約相當於二層樓高,對於周邊小區的房子採光或通風完全不受影響。新型二層平面移動是一種模塊化的產品,可進行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產品精度高,設備運行時比較安靜,發出的聲音大概跟家用風扇差不多。

全智能化存取車,最快僅45秒

架設在綠化帶上凌空建造的新型二層平面移動,二層的車輛存取通過橫移搬運器。車主把車停入出入口,刷卡後車庫自動識別車輛規格,把車輛往上提升,然後通過導軌橫向移動到對應的位置把車輛降到停車位上,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分多鐘。

李劍介紹道,這款立體車庫的速度是升降橫移式無法比擬的,如果你把車停在升降橫移式車庫的一層車位,你想開走時,就要等二層或者三層上的車取完了才能開。但是,新型二層平面移動相對靈活很多,二層車位跟一層車位的存取互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一層車位的停車就跟傳統平面停車場一樣,不僅存取車方便,而且想停就停,想走就走。

新型二層平面移動,還可以根據場地需要,通過多個搬運裝置和多個升降臺組合,因而總體運行效率還是非常高的,整個停車過程最快只需要45秒的時間。

手機預約取車

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原來這款集合了多種酷炫科技的新式立體車庫,還能通過手機APP預約取車。只要車主下載了明和的手機APP,完成了「預約取車「和」一鍵支付「功能,車庫接收到指令後,按照車主預約取車的時間自動把車輛搬運下降到出入口處。車主到達的時候,只需要上車開走就行,不用像以往得排隊取車或者在出入閘口處等候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停車的便捷度。

不僅如此,廣東明和基於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研發的智能化管理系統,最大的價值在於能讓無人值守真正落地,將為車主提供尋找車位、導航尋車、預約取車、支付結算等多種服務,讓消費者無需通過商家的人工服務,也能自助停、自助取車、自助支付。同時,車庫運營商可通過手機APP遠程監控功能實時了解停車場的運營信息和業績數據。

安全!多重保護監測裝置

居住在小區的市民,最為關心的要數設備的安全性能!這麼一座科技感十足的設備,在我的身邊,特別是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如何保障周邊居民或車輛的安全呢?

原來,新型二層平面移動配置了多重安全防護裝置:光電安全檢測、緊急停止及防墜落裝置,確保人員與車輛的安全。一旦設備運行時有小孩或者寵物不小心進去了,新型二層平面移動馬上緊急停止運行,並自動報警,不會對孩子、寵物、車輛造成影響。

責任編輯:科邦

免責聲明: 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小區裡停車很困難 立體車庫卻閒著
    (記者 徐佳 攝)    □本報記者 徐佳  許多停車困難的小區業主希望能在小區裡修建一個立體停車場,向空間要車位,但是在省城東部卻有一個小區,立體車庫建成五年卻從沒使用過,業主反而希望將車庫拆了用於停車,緩解小區裡停車難的問題。
  • 「搶位大戰」循環上演,老舊小區「停車難」如何破解?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題:「搶位大戰」循環上演,老舊小區「停車難」如何破解?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董建國 程士華 劉良恆針對各地正在推行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有條件地區配建公共活動場地、停車場。
  • 鄭州老舊小區立體車庫建設使用情況如何?有的小區沒建好就租完
    河南商報記者崔文隨著近年來機動車數量激增,鄭州老舊小區居民停車「老大難」的問題越發突出。今年4月份,鄭州市政府印發《鄭州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再次提到「合理規劃、增建機動車車位、智能立體車庫」。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 兩塊大草坪都要拿來建立體車庫 贊成反對各執一詞
    在小區內,業主贊成和不贊成的兩方討論激烈,一方認為小區車多路堵,建立體車庫增加了小區泊位,能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另一方認為泊位增加會導致小區綠化減少、環境汙染加重,增添了安全隱患。  昨天,本報記者來到國都公寓實地探查,看看這個「堵小區」究竟停車現狀如何。
  • 立體車庫怎麼用?
    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日益劇增,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很多大中城市不僅出現了道路上動態交通的嚴重堵塞,而且佔用道路停車和佔用居住區綠地停車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交通和擁擠,破壞了城市的居住環境。
  • 立體車庫事故觸目驚心,應如何安全使用停車設備
    近期幾起智能立體車庫事故讓人觸目驚心,受到大家廣泛關注,特別是車主朋友們,那麼立體車庫還能不能用,該如何安全使用停車設備?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在停車位一「位」難求的環境下,有「位」可停、安全停放也著實重要。建立體車庫本意是解決停車難題,方便車主停車,並把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
  • 立體車庫自動控制系統工程設計
    由於很多新建小區內住戶與車位的配比為1:1,為了解決停車位佔地面積與住戶商用面積的矛盾,立體機械停車設備以其平均單車佔地面積小的獨特特性,已被廣大用戶接受。  機械車庫與傳統的自然地下車庫相比,在許多方面都顯示出優越性。首先,機械車庫具有突出的節地優勢。
  • 停車不再難,福田四個立體機械車庫喜提「準生證」
    4處立體停車庫分別為: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美絲工業區機械式立體車庫、景新花園機械式立體車庫、國銀金融中心機械車庫。此外,會上還通過了福田22處辦公樓夜間車位錯時共享,緩解居民夜間停車難問題。▲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效果圖福田將建國內最大規模新能源公交車機械智能立體停車庫停車難是限制當今城市發展的通病,老舊小區多、辦公商業集聚明顯的福田區更是如此
  • 泰安:建設立體車位 居民停車舒心
    充分挖掘社區土地優勢,建設立體化停車位,向上向下要空間,是破解停車難瓶頸一條很好的思路。此外,搭建城市共享停車雲平臺,提高城市、社區停車管理智能化升級,盤活閒置停車資源,挖掘城市、社區已有車位資源,統籌兼顧,是依託整個城市為背景解決社區停車難的重要一步。停車位少居民停車難,建設立體車位或是途徑一直以來,社區停車難困擾著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 老舊小區「難拆」的地鎖,如何破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文 張琮 攝影 核心提示: 業主私裝地鎖,侵佔公共用地據為己有,一直是考驗城市管理智慧的難題。7月11日、12日大河報連續刊發《破解地鎖困局》系列報導,引發社會各方關注。
  • 深圳立體停車泊位佔比僅約1%
    自2016年開始,歷年深圳兩會期間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向上要空間」,通過建設立體停車設施解決停車難題。從國外經驗看,立體車庫的運用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在日本,立體停車庫泊位以每年10萬個左右的速度增加,僅東京一地的立體車庫泊位就超過125萬個,極大緩解了城市停車壓力、停車用地緊張的矛盾。
  • 立體車庫,不知道怎麼停車?三分鐘教會你!
    大家如果經常在一些新建小區,或者是大型商場停車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地方大多是地下立體停車場,這種新型的停車場對空間利用率更高,也增加了停車場的容積量,能解決一部分停車難的問題,其實就是把水平面積轉化為垂直面積了。
  • 小區建立體車庫,籤名「造假」遭質疑!住建局:可申請複議或起訴
    目前,小區業主們希望能重新統計意見,撤銷建設立體車庫計劃。小區建設立體車庫疑因「造假」引居民不滿「我們小區建設立體車庫這個項目大約是在2016年計劃的,隨後2019年4月份的時候住建局批覆通過,打算9月份在小區裡開工建設。」壹粉劉女士說,很多業主聽到這個消息後都表示質疑。
  • 廈門湖裡區江頭街道向地下要空間 破解小區停車難問題
    原標題:湖裡區江頭街道向地下要空間 破解小區停車難問題 最近,一則喜訊在湖裡區江頭街道金尚小區傳開,居民們期盼已久的金尚小區地下停車場建設項目已經啟動,這意味著這個民生難題即將得以解決。當然,這個項目的啟動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全市探索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破局的一次創新,更是湖裡區深化小區治理,提升城區精細化管理的生動實踐。
  • 又見地下車庫不開放,小區路變停車場
    近日,聽眾易女士撥打交通新聞熱線65150808(微信公眾號:「1039調查團」)反映,君安家園小區的地上停車位非常短缺,地下車庫又遲遲不開放,很多車輛只能在小區裡見縫插針地停放,有些通道連行人都無法通過。君安家園的地下車庫為什麼一直不開放?居民的停車難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 汽車時代城市小區面臨停車難 媒體籲居民停車自治
    在北京朝陽區某中檔社區,一位物業管理人員說,「現在小區的固定車位已經沒有了,排隊等車位的住戶就有好幾十位」。「停車難」,已不僅僅是老舊小區的專屬難題。  由於停車管理嚴格,記者看到,居民停車較為有序。對「實在沒法停車」的居民,物管人員建議,「可以考慮到附近社區停車。」  記者隨後來到附近的興隆家園小區,小區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的確有很多附近的小區住戶來此停車。
  • 福田四個立體車庫喜提「準生證」
    深圳晚報訊 (記者 董玉含) 近日,福田區召開福田區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工作聯席會議。會議審議並通過了4處機械式立體車庫建設申報,首次為福田區的機械車庫給予了合法的「特種設備身份認證」。4處立體停車庫分別為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美絲工業區機械式立體車庫、景新花園機械式立體車庫、國銀金融中心機械車庫。
  • 蘇州將建智能立體停車庫:提供200個車位,存取時間59秒
    ②.開車已經到了目的地,但是,兜著圈繞了半個多鐘頭就是找不到可以停車的地方這令人「心塞塞」的情況在古城區尤為明顯。但小魚這裡有個好消息!為緩解城區停車難題,蘇州姑蘇區於昨日籤約,將在平江新城新增一座智能立體停車庫。並將其作為試點,大力推廣未來或將為古城區老舊停車場改造提供可以複製的模式!
  • 要辦N多證報建門檻高 建立體停車庫審批手續跟蓋大樓一樣(1)
    專家稱立體車庫面臨建設審批流程長、投資回本難等問題 車多位少,是廣州停車難的根本原因。去年10月1日實施的《廣州市停車場條例》明確鼓勵安裝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如今廣州的立體停車設備實際情況如何?市民對立體停車的接受度如何?近日,新快報記者兵分多路,對廣州多個立體停車庫進行實地走訪,梳理出發展立體停車庫面臨的難題。
  • 智能立體車庫帶來城市新氣象
    相比於地下車庫,智能立體停車場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證人身和車輛的安全,人在車庫內或車不準停位置,由電子控制的整個設備便不會運轉。應該說,機械車庫從管理上可以做到徹底的人車分流。在地下車庫中採用機械存車,還可以免除採暖通風設施,因此,車庫運行中的耗電量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車庫低得多。機械車庫一般不做成套系統,而是以單臺集裝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