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usalem/譯)他笨拙地揮動著粗糙的四肢,逗弄身上的嫩芽與花朵,甚至搖頭擺尾的大跳舞蹈。他是《銀河護衛隊》裡的「動植物明星組合」之一,火箭浣熊的好基友——樹人格魯特(Groot)。這個會走路,會說話的「植物」似乎藐視了自然規律,不過,我們不由得會想:這種玩意真的可能存在麼?
植物能夠「聞」到氣味,就像動物們那樣。這說明,動物和植物的界限也許沒有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遙遠。一些科學家甚至表示,從地球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學推測,也許「會思考的植物」正在宇宙的某處仰望星空,思考樹生呢。
那麼,像格魯特這樣的樹人能否存在?
圖片來源:首先,樹人需要感覺和交流
在電影裡,格魯特有著明顯的聽覺、視覺和觸覺。甚至,他還會「說話」,雖然只有一句:「俺是格魯特」(I am Groot)。人們很難在地球上找到真正「說話」的植物,不過,植物之間的交流與通訊倒是挺常見的。特拉維夫大學的植物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丹尼·查莫維特茲(Danny Chamovitz)寫了本書,叫《一株植物知道些啥》(What a Plant Knows)。他說道:「有力的科學證據表明,除了聽,植物的感覺器官在生物中並非那麼遲鈍。實際上,這些綠色小可愛有著更豐富、更動態的生活,而且也許比人們之前所認為的要多得多。」丹尼還補充道:「我們覺得它們死板,只不過是因為它們紮根了就沒法移動而已。」
植物能夠響應不同的化學物質,這種「鎖和鑰匙」的機制有些類似於動物的嗅覺。他們也有特定的光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是一些蛋白質,它們對不同波長的光有所響應。植物也有「位置意識」,或者說能夠感知它們在空間裡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能夠在倒立的情況下依舊向遠離地心引力的一方生長。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植物學教授西蒙·吉爾羅伊(Simon Gilroy)還說道,甚至它們也能夠「感知「到自己被觸摸。而一些植物則更加厲害——它們有一定的聽覺。吉爾羅伊在這個夏天剛發表的文章指出,一些植物能夠通過蟲子咀嚼時發出的空氣振動來分別不同的毛蟲(過去曾有人聲稱,植物能夠「聽音樂」,然而其科學證據的支持並不是那麼充足)。研究還表明,玉米苗在220赫茲的聲音下長勢更好,這個頻率和它們的根部發出的一致。
Baby Groot萌萌噠!圖片來源:
植物的感官也許表現地不那麼明顯——畢竟,它們可不會驚聲尖叫,不會痛哭流涕,更不會對著梵谷的畫作欣賞那賞心悅目的色彩和震顫的筆觸。但感覺器官提供的功能在動物和植物中卻是相似的:接受信息,然後通過體內調節引起某種反應。室內植物向著窗戶生長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這展示了植物如何感知光線並對其做出反應。當它自己的一部分被吃了,表示「危險襲來」的化學信號能夠傳遍植物體全身,這是為了響應「被啃」的信號並引起其他部位的化學變化,使植物做出應對——釋放出有毒或者食草動物討厭的化學信號,讓自己變得不那麼「可口」。
植物發送信號的作用對象不僅僅是止於自身,這些信號也能影響其他植物。換句話說,不同的植物之間也能「同氣連枝」。丹尼表示,當植物放出「有蟲害!」的信號時,會使附近的植物也產生相應的對應措施。「它們能『聞』出鄰居們是否生病或者遇害,植物通過散發化學物質來保護自己和其他植物。」丹尼說道。相似的例子是,在察覺到附近有茴香植物生在時,辣椒苗也會長得更快。
樹人跑不快,如何救宇宙?
樹人格魯特不僅僅只會感知與交流。他同樣會走來走去,甚至上天入地,和他的好基友——一隻會說話的浣熊一起在飛船和升降機裡與邪惡勢力決一死戰。「仔細想想格魯特的移動速度,這傢伙還真不像是個『植物生命』啊。」吉爾羅伊表示。
通常情況下,植物不可能移動那麼快。動物有些細胞能夠彼此位移,從而產生肌肉的運動。但植物的細胞有細胞壁,細胞之間都黏在一起成為一個剛性網絡,使得植物很難產生運動。「植物中基本不可能設置類似肌肉的結構。」吉爾羅伊說道。此外,由於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光合作用,它們的整個身體都需要儘量向陽光生長,長更高的主幹,扎更深更廣的根。「根深蒂固」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法則。
不過,植物確實是可以「移動」的——但是以生長的形式。比如,喜光植物在陰暗的地方會儘量朝陽光區域生長。而得益於一些聰明的機制,幾個突出的植物品種則在運動上點滿了技能點。著名的捕蠅草能夠通過調節滲透壓以及軟化細胞壁來迅速閉合它們的「下顎」——然而,植物不得不留在原地,因為運動實在是太消耗能量了。光合作用根本無法滿足動物式的活動消耗,這就是為什麼動物需要吃植物或者其他動物(譯註:所以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綠皮獸人還是需要吃東西的,由此想想,《魔戒》裡樹人們走的慢也是有道理的)。吉爾羅伊表示,像大銀幕或者漫畫裡格魯特這樣到處拯救宇宙的移動方式,這種樹人必須得吃其他東西。
圖片來源:《銀河護衛隊》再生,再生
儘管跑得這麼快,格魯特仍保持著它的植物特點——幾乎無限地生長與再生。夠不著高處的東西?長高一點就是了;胳膊沒了?再長一個就是了。它甚至能通過留下一個「小樹人」保持自身的再生。當然,電影裡加速了格魯特的生長,不過現實中植物確實能通過動物所不擅長的方式進行生長。西維吉尼亞大學的農藝學家愛德·雷伯恩(Ed Rayburn)說,植物有理論上「無限繁殖」的能力,只要條件允許,它們可以一直一直長下去,對於人類而言,也許意味著永遠那麼長。而且,植物也能經常性地修復斷肢。
這些能力來自於植物組織結構方式和它們的幹細胞。植物以模塊化排列自身結構,這樣一來它們能在不同的位置長出枝幹,並添加輔助肢體。相較之下,動物一般都有固定的尺寸和形狀(譯註:當然,也有變態的動物),而且有些在子宮內就確定下來了。「我們是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發展到一個完整的身體。」吉爾羅伊說道,「不過植物就不一樣了。它們沒法到處運動,就基本無法躲避傷害,所以在它們的一生裡都必須保持生長和修復。」
植物的分生組織裡有幹細胞——「一小群永久胚胎細胞」。這些幹細胞位於莖和根,而且是多能幹細胞,這意味著它們能發育成任何類型的植物細胞。雷伯恩表示,當植物受傷了就能很方便地復原。動物則相反,由於缺乏分生組織,幹細胞十分難以分離,就像我們克服克隆的理論困難時一樣。有些動物能夠做到像植物那樣再生,比如渦蟲,不過它們一般身體都比較簡單。
智能植物,有可能嗎?
有關是否可能存在智能植物的問題,有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考慮綠色植物的植物神經生物學這一新領域。另一些科學家說,根據現有理論,外星世界也許能催生植物生命,比如格魯特。不過,丹尼表示這些綠色思考者並不能改變植物的核心特質——根深蒂固、枝繁葉茂,因此不同於動物發展所遵循的「搜尋戰略」的覓食思想。如果這些綠色思想家想要移動,他們需要長出與我們所知的完全不同類型的根系,在需要的時候從地上拔起來,走幾步到正確位置上,然後再紮根(譯註:生命古樹、戰爭古樹和知識古樹?)。
至於在地球上創造動植物的雜交,這得交給遺傳學家們去幹。理論上也許可行——給予正確的基因從而創造綠色的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皮膚(譯註:確定這不是在造超級變種人?)。不過實際上,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倫理上,我們離此都有不少的距離。(編輯:球藻怪)
誰說只會一句話就不能愉快地玩耍了?圖片來源:memecenter.com